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海:孩子自私、小氣怎麼辦?

2020-08-25 王金海家庭教育課堂


活動現場

各位愛學習的爸爸媽媽,大家好,我是王金海。

今天給各位分享這個話題,就是孩子自私和小氣怎麼辦?這個話題是源自於前幾天有個孩子很委屈的跟我說了一件事,說家裡來了個客人,客人家的孩子就相中了他媽媽給他剛買的新足球,跑過去對媽說,阿姨我想要足球,這個孩子就有一種很不祥的預感,空氣就像凝固了一樣,他眼巴巴的看著自己的媽媽,希望他能拒絕,結果很爽快的說足球就送給你,這個孩子內心中怒火噌的一下燒了心,立刻把足球奪了過來,不好,我為什麼要給你?

沒想到她自己的媽媽還繼續補刀說你這孩子怎麼這麼小氣,我回頭再給你買一個不就行了嗎?他既生氣又委屈的說不要,然後嘣的一聲把門關上回房間去了。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是告訴孩子要謙讓,不要太自私,要懂得分享,似乎只有這樣一個孩子才會擁有一個優良的品質,可是這種被迫的無私和分享對於孩子而言不是一個雙贏的選擇。通常是以犧牲自我的需求而結尾的,只會讓孩子的自我邊界被不斷的侵犯,從而不會維護自身的利益。

那麼我們父母該怎麼做,怎樣才能在自私和無私這個問題上更好的去引導孩子。我想要講的第一點要尊重孩子,讓他自己有捍衛自己界限的能力。一個總是被父母侵犯界限的孩子,他的邊界意識已經嚴重遭到破壞,也就會有經常有人侵犯他,他也會習以為常,而這個現象也會影響人的一生。

大家有沒有觀察到在中國凡是強勢的父母家庭如果有三四個孩子,老大往往都是非常懦弱的老好人,在家庭中特別有犧牲精神,什麼都為了別人,你問他要什麼,他總會說隨便,當講久了之後,別人真的把他隨便,他又不開心,即使是不開心,也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情緒,而非常壓抑自己的情緒,這樣讓他自己永遠沒有幸福感,像這樣的孩子一生是很多父母不想看到的,所以這些都是父母從小教育孩子所帶給他一生的東西。比如說一個5歲的孩子抱著他的玩具熊,他2歲的妹妹就非要玩,作為父母非要讓他分享,所以這個孩子就不被尊重。

所以當一個孩子說這是我的,這時候父母首先要學會先尊重他,不論在家裡還是在外面,其實這個東西是一個公共的玩具,也要按先到先得的順序,因為我們家也有兩個孩子,每次當哥哥拿到一個東西的弟弟就拼命的搶,因為小的一般都會刁蠻一些,父母看到小的哭鬧,就把大的玩具奪過來給小的,其實大的就很沒有安全感。所以我們一般都會告訴弟弟說,哥哥先拿到的,得經過哥哥同意才可以。

我看到這時候的哥哥表情上就非常的得意,所以家裡其實有兩個孩子,老大也不會覺得我們是偏向弟弟的,我們尊重這樣的孩子,所謂的自私實際上是尊重他自己使用自己物品的權利,在國外就叫界限教育。

我們講的除了物質上這種界限之外,我們還有情感的界限,每個孩子都有悲傷,也有喜怒哀樂的權利,所以在孩子悲傷的時候,你不能說讓他不許哭,因為哭是他自己的事,不是你的事,你沒有權利去命令他。比如說也需要有感覺的界限,今天中國的孩子說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我冷,他自己都沒有感覺的界限,還有就是學習的界限,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但是偏偏是父母不停的在監督,讓孩子永遠不會學。所以當我們不停的在孩子很多方面入侵的時候,孩子這方面的能力就會逐漸的退化,因為他也失去了界限,也不知道這是誰的事情。

所以當一個孩子只有先被父母尊重,才能到了社會上為自己的利益而有禮有節的去爭取。我們講的第二點就是同時要教育孩子心中有別人。父母如果對孩子一味的滿足和呵護,孩子心中是很自私的,他就缺乏同理心。這裡分享一個小的案例,有一天我們溫州的童悅老師,他說兒子回來跟他分享一件事,說他們班有個同學把他一個筆記本給搞壞了,結果他讓同學賠了100塊,媽媽說一個小本子可能只值十幾塊,怎麼會賠100塊呢?他兒子說因為這個本子是我姐姐送我的,很心疼的,最後同學被迫無奈也真的賠了他100塊,他回家還洋洋得意,這時候媽媽眼看著講什麼孩子都聽不進去,過幾天之後媽媽回到家,就表情很難看,結果孩子就問媽發生了什麼事,媽媽說今天把人家手機弄壞,賠了1萬塊錢,他說什麼手機值1萬塊,媽媽說蘋果手機,然後孩子說不就5000塊嗎?

媽媽說因為對方讓我賠1萬,我只能賠1萬,是立刻就意識到之前他讓別人賠100塊也是錯誤的。父母用這件事情來啟發孩子,讓孩子明白心中要有別人學會去換位思考。當你感覺到被別人傷害很不愉快的時候,請記得不要去傷害別人,你得到別人的禮物非常開心的時候,請記得要學會送給別人禮物。所以我自己有兩個孩子每次出門他們必須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回來之前到超市裡給別人家選禮物。儘管今天買東西都大同小異,好像也買不到很特別的東西,但是東西之外,最重要的價值不是東西本身,而是讓孩子學會心中有別人,即使買的東西,超市家門口都能買到,但是別人感受的卻是一份心意。

所以我們長期學會讓孩子這樣去想著別人,孩子將來才會受人歡迎。當有一天我們不能陪伴孩子的時候,孩子在社會上才能非常好的立足,這是今天這節課的內容。

首先讓各位明白,讓孩子心中有別人的前提,是父母懂得尊重他的界限。我們的課程100講上線以來,受到非常多來自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家長的反饋,這裡給各位分享一個例子,有一個家長給我發微信的老師,很高興通過線上的課認識你們,非常感謝你們的課程,讓我在教子的迷茫中找到了方向。

我是一個非常平凡的母親,在教育孩子方面,從最初周弘老師的賞識教育,再到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再到美國阿黛爾·法伯寫的如何說孩子才會聽,被我奉為教育聖經,但是我依然沒有把孩子教得很好,相反孩子的不自信,學習缺乏動力,能力都不強。

20天之前與友人聊天,她的孩子從200多分考上一所不錯的高中,其中談到了父母自己的改變,於是乎我在尋求改變自己。無意中聽到你們的課程,我第一的反應是很震驚,更讓我感到驚喜,我的孩子有救了。我現在每天都信心滿滿,每天堅持聽課一小時以上,並寫下自己的感悟。每聽一次我都有不同的感受,非常接地氣的課程,真心的點讚。短短的二十幾天裡,我回到家由最初的只玩手機轉變成練字、看書、家務的並且很享受的過程。更讓我開心的是孩子竟然也有了細微的變化,也愛笑了,和我聊天感覺他很快樂,還會說媽媽不要打攪我,讓我學習去了。

謝謝王金海博士,讓我找到新的動力,再次感謝我們線上這過百萬的學員,可能我們未曾謀面,但是因為我們自己做了這些課,對他們如此有幫助,我們也覺得特別欣慰。也有很多媽媽說學完覺得很難做到,但是你一定要相信,有很多家庭和父母已經在踐行的路上,我分享這段例子是告訴你,其實你不孤單,我們一起加油。當然如果時間和各種安排方便的話,也歡迎各位來到線下參加我們線下的活動。

今天的課程就分享到這裡,期待下次課跟各位相見,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孩子自私、小氣怎麼辦?4個原因,5個方法告訴父母這麼做
    孩子看著我的臉,急的都要哭出來了。這時我從包裡掏出了他的小火車,示意他拿過去交換。這時小偉對我兒子的小火車很感興趣,就主動拿過來汽車想要交換。可我兒子卻堅持不給,還非要拿小偉的小汽車來玩。這種自私行為讓我有些無奈,想想他最近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這是我的」「這是我的汽車」「這是我的媽媽」「這是我的花園」等等。
  • 哪些面相特徵的人小氣又自私
    有的人自私是在於別人交往的過程當中,過於的在乎自己和對方付出的多少;有的人自私是因為在金錢上衡量的太多;小氣的人非常計較個人得失,碰到事情總怕自己吃虧,對個人利益絲毫不能讓步。總是高估別人,低估自己,永不知足,因而也具有貪婪小氣之心。
  • 王金海:孩子太在乎別人的看法怎麼辦?
    活動現場各位愛學習的爸爸媽媽,大家好,我是王金海。今天給各位講的題目,孩子太在乎別人的看法怎麼辦?有位家長諮詢說他10歲的女兒很敏感,別人說什麼她都非常的在意,甚至會為了好朋友的一句話而不高興一整天。新買的300多塊的鞋子,因為同學說不好看就再也不穿了,請問我該怎麼引導她?
  • 你小時候被大人說過小氣嗎?你的孩子被說過小氣嗎?事實是這樣
    昨天下班後帶孩子在小區內玩,看到有幾個兩三歲的小朋友也在一起玩。玩著玩著,一個小朋友就去搶另一個小朋友的玩具 ,被搶的小朋友哭了起來。旁邊帶小朋友的奶奶就說給他玩一下,等會就還你了,不要這麼小氣嘛。被搶的小朋友更委屈了。這一幕似曾相識,小時候似乎也見到過這樣的情景,孩子就會被說小氣,自私。其實兩到三歲的時候正是孩子自我意識到萌發期,物權意識的敏感期。孩子要把自己與他人區分開來。
  • 王金海:孩子做錯事,總愛找藉口怎麼辦?
    活動現場各位愛學習的爸爸媽媽,大家好,我是王金海。今天給各位講到的題目就叫孩子做錯事,總愛找藉口怎麼辦?我們知道一個人遇到問題找藉口,推卸責任,和一個人敢於去面對承擔責任,將來會決定他在社會上有不同的層次的差別。
  • 孩子自私、任性、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怎麼辦?
    在幼兒園,自私的表現還體現在:「食物不給別人吃」、「玩具或學習用品不願借給其他小朋友」等;此外還有如下主要特徵:1、自私自利,佔有欲強,不僅極力保護自己的物品,還常搶奪、拿走不屬於自己的物品,個人主義嚴重,缺乏同情心和集體意識。2、做事斤斤計較,愛講條件,奉獻精神差。
  • 性格越自私小氣的老人,晚年生活過得越「滋潤」,原因值得深思
    就我觀察,越是無私奉獻的老人,晚年生活反而過得越差;反之,越是自私小氣的老人,晚年大多活得非常滋潤,這其中涉及多方利益問題,值得大家深思。手裡有糧,心中不慌這句話的應用範圍之廣幾乎可以橫貫古今,現實中所有人都適用,而老年人尤其如此。
  • 王金海:孩子不愛背誦,記得慢忘得快怎麼辦?
    活動現場各位愛學習的爸爸媽媽,大家好,我是王金海。今天給各位分享這個題目,就叫孩子不愛背誦,記得慢忘得快怎麼辦?經常有很多家長跟我諮詢這樣的問題,要麼是孩子背誦英語單詞和課文有牴觸情緒,不願意背怎麼辦?要麼就是孩子背東西特別慢,一篇課文要背很長時間,可是背的考試又忘了怎麼辦?我想這兩個問題也最能夠引起大家的共鳴了。
  • 愛一個人是自私的,一個男人真的愛你,自然會對你「小氣」!
    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愛情都是自私的,戀愛中的兩個人,都想拼命的把對方佔為己有。一旦這種佔有欲不強,就說明你不夠愛他。畢竟愛情是火熱的,你既然擁有了它,你就會想方設法的去佔有它。愛一個人當然是自私的,沒有人會在愛你的同時,大度的接受別人對你的愛,這對一個真心愛你的人來說是不可能忍受的。他愛你,當然會對你的事情很關心,如果你和別的男人走得近了,他理所當然的會變得小氣,吃醋。如果他做不到這些,不是因為他夠大度,而是根本不夠愛你。愛一個人會讓自己變得很小氣,無論原來是多麼寬容和大度的人,在愛情這一方面都會變得很吝嗇。
  • 自私的孩子很冷漠?這兩件事上就該自私些,「假大方」會害了孩子
    面對這種情況,可能很多寶爸寶媽們會認為自己寶寶太「小氣」,一點教養都沒有,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和孩子「講道理」,作為自己對寶寶品質教育上的補充。這種事情在寶寶的成長經歷中一定不稀有,但是家長們在不清楚寶寶意欲何為的基礎上大加教育,真的正確嗎?
  • 孩子不愛分享怎麼辦?不要再說他小氣了,父母這樣處理比較好
    小朋友有權決定要不要分享自己的玩具;孩子對自己的玩具有支配權,他就是玩具的主人;孩子想不想分享和是不是小氣沒有關係。就是因為有些家長強迫孩子分享,做孩子不願意做的事情,給孩子貼「小氣」的標籤,使得孩子的自尊心受損。而孩子出現的這些行為,是因為他們正經歷「物權意識敏感期」。當你了解了什麼是孩子的「物權意識敏感期」,就能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
  • 丈夫很小氣怎麼辦?
    小氣是人的一種生活態度、處事方式和習慣。不能說小氣都是不好的。有時候過分的勤儉節約也會被誤認為是小氣。男人如果小氣往往被別人看不起。女人最不喜歡丈夫小氣,尤其是對女方家的人小氣。小氣的人往往目光短淺,只顧眼前利益,沒有長遠見識。如果你的丈夫是個小氣人,怎麼辦呢?
  • 孩子的東西爺爺奶奶都不給,這種「小氣」,不要誤解了
    「桌上的零食只給自己吃,我們嘗一嘗都不行,這麼小氣的娃,才多大點,這麼護食兒。」……作為媽媽,聽到這些說孩子小氣的話,很是無奈。孩子最近確實很執著地開始分辨出哪些是他的,哪些是大家的。看到孩子這樣的表現,還覺得孩子長大了,進步了,被老人這一頓說,我也開始疑惑,不知道孩子是怎麼想的?孩子不願意和人分享,怎麼辦啊?她很困惑,孩子這樣做對不對?不分享怎麼改呢?
  • 王金海:孩子反應慢,說話沒邏輯,不聰明怎麼辦?
    活動現場各位愛學習的爸爸媽媽,大家好,我是王金海。今天給各位講這個話題,就是有家長反映說孩子反應慢,說話沒有邏輯,不夠聰明,請問怎麼辦?想到反應慢,先給大家講個小故事,說有一艘船上載著很多動物,眼看著遇到風浪船就要沉,於是乎大家商議說必須要扔下幾個動物來減輕船的重量。
  • 小氣自私當然也是個討厭鬼
    因一時之氣逞一時之強圖一時之快,罔顧交通安全,罔顧公共秩序,罔顧自己及他人的生命財產,罔顧家人的擔憂惦念,除了自私還能是什麼!小氣+自私,路怒症當然也是個討厭鬼。日常狀態下,一個既自私又小氣的傢伙,眾人一定是唯恐避之不及的。最後的最後,路怒症很容易「升級」成一個奪命鬼。
  • 王金海:孩子早上起不來,晚上不想睡,怎麼辦?
    活動現場各位愛學習的爸爸媽媽,大家好,我是王金海。今天給各位講這個題目,就叫孩子早上起不來,晚上又不想睡,請問怎麼辦?這也是很多家長經常給我們反饋的問題,經常抱怨孩子的睡覺問題,說晚上說什麼都不肯按時睡覺,第二天早上上學又叫不起床,經常快遲到了,搞得父母自己也非常的鬱悶,每到晚上就開始算時間,不停的督促該睡覺啦早點睡,可是孩子還是無動於衷,甚至找一些正當的理由作業沒寫完,磨磨蹭蹭又到了11點,第二天照舊無精打採。
  • 王金海:怎麼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
    活動現場各位愛學習的爸爸媽媽,大家好,我是王金海。很多家長經常向我諮詢有關孩子的社交問題,比如說不知道如何和新同學老新老師打交道,換一個老師就常常不太適應,也有家長反映說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老師同學打交道的時候經常發生很多衝突。
  • 男朋友小氣了,該怎麼辦?
    如果我的男朋友會小氣,那麼我會選擇自己大方一點點。畢竟戀愛是兩個人一起經營的事,如果一方不一樣那麼的大氣,那就自己大氣一點點咯。不過吧,如果你的男朋友真的很小氣,那麼你覺得還有繼續在一起的必要嗎?要我肯定不會繼續和他在一起。為什麼他會小氣?如果說一般般的小氣還可以理解認為是節儉持家。
  • 寶寶越來越「小氣」竟然是好事?!教孩子分享前,要先教他如何「自私」
    近日,小康君的朋友勝男又遇到了一件煩心事,她覺得自家3歲的妞妞最近變得越來越「自私」了。 小康君問她何出此言,她解釋道: 昨天,我姐帶著她家孩子來找我玩,我就把妞妞的玩具拿出來玩。
  • 孩子的「自私」行為,家長應理性對待,而不是強行讓孩子改正
    前言不管孩子身上的壞行為是大是小,相信家長都是很難接受的,因為這些行為,終有一天會讓孩子落後與他人,甚至還有可能成為他成長路上最大的阻礙。很多父母抱怨,最不能接受的是孩子的自私,總擔心長期的自私下去,將來會成為「白眼狼」,畢竟這個社會還是很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