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用普通話發言的港中大女生:為喚醒更多人挺身而出

2020-12-12 北京日報客戶端

在10日的校長對話會上面對本地學生辱罵攻擊仍堅定用普通話完成理性發言後,香港中文大學博士生張婷成了「網紅」。可直到12日晚,她家裡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父親發過來一個連結:「這個女生是不是你?」張婷知道瞞不住了,於是開玩笑地對父親說:「你千萬別告訴別人我是你女兒啊,低調,低調。」

「你既然知道危險,為什麼還要站出來?」面對父親責怪的語氣,張婷直言,她不敢告訴家人是因為怕他們擔心。不過,她是一個倔強的人,她覺得自己應該站出來發聲。

「做好了被攻擊的心理準備」

張婷在校長對話會上發言

10日晚的校長對話會,是張婷參加的第三場對話會。前兩次對話會,她都沒有得到發言機會。「我想了解本地學生的訴求,想知道他們對香港問題的看法。另外,我也想表達一下非本地學生的訴求和困擾。」但在本該是自由平等的大學校園,這種合理要求卻遭到了非善意的回應。

「我認為,民主和自由是建立在法治基礎上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張婷用普通話說出自己的觀點後,卻被部分學生粗暴打斷。港中大校長段崇智數次制止這種極其不禮貌的行為,結果自己的聲音也被雜音淹沒。此後,更有人用綠色雷射筆照射他的眼睛,場面一度失控。

張婷在校長對話會上發言

「他們一定會給我一個非常不善意的反饋。」對話會前,張婷已經做好了被攻擊、被「起底」的心理準備,「但我還是想去這樣的現場,去提出這樣的問題。現在來看,情況比我想像中要好得多。」從對話會現場回來,她收到不少同學的安全提醒,但從目前來看,這些擔心並沒有發生。

張婷說,雖然現場有人起鬨、「嗆聲」,甚至有人爆粗口,但在社交平臺上,還是有許多本地生對她的行為表示讚許,認為她說得有道理。「這說明他們也是認同這一點的。」

「他們毀掉了香港」

「內地生大多是懷著很深的感情來香港讀書的,現在香港卻成了這個樣子,我們非常傷心。」專攻生態環境領域的張婷來自江蘇,從復旦大學碩士畢業後,本有機會赴英國或美國讀博,但她最終選擇了香港。

「我常跟朋友說,香港是我能走得最遠的地方了,因為它還是中國的土地。如果去美國、英國,我不一定能夠完成博士論文,可能會呆不下去。」對於自己的家鄉和祖國,張婷有一種很深的感情,這也促使她赴港深造。「至於為什麼選擇中大,就是因為她的名字叫香港中文大學。在我心裡,她和復旦有著同等的地位,是有很強的中國人文氣息的一個地方。」

「而且,中大是全港最美、校園面積最大的大學。」說起中大,張婷如數家珍。即便中大因雷射筆事件上了新聞頭條,她依然全力維護母校的聲譽:「他們不能反映我們中大學生應有的素質。」

談到香港這座充滿魅力的城市,張婷也是眉飛色舞。「香港是一個你呆得越久就會越喜歡的城市,有太多與眾不同的地方,很有趣。來自不同國家的人都可以在這裡很好地相處,這是一個讓你覺得amazing(迷人)的地方。」

然而,已持續4個多月的香港風波,卻讓張婷非常難過。街頭上,普通市民因政見不合被黑衣人圍毆;校園裡,同樣因立場不同,一個群體會遭到另一個群體的「冷暴力」。張婷說,這種「民主和自由」是自私的,甚至是毫無道理的,「他們只許自己享有』民主和自由』,卻毫不在意別人同樣也擁有這些權利。他們毀掉了香港。」

「一定不要放棄溝通」

在這種糟糕狀態下,非本地學生、特別是內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受到了嚴重影響。長期關注環境公平的張婷,對「公平」一詞有著深刻理解,這也是她在對話會上表達的擔憂。她堅信,溝通和交流才是解開彼此心結的關鍵。

「一定要溝通交流,為什麼我們現在隔閡越來越大?就是因為我們互相不了解,我們互相都有恐懼、害怕,我們因為不了解而害怕。」

這幾個月,張婷曾經「氣到想要打人」,但冷靜下來,她明白「打」並不能解決問題。她要用所有人能夠理解的方式,去喚起那些「嗆聲者」的反思。

「哪怕我們小範圍地爭吵都沒有關係,但一定要溝通、對話,一定不要放棄。」在內地讀碩士時,張婷接待過一批來自香港的同學,和他們成了朋友。來港兩年多,她對這座城市了解得越來越深,對香港同齡人的躊躇也有了更多理解,這也是促使她站出來的動力。

香港中文大學校園

有人批評她用普通話發言很「強勢」。她特意解釋,因為粵語講不好,自己平時在校園裡就是說普通話。「中大是香港第一所用中文作為官方語言的學校,『兩文三語』是中大的一個特色。你看我們這個校名就可以知道,老一輩的愛國港人為了傳承發揚中華文化,是多麼地赤忱。」張婷說,無論什麼時候,中大的這一傳統都不應該褪色。

「我希望自己站出來能夠『喚醒』一些人。」張婷說,她曾經與衝在最前線的「勇武派」理論過,最終讓對方心服口服、痛哭流涕。她還提到,段崇智校長說過,他之所以被激進學生圍攻、撒紙錢,卻依舊選擇對話,就是因為對這些迷途青年還抱有一些希望。而這種希望,皆因曾有學生跟他說了句「sorry」。

「用行動去喚醒他們」

任何的氣憤、難過、失望,都不是暴力行為的理由。張婷說,香港的青年需要冷靜、認真地思考:香港的未來到底是什麼?

博士研究生最後一年,張婷一直猶豫畢業後去哪裡發展。而最近幾個月發生的事情,讓她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回到內地繼續做研究。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問題,將是她一輩子為之奮鬥的事業。

張婷接受北京日報客戶端專訪

張婷說,小時候對「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沒有太大感觸,但這句話卻在她的內心種下了一顆種子。「越長大之後,你會發現你需要一個動力往前進的時候,這個動力是非常強大的。」

在香港,相當部分年輕人缺乏國家認同感,這也是導致社會亂象的原因之一。如何徹底喚醒他們?張婷認為,行動勝過千言萬語。

「如果是這個樣子,那我們這一代青年就好好建設國家,讓他們看到國家繼續蓬勃地發展、騰飛。要讓他們看到,這個國家是值得他們驕傲的。」

「因為這是我們共同的祖國。」張婷相信,總有一天他們會明白。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作者:北京日報客戶端特派香港報導組

監製:陳巖

編輯:孟紫薇

流程編輯:王宏偉

相關焦點

  • 面對嗆聲,用普通話堅定發言的港中大女生:曾說哭「勇武派」
    在10日的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對話會上,面對本地學生辱罵攻擊仍堅定用普通話完成理性發言後,該校博士生張婷成了「網紅」。
  • 表彰港中大校長段崇智為暴徒「挺身而出」,英國「嘉獎令」來了
    昔日高校淪落至如此境地,事前對暴徒縱容、事中隱身不作為、事後呼籲和平的港中大現任校長段崇智難辭其咎。 諷刺的是,就在昨日(17日),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公布2019年度全球高等教育風雲人物,段崇智卻以「為校園和學生挺身而出」之由榜上有名。
  • 港中大的這場「對話」,校長被鐳射筆照眼,內地女生堅定發聲!
    更多精彩敬請長按二維碼識別或搜索guanchaHK關注公眾號
  • 在辱罵攻擊中堅定發言的內地女生:我不害怕,只怕他們聽不到「不同...
    近日因在香港中文大學一場交流會上面對當地學生辱罵攻擊仍堅定完成自己理性發言而爆紅網絡的內地女生張婷12日在接受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因為恰恰在我表達了『民主和自由的基礎是法治』『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些最基本的準則後,他們依然在公開的場合,在直播的畫面中,去阻撓我們非本地學生自我表達的基本權利,我為他們感到悲哀。所以,在那個笑容背後,我是帶著一些悲哀、又可笑的心情的。」
  • 還鬧"港獨"?不會普通話那麻煩先把英語學好了再出來!
    女生表示聽不懂廣東話,於是對方開始用磕磕絆絆地英語質問該女生,女生冷靜地用流利的英文回應:「民主,就是你可以貼上去,我也可以撕下來…我也是學生之一,這也是我的民主牆。」不過來自香港、社會學系的吳同學則認為,政府封鎖許多資訊,反而香港人能從外國媒體得知中國情況,可以有更客觀的分析。但是,隨著這件事不斷發酵,更多香港媒體和香港人,以及眾多內地媒體加入討論。
  • 專訪港中大副校長陳偉儀:望大灣區內科研合作打破壁壘
    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陳偉儀近日接受中新社專訪時談到,希望阻礙兩地科研合作的規則壁壘能夠進一步被打破。【解說】作為從2006年開始便踏入內地的香港高等院校,香港中文大學與內地相關機構一路展開合作,在產業、教育、科研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
  • 香港中大與國家語委續籤普通話水平測試合作協議
    東方網12月17日消息:香港中文大學與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16日在港續籤普通話水平測試合作協議。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劉遵義表示,從1998年11月至今,中大普通話教育研究及發展中心共進行了38期普通話水平測試,超過1.9萬名香港市民參加。
  • 香港人的普通話
    十年後,在港求職,會講普通話也是一種優勢。  馬虹玫  2001年底我飛抵深圳,坐330大巴從黃田機場(現更名為寶安機場)到華聯大廈。手機沒電,約好前來接我的人久未現身。我無助而焦急地守著兩個碩大的箱子,裡面裝著我全部的家當。公用電話亭不遠,隔著十來級臺階,拖著兩個巨大箱子走上去打電話,非常不便。旁邊一對夫婦把我的焦急看在眼裡。
  • 港中大推「換語」計劃 助各地學生學習不同語言
    中新網6月21日電 香港《文匯報》刊文稱,港人在面對不同語言使用者時,常常會自動說對方熟悉的語言,在這種情況下,外地人想學習粵語或普通話時,則難於找到練習機會。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則推出「語言交換計劃」,讓講不同語言的人聚在一起,以小組形式討論不同話題,使大家可以向組員學習自己感興趣的語言。
  • 這位女生發言卻亮了……
    整個對話會,部分暴徒學生醜態百出惡行不斷,不僅在包括校長發言的時候粗魯打斷,辱罵粗口,還用雷射鐳射筆直射段崇智眼部,再次闡釋了暴徒們所謂的「言論自由」,即「我的言論自由,你閉嘴!」圖片來源:大公報校長希望理性,「暴徒」卻這樣挑釁!
  • 港媒:港中大推「換語」計劃 助各地學生學習不同語言
    香港《文匯報》刊文稱,港人在面對不同語言使用者時,常常會自動說對方熟悉的語言,在這種情況下,外地人想學習粵語或普通話時,則難於找到練習機會。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則推出「語言交換計劃」,讓講不同語言的人聚在一起,以小組形式討論不同話題,使大家可以向組員學習自己感興趣的語言。
  • 醜陋的「港獨」,港中大前學生會長對內地生狂喊100多句「滾回支那」
    7日晚,港中大民主牆前又起衝突,一段「港獨」學生辱罵內地學生的視頻在社交媒體熱傳。據香港《大公報》報導,視頻中,有內地學生在民主牆前質疑「港獨」海報違法,在旁的一名「港獨」學生理屈詞窮之下,惱羞成怒,連爆髒話,竟狂喊100多句「支那人」、「滾回支那」。視頻中的罵人者被網友指出為港中大學生會前會長周豎峰。
  • 內地女生怒撕港中大「港獨」海報,單挑「港獨」學生會:你們不能代表我!
    9月5日晚,一名在港就讀的內地女生撕下「港獨」宣傳海報後,瞬間被蹲點的記者和「港獨」學生圍住,但她沒有露怯,反而與「港獨」激辯民主,怒斥港中大學生會張貼「港獨」海報的所作所為。事情還從2天前說起。 9月4日是香港中文大學的本科新生開學典禮,然而,那一天校園內卻出現了許多帶有「港獨」字眼的海報和橫幅。
  • 媒體:港中大撕海報事件 能讓我們思考的其實更多
    簡單複述一下:開學以後,香港中文大學校園的民主牆上,貼滿了「港獨」海報。一個內地女生接受不了海報內容,把海報撕了,學生會幹部發現後制止,於是雙方的爭執被記者拍攝了下來。爭論視頻在網上傳播以後,很多人為她的勇氣點讚,也痛斥了"港獨"分子。但在島叔看來,這並不是整件事的重點。就在7日下午5點左右,中大內地學生已經自發組織了抗議活動。
  • 對撕「港獨」海報內地女生網絡暴力的人,你給我出來!
    對撕「港獨」海報內地女生網絡暴力的人,你給我出來!四喜丸子9月4日是香港中文大學的本科新生開學典禮,然而,那一天在校內卻出現了許多帶有「港獨」字眼的海報和橫幅。校方隨後回復媒體稱,未經申請而被張貼在校園的標語已被即時拆除,並重申校方立場:絕不贊成「港獨」。沒想到,這些海報和標語很快死灰復燃。9月5日晚上,中大民主牆又貼滿「拒絕沉淪唯有獨立」的海報,一名面容姣好、梳著長辮子的內地女生毅然撕下海報,兩名「港獨」學生見狀即刻上前阻止,於是便有了以下這番爭執,不多說了,浪費大家一點流量,直接看視頻吧。
  • (輿情港臺)內地女生怒撕港中大「港獨」宣傳海報,激辯港獨份子;
    9月5日晚,一名內地女生撕下「港獨」宣傳海報後,瞬間被蹲點的記者和「港獨」學生圍住,但她沒有露怯,反而與「港獨」激辯民主,怒斥港中大學生會張貼「港獨」海報的所作所為。事情還從2天前說起。 9月4日是香港中文大學的本科新生開學典禮,然而,那一天校園內卻出現了許多帶有「港獨」字眼的海報和橫幅。
  • 港中大校長護暴徒「立功」,英國明目張胆打賞來了
    近日,英國教育報刊《泰晤士高等教育》評出了11位「2019年教育界年度人物」,其中唯一一位上榜的亞洲代表是香港中文大學(以下簡稱「港中大」)校長段崇智。他的獲獎理由為:在香港高校領導人捲入示威風波時,「無人像段崇智一樣堅定地為校園及學生挺身而出」,「即使飽受批評,他仍堅持其平衡各方意見的行動」。
  • 香港高校本科招生工作已結束,港中大招生官:歡迎內地學生
    新京報記者對香港中文大學(以下簡稱港中大)協理副校長兼入學資助處處長王淑英教授進行專訪。王淑英表示,拿香港中文大學來說,今年在北京招生的分數平均分為652分,但港校特有的優勢不體現在分數上。她希望內地學生可以做文化傳遞的使者,希望港中大更好地為大灣區、為國家培養人才。
  • 香港高校本科招生工作已結束,港中大招生官:歡迎內地學生
    港校的招生發生了哪些變化?如今的港校能賦予學生的獨特資源在什麼?新京報記者對香港中文大學(以下簡稱港中大)協理副校長兼入學資助處處長王淑英教授進行專訪。王淑英表示,拿香港中文大學來說,今年在北京招生的分數平均分為652分,但港校特有的優勢不體現在分數上。她希望內地學生可以做文化傳遞的使者,希望港中大更好地為大灣區、為國家培養人才。
  • 怒撕港獨海報,英文「KO」港獨學生!這個內地女生太霸氣!
    9月5日晚上,港中大民主牆又貼滿「拒絕沉淪 唯有獨立」的海報,一名內地女學生出於義憤撕下海報,兩名「港獨」學生見狀即刻上前阻止,用廣東話質問這位女生:「為什麼要把海報撕下來?」看女生霸氣回懟「港獨」學生視頻,速戳👇網友們看了這個視頻後,紛紛為這位女生豎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