讓機器人有觸覺,不是看起來那麼簡單的事情!

2020-12-20 品味智商

我們的機器人已經可以行走,看,聽, 還能讓機器人操作在手裡的東西, 有的機器人甚至有嗅覺.那觸覺呢?說起來比做起來容易.

對於人來說,在我們移動身體時,觸覺扮演著著重要的角色。比如在拾取東西時,我們需要觸覺與視覺的共同作用(判斷物體是硬或軟,輕或重,熱或冷)以確保我們能拿起物體而不損壞它們。

在機器人領域,讓機器人抓取物體時,給它們觸覺可以消除對物體軟硬,易碎程度的不確定性

那麼要讓機器人取得觸覺,需要具備哪些技術呢?

1:「智能」的皮膚

量化觸覺不僅需要傳感器準確地測出外部力度,還需要知道力的準確位置,角度以及將會如何與物體產生相互作用。 一個問題就是,一個機器人到底需要多少個傳感器呢?開發一個需要成百上千個觸覺傳感器的機器人皮膚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工程任務。理解生物的觸摸感知背後的物理機制,有助於幫助理解和設計機器人的觸覺。

2:力和觸摸的測量

觸覺的測量通常由可以將壓力轉換為小的電子信號的傳感器完成。就像電子秤一樣,靠壓電傳感器把受到的物體重力轉化為數字。儘管這種裝置能感知不同的力度,這些電子設備都有若干限制,所以不適合用在智能皮膚上;比如,它們需要相對長的時間來對力作出反應。

日常生活中我們熟悉的傳感器還有電阻屏和電容屏,蘋果的3D Touch,也是一些力傳感器的。

3: 柔軟而靈活的力感應

近年來, 觸覺傳感器已經取得了明顯的進展;它們可以被嵌入柔軟的材料中,能更好的模擬人的皮膚。然而,在有水的情況下,這些東西就完全失效了。比如,當手機屏幕上有水珠時,你無法準確地點擊屏幕。所以我們還是需要研發出更好的,能嵌入柔軟材料的觸覺傳感器。除了給機器人更好的觸覺外,醫療上對這種設備的需求,也是這項技術研發的主要驅動力。例如,智能皮膚可以用來恢復患者的知覺反饋, 還可能賦予義肢基本的觸覺。

不久前,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有觸覺的手套。這種手套有548個傳感器,可以識別不同的物體,預測它們的重量,並探索在抓取這些物體時的觸覺模式、規律。這些信息對未來如何讓機器人來抓取東西提供了重要的見解。單就像其他電容,電阻等觸摸方式一樣,這種技術還是不防水的。

機器人又了感覺之後,我們還能把它當成冷漠的機器嗎?大家對這個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原創:爭輝協會

相關焦點

  • 機器人有「觸覺」了!上交&MIT發明一款機器人,拿起筆就能甩
    近年來,人工智慧(AI)的發展勢頭從最初的興起逐漸走向平緩,現階段 AI 領域面臨的一個瓶頸就是十分依賴人工標註的數據,正如數據標註行業流行的那句話,「有多少智能,就有多少人工」。如果可以讓機器人自己進行數據採集、數據分析,無疑可以節省很多人力。
  • 機器人有 「觸覺」 了!上交&MIT發明一款機器人,自己拿起筆就能甩|...
    近年來,人工智慧(AI)的發展勢頭從最初的興起逐漸走向平緩,現階段 AI 領域面臨的一個瓶頸就是十分依賴人工標註的數據,正如數據標註行業流行的那句話,「有多少智能,就有多少人工」。  如果可以讓機器人自己進行數據採集、數據分析,無疑可以節省很多人力。
  • 機器人與觸覺傳感技術的碰撞,一文初探人類與機器人的觸覺傳感
    這種效應可以用來定義機器人觸覺傳感的 「串擾」 極限。人類善於通過觸摸來識別普通物體,而物體的材料屬性、形狀等線索識別的結果都是至關重要的。皮膚、動覺都有助於感知這些線索。不過,人類的觸覺感知更適合於感知物體的物質屬性,而不是感知物體的形狀,特別是在當物體較大、超過了手指接觸區域大小(7-12 mm)的情況下。
  • taroki的T-85觸覺傳感器研究套件,體驗觸覺機器人
    taroki的T-85觸覺傳感器研究套件,體驗觸覺機器人關鍵詞:機器人觸覺傳感器,taroki帶有Tacterion技術的機器人觸覺夾爪套件它被用來給機器人,機器和產品帶來觸摸感。體驗觸覺機器人taroki的T-800 +評估套件。使您的自動化過程具有觸覺的完美方法。獲得在工業機器人上使用的觸覺傳感器技術的唯一方法。根據力影響和傾斜角度的圖案和強度檢測創建自動化程序。獲得新見解,以優化系統的可靠性和生產率。
  • 機器人將實現「觸覺」
    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仿生機器人,但是目前的機器人是沒有任何觸覺的。2017年,全球製造商每10,000名員工使用了大約85臺工業機器人。相關報告預測,全球工業機器人的供應量每年將增長14%。但是,如果機器人與人更加緊密地合作,那麼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機器人與人將如何安全地進行交互。上個月,科學家揭開了人造皮膚的面紗,使機器人能夠感覺到並響應身體的接觸,隨著人與機器人越來越緊密地接觸,這項技能將是必需的。
  • 如何讓機器人具備像人類一樣的觸覺?
    然而,無論多麼細緻入微,這款軟體也只能在大致程度上為布雷文思提供粗糙的觸覺感受。「要做虛擬手術,就必須有觸覺。」他指的是可以通過計算機模擬技術模仿人類觸覺的技術。這款軟體所面臨的局限在機器人行業十分典型,也正因如此,對人類而言十分本能的任務,在機器身上卻很難實現。自從斯坦福人工智慧實驗室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設計出首款機器手臂以來,機器人已經學會了在工廠裡進行重複性的勞動。
  • 觸覺傳感器能令機器人感受疼痛!人類的疼痛可以讓機器人代替嗎?
    在手術的時候,為了讓病人安靜接受手術,麻醉藥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當麻醉次數過多,範圍過大的時候,人們不可避免的還是會產生一些後遺症,那麼有沒有一種技術能夠代替人類「感受」疼痛呢?近日,一組來自日本的科研團隊設計出了一套能可靠識別一系列觸碰的觸覺傳感器,當這套傳感器與機器人相連時,機器人會發出情緒信號。
  • 美媒:觸覺傳感器可令機器人有「痛感」
    參考消息網2月18日報導美媒稱,有朝一日,一個具備觸覺的機器人或許既能「感受」到自己身體的疼痛,也能對人類的疼痛產生共鳴。目前,製造這種感官靈敏的機器人仍是遙不可及的事,但機器人觸覺傳感技術的進步讓我們更接近於實現這種可能性。
  • 觸覺傳感器能令機器人「感受」疼痛
    據美國《科學新聞》雙周刊網站近日報導,日本大阪大學工程師淺田稔和同事設計出了一套能可靠識別一系列觸碰的觸覺傳感器,當這套傳感器與機器人相連時,機器人會發出情緒信號。他們表示,未來科學家有望研製出擁有觸覺並「感受」身體疼痛的機器人,這些機器人或許也能對人類的痛苦「感同身受」。
  • 什麼制約機器人取代人工?人類複雜的觸覺 | 獵雲網
    如果機器人需要做一些和人類合作的工作,例如食品服務人員、醫院預約、辦公室秘書和保健助理,那麼觸覺和運動學的進步、連接體的運動控制研究都是必不可少的。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機器人專家Ken Goldberg這樣評價這些進步:「這需要一定時間,因為這是很複雜的一個過程。而人類對此非常擅長,畢竟我們已經進化了數百萬年了。」
  • 機器人怎麼有觸覺?神經形態晶片和電子「皮膚」提出解決方案
    圖源NUSThomas Macaulay/TNW我們將觸覺視為理所當然。如果我們不能用手感覺到物體,那麼打開罐子或繫鞋帶之類的簡單任務將變得更加複雜。機器人通常很難複製這種感覺,從而限制了它們操縱物體的能力。但是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的研究人可能已經找到了解決方案: 將人造皮膚與神經形態「大腦」配對。 該系統由電子皮膚專家助理教授Benjamin Tee和AI專家Harold Soh領導的團隊開發。
  • 科學家給予軟體機器人以觸覺感知
    機器人領域最熱門的研究方向之一就是軟體機器人,它利用的是柔性材料,不是傳統的剛性材料。但由於軟體機器人缺乏良好的感知能力,所以一直受到限制。一個好的機器人抓手需要感覺到它所接觸到的東西(觸覺傳感)同時需要感知手指的位置(本體感知)。這種傳感一直是大多數軟體機器人所缺少的。
  • 國外研發新型人造智能皮膚 可打造有敏感觸覺的機器人
    在未來,機器人不僅會有人的外形,其皮膚也不再是鋼鐵和橡膠,而是如同真正的人的皮膚一樣,有觸覺、溫覺、痛覺等。近日,據外媒報導,格拉斯哥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發一種所謂的人造智能皮膚,他們宣稱未來有一天能夠藉助這項技術為截肢患者帶來更加完善的修復學,或者打造出具有敏感觸覺的 機器人 。據悉,這種電子皮膚將不僅僅模擬真正皮膚的形態學,而且也將模擬它的功能。
  • 一個算法讓機器人依靠觸覺實現多個控制任務
    yrbednc同樣,對於許多機器人操作任務來說,只有視覺可能是不夠的 —— 視覺很難處理微妙的細節問題,如邊緣的精確位置,剪切力度或接觸點處的表面紋理,而且機器人的手臂和手指可能阻擋相機與其目標物之間的視線。然而,用這種至關重要的感官能力來增強機器人,仍然是一項有挑戰性的任務。
  • 懂輕重 知冷暖 19個超敏電極賦予機器人觸覺感知
    目前有一家叫做「SynTouch」的公司做到了讓機器人、機械臂有觸感的技術。該公司與美國的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合作,開發出了一種機器人手指,指尖運用了一種新型的摩擦材質,能夠讓機器人擁有15種不同的「觸感」級別,比如感受到粗糙、黏糊或者冰涼。那麼,未來機器人擁有了觸覺,在硬物跟軟物的面前及時的作出反應,並且很好的避免了機器人將它們一併損壞。
  • 這種皮膚讓機器人擁有像人類一樣靈敏的觸覺
    當電子皮膚被放置在一個機器人手指或末端執行器上時,這些微流體通道會被放置在它手指的兩側,相當於人類指甲兩側的位置。當你的手指在物體的表面滑動時,你的指甲的一側會突出,而另一側則會因為壓力而變得緊繃。同樣的事情也會發生在機器人或假肢手上——在「指甲」一側的微流體通道被壓縮,而另一側則會伸出來。
  • 機器人「看得見、聽得著」之後 下一個「拐點」在觸覺
    每經記者:張虹蕾 每經編輯:魏官紅圖片來源:攝圖網作為「硬科技」的代表,機器人迎來新一輪技術變革浪潮。但下一輪的機遇究竟是什麼,仍有待業界觀察。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研究觸覺技術的河北工業大學機器人及自動化研究所所長李鐵軍對於機器人產業注入了很多感情。回憶起探索的過程,李鐵軍感慨頗多。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於機器人而言,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四大感覺的重要性依次下降,因而技術變革和迭代的速度也遵循上述規律發展。
  • 新的電子皮膚創新賦予機器人和假肢一種特殊的觸覺
    [PConline 資訊]由於異步編碼電子皮膚(ACES)是一種人工神經系統,機器人和假肢裝置可能很快就會擁有相當於或優於人類皮膚的觸覺。由於機器人需要有觸覺才能更好地與人類互動,所以這項創新是必要的。「如今的機器人仍然不能很好地感知物體,」助理教授Tee解釋道。他從事電子皮膚技術研究已有十多年,希望能給機器人和假肢設備帶來更好的觸覺。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小組從人類的感覺神經系統中汲取靈感,花了一年半的時間開發出一種可能表現更好的傳感器系統。
  • 科學家開發觸覺感應系統 讓機器人摸東西有反應
    人工智慧能賦予機器人思考、情緒等太多人性化的東西。卡耐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人員用現成的材料和零件做成一套名為Fingervision的系統,雖然這套系統看上去不起眼,但它卻賦予了機器人粗略的觸覺。研究人員Aaghiko Yamaguchi開發這套系統之後,把它安裝在機器人Baxter的手臂末端,讓它完成一系列抓取的動作,比如剝香蕉皮等。雖然機器人的動作並不靈活,但還是完成了這套動作,甚至當機器人接觸到羽毛的時候,它同樣也可以做出對應反應。
  • 科學家利用傳感器使機器人的指尖產生觸覺
    #極果播報#據外媒報導,布裡斯託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訓練了一種基於深度神經網絡的模型,以收集有關機器人的觸覺信息他們將深度學習技術應用於具有傳感功能的機器人指尖,並發現該技術可以幫助機器人推斷出有關周圍環境的更多信息。據悉,這項研究的目的是當控制機器人與周圍環境進行物理交互時,可以實現人為地重新創造觸摸感。與機器人相比,人類之間的觸感是不經意的,通過觸摸就能感知物品的形狀,然而這背後的計算極其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