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教育:孩子還沒有學會分享,請不要說孩子自私

2020-08-27 艾特27

文·艾特27

如果孩子四歲多了,仍然不懂得分享,不與其他人交流分享食物或者玩具,父母就要引起重視,教孩子學會與他人分享。

第一,不要隨意給孩子打上自私的標籤

即使孩子不願意與他人分享,也不要說孩子自私、小氣。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隨時鼓勵孩子與他人分享。當孩子將自己喜歡的東西分享給他人的時候,父母要加以鼓勵,表揚、誇獎孩子,並且告訴孩子這樣做,你可以結交到更多小夥伴。

二、轉移注意力

當孩子護著玩具,不願意和其他人分享一起玩的時候,父母可以試著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可以用孩子喜歡的零食吸引他。可以告訴孩子,如果可以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就可以得到獎勵一起吃點東西。等等類似方法。一般情況下,孩子都會學會取捨。

三、讓孩子在遊戲中體驗分享的樂趣

父母要鼓勵孩子走出家門,多交一些夥伴。父母要鼓勵孩子多參加一些與小夥伴配合才能完成的遊戲。鍛鍊孩子的身體同時,也能夠讓孩子在遊戲中逐漸意識到團結合作的快樂。

孩子不願意與人分享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四歲之後的孩子還不懂得分享就一定要引起重視。值得注意的是千萬不要隨意給孩子打上自私的標籤,時間久了孩子真的有可能會變成一個自私自利的孩子。

相關焦點

  • 讓孩子先學會自私,比教孩子分享更重要
    兒子突然嘴裡蹦出一句話:「老師說了,我們要學會分享,妹妹,你的玩具要給哥哥玩。」你看,連4歲的兒子都學會用老師背書了。一句「老師說了應該分享」,竟讓我無法去反駁和教育兒子。反倒讓女兒處於弱勢,如果不分享的話,她就會成為不聽話,自私的孩子。
  • 別總強迫孩子要分享了,想讓孩子學會分享,首先要允許他自私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你要學會分享","你讓她玩一會兒",這句話是很多家長的口頭禪。的確,分享是一種美德,這在中西方文化中都是一樣的。而我對於自己孩子的教育,我一直認為愛和規則是平行的,我堅持要求自己的孩子做很多事。
  • 別再強迫孩子分享,將心比心,請保護孩子的"自私"
    在我們的傳統觀念裡,必須從小就讓孩子學會分享:一個玩具如果大家一起玩,快樂就會加倍;一本圖書如果大家一起看,趣味必然會增強。我們教育孩子不要自私,不要獨佔,寧可自己少玩一點,但看到多玩的小夥伴能夠開心,這樣的付出就是值得的,就會被表揚。可是,真的是這樣的嗎?這樣真的就是對自己孩子好嗎?
  • 讓孩子學會「自私」,才是父母成功的教育體現
    很多人都說,現在的孩子太自私了,因為他們的父母本身就很自私。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年輕一代的父母,本身就是獨生子女,自私被他們刻進了骨子裡,然後又傳承給了下一代。也有人認為,孩子不該被「狼性」教育,應該從小就讓他們知道無私奉獻與分享的快樂。可是,讓一個年幼的孩子,從小就去克服人性的弱點,活得自抑且高尚,才是最好的麼?
  • 教育孩子,不要忘記培養孩子敢說「不」的勇氣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習慣告訴孩子要熱情善良,樂於助人,要學會分享,雖然這些教育是正確的,但是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限度,有時候也應該讓孩子學會拒絕。但是最近我發現他經常讓我把大門關好,讓他去找隔壁哥哥玩也緊張地拒絕說不要,我覺察到不正常,認真的和兒子溝通才知道緣由。原來每次對面的小哥哥過來家裡玩,看到我們新買的玩具,都會向兒子提出想借回家去玩,一般這種情況下我都會徵詢一下兒子的意見,但每次兒子都會點頭同意。但兒子和我說,其實很多時候他是不想把玩具借給哥哥的,因為他自己也想玩,但是為了不讓媽媽失望,所以才會答應。
  • 孩子非常自私怎麼辦?這幾招讓孩子學會謙讓
    ,小紅的媽媽都見怪不怪了,但是卻沒有辦法解決這樣的事情,小紅的媽媽現在只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要教育小孩子。但是這並不是一個長久之計,那麼父母應該怎樣讓孩子學會謙讓,變成一個不自私的孩子呢?這個事情可以體現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在公交車上面就可以給老人和孕婦讓座,讓孩子也學會這樣的謙讓方式。雖然說這只是生活中一點點不起眼的小事情,但是卻會讓孩子學會謙讓。
  • 父母要教孩子學會「自私」,不懂拒絕的孩子,長大活得很痛苦
    自私這種品德是每一位父母都不希望自己孩子擁有的,因為自私的人總是會被人唾棄,這種性格的孩子也常常會交不到朋友。但是作為父母,應該要從小教孩子學會「自私」,因為不懂得拒絕的孩子在長大以後將會活得很痛苦。父母教會孩子自私並不是說讓孩子不要學會和他人分享,而是說父母應該教會孩子學會合理地分配自己的私人物品,並且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
  • 想讓孩子學會分享,家長功利心不能太重,理解他的「自私」才有效
    霍思燕在教育孩子分享這個問題上樹立了一個標杆,她不強求孩子分享,反而尊重、聽從孩子的想法。正是在這種被尊重的溫和教育下,嗯哼才能從一開始的拒絕到欣然捐贈。我們能說,孩子這種「爭取」或「捍衛」玩具的行為是自私嗎?很明顯,他們的初心並非如此。
  • 在這2件事上,孩子要學會「自私」,家長「裝大方」其實是害孩子
    出現這種情況時,大多數的父母都會批評指責自己家的孩子實在太小氣了,然後給對方家長和小孩賠不是,還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懂得分享。其實大人不知道的是,他們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會讓自己的孩子覺得自己被冒犯和掠奪了,孩子甚至會變得沒有安全感。因為他們覺得本來就是自己的東西,為啥不徵求自己的同意就要去給別人。
  • 優秀的孩子更加自私?清華教授:不要讓孩子成為精緻利己主義者
    這一事件在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受到許多網友的指責:有人說大學只是教素不教德,因為怕自己受到影響就直接要求改名,極其沒有禮貌;還有人說真是可惜,優秀的只是成績和人無關。打開的信件透露出的只有自私的本質,作為清華的博士生,說是天之驕子都不為過,卻以自己為中心只做維護自身利益的事情。正如清華教授所講:不要讓孩子成為精緻利己主義者。那麼探究深層的原因,其實與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優秀的孩子更自私,是受到父母的「指引」,你是否還在這樣做?
  • 你還在逼著孩子分享嗎?寧可讓孩子自私點,也不要這樣去分享
    生活中,很多人逗孩子時都喜歡說「把你的東西給我吧」「吃的什麼東西啊,給我嘗一口吧」等等諸如此類的話,如果孩子把東西拿出來了,就會得到「這孩子真乖」「這孩子一點兒也不摳」這樣讚賞的話,如果孩子不願意把東西拿出來,就會被說成「不懂事」「自私」。
  • 孩子自私,不懂分享?心理學家:父母可以用5招教出愛分享的孩子
    為此,我專門閱讀和學習了大量家庭教育中的育兒知識,懂得了通過什麼方式讓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懂得與別人分享。下面我就主要分析和闡述一下,孩子看起來「自私」、「不懂分享」產生的原因,以及解決孩子不懂分享的5個小妙招。
  • 不分享就是自私?不是孩子不懂分享,而是你不懂孩子
    「不要那麼小氣,我們要學會分享。」「就是不行,他想玩,讓他媽媽去買。」「哎,你這個孩子,怎麼這麼自私。」每當孩子拒絕別的小朋友玩自己的玩具,或者是不願意把自己的好吃的分給小夥伴時,家長就會苦口婆心地勸孩子要學會分享。如果孩子就是不分享的話,就會被貼上「小氣」、「自私」的標籤。可是這真的是孩子自私的表現嗎?試想一下,如果你花高價買了自己特別喜歡的一樣東西,然後讓你借給朋友用幾天,你是不是也不願意?
  • 王金海:孩子自私、小氣怎麼辦?
    今天給各位分享這個話題,就是孩子自私和小氣怎麼辦?沒想到她自己的媽媽還繼續補刀說你這孩子怎麼這麼小氣,我回頭再給你買一個不就行了嗎?他既生氣又委屈的說不要,然後嘣的一聲把門關上回房間去了。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是告訴孩子要謙讓,不要太自私,要懂得分享,似乎只有這樣一個孩子才會擁有一個優良的品質,可是這種被迫的無私和分享對於孩子而言不是一個雙贏的選擇。
  • 寶寶不分享就是自私?父母要明白,孩子只有「自私」過才懂得分享
    如果媽媽還沒注意到我,我就去打那個小朋友,因為是他奪走了媽媽對我的愛呀。3歲前的孩子行為完全沒有複雜的動機,他們會不會做出分享的行為,只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孩子不喜歡這個東西,給不給你無所謂。第二種:孩子不明白「我的」概念。只有孩子明白了所有權的概念,才可以慢慢學會分享。簡單地說,就是「自私」過,才懂得分享。
  • 孩子有沒有自私傾向,吃頓飯就知道了?你的孩子有沒有中招?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陪寶寶寫日記」。從小就被父母驕縱長大,特別自私的孩子有多可怕?前段時間,鄰居家的小朋友因為奶奶外出回來沒有給他買冰淇淋,竟然哭鬧著將奶奶推出門外,不讓她進屋。而奶奶一邊道歉,一邊往樓下走,說是現在就去超市給大孫子買一根冰激凌回來。當看到有人圍觀的時候,奶奶還笑著說,唉,歲數大了,孩子囑咐點事總是忘......
  • 孩子不想分享玩具咋辦?理解孩子的自私,才能教他學會分享
    通常一個孩子不願意分享自己的玩具,先不要給他貼上自私、不願意分享等等標籤,當遇到這個情況時可以從以下幾個原因分析一下:1.心情不好在社交中,情緒因素佔據了很大的比重,當一個人心情不好的時候,特別不願意與別人溝通交往。
  • 孩子變得自私,家長不要「一棒子打死」,掌握好「度」很重要
    壯壯回答:「老師說了,要和家人分享,不能自私。」媽媽聽到後欣慰地笑了。由於壯壯快要上小學了,所以要為他辦理入學相關的事情,媽媽給社區的工作人員打電話,說無論如何也得讓孩子去家附近的重點小學上學,儘管有很多孩子都想去這所學校上學,但是自己不管那麼多,讓社區的工作人員多幫忙。
  •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自私嗎?你錯怪孩子了!試試這五個方法
    我是@家庭教育讀書會,定期分享家庭教育知識,歡迎關注。而孩子的不願意分享,顯然出發點不是為了滿足自我損害他人,而是通過佔有某樣東西,來區分自己與他人;通過佔有東西,來體驗「我」的存在,這是自我價值感的開始。所以,家長不要急著把自私的帽子扣給孩子。
  • 孩子太自私怎麼辦?試試這3招,孩子分分鐘變得不再自私
    劉女士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孩子居然一點都不會分享,而且還變得這麼自私。其實現如今這樣的人有很多,當孩子有了一些好處的時候,都不喜歡將好處分享出去。那麼他們到底是為什麼會變得這麼自私呢?其實無非是因為這三點,我們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