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無錫高新區作為科技創新前沿高地,轄區企業對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需求迫切,涉智慧財產權案件較多。為更加專業、有效地解決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最後一公裡」問題,新吳區人民檢察院以大數據為支撐,以綜合研判為核心,依託多年智慧財產權辦案和服務經驗,自主研發「智慧財產權檢察監督信息平臺」,推進信息化技術與檢察工作深度融合,用大數據賦能檢察監督,讓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更智慧。
更新理念
創新科技強檢「新思路」
「傍名牌生產企業太多,產品所標註的廠址多為虛假地址,工廠難找,維權成本太高怎麼辦?」「線上維權連結投訴下架不難,重新上架更易,怎樣才能做到有效維權?」「公司上市前在世界各地註冊了數百商標,現在續展階段面臨費用和效益兩難境地,怎樣做好商標的戰略化合理布局?」
兩年前,在新吳區檢察院舉辦的一次「服務民營企業 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座談會上,來自無錫小天鵝、尚德太陽能電力、威孚高科、隆瑪科技等十幾家民營企業家拋出一個又一個問題,希望檢察機關能夠予以關註解決。
智慧財產權案件不同其他,專業性極強。一方面,轄區企業對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的多維度、立體化和及時性需求迫切,而另一方面,檢察辦案面臨著智慧財產權監督數據比對任務重、監督線索發現難,檢察機關與相關部門之間信息共享、溝通平臺較少,難以對案件信息做到實時並全面跟蹤監控、執法動態查詢等現實問題。「供」「需」之間不平衡,促使新吳區檢察院思索如何優化「供給側」,提供更優質的法治產品、檢察產品,服務辦案、服務企業。
「智慧財產權檢察監督信息平臺」應需而生。該院更新理念,以需求為導向,以業務為主線,以應用為核心,聚焦智慧財產權檢察監督業務,實現從線索舉報到案件監督,從行政機關、公安機關再到審判機關的全流程、全方位、全閉環監督。
廣搜博採
打造完整準確「資料庫」
數據是平臺的基礎。該院在平臺研發之初就考慮到數據採集的問題,注重從公安、法院、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收集信息,將數據分門別類、關聯匯集,為平臺建設夯實了基礎。
現有數據類型主要包括:智慧財產權法律法規和案例,包括智慧財產權全國典型案例、全國智慧財產權案例等;智慧財產權相關法律法規、司法解釋;高校機構和專家諮詢團隊數據,包括知名院校、機構專利分析報告、理論研究成果等優質資源;公安、法院、行政機關等智慧財產權業務相關機構數據,包括公安機關報案數據、立案數據,行政機關處罰數據、商事主體登記數據,法院受案、判決,網絡輿情數據,網格化綜合管理平臺等,目前,整個資料庫已匯聚數據20餘萬條,打造平臺應用「數據倉」。
除了辦案人員可以即時查詢外,平臺還開通了面向企業和個人的查詢和報案埠。「一旦企業遭遇智慧財產權難題,可以線上檢索、查詢類似的案例、做法、經驗等,等於配備了一個『最強大腦』」。
突出實戰
精研辦案服務「技戰法」
除了基本的資料檢索、普法宣傳外,平臺最大的亮點在於注重體現實戰經驗,服務辦案需要。
線索匯聚碰撞。將8類智慧財產權監督線索匯聚,實現線索歸併、評估分級、線索評估報告一鍵生成等功能,數據間對比碰撞,連結關聯數據,根據線索來源、概況、舉報內容、所附證據等綜合因素進行打分,按照線索的危害大小、緊急程度、損失大小等進行預估分級,自動推送提高辦案效率。
融入實戰經驗技法。發揮人才優勢,將全國全省偵監業務標兵、優秀公訴人、刑執業務標兵、案管業務能手等多部門優秀檢察官辦案經驗法則轉化提煉為監督規則,設置開發了20種技戰法、80餘項監督點,使用人工智慧技術建立業務分析模型,對案件文書等相關材料進行智能化分析比對,推動辦案監督更加精準。
強化決策智能輔助。對全國、全市和本區智慧財產權案件數據智能分析,對比案件的數量走勢、地域分布、案件分類比例、涉及行業類型等進行多角度全方位可視化立體展示,直觀呈現受理、辦結、未結案件數量、偵查監督、審判監督工作情況,自動計算成案率,進行同比、環比分析,形成定製化分析報告,服務辦案人員科學決策。
邊研邊用
強化辦案服務「助推劑」
「吳某某等人假冒註冊商標、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一案中,存在違法偵查行為。」
日前,平臺案件監督模塊跳出的一條提醒引起了工作人員的注意。按照流程,工作人員將線索流轉至該院第一檢察部辦理。經過調卷核實,檢察官發現這是一起久偵不決、辦案期限嚴重超期的案件。隨後,檢察官向偵查機關發出《糾正違法通知書》。
從2019年初項目啟動至今,經過兩年時間的邊研邊用,該院圍繞辦案不斷升級平臺研發,智慧財產權司法辦案和服務保護實現三個轉變:對不同時期同一地域範圍內的同一類案件存在的問題全方位數據分析,據此得出相應的監督意見,實現從單案審查向全數據模式分析轉變;注重案中監督嚴審細查,主動進行跟蹤、審查,實現事後被動監督轉為實時主動監督;系統智能識別、自動推送法律條文和相關案例,自動推送流程節點到期預警、案件監督審查點,實現從人工手動操作向現代智能輔助轉變。
據悉,平臺研發以來,成功協助辦案部門發現、辦理智慧財產權案件9起,開展相關資料查詢檢索110餘次,幫助解決實際問題23個,科技強檢在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領域的助推作用正逐步顯現。
來源:江蘇法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