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分享就是自私?一文告訴你答案,被強迫的分享不值得表揚

2020-09-13 思呈說教育

文/思呈老師(原創),轉載請標明。

一個媽媽說起自己家的孩子非常憂愁,而自己家的孩子才三歲,剛剛上幼兒園,總是一個人單獨玩,被大家排擠,原因非常簡單,他不喜歡別人碰自己的東西,更不願意和別人分享自己的玩具,所以進了幼兒園以後,小朋友很多,因為孩子的特殊性,導致很多孩子都不喜歡和他玩,漸漸的就被孤立了。所以媽媽也覺得非常為難,想要找機會,創造條件,讓孩子能夠和同班的小朋友多交流,能夠一起玩遊戲,也希望孩子能夠把自己的玩具拿出來和大家分享,可是孩子仿佛沒有意識到,結果也沒有那麼好。

其實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發生很多這樣類似的事情,不能說孩子是自私,也不能判定孩子這樣就是非常小氣。可以說,這是孩子對於物權主義的不全面認識。

什麼是物權主義?

所謂物權,是指擁有自尊自主的意識,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維護自己的權利,尊重別人的物品。物權歸屬意識,也就是孩子明白一件物品是誰所擁有的。他是屬於誰的,誰有權對這件物品做決定,在這個時候的孩子的認知裡是我的,就是我的,別人都不能動彈。

而對於一個三歲的孩子來說,還不能夠很清晰的去判斷哪些人是自己想要分享的,就可能出現物權主義強烈,不願意分享的狀態。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分享?

1、孩子的心愛物品。

每個人都有自己認為非常重要的東西,被稱為心愛物品,這樣東西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所以不願與人分享,更不願意讓別人去接觸,往往對於這樣的物品會過度的保護,而對於一些小孩子來說,現在物品還會隨身帶在身上,這在別人看來,孩子就會顯得自私,不懂得分享。

2、與父母的溺愛有關。

很多家庭都以孩子為中心,孩子想要什麼都會給孩子什麼,這就會讓孩子自我中心的意識非常強烈,事事都從自我出發,所以孩子才會養成自私的心理,比如吃東西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先吃,甚至很多時候大人還會故意給孩子特殊待遇。這都會讓孩子顯得更加的自私。

3、家裡有兩個以上的孩子。

在很多二胎的家庭當中,大寶不願意分享自己的父母,更不願意分享自己的物品給二寶,所以就會過度的珍惜自己的物品,甚至害怕弟弟或者妹妹搶走了自己的關注和寵愛。

4、不良的家庭教育。

很多孩子的做法都是受父母的耳濡目染,比如鄰居或者陌生人需要父母幫助時,父母都會冷漠的拒絕。到家裡來借東西時,明明有的東西卻拒絕借給別人,這都會讓孩子學的自私。所以,不良的家庭教育也會給孩子帶來不利的成長。

父母要教孩子正確的看待物權主義,不要讓孩子走向自私,因為當孩子自私以後,就會缺乏同情心和集體意識,心胸狹隘,對事情斤斤計較,喜歡講條件,慢慢的會使孩子變得不合群,孤僻,這些負面的特徵也會影響孩子的成長,也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有一個成功的未來,也希望孩子在進入社會以後能夠獲得眾人的幫助,相信每個人都知道孩子的自私,孩子如果是自私的,自然沒有人會喜歡他,所以一定要教會孩子如何正確的去看待物權主義?

怎樣讓孩子學會分享?

1、在家庭中不要處處以孩子為中心。

在家庭當中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讓孩子學會尊重和愛,不要一家人只圍繞著孩子,讓孩子這種自我為中心的意識越來越強烈,這會讓孩子變得自私,刁蠻不講理,這也會讓孩子對物品的佔有欲越來越強。

2、對於孩子不合理的攀比和物質需求,要堅決抵制。

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好的東西,但一定要學會適時而止,不要因為物質攀比而讓孩子形成錯誤的價值觀,甚至很多時候還會讓孩子產生不滿足於現狀的心理狀況。

3、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學會分享。

每一個孩子都不喜歡孤獨,雖然很多孩子不願意分享自己的東西,但是在遊戲當中,孩子就可能學會分享,父母可以通過做遊戲的方式讓孩子改掉這樣的壞毛病,也可以讓孩子在感受分享中找到快樂。


4、家長要學會分享。

家長是孩子的鏡子,如果父母學會分享,孩子就會學著父母的樣子去做,所以很多時候父母可以給孩子做個例子。比如,自己家裡做了點心,可以和鄰居進行分享或者過節的時候,買了禮品,可以和親近的人進行分享,這些都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做,讓孩子感受這樣的快樂。

5、讓孩子懂得什麼該分享,什麼不該分享。

讓孩子清楚分享的目的是建立在雙方都快樂的基礎之上,自己分享給別人的東西,也能夠給別人帶來愉快,如果是通過自己的分享給別人的生活帶來了不方便,那麼這樣的事情就是錯誤的,所以教會孩子正確的分享,讓孩子學會理性的分析,培養孩子的主見,也是對孩子成長的一種幫助。

父母要教會孩子正確的看待物權主義,更要教會孩子正確的分享,這樣才能夠讓孩子人格更加健全,同時也能夠變成更受歡迎的人。

讓更多家庭和諧幸福,幫更多孩子健康成長,歡迎關注、轉發,有關於家庭教育的問題,可留言或私信,我是思呈老師,專注於家庭教育智慧的傳播。

相關焦點

  • 不分享就是自私?不是孩子不懂分享,而是你不懂孩子
    「就是不行,他想玩,讓他媽媽去買。」「哎,你這個孩子,怎麼這麼自私。」每當孩子拒絕別的小朋友玩自己的玩具,或者是不願意把自己的好吃的分給小夥伴時,家長就會苦口婆心地勸孩子要學會分享。如果孩子就是不分享的話,就會被貼上「小氣」、「自私」的標籤。可是這真的是孩子自私的表現嗎?試想一下,如果你花高價買了自己特別喜歡的一樣東西,然後讓你借給朋友用幾天,你是不是也不願意?
  • 孩子不願意分享就是自私嗎?
    但上個星期,她嫂子帶著兩歲半的兒子來她家串門,女兒卻表現的特別不友好,特別護玩具,自己不玩也不願意讓給弟弟玩,弟弟拿了就立馬搶過來,要是給弟弟拿別的玩具,她還會哭鬧,當時的場景真的讓她又尷尬又困惑。她問我是不是這個年紀的孩子就是這樣的,還是自己的教育方法有問題呢?
  • 別再強迫孩子分享,將心比心,請保護孩子的"自私"
    在我們的傳統觀念裡,必須從小就讓孩子學會分享:一個玩具如果大家一起玩,快樂就會加倍;一本圖書如果大家一起看,趣味必然會增強。我們教育孩子不要自私,不要獨佔,寧可自己少玩一點,但看到多玩的小夥伴能夠開心,這樣的付出就是值得的,就會被表揚。可是,真的是這樣的嗎?這樣真的就是對自己孩子好嗎?
  • 別總強迫孩子要分享了,想讓孩子學會分享,首先要允許他自私
    但只有一件事我沒有強制要求他做過,那就是分享。強迫孩子們分享的壞處值得深思1.影響兒童的決策能力強迫孩子分享並不能讓他們養成願意分享的習慣。相反,人們很容易把它們貼上吝嗇等的標籤。尤其是在兒童早期,孩子們正在慢慢地發展自己。
  • 寶寶不分享就是自私?父母要明白,孩子只有「自私」過才懂得分享
    小女孩趕緊把手裡的零餅乾攥得緊緊的,搖著小腦袋說:「不,不給!」媽媽有點尷尬,瞪了小女孩一眼,說:「媽媽平時不是告訴你要懂得與人分享嗎?」小女孩聽到媽媽在責怪自己,立馬大哭起來,餅乾撒了一地。後來跟這位媽媽聊天中,更讓這位媽媽頭疼的是,小女孩還喜歡搶別的小朋友的玩具。
  • 「寶寶樹精選」不愛分享就是自私?別再給孩子亂貼標籤了
    二是孩子總說「我的」,並不都是因為「自私」。一兩歲的孩子還不大懂得「我」字的含義,自我和外部世界還沒有明確分化開來,好像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一樣,處在「自我中心」年齡階段。糾正寶寶「自私」的方法如果家長硬是強迫寶寶把玩具借給別人,或把好吃的食物分給別人,甚至因為寶寶不願意與別人分享玩具而打罵他或沒收玩具,這種做法會使寶寶產生憎恨感,而變得更加小氣。
  • 不要再強迫孩子分享了,這麼做,孩子主動會分享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見到這樣一種家長,別的小朋友來家裡做客,熱心的媽媽們非要逼著自己的孩子把心愛的玩具拿出來分享,若是孩子不樂意,便會被掛上「自私」的標籤,最終以哭鬧結束。 還有一些孩子確實挺讓人頭疼的,喜歡帶著自己心愛的玩具出門,招來了許多小朋友圍觀,然後不管怎樣都不許別人碰他的東西,家長批評也好,耐心教育也好,孩子就是不願意分享,最終還是會以哭鬧結束。
  • 孩子不願分享玩具,大人的處理方式可能會讓孩子越來越自私
    一種是要求自己的孩子將玩具分享給小朋友們。如果自己孩子堅持不給,會說:「你真是個小氣鬼。」一種就是使用交換法,讓兩個孩子進行玩具交換。或者給自己孩子找個別的玩具。懂得分享才能讓孩子更受歡迎是沒錯。但分享也應該建立在自願的基礎上。
  • 孩子不願與別人分享東西是自私?別錯怪孩子,他是在建立自我意識
    孩子不願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太自私了1歲9個月的沛沛處於自我意識敏感期,私有財產意識也逐漸覺醒。不管是誰拿走他的東西,他都會勇敢地奪回來,並清晰地表達「是我的!」此時的沛沛已能初步區分「我的」「你的」「他的」,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將物品和所屬對象對號入座。經常有寶媽說,兩三歲的孩子對兩樣東西最親,那就是吃的和玩的,任你是他親媽,都不會和你分享。同事甚至舉過一個例子,她有一次給了女兒一塊蛋糕,看女兒邊吃邊玩,將麵包捏碎了扔掉,覺得可惜,就伸手掰了一點吃。女兒見狀,頓時大哭,並伸手到她嘴裡去摳出來。同事生氣地揍了女兒屁股。
  • 不要再「強迫」孩子分享了,掌握這些技巧,孩子更愛分享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見到這樣一種家長,別的小朋友來家裡做客,熱心的媽媽們非要逼著自己的孩子把心愛的玩具拿出來分享,若是孩子不樂意,便會被掛上「自私」的標籤,最終以哭鬧結束。還有一些孩子確實挺讓人頭疼的,喜歡帶著自己心愛的玩具出門,招來了許多小朋友圍觀,然後不管怎樣都不許別人碰他的東西,家長批評也好,耐心教育也好,孩子就是不願意分享,最終還是會以哭鬧結束。
  • 了解兒童心理:孩子不願意與他人分享東西,就是自私嗎
    「他可以去玩其他的啊」以上是一位媽媽和自己4歲的女兒之間的對話,媽媽想讓女兒分享玩具給來做客的弟弟玩,女兒就是不肯,自己不玩也肯定分享給弟弟玩。因為女兒不願意與他人分享東西,這媽媽心裡非常焦慮,覺得自己的女兒怎麼這麼自私,這樣下去其他小朋友都不喜歡跟她玩了。那麼小女孩自己不玩也不願意分享的行為,真的是自私嗎?
  • 你還在逼著孩子分享嗎?寧可讓孩子自私點,也不要這樣去分享
    「懂事」的孩子,很多家長都會在平時的教育中,告訴孩子要懂得分享。每當家裡來了小朋友,就會讓自己孩子主動把自己的東西拿出來給小朋友分享,如果孩子不高興就會被教育「弟弟妹妹是客人,你就應該把玩具給他們玩」,甚至有的家長還會把孩子的玩具私自送給別的小朋友,而不顧孩子的不情願和哭鬧,反而還會呵責孩子「就是個玩具,你就給弟弟妹妹玩,以後再給你買個,別太自私了」。
  • 孩子這種「自私」有理可尋,媽媽別強迫孩子改,有些分享不是美德
    文/阿布媽媽聊育兒有的家長總希望孩子完美,於是生活中總給孩子設定很多的要求:遇到熟人要打招呼、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要懂分享等等。可是家長有些時候為了面子而強迫孩子,這種教育方式有些本末倒置了。前幾天姐姐帶著孩子來家裡玩,姐姐家孩子和閨女差不多,小朋友一進門閨女就渾身帶著敵意,對小朋友說這個是我的,你不可以動。
  • 不分享尷尬,強迫分享傷娃,第三、第N條路在哪?
    偷偷告訴你,文末有驚喜噢大家好啊。先來個靈魂拷問,啥時候帶娃最輕鬆?當孩子不再一遍遍深情呼喚「媽媽……媽媽……」而是跟小夥伴玩得熱火朝天,根本沒空搭理自己時,還是挺放鬆的。「你要分享」,這話帶有強烈的安排意味,所以它幾乎沒什麼用,往往還會招來牴觸:本來猶豫要不要分享,我媽一要求,算了,還是別分享了。萬一要不回來了怎麼辦?萬一給我弄壞了怎麼辦?我不喜歡這個小朋友……總之,不知為什麼,孩子有時就是不肯分享。很多家長都因此而苦惱過。
  • 霍思燕教科書式育兒:明智的父母,從不強迫孩子分享
    導讀:霍思燕教科書式育兒:明智的父母,從不強迫孩子分享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霍思燕教科書式育兒:明智的父母,從不強迫孩子分享!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想讓孩子學會分享,家長功利心不能太重,理解他的「自私」才有效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現如今,家庭中多數都是一個孩子,最多也不過就是兩個。處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接收的愛和關懷雖然更多,但由於沒有手足和自己競爭,也會給家長帶來一個困擾的問題——分享。
  • 「你怎麼總是不願意分享?你這樣真自私!」——讀懂孩子的不分享
    「分享」是很好的品質,但不分青紅皂白就強制性的命令孩子分享,孩子不願意就挖苦諷刺甚至謾罵一定是錯的。而在我們看來只不過是花錢就可以買回來的玩具對於小朋友來說是很心愛,很珍貴的,她可以用玩具來交朋友,也可以用玩具來劃清邊界,玩具就是孩子最初也最有用的社交工具。而分享是建立在清晰明了自我邊界的基礎上才能發展出的行為,分享是不能強迫的。
  • 孩子不讓別人玩他的玩具,就是自私嗎?培養物權意識比分享更重要
    文/銀花公園裡,一個3歲左右的小男孩手裡抱著一個大的恐龍模型,很快吸引了其他孩子的注意。有孩子想摸一摸、拿著玩一玩,但小男孩並不願意,並跟其他的孩子強調:「這是我的恐龍,你不能摸。」,小朋友要學會分享,太自私了會沒有小朋友跟你玩的。」
  • 不愛分享是自私?父母強迫娃分享,多數是為了緩解自己的社交壓力
    二寶玩的正盡興,來了一個三歲左右的小男孩,他看二寶玩的很有意思,於是也想拿二寶的挖掘機玩一小會兒。 可二寶死活不讓,於是小男孩就跑到我的面前問"阿姨我能玩玩哥哥的挖掘機嗎?"我不好拒絕,就和二寶商量,並告訴他分享自己的玩具會更快樂 。
  • 說教育:孩子還沒有學會分享,請不要說孩子自私
    文·艾特27如果孩子四歲多了,仍然不懂得分享,不與其他人交流分享食物或者玩具,父母就要引起重視,教孩子學會與他人分享。第一,不要隨意給孩子打上自私的標籤即使孩子不願意與他人分享,也不要說孩子自私、小氣。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隨時鼓勵孩子與他人分享。當孩子將自己喜歡的東西分享給他人的時候,父母要加以鼓勵,表揚、誇獎孩子,並且告訴孩子這樣做,你可以結交到更多小夥伴。二、轉移注意力當孩子護著玩具,不願意和其他人分享一起玩的時候,父母可以試著轉移孩子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