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閱讀日|企業家在獄中都讀什麼書?

2020-12-12 TechWeb

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姚贇

來源:盒飯財經(ID:daxiongfan)

你們嚷嚷著欠他一個會員的那個人——快播的王欣,幾個月前已經出獄了。出獄後,也沒怎麼閒著,除了參加一些商業活動或行業會議外,還時不時談自己在獄中的讀書經歷。從1998年算起,國內就先後有超過50多位企業家先後進入監獄,其中不乏知名企業家,如褚時健、牟其中、顧雛軍、周正毅、鄭俊懷、黃光裕、蘭世立、李途純、張海、黃宏生、孫宏斌等等。

巧合的是,讀書都成了他們獄中生活方式之一,或者稱為寄託。用奧斯卡•王爾德的這句話來形容他們的心情,應該比較契合——「我們都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處在低谷的人更容易反思,也更需要答案,而獄中的生活比較封閉單調,少了分散注意力的人和事。於是,和王欣一樣,不少有過「監獄經歷」的企業家們,在監獄中或獲得自由後,都喜歡讀書或者開始談讀書的事。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借著這個契機來聊聊在獄中的企業家都讀哪些書。

王欣:用讀書3年追趕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時代的變化實在太快,2015年入獄,2018年出獄,這3年多的空白,恐怕王欣作為一個網際網路創業者,會被時代徹底拋棄。

讀書大概是縮短這種差距的重要方法。王欣在獄中的讀書效率相當高,快的話一兩天一本,慢的話一周一本,一本接一本地讀,3年多的時間,算下來可能有數百本。

出獄後,他也在公開場合中,從在獄中看的書中,挑了17本推薦給大家。通過這17本書,我們也能從側面了解,王欣在獄中還在關心什麼,思考什麼。

這17本書,分門別類下大致可以分為科技創新類、經濟管理類、宗哲生活類和一些虛構類的小說作品。

如科技創新類中,王欣竟然推薦了凱文·凱利的三本書《失控》《必然》和《技術元素》。

「KK」的小迷弟王欣,在評價《失控》時發表了這樣的感慨:「很難想到,這本書竟然是25年前出版的,KK的預測基本上都對了,如果25年前我就讀懂了這本書就好了。」

這類書籍中,除了凱文·凱利的書以外,還有史蒂文·霍夫曼的《讓大象飛》,埃裡克·萊斯的《精益創業》以及彼得·蒂爾的《從0到1》。經濟管理類,也是王欣獄中閱讀「書單」中的一個大類,比如《魔鬼經濟學》《理念的力量》《瘋傳》《超預測》《影響力》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一類受不少「獄友」推薦喜歡——宗教哲學、生活方式、心理情緒管理,通俗的話來說,可能大部分是「心靈雞湯」。

王欣主要看了並推薦了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薩欽哲仁波切《佛教的見地與修道》以及喬舒亞·庫珀·雷默的《第七感》等。

作為一家科技企業的創始人,看科技創新和經濟管理這兩類,意料之中。而宗教哲學、生活方式這類的書籍,可能是跌入谷底時必備的。

張海:獄中書架上的《史記》

有「氣功大師」之稱的原健力寶集團董事長張海,被起訴後,又「火」了兩次。

第一次是事發在2005年的案件本身,因職務侵佔罪等罪名被判處15年有期徒刑;第二次則2014年2月,通過賄賂和造假逃往海外的事實敗露。

事發後,除了如何出逃這個問題外,不少人把目光聚焦到了張海這6年的獄中生活。張海的監獄生活,總結起來就是彩電、席夢思、獨立廚房和書架。

在監獄,張海擁有比其他「獄友」更多的特權。

比如,張海可以在監獄裡隨意看書和雜誌,在他的書架上,除了擺放著各種企業管理類書籍,還有一本《史記》。

在羈押的第二年,張海曾接受媒體採訪,在採訪中他說:「在看守所裡,每天讀8小時書,沒浪費一分鐘時間。」

據張海表示,這兩年的時間,他讀了幾百本書,每天早上讀《史記》。其中看到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

從史記中,看到的這些事例,刺激了張海的某條神經。那兩年期間,他寫了兩部,加起來80萬字的小說。

「這些聖賢遇難發奮圖強的故事十分激勵我利用難得的機遇和寶貴的時間,調整知識結構,提高見地,完善人格。」 

不知道是不是《史記》中那些聖賢遇難發奮圖強的故事,激勵到了張海,才有了後來的海外逃亡大戲。

顧雛軍:沒有數學,我可能就傻了

入獄後的張海,新加了一個崇拜偶像——原廣東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顧雛軍。

顧雛軍和張海有著類似的入獄經歷,於2005年9月被正式批捕,2012年9月6日出獄。不過不同的是,一個逃往海外,一個一直在惦記著翻案。

羈押顧雛軍的地方一共有6間房間,一共關押了28個人,其中17個是殺人犯,還有11個患有精神病。

在看守所的顧雛軍生活比較簡單。因為年紀大了,也不用勞動,所以自己的時間相當充足。

在監獄裡,他每天看18個小時的書。

「看我在裡面,每次吃飯花一個小時,然後再在裡面轉,轉一百圈兩百圈的,坐牢就這樣,只能在裡面轉。每天轉完圈就看書,看書也還比較簡單。」

顧雛軍回憶,當時監獄裡大多是《鬼吹燈》之類的書,他卻想看數學和物理方面的書。於是,讓他的弟弟來看他時給他帶來。

大學之後,再學數據和物理,這件事支撐著顧雛軍的7年失去自由的生活,讓他沒有「變傻」。

「這7年時間,比我上研究生期間時,讀書的時間還要多。如果我沒學高深的數學書,我現在也就傻了。」

2017年1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三起重大涉產權案件依法決定再審的信息,其中一件就是顧雛軍的案子。

蘭世立:基督山伯爵放棄「復仇」記

原東星集團董事長蘭世立,已經是「四進宮」,未來極有可能「五進宮」。

2010年4月,蘭世立因逃避追繳所欠稅款,一審被判處四年刑期,第4次進入監獄。第5次監獄行,也差點在2017年完成。2017年11月16日,廣州市公安局新聞辦通報:國際紅通在逃人員蘭世立涉嫌合同詐騙犯罪。

而蘭世立在第四次出獄後,接受採訪時回憶了那段生活。

和顧雛軍一樣,蘭世立因為身體問題,在獄中不用「勞動」,也基本不參加任何活動。日子無聊,開始看書打發時間。每日有近一半的時間在閱讀。

蘭世立所在的洪山監獄有一間圖書館,藏書十餘萬冊,主要是經典文學名著、武俠小說和諸如法律、電子類的工具書。

他把大學時想讀的書都借了出來,其中包括他最愛讀的小說類。據他回憶,那段時間小說看多了,獄友們偶爾也會問他「今天書上講什麼故事」。興致好的時候,他像個說書人一樣,講講書上的故事。

那本《基督山伯爵》,是他在那段期間的最愛。

「會去聯想自己,只有在這種環境下更能體驗到。」 但他說,自己不想學基督山伯爵,不考慮復仇。「如果我把時間糾結在復仇翻案上面,毫無意義,可能一無所獲,我還不如討回資產,還有時間重整事業。」

牟其中:76歲還知道劉慈欣《三體》的大爺

不知道在獄中,蘭世立有沒有遇到牟其中,他倆有沒有一起看雪、看星星、看月亮,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

牟其中羈押的監獄也是洪山監獄,在那裡他待了16年,直到2016年9月他才刑滿出獄。

據牟其中說,他在獄中從來沒有終止閱讀和思考。新聞資訊、科學技術、政治哲學等等,各種類別的書都看,新書舊書,什麼都知道。或許王欣系統的閱讀方式,是像老前輩牟其中學習的——系統全面、更新快。

牟其中在監獄的16年讀了很多,比如,託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利斯頓的《第三次技術革命》、裡夫金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吳敬璉的《直面大轉型時代》、基辛格的《世界秩序》。

讀這些書外,他還看其他新聞資訊類書刊,他自己訂了10幾份報紙雜誌。天天看的《人民日報》,經常讀的《中國企業家》雜誌、《經濟觀察報》,甚至還了解美國《華爾街日報》《時代周刊》、英國《每日電訊報》《經濟學人》、日本《讀賣新聞》的最新報導。

除了「閱讀」這個動作之外,牟其中還會把有價值的內容分門別類,逐條摘抄、記錄,每天堅持寫三五千字閱讀心得和分析文章。

可能因為這種閱讀量和閱讀習慣,出獄時已經76歲的牟其中,竟然知道劉慈欣和他的《三體》。

張文中:讀了大量英文原著後,英文水平又提高了

去年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決定已發再審的三起重大涉產權案件,除了顧雛軍外,張文中的案子也在其中。

2008年一審後,北京物美集團原董事長張文中在獄中待了12年。出獄後的幾年中,基本也不出現在公開場合,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最高法決定再審他的案件後。2018年2月,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八屆年會」上,張文中進行了他出獄後的首次公開發言——朗讀了他的《給40年的信》。

和近期因為「鴻茅藥酒事件」剛出獄的譚秦東一樣,張文中吐露監獄中最令人痛苦的地方就是失去自由。

「今天告訴大家,最悲慘、最無助、最絕望的時候,讀書、用心用腦的讀書是人走出苦海、脫離困境、活下去的最重要途徑。書成了我最好的朋友,書是我最願意收到的禮物。」

關押期間,張文中一共讀了幾百本書,其中大部分是英文原著。他笑稱,也因為這樣,他的英文水平比原來又有了很大的提高。

除了自己讀書思考外,在監獄裡的張文中也沒「消停」。比如,在監獄和看守所搞科研,並取得了四項專利,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一項,一等獎兩項。比如,提出在監獄裡推動年輕人自學,參加成人高考,引起了監獄的重視並付諸實施。一些年輕人在監獄裡參加並通過了課程考試。

陳九霖:你的心靈雞湯,他的活命稻草

1035天,昔日的航油大王陳九霖一直精確地記得他在監獄裡待的時間。2006年3月,新加坡初等法院做出判決後,經歷1035天的羈押後,陳久霖入獄期滿於2009年1月20日刑滿出獄。

有人問他,在監獄裡想得最多的是什麼。

他回答:「活下去。」

新加坡的監獄管理制度和國內不同。那裡的犯人只有三分之一的有工作的權利和機會,三分之二的人成天關在小房間裡,又不能看書、也不能24小時睡覺,節假日都不放風,吃飯就通過一個小洞塞進去,吃完又從小洞拿出來……

國內監獄的條件不好,但從陳九霖的描述中,感覺新加坡的監獄更是糟糕。陳九霖在監獄裡參加了「基督教諮詢班」每周有三次上課機會,每次兩小時,可以坐在有空調的房裡看書、唱歌。這是在監獄裡難得的輕鬆時刻,但他發現經常有人缺席,「再一詢問,死了」。

所以這也能理解,為什麼陳九霖與其他企業家的「熬過去」「翻案」等想法不同——活下去。

讀書,成了支持他「活下去」的主要方式。

他在監獄讀了五六百本書,《資治通鑑》《史記》《聖經》《金剛經》《古蘭經》《道德經》《論語》等等都看了。

在很多人看來,會有些「鄙夷」,這些就是「心靈雞湯」麼!

但,「雞湯」有雞湯的作用。在人生低谷時,這或許是讓他寬慰自己,讓他挺過這個艱難時段的「救命稻草」。

「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這句話是《聖經》中陳九霖記得最熟一句話。

在獄中,他讀了6遍《聖經》。

蘇東坡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而對這些正在經歷我曾經經歷「逆旅」的企業家來說,在沒有自由的空間中,讀書成了一種消磨時間的方式,同時成為他們的一種精神寄託。

昨天,盒飯財經發了一篇《大事件:老司機帶你來聽書》,講的也是一場讀萬卷書和行萬裡路的商業事。神州專車和今今樂道讀書會兩者跨界合作,共同打造了一座可移動的圖書館——「專車聽書館」,讓大家能邊走邊讀(聽)書。

或許大部分的人,不會像本文中的獄中企業家一樣,經歷如此大的跌宕起伏。但,獄中還是獄外,人生不如意事也都是十之八九,對未來的寄託也好,寬慰自己也罷,讀書都是一種好辦法。

相關焦點

  • 企業家在獄中都讀什麼書?陳九霖讀了6遍《聖經》
    (原標題:世界閱讀日丨企業家在獄中都讀什麼書?)用奧斯卡*王爾德的這句話來形容他們的心情,應該比較契合——「我們都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處在低谷的人更容易反思,也更需要答案,而獄中的生活比較封閉單調,少了分散注意力的人和事。於是,和王欣一樣,不少有過「監獄經歷」的企業家們,在監獄中或獲得自由後,都喜歡讀書或者開始談讀書的事。今天是世界讀書日,借著這個契機來聊聊在獄中的企業家都讀哪些書。
  • 世界圖書日,你上一本讀的書是什麼?
    1.你喜歡世界讀書日,這個國際紀念日設定麼? 當然了,對於一個大部分時間都在和文字打交道、嗜書如命的人,每天都是讀書日。世界讀書日的設定以歐洲文學、歐洲作家為中心,不過這種紀念日也很有意義,鼓勵讀書總是好的。 2.你的閱讀習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養成的? 很小的時候吧,小學三四年級,什麼東西都樂意去看看。那時候家裡有《小說月報》、《花城》、《十月》這樣的雜誌,有時候不認識所有字,但都會囫圇吞棗看一下;記得中學比較愛看的報紙是「文匯報」副刊。
  • 世界讀書日 | 看你讀了哪些書,就可以知道你是個什麼樣人
    一、世界讀書日,中國人平均每人讀了多少本書 近年來,隨著移動網發展,尤其今日頭條、百度百家、喜馬拉雅等各類自媒體平臺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移動閱讀成為閱讀行業的重要戰場
  • 世界讀書日:快來看北大學霸都是什麼書養成的
    今天,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在這個逐漸浮躁、網絡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更需要靜下心來,放下各種八卦新聞,娛樂搞笑的信息,去讀一本對我們有益的好書。桑博士愛讀《中草藥手冊》,後來就成了一名生物醫學博士,爸爸媽媽們,你們的孩子愛讀什麼書,你知道嗎?
  • 為什麼閱讀對人生如此重要?讀什麼?怎麼讀?
    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知識體系構建史,精神能力發育史,這些內在的素養影響著他的理想情懷、人生選擇和事業高度。閱讀的力量幫助王明夫先生從農村走向城市,從職場小白成長為董事長/商學院院長/企業戰略諮詢專家。他今天的事業位置也決定了他會深度閱讀什麼類型的書,瀏覽什麼書,不看什麼書。
  • 研究了15.3萬人的閱讀軌跡,發現企業家在疫情中居然愛讀網絡小說
    作者|劉東越  來源 | 盒飯財經(ID:daxiongfan)這個世界閱讀日不尋常。截止至4月23日,全球新冠疫情患者,已經超過了240萬,死亡人數已經達到了16萬,全球經濟一片蕭條。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在4月20日,美國原油期貨出現了歷史上首次的負增長。
  • 大量閱讀一定能提高閱讀能力?那要看讀什麼書
    閱讀能力的提升,要靠大量的閱讀。那是不是讀的書多了,閱讀理解能力一定好?大部分喜歡讀書的學生,閱讀理解力都比較好,可是有個別學生也喜歡看課外書,閱讀理解能力卻並不怎麼樣,這又是為什麼?我認為,能否提高閱讀能力,還要看他平時讀什麼書。
  • 世界讀書日你知道大佬們都在看什麼書嗎?蓋茨推薦了這幾本
    世界讀書日你知道大佬們都在看什麼書嗎?……在一定程度上,我留出了很多時間來閱讀,所以我看視頻的時間比大多數人都要少。」那麼,讓我們來看看這兩本讓蓋茨為之傾倒的書吧!當下的啟蒙:網羅理性、科學、人文主義和進步的案例在博客上,蓋茨稱這位哈佛心理學教授的書是他有史以來最喜歡的書。「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好,即使並不總是這樣。
  • 2020年世界兒童閱讀大數據公布:從3-16歲都在看什麼書?
    說到孩子們讀原版書,父母們除了挑選買書的難題之外,也經常會疑惑,到底那些英語為母語的英美國家兒童每年讀多少本書?閱讀能力怎麼樣?挑選書時最看重的又是什麼?一些世界知名機構發布的閱讀報告,值得父母們好好參考。
  • 2019年這些作家都讀了什麼書?
    在過去的2019年,作家們都讀了什麼書呢?這些書在他們的閱讀史和寫作史上有著哪些意義呢?帶著幾個問題,筆者採訪了幾位知名的作家。于堅、李建春、梁小曼、廖偉棠、胡桑、王煒、文珍、黎戈、錢佳楠、馬克吐舟、陳志煒、王陌書都給了屬於自己的回答。
  • 讀什麼書,如何讀書?閱讀經驗分享,願大家都能享受閱讀的快樂!
    3月至今,我每天堅持寫文章,也寫了一些自己對曾經閱讀過的好書的感受。創作的過程很辛苦,特別是這些書都是幾年前讀過的,比較遺憾的是之前只是認真看過,但沒有做過讀書筆記,很多內容都已經忘記了。為了寫好文章,我不得不重新把之前看過的書不致瀏覽一遍,然後再進行寫作。
  • 世界讀書日,公益人、企業家不可不讀的一本書
    我們現在看到的中文單行本《財富的福音》一書是由「財富的管理」、「慈善捐贈的最佳領域」兩篇文章組成。❷可以說,他們的思想以及行動符合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因為對於企業家來講,這是他們在企業和市場以外的文化、社會乃至政治領域的一種較高層次的自我實現,人們的讚譽、社會的改變、未來的預期等等可以讓他們獲得從未有過的成就感和更高層次的自我實現。
  • 學者探討"微閱讀時代" 解璽璋呼籲讀有分量的書
    中新網北京4月23日電(劉歡)文化學者解璽璋23日在北京表示,當代人應該多讀那些有分量、有質量的書,動輒提倡微閱讀、輕閱讀、淺閱讀,是放棄或逃避讀書人的社會責任、歷史責任的一種託辭。  23日下午,「世界圖書和版權日京版集團第11屆講壇」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
  • 人生最大的捷徑是讀一流的書:高分Kindle電子書打包領取
    英文系、圖書館系、中文系都是與金融、融資、管理完全無關的專業,但是學這些專業的人怎麼會創建出成功的企業?我想,這是因為北大給予了我們一樣東西,就是怎樣塑造生命的東西,使得我們對知識的渴望超過一切。我有一個座右銘叫「讀書只讀一流的書」—真正值得我智力投入、值得我尊重、花費我精力的大概就是這兩大類。我覺得讀書一定要讀一流的書,做人一定要做一流的人。
  • 世界廁所日讀《大便書》
    作者:  2008-11-21 10:29  編輯:牛歡   11月19日是世界廁所日,在全世界關注衛生的日子裡,一本被稱為「新體檢手冊」的《大便書》在北京熱銷,初上市一周,便踞身於北京新華書店周暢銷書總榜的第三名。
  • 堅持親子閱讀的爸爸們,更喜歡讀什麼書?(
    我和愛人都是中學教師,兒子陽陽讀三年級。這個階段主要是我們家長讀,最主要是讓孩子對書產生興趣。    當識字量不再是問題時,我們的閱讀就轉變為興趣為主,由家長引導。這個階段我和孩子媽媽主要是陪讀,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他會一個人安靜地讀,甚至在他閱讀的過程中不願意被大人打擾。    而我也會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書在一旁陪讀。
  • 世界讀書日|用心閱讀,世界因你而美!
    在第25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桐梓二中特別推出「共奮進·不孤讀」系列活動。活動包括「千人齊誦一篇文」、「同窗共讀一本書」、「『讀』守心田,靜待花開」三部分。「靜對好書成樂趣,閒看雲卷與雲舒」,校長何濟文在本次活動講話中倡議同學們愛讀書、會讀書、讀好書,在閱讀中體味人生,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他說:「只有熱愛讀書,勤奮好學,才能豐富自我,強大自我,創造更好的條件去看看世界,實現人生最大的價值。」
  • 世界讀書日|讓孩子愛上閱讀,關於書和圖書館的十種繪本
    艾登·錢伯斯曾說過:「繪本是閱讀新鮮人進入文學世界最自然的一個渠道。」對天生喜愛聽故事的孩子來說,繪本是最適合他們閱讀的圖書形式。今天是世界讀書日,讓孩子愛上閱讀,就從關於書、閱讀和圖書館的故事繪本開始吧。
  • 世界閱讀日|課外書怎麼閱讀更有效?語文老師給出四個小竅門
    世界讀書日當天也正是百花洲共享書屋正式開放的當天,一場主題讀書沙龍正在這裡熱鬧地進行著。通過徵集報名,十位小學生來到這裡,在濟南市育秀中學小學部語文老師趙欣榮的帶領下,共同閱讀。讀過的書為什麼很快就忘了?書看完之後說不出收穫了什麼?
  • 孩子讀了很多書卻啥都沒記住,因為他可能一直都在「假閱讀」!
    但當你去提問的時候,孩子竟然一個字也記不住,甚至目錄都有什麼都不知道,這種情形就是假閱讀。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讀書日。我們想就孩子「假閱讀」的問題,和各位爸爸媽媽展開一場討論——孩子正在經歷的那些錯誤閱讀方式,以及正確讀書的打開方法究竟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