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各位愛學習的爸爸媽媽,大家好,我是王金海。
今天給各位講這個題目,就叫孩子早上起不來,晚上又不想睡,請問怎麼辦?這也是很多家長經常給我們反饋的問題,經常抱怨孩子的睡覺問題,說晚上說什麼都不肯按時睡覺,第二天早上上學又叫不起床,經常快遲到了,搞得父母自己也非常的鬱悶,每到晚上就開始算時間,不停的督促該睡覺啦早點睡,可是孩子還是無動於衷,甚至找一些正當的理由作業沒寫完,磨磨蹭蹭又到了11點,第二天照舊無精打採。
我們對於這個現象做了很多案例的分析,我們也讓媽媽講述了在晚上如何跟孩子相處的,我們結果發現呢,要麼就是很多父母把孩子晚上的時間規劃得很好,比如說幾點寫作業,幾點寫完,幾點前要睡覺,要麼很多媽媽從來沒有對這塊有嚴格的時間界定,但是一看到孩子做學習無關的事,比如玩電腦聊天就督促他們睡覺。其實這兩種現象都透露出一個信息,就是父母對孩子缺乏信任,孩子沒有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也經常發生很多的衝突,父母對孩子也不斷的有很多失望的情緒,孩子也形成了對父母的依賴。
但是我們細細想來,孩子養成晚上很晚睡覺的習慣,其實最大的原因還是由父母的榜樣形成的。各位父母反思一下有多少父母今天是晚上11點以前就睡著的,如果你很想讓孩子早點睡,但是自己卻很晚才睡,所以整個家庭燈光很明亮,而且不斷的有聲音,孩子也很難入迷。這個孩子可能從三歲四五歲開始一直是這樣的習慣,就養成了習慣。等到學習的時候再改習慣就非常的艱難。
各位我們的成年人和甚至家裡的老年人,他們的睡眠時間其實在大幅度下降,成年人可能要7~8個小時就夠了,老年人甚至四五個小時就夠了。但是對一個成長中的孩子來說,可能需要9~10個小時。所以如果這些父母不懂得約束一下自己來陪伴孩子的話,那麼很多孩子很容易模仿了父母的類似的作息時間,最後影響他的學習和整個大腦的發育。
在這裡我特別關注了一個群體,這個群體儘管對中國的商業也形成了巨大的貢獻,但是對家庭也形成很多的破壞,其實這個隱患可能還沒有大面積爆發出來,就是微商這個群體。
今天微商的從業人員大概已經超過了3000萬以上,而且大都是寶媽為主。因為時間的問題,所以他們在手機上操作這種商業模式,正好符合了這個群體的工作方式和時間的需求。但是不可非議的就是這個群體也幫助了這批媽媽,在自我挑戰上,在外部的交界上,其實都形成一個非常好的圈層,對他們也有一定的正向的幫助。因此也有很多幫忙,因此而改變了人生的命運。
但是我關注的更多恰恰是這個群體對家庭教育的影響。首先最大的問題就是時間,因為他們經常的工作模式在手機上,所以在孩子看來,這些父母經常就是拿這個手機,而且經常晚上手機回復刷手機經常要搞到深更半夜,甚至到了凌晨1:00還抱著個手機,這種工作習慣一旦長期養成的話,我想對孩子的傷害應該是非常大的。第一是影響孩子的休息時間,第二這種方式將來對孩子也會無形中讓孩子對電子產品形成了更大的依賴。
微商這個群體對很多媽媽第二點的傷害就是有一個非常不好的價值觀,就是愛炫耀。你看到很多朋友圈更多的炫的是豪車、豪宅,炫很多的收入等等。我在前面的課程講過,「炫」這種價值觀是社會的富人給普通階層的收入的這種價值觀,因為炫才會導致大家大面積的消費,而這個正是這些富人非常喜歡的,因為他們生產了大量的產品,像豪車這樣的東西就需要大家來炫的方式來吸引彼此,刺激消費,最後形成更大的商業價值。這種「炫」的價值觀也無形中讓這些寶媽內心更加的浮躁,而浮躁的背後就是對孩子更加沒有耐心,教育孩子父母沒有耐心,是教育孩子的大忌。
所以如果你正視微商的從業者,我想也能夠很好地避免這兩個問題,能夠很好的清醒認識到他對孩子未來形成的傷害,我想對你也是很有幫助的。因為微商這個群體在中國剛剛興起,也就3~5年的時間,那麼這個時間段他還沒有爆發出大面積的問題,而且大部分從業者孩子剛開始都偏小,但是這樣的問題等孩子到了10歲的時候就會爆發出很多的問題。
所以我們總結一下父母的榜樣真的很重要,對嗎?
有很多父母反映說,我有很多事情沒有做完,陪孩子睡覺怎麼辦?我們有個非常有名的中國的十大傑出母親高玉萍老師,當年他為了讓孩子養成睡眠習慣,他們全家有規定,晚上8:30~9:00全體熄燈,等孩子睡著了,如果父母還有什麼事重新起來再把事情做完,這樣一直堅持孩子陪伴他10年時間,因為10年是孩子身體和智力發育的最重要的階段,所以只有當全家安靜下來,並且關上燈,這個孩子就可以養成睡眠的習慣。所以這一點給各位父母的建議,大家也可以去執行一下。
然後除了父母養成好習慣和做好好榜樣之外,我們還可以做什麼?我有幾點建議,第一個,把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覺的時間給它固定起來,比如說如果你的孩子需要10個小時的睡眠,那麼這樣的話,大概早上要幾點起床,晚上要幾點睡覺,時間是固定的。那麼如果有一天晚上睡的晚了,早上也會相對晚一點起床,反過來如果早上不按時起床,那麼晚上也就要更加早幾分鐘睡覺。比如說孩子晚上了晚半個小時睡覺了,那麼早上你開始把他叫起來,這樣他會感覺到非常的痛苦。
那麼這種痛苦只要折磨幾次,我想孩子就會乖乖的聽話了。第二點建議就是要停止催促,誰急就是誰的事兒,這個塊內容我在前面也有涉及過,當然也要結合我前面講的日常慣例表的執行來很好幫助孩子。但是如果孩子在違規的時候,父母不停的督促的方式,其實讓孩子更加形成了依賴。比如作為父母更重要的作用是提醒作用,你會去告訴孩子說,按照我們的慣例表,現在可能是你休息時間,孩子你大概還有幾分鐘可以準備好。如果你看到孩子在看電視,你也不要以為批評,你就問孩子說現在是休息時間了,孩子你還準備再看幾分鐘,孩子會說再給我5分鐘行嗎?
然後作為媽媽就說行,媽媽相信你,不光沒有引起你們之間的情緒衝突,而且還把主動權交給了孩子,同時又表達你對他的信任。人是因為被信任才會更加有責任。但是很多父母遇到孩子不遵守規定的時候,總是撕破臉發洩情緒,其實孩子感受到不信任,他就更加沒有責任感。我們這樣做就等於把責任還給了孩子,讓孩子自己擔起來。
所以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給各位分享到這裡,我們期待下節課跟各位相見,如果大家有什麼需要交流,也可以在留言區留言,我們會盡我們所能幫各位做回答,下次課程跟各位不見不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