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給中三的高中選科寫些東西,已經很久了,然而每次下筆都感到萬分的困難,一來,自己孩子還沒到那個階段,二來,沒發掘有一些詳細的資料;
這次無意得此攻略,拿出共享之。
專家:
.學友社學生輔導顧問吳寶城
.香港輔導教師協會幹事葉偉民
◆Q1: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而停課,我們少了體驗各科的時間,會否因而選錯科?
停課不停學,但影響了學校行政流程,包括打亂了中三生選擇高中選修科的計劃和時間表。吳寶城說今年情況的確特別,鼓勵同學主動尋求協助,並善用網上資源,「可參考心儀選修科以往的文憑試試卷及教科書等,增加對科目內容的認知;亦可向學兄學姊了解修讀科目的經驗和感受。同時可詢問老師意見,因為老師比你更了解科目內容,也能助你分析個人強弱項」。
葉偉民認為,大家不用上學,反而有更多時間和空間搜集選修科資料,了解個人喜好。他建議同學按興趣、強項、就業志向這個順序考慮,「欲了解個人興趣,可利用網上選科性向測試工具,評估個人性格特質;能力方面則可參考自己過去的成績,選讀合適的選修科有助提升學習動機及效能」。
◆Q2:心儀科目成績不理想,高中還應該選讀這科嗎?
吳寶城建議,同學應先反思自己喜歡科目的原因。以經濟科為例,它除了要求修讀的學生以經濟學角度探究人類的行為及決策模式,跟數理、邏輯推論亦息息相關,若同學有意於高中修讀,便需考慮個人喜好、能否應付科目整體學習內容及考核要求。充分了解科目後仍感興趣,便要重點訓練弱項。
◆Q3:我只對某科感興趣,但學校規定高中需選讀兩至三個選修科,應怎樣選擇才好?
港大、中大、科大、城大、浸大及理大的基本收生要求為4核心科目(4C)及2科選修科(2X)達332233,故學校一般安排學生高中修讀至少兩科選修。同學若只對一科選修感興趣,選擇其餘科目時,吳寶城建議可從心儀科目的性質和學習元素著手,從中發掘同樣感興趣的學習元素。「假設同學心儀物理科,估計會喜歡數字、擅長邏輯推理,可考慮選讀與物理科接近的化學科。」
◆Q4:升上高中後若發現自己其實不喜歡已選讀的選修科,或者讀後才感力有不逮,應否轉科?
吳寶城與葉偉民不約而同地說,同學不應抱有「升上去再轉科」的想法。葉偉民說,甲類高中科目課程共需修讀3年(中四至中六),首年各選修科主要教授基本概念,如中五才轉科便錯過科目的基礎訓練,或影響之後對科目的理解甚至成績。其次,部分科目的校本評核(School-based Assessment, SBA)於中四進行,轉科者將錯過評核,直接影響文憑試成績。
不過,部分學校讓學生報讀「應用學習科目」(Applied Learning Subjects, ApL,或稱「乙類學科」),ApL課時180小時,為期兩學年,一般在中五及中六修讀。ApL著重實用元素,旨在評估學生對個別專業或行業的知識與技巧,由開辦科目標機構評估學生表現,不設公開考試。若同學有意轉科,而所讀學校又提供ApL,再加上有你感興趣的ApL,這種轉科情況較可行。(見表)
◆Q5:升上高中後發現跟不上選修科的學習進度或成績太差,退修(drop科)可行嗎?
中三同學現在才選報高中選修科,還未開始修讀就有drop科打算,實在言之尚早。葉偉民說日後若決定drop科,應從選修科目數量衡量利弊:
˙計劃只讀1科:
部分院校及公司要求申請人或求職者高中曾修讀至少1科選修,如應徵部分公務員職位,政府機構一般要求應徵者文憑試至少考獲5科達2級。只修讀1科選修,就沒有drop科的餘地
˙計劃修讀2科:
除了嶺大及教大的基本收生要求為4C+1X,其餘6間大學皆為4C+2X。若升上高中後drop了其中1科,即代表將來的升學選擇會大大減少
˙計劃修讀3科:
要考慮另外兩科選修成績是否「穩妥」——有信心這兩科選修的文憑試成績足以令你考入心儀的課程或院校嗎?
吳寶城補充:「有學生以為少讀一科就能騰出更多時間溫習其他科目,事實上不少人因而變得懶散,最終影響整體成績。」故此考慮drop科時,他建議要確保能適當分配和善用多出的時間。
◆Q6:學校無開設我心儀的選修科,應否自修?
自修即沒有老師授課,亦無定期的課堂及考核,決定自修前,吳寶城建議先反思自己有沒有足夠的學習能力、自律和良好的時間管理,「部分選修科如視覺藝術、音樂、體育等較易自修,但前提是同學本身要具備相關知識及能力。若然是牽涉複雜概念的科目如M1/M2,需要老師上課講解,就不鼓勵自修」。
葉偉民補充,由於大部分甲類科目皆設SBA,成績經校內老師評核後再遞交考評局,計劃自修的同學宜先向學校查詢是否有合資格的老師助你處理相關事宜。
◆Q7:初中無機會接觸商科科目,如計劃選修商科,怎樣知道自己是否適合?
香港屬商業社會,普遍同學認為修讀商科(如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經濟等)有利升學及就業。吳寶城建議同學可從日常生活衡量自己是否適合選報商科科目,「如平日對金融、經濟、商業活動等新聞感興趣,數理能力又不俗,理應適合修讀商科科目」。但他提醒不要受「羊群心理」影響,「朋友喜歡的未必適合你,不要盲目跟隨朋友的選擇,最重要是先了解各商科科目的內容和考核要求,再評估個人喜好及能力」。即使高中沒修讀商科,對日後升讀相關大學課程亦沒大影響,「大部分大專院校的商科課程,都沒有特定要求學生曾修讀商科」。
葉偉民亦說,雖然初中生未必有機會接觸商科,但其他科目皆包含商科概念,如通識中的「全球化」、「國民生產總值」等,同學可思索自己對此類議題是否感興趣。
◆Q8:大學開辦較多理學課程,高中選理科對入大學似乎較具優勢?
大部分聯招課程皆設特定收生要求,如理學、牙醫、工學等要求申請人須曾修讀理科。吳寶城表示,理科生報讀聯招課程時確實有較多選擇,但毋須因此而讀齊物理、化學及生物,若將來兼顧不來,文憑試可能「全炒」。同學亦應於此階段提早留意各聯招課程的指定科目要求,如中大內外全科醫學士(JS4501)列明申請人須曾修讀生物或化學;護理學(JS4513)列明申請人最好曾修讀生物、化學、組合科學、綜合科學或物理。
葉偉民讀中學時亦曾掙扎應否選讀理科,「但自知數理能力弱,且較喜歡歷史和語文,因此選讀文科,之後愈讀愈投入,最後公開試成績不俗,順利升讀大學」。他以個人經驗為例,提醒同學不要因理科生出路較多而盲目選科,最重要是考慮個人興趣與能力。
添加學長助理微信:designerfmy 一起讀書,一起升學吧
教育局回應確立簡體字立法今天晚上小助理加不加雞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