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大數據賦能檢察監督,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更智慧!

2020-12-25 長安威海

江蘇無錫高新區作為科技創新前沿高地,轄區企業對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需求迫切,涉智慧財產權案件較多。為更加專業、有效地解決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最後一公裡」問題,新吳區人民檢察院以大數據為支撐,以綜合研判為核心,依託多年智慧財產權辦案和服務經驗,自主研發「智慧財產權檢察監督信息平臺」,推進信息化技術與檢察工作深度融合,用大數據賦能檢察監督,讓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更智慧。

更新理念

創新科技強檢「新思路」

「傍名牌生產企業太多,產品所標註的廠址多為虛假地址,工廠難找,維權成本太高怎麼辦?」「線上維權連結投訴下架不難,重新上架更易,怎樣才能做到有效維權?」「公司上市前在世界各地註冊了數百商標,現在續展階段面臨費用和效益兩難境地,怎樣做好商標的戰略化合理布局?」

兩年前,在新吳區檢察院舉辦的一次「服務民營企業 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座談會上,來自無錫小天鵝、尚德太陽能電力、威孚高科、隆瑪科技等十幾家民營企業家拋出一個又一個問題,希望檢察機關能夠予以關註解決。

智慧財產權案件不同其他,專業性極強。一方面,轄區企業對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的多維度、立體化和及時性需求迫切,而另一方面,檢察辦案面臨著智慧財產權監督數據比對任務重、監督線索發現難,檢察機關與相關部門之間信息共享、溝通平臺較少,難以對案件信息做到實時並全面跟蹤監控、執法動態查詢等現實問題。「供」「需」之間不平衡,促使新吳區檢察院思索如何優化「供給側」,提供更優質的法治產品、檢察產品,服務辦案、服務企業。

「智慧財產權檢察監督信息平臺」應需而生。該院更新理念,以需求為導向,以業務為主線,以應用為核心,聚焦智慧財產權檢察監督業務,實現從線索舉報到案件監督,從行政機關、公安機關再到審判機關的全流程、全方位、全閉環監督。

廣搜博採

打造完整準確「資料庫」

數據是平臺的基礎。該院在平臺研發之初就考慮到數據採集的問題,注重從公安、法院、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收集信息,將數據分門別類、關聯匯集,為平臺建設夯實了基礎。

現有數據類型主要包括:智慧財產權法律法規和案例,包括智慧財產權全國典型案例、全國智慧財產權案例等;智慧財產權相關法律法規、司法解釋;高校機構和專家諮詢團隊數據,包括知名院校、機構專利分析報告、理論研究成果等優質資源;公安、法院、行政機關等智慧財產權業務相關機構數據,包括公安機關報案數據、立案數據,行政機關處罰數據、商事主體登記數據,法院受案、判決,網絡輿情數據,網格化綜合管理平臺等,目前,整個資料庫已匯聚數據20餘萬條,打造平臺應用「數據倉」。

除了辦案人員可以即時查詢外,平臺還開通了面向企業和個人的查詢和報案埠。「一旦企業遭遇智慧財產權難題,可以線上檢索、查詢類似的案例、做法、經驗等,等於配備了一個『最強大腦』」。

突出實戰

精研辦案服務「技戰法」

除了基本的資料檢索、普法宣傳外,平臺最大的亮點在於注重體現實戰經驗,服務辦案需要。

線索匯聚碰撞。將8類智慧財產權監督線索匯聚,實現線索歸併、評估分級、線索評估報告一鍵生成等功能,數據間對比碰撞,連結關聯數據,根據線索來源、概況、舉報內容、所附證據等綜合因素進行打分,按照線索的危害大小、緊急程度、損失大小等進行預估分級,自動推送提高辦案效率。

融入實戰經驗技法。發揮人才優勢,將全國全省偵監業務標兵、優秀公訴人、刑執業務標兵、案管業務能手等多部門優秀檢察官辦案經驗法則轉化提煉為監督規則,設置開發了20種技戰法、80餘項監督點,使用人工智慧技術建立業務分析模型,對案件文書等相關材料進行智能化分析比對,推動辦案監督更加精準。

強化決策智能輔助。對全國、全市和本區智慧財產權案件數據智能分析,對比案件的數量走勢、地域分布、案件分類比例、涉及行業類型等進行多角度全方位可視化立體展示,直觀呈現受理、辦結、未結案件數量、偵查監督、審判監督工作情況,自動計算成案率,進行同比、環比分析,形成定製化分析報告,服務辦案人員科學決策。

邊研邊用

強化辦案服務「助推劑」

「吳某某等人假冒註冊商標、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一案中,存在違法偵查行為。」

日前,平臺案件監督模塊跳出的一條提醒引起了工作人員的注意。按照流程,工作人員將線索流轉至該院第一檢察部辦理。經過調卷核實,檢察官發現這是一起久偵不決、辦案期限嚴重超期的案件。隨後,檢察官向偵查機關發出《糾正違法通知書》。

從2019年初項目啟動至今,經過兩年時間的邊研邊用,該院圍繞辦案不斷升級平臺研發,智慧財產權司法辦案和服務保護實現三個轉變:對不同時期同一地域範圍內的同一類案件存在的問題全方位數據分析,據此得出相應的監督意見,實現從單案審查向全數據模式分析轉變;注重案中監督嚴審細查,主動進行跟蹤、審查,實現事後被動監督轉為實時主動監督;系統智能識別、自動推送法律條文和相關案例,自動推送流程節點到期預警、案件監督審查點,實現從人工手動操作向現代智能輔助轉變。

據悉,平臺研發以來,成功協助辦案部門發現、辦理智慧財產權案件9起,開展相關資料查詢檢索110餘次,幫助解決實際問題23個,科技強檢在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領域的助推作用正逐步顯現。

來源:江蘇法制報

相關焦點

  • 2019年檢察機關加強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工作情況
    廣東檢察機關借力智慧檢務建設,研發「智慧財產權保護智慧檢務平臺」,通過共享行政執法數據、法院數據、舉報線索數據等,提供入罪研判、量刑指導、知識檢索、提供諮詢、風險預警等輔助辦案功能,為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插上智慧之翼。
  • 加大智慧財產權刑事司法保護力度
    答:智慧財產權刑事司法保護是智慧財產權保護中最具有強制力和威懾力的方式。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智慧財產權刑事司法保護。2019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意見》進一步明確「加強刑事司法保護,推進刑事法律和司法解釋的修訂完善。
  • 「德芙Dove」商標案等入選2017年全國檢察機關保護智慧財產權十大案例
    最高人民檢察院今天召開主題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強化司法保護」新聞發布會。最高人民檢察院供圖中國青年網北京4月25日電 (記者 李晗) 在第18個世界智慧財產權日即將到來之際,最高人民檢察院今天召開主題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強化司法保護」新聞發布會。
  • 保護溼地,保護智慧財產權……未來之城,我們守護!
    據了解,廣州市南沙區檢察院是全國首家實現三語告權的檢察院,專門組建涉外民商事檢察監督辦案團隊,由熟悉國際司法的檢察官組成。「廣東檢察機關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雙區』建設,通過組織專題調研、制定服務意見和行動計劃、結合辦案對下指導等一系列舉措,舉全省檢察機關之力為『雙區』建設提供優質高效的司法保障。」省檢察院檢察長林貽影向代表們匯報。
  • 最高檢:加強民營經濟智慧財產權的全面、平等、嚴格、及時保護
    10月30日,最高人民檢察院舉行第三十六次檢察開放日暨第三十一期德勝門大講堂活動。最高檢第四檢察廳廳長鄭新儉介紹,檢察機關作為智慧財產權保護的重要力量,立足辦案職能,強化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活動。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0年9月,經檢察機關監督,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294件333人;公安機關立案偵查226件282人,撤銷案件232件302人;檢察機關提起刑事抗訴89件,法院改判38件62人。
  • 2017年檢察機關保護智慧財產權十大典型案例
    編者按 4月2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以「尊重智慧財產權、強化司法保護」為主題的新聞發布會,通報檢察機關加強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工作情況,發布2017年檢察機關保護智慧財產權十大典型案例。這些案例是檢察機關充分發揮職能,依法辦理侵犯智慧財產權案件的代表,體現出檢察機關在保護智慧財產權工作中的主動作為、不懈努力,敬請關注。
  • 加大智慧財產權刑事司法保護力度——「兩高」相關部門負責人就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司法解釋答記者問
    9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下稱《解釋》),自2020年9月14日起施行。為更好地理解和適用《解釋》,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負責人、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廳負責人接受了檢察日報記者採訪。
  • 「破題開路」三年間 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開啟新徵程
    三年來,人民法院直面新任務和新挑戰,以實幹篤行的作風發揮審判職能作用,讓保護創新貫穿智慧財產權民事、刑事、行政審判工作始終。  全國法院準確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對司法保護智慧財產權提出的新目標和新要求,堅決落實嚴格保護政策,提升民事司法保護水平,發揮刑事審判威懾作用,有效懲治智慧財產權犯罪,強化行政行為司法審查,助推提升行政執法能力。
  • 如何加大智慧財產權刑事司法保護力度?
    答:智慧財產權刑事司法保護是智慧財產權保護中最具有強制力和威懾力的方式。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智慧財產權刑事司法保護。2019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意見》進一步明確「加強刑事司法保護,推進刑事法律和司法解釋的修訂完善。
  • 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體系初探
    通過行政訴訟監督、提起行政公益訴訟,將有關行政行為置於訴訟的程序框架內進行合法性和適當性審查。訴訟僅能在個案中實現對公共利益的保護,容易出現碎片化的問題,難以在全局上對行政權運行形成影響。因而需要以非訴訟方式適度延伸法律監督服務保障作用,形成訴訟方式和非訴訟方式相結合的法律監督治理體系。  一是探索對規範性文件的附帶性司法審查。
  • 福建首家智慧財產權檢察辦公室成立
    正義網訊(記者張仁平 通訊員陳逸晴)近日,福建省首家智慧財產權檢察辦公室在福州市鼓樓區檢察院揭牌。   據悉,福州市智慧財產權檢察辦公室將負責福州地區侵犯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的審查起訴和訴訟監督,辦理鼓樓轄區涉智慧財產權民事、行政申請監督案件和智慧財產權領域公益訴訟案件;建立智慧財產權專業檢察官聯席會議機制,探索適合智慧財產權辦案的取證方式,聯合公安機關、審判機關出臺證據標準、量刑指引等辦案規範;聯合智慧財產權行政管理部門建立涉智慧財產權聯席會議、信息共享、案件移送等機制,會同高校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中疑難複雜問題的研究
  • 上海檢察機關出臺保障優化營商環境20條意見
    ,依法保障涉案企業家在服刑期間的申訴權; 依法保護企業家財產權,全面保護物權、債權、股權等各種類型的財產權,依法打擊侵犯企業家財產權、創新權益及經營自主權等犯罪,健全和強化檢察機關提前介入機制,依法監督妥善處置涉案財物,保障涉案企業家在服刑期間行使財產權等民事權利; 加強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積極服務保障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依法懲治侵犯智慧財產權和製售假冒偽劣商品犯罪,加大對馳名商標
  • 特刊|龍華檢察乘「4」而上 努力建設深圳檢察新坐標
    為此,龍華區檢察院主動對接「灣區所向」「港澳所需」,發揮「檢察所長」,抓特色、創亮點,讓服務大局取得了新成效。智慧財產權,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是市場經濟運行營商環境評價的關鍵一環。為加強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龍華區檢察院關口前移,先後在轄區科技企業集聚的銀星科技園、寶能科技園、錦繡科學園、大浪時尚小鎮4個工業園區設立智慧財產權檢察室,出臺「1+3」精準服務企業清單,建立「行刑銜接、信息共享、部門聯動、點面結合」的智慧財產權檢察保護工作格局,為企業提供訴前、訴中、訴後的全方位保護,深受企業信賴和好評。
  • "保護智慧財產權 激勵創新創造」,深圳發布數字文化智慧財產權保護計劃
    會上,由深圳市網際網路文化市場協會牽頭組織的「深圳市數字文化行業智慧財產權保護自律倡議和精準賦能計劃(以下簡稱計劃)」正式啟動。 二、積極賦能智慧財產權保護,協同推進行業規範治理和自律,重點加快完善在網路遊戲、網絡動漫、網絡直播、網絡視頻、網絡文學、數位音樂、電子競技等七大數字文化領域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實行由「行業自律、主動承諾、輿論監督、精準賦能」的模式,構建深圳市數字文化領域「智慧財產權保護行業自律和精準賦能」新機制。 三、加快完善智慧財產權保護長效治理機制。
  • 行政執法+檢察監督+司法審判!陝西七部門共同發布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意見
    9月29日,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聯合陝西省人民檢察院、陝西省公安廳、陝西省生態環境廳、陝西省自然資源廳、陝西省水利廳、陝西省林業局共同召開《關於加強協作推動陝西省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見》新聞發布會,該《意見》旨在推動建立服務保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行政執法+檢察監督+司法審判」的綜合治理模式,全面深化陝西省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
  • 「檢察開放日」檢察課堂——為青春賦能
    授課現場圖為保護未成年人免遭侵害,促進兒童健康成長,2020年12月9日,我院未成年人檢察辦公室走進邵陽縣五峰鋪眾禾完小,為眾禾完小與駐馬小學兩所學校4-6年級的同學們上了一堂「防性侵」精彩法治教育課。
  • 2017年度全國檢察機關保護智慧財產權十大典型案例
    第四,延伸檢察職能,促進和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和管理。通過案件的辦理,商州區人民檢察院積極聯繫相關職能部門推動建立健全打擊侵權假冒犯罪常態化工作制度,如完善了商州區《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細則》、針對監管漏洞向工商局、科技局提出防治對策六條,並在商州區人民檢察院建議下,全區聯合開展了菸酒市場侵犯智慧財產權違法犯罪大排查活動,促進和加強了智慧財產權保護和管理。
  • 研究大數據司法運用典型案例
    書名:檢察實務中的大數據  作者:馬建剛  出版社:中國檢察出版社  【內容簡介】《檢察實務中的大數據》一書從基礎概念、政策對策、技術理論和業務實踐等角度來闡述大數據與智慧檢務,探討了大數據開放共享、隱私保護、大數據分析、知識庫等網際網路熱門問題,給出了大量國內外司法系統應用大數據的典型案例,並提出了我國檢察機關的對策建議。
  • 中國司法保護國外品牌同樣強有力
    □ 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斌送達中英文對照版《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權利人訴訟權利義務告知書》,認真聽取權利人意見;審查發現涉案商品價值符合刑事立案標準,公安機關不立案於法無據,啟動立案監督程序;深挖犯罪全鏈條,有效追捕遺漏同案犯,及時追訴遺漏犯罪單位……4月2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2019年度檢察機關保護智慧財產權典型案例。
  • 75號咖啡|「智慧檢察」的可能與限度
    美國、日本等國對於有價值的數據是有條件開放,可以適當收取費用。這裡的費用並不是作為數據交易的對價,而是因第三方技術服務對數據進行了賦能,是對賦能的增值部分收取一定價值,以保證整個數據治理可持續發展。第四,關於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可信性是該領域立法難點,我覺得不要急於立法或制定規則,寧可緩一緩。數據規則尚未完全建立,人工智慧規則也不要輕易「出手」,「讓子彈先飛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