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各位愛學習的爸爸媽媽,大家好,我是王金海。
今天給各位講到的題目就叫孩子做錯事,總愛找藉口怎麼辦?我們知道一個人遇到問題找藉口,推卸責任,和一個人敢於去面對承擔責任,將來會決定他在社會上有不同的層次的差別。我長期帶團隊培養人才,我發現一個人到了一個新的團隊或者是公司,如果他積極主動敢於站在公司的高度承擔責任,和一個人總是覺得自己工作做好就可以了,別人的事跟他沒有太多關係,這兩個人同樣是發展三年,實際上社會的層次是發生巨大變化的。
所以今天一個從小愛找藉口的孩子,等他到了社會上同樣是害怕承擔責任的。我們想思考一下孩子喜歡找藉口到底是誰造成的?下面有幾個場景,我們相信很多家長都似曾相識,第一個場景就是孩子忘帶家裡鑰匙了,在門口等了半個小時,很多父母就會說是媽媽不好,早上出門太急忘記提醒你帶鑰匙了。另一個場景是孩子對著爺爺奶奶發脾氣,結果你卻說孩子快中考了,心裡壓力太大,脾氣才會不好的。
第三個場景是孩子沒完成作業,結果你跟老師解釋說,孩子最近要參加舞蹈比賽訓練太累了,回家就要睡覺,所以這頁也沒有寫,我們都很愛孩子,從小以愛為原有在家庭教育這塊基石上刻滿了理由和藉口,往往容易塑造出不負責任的距離。
能力感是低齡兒童對自己可以完成事情的認知,是大一些的孩子對於自己能夠接受挑戰和承擔後果的衡量,每被提起壓力大,太累了沒寫作業,都是家長為孩子找的,看似很正當的理由,但是換個角度想一想,帶鑰匙需要被提醒嗎?壓力大就可以對長輩發脾氣嗎?作業不是學生要無論如何都要完成的責任嗎?更為可怕的是當著孩子的面,以種種藉口作為理由訴訟給第三方,會直接混淆孩子的能力感,對孩子做出錯誤的心理暗示,沒帶鑰匙是媽媽的責任,壓力大,所以可以發洩,有其他任務就可以不完成作業。
一個經常被父母通過各種各樣形式的藉口和理由保護起來的孩子,很難產生擔當與責任感。長大之後做事失敗與人衝突或者遇到坎坷挫折時,也會習慣性的抱怨或者找藉口,我沒做錯是因為什麼?另外一些家長在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給予嚴厲的懲罰和指責,而孩子為了逃避這些懲罰和指責,就會習慣性的找藉口,一看說都是因為什麼?其實我本來是想幹嘛的,犯什麼錯誤都是有理由的,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如何來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呢?
我們想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講,第一個,少問為什麼多問怎麼辦?當孩子犯錯誤,你不停的問為什麼會撒謊的時候,為什麼會偷東西?為什麼考試考這點分的時候,孩子只會找越來越多的藉口,是我們的溝通模式,讓孩子喜歡找各種藉口來解釋自己,從而避免被懲罰。如果我們逐步獲利為什麼而多問怎麼辦?比如說孩子考試差了,說媽媽理解,其實你不想這樣的,你也希望自己優秀的,接下來我們該怎麼辦?就在培養孩子敢於面對困難的決心和勇氣,這樣以後在孩子人生中碰到任何問題,他的思考角度都是怎麼辦?
他就自然而然變成一個敢於去找出答案,並且承擔責任的人。第二個方面就是要帶著孩子去主動承擔責任。近期我們廣東佛山的張曉煜老師,他的孩子在學校裡玩火,結果在廁所裡燒著了東西,差點引起了大的火災。結果學校被老師發現之後,老師在全校去通報,找出製造火災的人,結果孩子沒敢承認,結果通過攝像頭找出了是他的兒子,兒子被叫到校長的辦公室非常的害怕,最後把父母也叫來。一般這種情況下,父母也會當著老師的面把孩子給痛罵一頓。
但是當時父母跟老師說,這個問題能不能交給我們回去先處理一下,結果回去他跟孩子溝通的時候,孩子其實也非常的害怕,這時媽媽給孩子聊,我們現在有兩種選擇,第一種是抓緊全家捲鋪蓋逃跑,跑得越遠越好。但是現在的公安監管這麼厲害,攝像頭這麼多,估計也跑得不是很遠。第二種,我們一起到學校去敢於去面對聽後老師的處置,孩子就選擇了第二種去承擔責任。結果到了學校跟校長溝通完,孩子態度也非常誠懇,校長反而覺得這個孩子非常有態度,就原諒他給了他一次新的機會,經歷這件事情之後,孩子變化非常大,他驚訝地發現其實承擔責任,並且敢於面對也沒有那麼可怕。
所以各位父母當你的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你應該思考,這是培養他責任感的最好機會,而不是去逃避,不是去批評孩子。第三點就是家庭在遇到原則性的事情,一定要堅持原則,因為你的一再妥協,讓孩子失去了責任和擔當。中國管理學界一個非常有名的老師叫於世偉老師,然後於老師講他的家庭有個規矩,就是第一次犯錯誤叫不知道,第二次犯錯叫忘記了,第三次就是故意的,結果他的孩子上學的時候經常忘記帶文具,或者是作業之類的,結果第一次就給爸爸打電話,爸爸我的作業忘記帶了。
結果爸爸說第一次,孩子也沒太當一回事,結果第二次又遇到這個事情,打電話的時候,爸爸就提醒說第二次忘記了,沒有第三次了,結果第三次這個事件再次發生的時候,孩子給父母打電話其實也是戰戰兢兢,他知道爸爸可能不會同意,但他各種哭訴各種哀求,最後爸爸還是說沒機會了,已經第三次了。孩子說試卷很重要的,要被老師批評的等等一堆好說歹說,但是父母依然堅持原則是第三次,那天放學回家孩子情緒非常不好,開門的表情感覺情緒非常的對抗很明顯,在學校因為這件事沒帶,肯定是被老師批評了。
但是儘管這樣,當天晚上孩子睡覺前把所有的書包和作業本都收拾得乾乾淨淨,從此孩子養成了自己收拾的習慣。反觀中國的很多父母脾氣很大,但是卻沒有原則。如果你能做到沒有脾氣,但是堅持原則,你的孩子就非常獨立和堅強,他也敢於去面對困難和挑戰。在生活中也就是個不愛找藉口的孩子。
今天這節課就講到這邊,如果大家覺得這樣的學習給你有幫助,也歡迎把它分享給更多的朋友,謝謝大家的認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