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沒有自私傾向,吃頓飯就知道了?你的孩子有沒有中招?

2020-12-19 陪寶寶寫日記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陪寶寶寫日記」。

從小就被父母驕縱長大,特別自私的孩子有多可怕?

前段時間,鄰居家的小朋友因為奶奶外出回來沒有給他買冰淇淋,竟然哭鬧著將奶奶推出門外,不讓她進屋。而奶奶一邊道歉,一邊往樓下走,說是現在就去超市給大孫子買一根冰激凌回來。

當看到有人圍觀的時候,奶奶還笑著說,唉,歲數大了,孩子囑咐點事總是忘......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育兒心理學家們將孩子出生到3歲這個階段稱之為嬰幼兒期,通過這個階段孩子展現出的個性和心理傾向,基本上就能看到孩子未來性格的雛形。所以,在這個階段中,你的孩子樂觀,那麼未來80%會是個樂觀的孩子,而如果你的孩子自私,那麼未來大概率是個自私的孩子。

一.帶孩子吃飯,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

還記得電視劇《虎媽貓爸》中,那個命令爸爸媽媽跪下迎接她的茜茜小公主,而今就又來了皇太后出巡,頤指氣使的將媽媽當成奴才來命令。

母女倆剛在快餐店坐下,媽媽就湊到女兒的跟前,指著菜單問她要吃什麼?

孩子則一臉不耐煩,指了幾個後就繃著小臉問媽媽,怎麼還不去點餐,都快要餓死了。

媽媽一邊道歉,一邊讓孩子耐心等待,然後匆匆跑去吧檯點好單後,就拿出女兒的圍兜和專用餐具,手把手的給她穿好。

不一會兒快餐端上桌後,眼前的一幕讓人大跌眼鏡,媽媽逗著寶寶說要嘗一口她的漢堡包,可是話音剛落,孩子就急了起來,伸出小巴掌,打了媽媽一下。

這媽媽倒是好脾氣,哄著寶寶好好吃飯,告訴她這些都是她自己的,沒有人搶......一頓飯寶寶吃的心滿意足,媽媽伺候的盡心盡力,可是周圍人卻看的目瞪口呆。這哪裡是媽媽,簡直就是保姆。當母女倆走後,老闆更是打趣說道,就這孩子的脾性,在不管管,將來爸爸媽媽就算是流落街頭,她都不會管。

二.孩子自私的小行為,你發現了嗎?

其實對於孩子而言,自私的行為是更多站在「我」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問題,比如當我不開心時,當我想吃東西時,當我想要玩玩具時。在他們的世界中,沒有別人這個概念,所以自然而然的也會缺乏同理心。

1.命令父母

你必須要怎麼怎麼樣...你給我去怎麼怎麼樣...你要聽我的...這些命令式的詞彙,是很多自私型孩子的口頭禪,當他們在站在「我」這個角度去和別人溝通事件時,在孩子的眼中,我是命令者,而其他人都是執行者。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以下這些場景:

你必須要跟我去玩過家家;這個玩具必須給我玩兒;爸爸媽媽你怎麼還不去給我買玩具等等,這些命令式的詞彙一旦成為孩子的口頭禪,爸爸媽媽則需要警惕,也許孩子的性格中已經摻雜了自私的元素。

2.護食護玩具,完全不分享

我們都知道,分享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這是爸爸媽媽要教給孩子的重要原則之一。

但是,如果孩子連半點食物都不願意與你分享,去別的小朋友手上搶玩具,「我的」概念特別強時,如果爸爸媽媽不加以正確引導,那麼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慢慢養成自私的性格,認為分享就是在失去,而快樂就是自己完全擁有。

3.沒有責任心,經常推卸

很多不好的行為被抓到後,孩子依舊在說,不是我做的,是另外一個小朋友做的;和小朋友們打架了,永遠都不是我的錯,而是他們的錯等等,經常推卸責任,完全沒有責任心的孩子,通常都會只為「我」考慮。如果爸爸媽媽不重視,告訴孩子承擔責任的重要性,那麼「不是我」這句話說久了,孩子即使長大了,也不會修煉出責任心。

三.行為小誤區,不要隨便貼標籤

前段時間,有位媽媽曾在網上發文求助,說自己孩子被其他人批評自私。因為總是愛搶風頭,打斷別人說話。她不知道該怎麼辦,如果胡亂壓制的話,會不會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確實有很多行為會被媽媽或者外人誤會為是自私,如果這時候草率給孩子貼上標籤,那會是非常大的打擊。所以,準確區分孩子的行為是否帶有自私性質,關鍵就是要敏感期、性格與禮貌性行為分區開。

1.語言敏感爆發期:

這其實就是那位媽媽的疑惑,當孩子非常愛說話,變成小話癆的時候,是不是非常自私的行為。

我曾經見過這樣一位小朋友,360°環繞式念經,你只要問他一個問題,他能滔滔不絕的講一節課,從南扯到北,從奧特曼到小豬佩奇,根本停不下來,他媽媽跟我說,在家裡根本不敢和孩子搭話,只要說一句,那么半個小時根本說不完。

但這位小朋友人緣非常好,很多孩子願意和他玩,他樂於分享,愛幫助人,非常大方。所以當孩子出現愛打斷,愛說話的行為並不是因為自私,而是進入了語言敏感爆發期,他只是這個階段對語言特別敏感。

2.性格孤僻引起的不愛分享

菁菁媽媽說,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從來不和別的小朋友玩,拿過玩具就抱在懷裡,誰要也不給,自己一個人磨磨唧唧的玩兒。她說孩子這種行為特別自私,為什麼不能和別人分享呢?其實,菁菁的行為與其說是自私,不如說是內向型人格,膽子小不會與別人相處,這時候爸爸媽媽不應該為她貼上自私的標籤,而是要想辦法幫助她解決與小朋友之間的社交困難,讓她想辦法融入集體。

3.有邏輯和同理心的發號施令

單純為「我」的命令和考慮過為「他」的命令是爸爸媽媽需要進行區分的。單純為滿足自己的目的而命令爸爸媽媽做這坐那是自私的行為,但是如果孩子能夠很有邏輯性為某項遊戲分組,為別人考慮過後下決定,那麼這就是一種能力,而非自私,這是需要爸爸媽媽用心去區分開的。

四:走出「自我」誤區,父母可以這樣做

當孩子陷入「自我」的怪圈中,他的行為也會圍著這個概念展開,所以此時爸爸媽媽需要幫助孩子走出自我,讓他學會用同理心看待周圍的人和事,這樣才能擺脫那些自私的壞行為。

1.教給孩子如何分享:

很多時候,孩子不會和別人分享,是爸爸媽媽沒有教會他分享,所以比起讓孩子自己慢慢領悟,爸爸媽媽可以做起領路人,演示給孩子如何分享以及分享後會收穫到的樂趣。當孩子用視覺,聽覺和動作都感受到分享的概念和快樂時,自然而然也就掌握了這項本領。

2.與孩子一起做遊戲:

在給孩子適當的獨立空間時,爸爸媽媽也要多多陪伴孩子一起做遊戲。在遊戲中滲透規則,團結和友誼的重要性。比如一群人可以打敗大怪獸,一群人可以玩老鷹捉小雞的遊戲等等。讓孩子從自我中走出來,就需要讓他感受到另外一種模式的快樂,所以遊戲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3.嚴厲制止不禮貌行為:

不管是鄰居家的奶奶還是小女孩的媽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因為無度的寵溺縱容和放大了孩子的自私行為,這並不是真正的愛,而是在給孩子身上的小惡魔澆水。所以,當孩子出現這些不禮貌的行為時,爸爸媽媽需要嚴厲批評,告訴他錯誤的原因,並且這樣不禮貌的行為下次不能再出現。

子不教,父之過,當孩子的行為亮起紅燈時,爸爸媽媽切勿以小為藉口而不放在心上,小小的行為在孩子的身體中生根發芽,若干年後長成參天大樹,無論是留下任其枝繁葉茂還是連根拔除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痛苦,所以為孩子的成長的每一步把好關,讓好習性生根發芽,這樣才是真正助力孩子的未來。

你認為應該如何制止小孩子自私的行為呢?

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說出你的觀點。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陪寶寶寫日記等風來育兒

相關焦點

  • 孩子有沒有教養,吃一頓飯就知道了
    前幾天有感觸,教育孩子不一定要抽出專門的時間,飯桌上也不僅是讓孩子吃飽喝足就夠了,這個過程中,也可以趁機培養孩子的教養與素質。上周末,和親戚一起帶著2歲的寶寶去吃滿月酒。「都是你想吃的嗎?」珊珊高興地點點頭。朋友又微笑著看她:「那你點了爸爸媽媽想吃的菜嗎?」珊珊沉默了一下說沒有。朋友說,「如果媽媽只點自己想吃的,不點你喜歡的,你開心嗎?」珊珊搖搖頭。
  • 一個孩子是否有教養,吃頓飯就知道了,飯桌教育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一個在吃飯上表現得自私、處處只想著自己的人,即使他文化水平再高,也不會被認為有教養。更多的父母關注培養孩子數學邏輯思維、英語聽說讀寫、語文的寫作和閱讀,往往疏忽了離自己最近的教養方式,家庭飯桌教育。 一頓飯的時間,足夠讓你了解一個人。
  • 孩子的「自私」沒有錯!關鍵是你能否真正地看見孩子
    媽媽再勸,「這樣不對,知道嗎?!我們要大家一起分享啊!」女兒還是不同意,幾番爭執下來,媽媽一氣之下,將整盤菜全都扣到了孩子的碗裡,而後憤憤地說:「你吃吧!你吃吧!都給你吃!」隨後,離開了飯桌。女兒突然愣在了那裡,不知所措,低著頭看著碗裡的菜,嘴裡喃喃地問著:「爸爸,我為什麼會這樣啊?!」
  • 你知道嗎?你給孩子的特殊待遇,就是孩子自私的開始
    自從小宇上學以來,奶奶每次做飯都會格外做一個菜給他「專享」,今天是紅燒肉,明天是油燜大蝦,後天是獅子頭… 一天,一家五口正吃著飯,爸爸突發奇想逗一逗兒子,於是拿筷子做出夾狀,說:「紅燒肉給爸爸吃點兒吧,聞著都饞死老爸了」小宇一聽急了,趕忙把裝紅燒肉的盤子攬到自己懷裡:「不給不給!這是我的!」爸爸裝生氣:「你有那麼多,就一口都捨不得呀?真不是個好孩子。」
  • 3歲孩子「自私又霸道」?孩子有自我中心化行為,父母要適當引導
    正巧外婆過來看他,小北媽媽說:「小北,不能光顧著自己吃,把蛋糕跟外婆分享好不好?」小北立刻拒絕:「不給不給,這是我的蛋糕。」 外婆笑了笑,逗他說:「小北,你看外婆給你帶了你愛吃的水果,你怎麼都不給外婆吃一口蛋糕?」小北不管不顧,大口一吃,把蛋糕吃完了,說:「我要全部吃掉。」在一旁的小北媽媽聽了,氣得又不能打不能罵,不知該如何是好。
  • 孩子自私有原因,爸媽如何糾正孩子的自私心理
    其實孩子幼年時的自私,這並不是孩子的錯,這和家長對孩子從小的教育有很大關係,如果一個孩子從出生那一刻開始,家人就教他罵人,或者在他的耳邊充斥的粗言粗語,那他長大以後一定是個滿口髒話的孩子;如果從小家人就教他禮儀,那他長大以後一定是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孩子。
  • 孩子已經七個月了,母乳已經沒有營養了,斷奶吧,別做自私的媽媽
    結果,二寶七個月的時候已經開始吃輔食了,就是因為吃輔食了,婆婆就天天說讓我去上班,她看著孩子。孩子可以不用吃母乳了,吃輔食就可以了,讓我斷奶。我拒絕了她的要求。因為從生了二寶以後,我自己帶著大寶和二寶,大寶對我的感情已經直線上升。現在每天晚上都會摟著我的脖子睡覺。
  • 孩子有沒有教養,一頓飯就能夠看得出來,兒時打好基礎很重要
    姑姑帶著她的外孫子也來了,這個孩子叫軒軒,今年3歲,還沒有上幼兒園,是個特別調皮的小男孩,我是第一次見到他。菜上齊了之後,大家誰都沒有動筷子,因為桌子上有長輩,希望讓長輩說幾句話,然後再開始正式吃飯。這時,另外的一位親戚對姑姑說:「這孩子你得管管,長輩還沒開始吃呢,他倒是先吃上了,不懂規矩可不行。」
  • 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從小就有以下4個特徵,但願你家孩子沒有
    1、沒責任感我曾經看過最經典的一個案例,一個家庭有兄弟兩人,哥哥在家幹什麼都很積極,會主動幫爺爺奶奶做家務,學習的時候也很自覺,不用人督促,是個非常有擔當的孩子。弟弟則是相反,在家的時候什麼都不幹,除了吃就是玩兒,寫作業也總是需要人督促,因為平時奶奶和爺爺都對弟弟很溺愛有加。
  • 長大不孝順的孩子,小時候就有這5個徵兆!希望你家孩子沒有
    長大不孝順的孩子,小時候就有這5個徵兆!希望你家孩子沒有孝順父母一直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可見人們對於孝道的重視。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之後可以孝順自己,但是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做到。
  • 11歲男孩一天吃五頓飯,只為「增肥救父」:孩子比你想的更愛你
    文/歆小迪瀏陽市11歲男孩林為源,一天要吃五頓飯,只為「增肥救父」。「我又長重了一點,有87.2斤了。」7月29日,11歲的林為源高興的說。原來,孩子的父親林輝武患上了白血病,需要進行骨髓移植。男孩為了達到捐獻骨髓的體重要求,從3月配型到現在,他都保持著一天五頓飯的節奏,穩定地增加著體重。如今,他已經成功增重17斤。每天吃很撐、忍著疼痛抽骨髓,這些,只有11歲的林為源都堅持下來了,他只想救回自己的父親。真是個堅強有愛的孩子。
  • 李玫瑾坦言:孩子將來有沒有出息,一頓飯就能看出來,家長別大意
    李玫瑾教授的話反映了大部分中國家庭教育孩子的現狀存在一個問題,在發現孩子有一些小錯誤的時候沒有 及時的進行糾正、引導,逐漸導致孩子養成許多壞毛病, 長大後父母后悔莫及,可是已經遲了。她曾在一次講座中,特意提到過孩子的餐桌禮儀,並表示:孩子將來有沒有出息,吃頓飯知道,家長別大意周末去參加一個朋友的婚宴,來的客人很多,開飯的時候,大夥也顧不上認不認識,湊在一塊坐。席間,有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特別不消停。
  • 父母把孩子寵壞的8個表現,你家娃有沒有?
    如果一個孩子在家把玩具扔的到處都是,吃飯的時候一邊跑一邊吃,還把食物吐得到處都是,出門在外大聲喧譁,亂翻別人的書包,逢人不知道打招呼還頤指氣使,這就是被寵壞的表現。因為家裡人沒有要求過他,沒有告訴他這些規矩。
  • 說教育:孩子還沒有學會分享,請不要說孩子自私
    文·艾特27如果孩子四歲多了,仍然不懂得分享,不與其他人交流分享食物或者玩具,父母就要引起重視,教孩子學會與他人分享。第一,不要隨意給孩子打上自私的標籤即使孩子不願意與他人分享,也不要說孩子自私、小氣。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隨時鼓勵孩子與他人分享。當孩子將自己喜歡的東西分享給他人的時候,父母要加以鼓勵,表揚、誇獎孩子,並且告訴孩子這樣做,你可以結交到更多小夥伴。二、轉移注意力當孩子護著玩具,不願意和其他人分享一起玩的時候,父母可以試著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 孩子以後有沒有出息,看臉就知道,你的孩子有這樣的臉嗎
    所以,看臉就知道你的孩子是什麼樣的人,以後有沒有出息。王詩齡被全網嘲胖,但她用優秀證明的自己在我們的記憶中,王詩齡的小朋友在《爸爸去哪兒》中的表現,可真的是可圈可點,她那蠢萌蠢萌的模樣惹得很多人的喜愛。
  • 當媽後,有沒有一瞬間你後悔生了孩子?
    當媽後,我三番五次後悔生了孩子,不是因為我不愛孩子,而是因為帶孩子時獨自一個人的孤獨無助,帶孩子時一個人的辛酸難言,不想一遍一遍經歷。我本來以為出現這種心理是我太自私,但是跟很多媽媽聊過後,卻發現原來有那麼多的媽媽們,曾經某一瞬間後悔結婚生孩子。
  • 如果孩子有「自私」行為,家長應該怎麼樣教育呢?
    有很多媽媽在抱怨說,說自己的孩子比較「自私」,家裡有什麼好東西,第一時候就「藏」起來獨自享受,從來不會主動和爸爸媽媽分享。正因為如此,這些媽媽就很擔心自己的孩子長大後是一個「自私的人」。對於中國的孩子來說,只要你還是學生,哪怕你已經18歲了,家裡人也不會給孩子任何的負擔。父母只有一個願望:你好好學習就可以了,只要你考上大學就行!
  • 孩子長大以後有沒有出息吃一頓飯就能看出來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條件越來越好,尤其是現在基本上一個家庭一個孩子,很多父母對於自己的孩子那是捧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嘴裡怕話了,對孩子是非常的嬌慣,以至於很多孩子養成了很多壞習慣,那麼孩子長大後到底有沒有出息,其實從一段飯裡就能看出來。
  • 這幾種家庭,最容易養出優秀的孩子,看看你的家庭有沒有中招?
    這幾種家庭,最容易養出優秀的孩子,看看你的家庭有沒有中招?對孩子而言,家庭是其最好的港灣,父母是其最好的引路人。一個孩子,能否贏在起跑線上、能否充分開發自身的天賦,將來變得有出息,家庭環境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身為父母,最大的期望,就是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 這11句話是在害孩子,看看你有沒有中招啊?
    ;孩子只知道接受、從眾,沒有創造力,甚至沒有自己的見解和思想。,我們說:「你知道爸爸媽媽為了你,吃了多少苦?,他個子比你大,可是什麼也不會幹,什麼也不想幹,他吃你沒商量!這時我們黔驢技窮了,我們說:「等他成了家,有了老婆孩子就好了,可是你至於發現麻煩越來越大,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