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各位愛學習的爸爸媽媽,大家好,我是王金海。
今天給各位分享這個話題,就是孩子自私和小氣怎麼辦?這個話題是源自於前幾天有個孩子很委屈的跟我說了一件事,說家裡來了個客人,客人家的孩子就相中了他媽媽給他剛買的新足球,跑過去對媽說,阿姨我想要足球,這個孩子就有一種很不祥的預感,空氣就像凝固了一樣,他眼巴巴的看著自己的媽媽,希望他能拒絕,結果很爽快的說足球就送給你,這個孩子內心中怒火噌的一下燒了心,立刻把足球奪了過來,不好,我為什麼要給你?
沒想到她自己的媽媽還繼續補刀說你這孩子怎麼這麼小氣,我回頭再給你買一個不就行了嗎?他既生氣又委屈的說不要,然後嘣的一聲把門關上回房間去了。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是告訴孩子要謙讓,不要太自私,要懂得分享,似乎只有這樣一個孩子才會擁有一個優良的品質,可是這種被迫的無私和分享對於孩子而言不是一個雙贏的選擇。通常是以犧牲自我的需求而結尾的,只會讓孩子的自我邊界被不斷的侵犯,從而不會維護自身的利益。
那麼我們父母該怎麼做,怎樣才能在自私和無私這個問題上更好的去引導孩子。我想要講的第一點要尊重孩子,讓他自己有捍衛自己界限的能力。一個總是被父母侵犯界限的孩子,他的邊界意識已經嚴重遭到破壞,也就會有經常有人侵犯他,他也會習以為常,而這個現象也會影響人的一生。
大家有沒有觀察到在中國凡是強勢的父母家庭如果有三四個孩子,老大往往都是非常懦弱的老好人,在家庭中特別有犧牲精神,什麼都為了別人,你問他要什麼,他總會說隨便,當講久了之後,別人真的把他隨便,他又不開心,即使是不開心,也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情緒,而非常壓抑自己的情緒,這樣讓他自己永遠沒有幸福感,像這樣的孩子一生是很多父母不想看到的,所以這些都是父母從小教育孩子所帶給他一生的東西。比如說一個5歲的孩子抱著他的玩具熊,他2歲的妹妹就非要玩,作為父母非要讓他分享,所以這個孩子就不被尊重。
所以當一個孩子說這是我的,這時候父母首先要學會先尊重他,不論在家裡還是在外面,其實這個東西是一個公共的玩具,也要按先到先得的順序,因為我們家也有兩個孩子,每次當哥哥拿到一個東西的弟弟就拼命的搶,因為小的一般都會刁蠻一些,父母看到小的哭鬧,就把大的玩具奪過來給小的,其實大的就很沒有安全感。所以我們一般都會告訴弟弟說,哥哥先拿到的,得經過哥哥同意才可以。
我看到這時候的哥哥表情上就非常的得意,所以家裡其實有兩個孩子,老大也不會覺得我們是偏向弟弟的,我們尊重這樣的孩子,所謂的自私實際上是尊重他自己使用自己物品的權利,在國外就叫界限教育。
我們講的除了物質上這種界限之外,我們還有情感的界限,每個孩子都有悲傷,也有喜怒哀樂的權利,所以在孩子悲傷的時候,你不能說讓他不許哭,因為哭是他自己的事,不是你的事,你沒有權利去命令他。比如說也需要有感覺的界限,今天中國的孩子說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我冷,他自己都沒有感覺的界限,還有就是學習的界限,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但是偏偏是父母不停的在監督,讓孩子永遠不會學。所以當我們不停的在孩子很多方面入侵的時候,孩子這方面的能力就會逐漸的退化,因為他也失去了界限,也不知道這是誰的事情。
所以當一個孩子只有先被父母尊重,才能到了社會上為自己的利益而有禮有節的去爭取。我們講的第二點就是同時要教育孩子心中有別人。父母如果對孩子一味的滿足和呵護,孩子心中是很自私的,他就缺乏同理心。這裡分享一個小的案例,有一天我們溫州的童悅老師,他說兒子回來跟他分享一件事,說他們班有個同學把他一個筆記本給搞壞了,結果他讓同學賠了100塊,媽媽說一個小本子可能只值十幾塊,怎麼會賠100塊呢?他兒子說因為這個本子是我姐姐送我的,很心疼的,最後同學被迫無奈也真的賠了他100塊,他回家還洋洋得意,這時候媽媽眼看著講什麼孩子都聽不進去,過幾天之後媽媽回到家,就表情很難看,結果孩子就問媽發生了什麼事,媽媽說今天把人家手機弄壞,賠了1萬塊錢,他說什麼手機值1萬塊,媽媽說蘋果手機,然後孩子說不就5000塊嗎?
媽媽說因為對方讓我賠1萬,我只能賠1萬,是立刻就意識到之前他讓別人賠100塊也是錯誤的。父母用這件事情來啟發孩子,讓孩子明白心中要有別人學會去換位思考。當你感覺到被別人傷害很不愉快的時候,請記得不要去傷害別人,你得到別人的禮物非常開心的時候,請記得要學會送給別人禮物。所以我自己有兩個孩子每次出門他們必須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回來之前到超市裡給別人家選禮物。儘管今天買東西都大同小異,好像也買不到很特別的東西,但是東西之外,最重要的價值不是東西本身,而是讓孩子學會心中有別人,即使買的東西,超市家門口都能買到,但是別人感受的卻是一份心意。
所以我們長期學會讓孩子這樣去想著別人,孩子將來才會受人歡迎。當有一天我們不能陪伴孩子的時候,孩子在社會上才能非常好的立足,這是今天這節課的內容。
首先讓各位明白,讓孩子心中有別人的前提,是父母懂得尊重他的界限。我們的課程100講上線以來,受到非常多來自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家長的反饋,這裡給各位分享一個例子,有一個家長給我發微信的老師,很高興通過線上的課認識你們,非常感謝你們的課程,讓我在教子的迷茫中找到了方向。
我是一個非常平凡的母親,在教育孩子方面,從最初周弘老師的賞識教育,再到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再到美國阿黛爾·法伯寫的如何說孩子才會聽,被我奉為教育聖經,但是我依然沒有把孩子教得很好,相反孩子的不自信,學習缺乏動力,能力都不強。
20天之前與友人聊天,她的孩子從200多分考上一所不錯的高中,其中談到了父母自己的改變,於是乎我在尋求改變自己。無意中聽到你們的課程,我第一的反應是很震驚,更讓我感到驚喜,我的孩子有救了。我現在每天都信心滿滿,每天堅持聽課一小時以上,並寫下自己的感悟。每聽一次我都有不同的感受,非常接地氣的課程,真心的點讚。短短的二十幾天裡,我回到家由最初的只玩手機轉變成練字、看書、家務的並且很享受的過程。更讓我開心的是孩子竟然也有了細微的變化,也愛笑了,和我聊天感覺他很快樂,還會說媽媽不要打攪我,讓我學習去了。
謝謝王金海博士,讓我找到新的動力,再次感謝我們線上這過百萬的學員,可能我們未曾謀面,但是因為我們自己做了這些課,對他們如此有幫助,我們也覺得特別欣慰。也有很多媽媽說學完覺得很難做到,但是你一定要相信,有很多家庭和父母已經在踐行的路上,我分享這段例子是告訴你,其實你不孤單,我們一起加油。當然如果時間和各種安排方便的話,也歡迎各位來到線下參加我們線下的活動。
今天的課程就分享到這裡,期待下次課跟各位相見,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