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魚兒與花無缺》《神鵰俠侶》到《花千骨》《老九門》,慈文傳媒在成立20年間不斷打造爆款,製作出多部膾炙人口的佳作。
慈文傳媒董事長馬中駿也從上世紀70年代末的劇壇新秀,到跨世紀武俠電視劇掌門人,再成長為今日影視產業多元化先驅者。
11月13日,馬中駿將出席由每日經濟新聞與美國事件管理學會(AEMI)共同舉辦的「盛事天府·智享2018世界文創品牌(成都)峰會」。在影視從業經歷中,馬中駿一直都是「先鋒派」——從編劇到導演,再到編導、製片,幾乎扮演過整個電視劇製作流程中所有關鍵性的角色。在峰會期間,他將圍繞「國劇出海 核心是中國故事世界表達」這一主題發表主旨演講,探討如何塑造城市文化品牌,並與一眾頂級文創專家展開思想碰撞。
二十年老牌廠商打造爆款有秘籍
上世紀90年代初期,馬中駿開始涉足影視製作。之前,他奮進在純粹的藝術道路上,總感覺編劇話語權不夠,導演和出品人對作品的決定權更大。於是,他開始轉b變角色,從編劇向影視製作人轉變。2000年,他創辦了北京慈文影視製作有限公司(後改名為慈文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慈文傳媒的前十年,致力將「經典變流行」。創業之初,港臺武俠劇正風靡內地。馬中駿琢磨,內地為什麼不能有屬於自己的武俠劇?他立即著手開幹,從金庸、古龍、梁羽生等武俠小說作家手中購買了一批武俠小說版權,開啟了最早的「IP改編」之路,眾多優秀經典IP作品經由慈文傳媒影視化,輻射影響更多受眾群體。
2003年,慈文傳媒投入製作的第一部武俠劇《射鵰英雄傳》播出,即使之前已有4次翻拍經歷,那版的《射鵰英雄傳》播出後仍好評不斷,在北京、上海、廣東等電視臺屢創收視第一的好成績。
慈文傳媒的後十年,則是「將流行變經典」。彼時,網際網路科技的革新為影視行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傳統電視劇製作龍頭公司,慈文傳媒率先憑藉《暗黑者》系列網劇轉型擁抱網際網路,這部被稱為「網絡劇元年」開啟標誌的劇目,讓慈文再一次在業界打響了口碑。此後相繼播出的《花千骨》《楚喬傳》更是引爆市場。
不是所有IP都適合全產業鏈開發
如今在影視市場上,IP熱度不減,不少公司囤積了大量影視IP,但並不是所有的IP都能成功變現,實現價值最大化。那麼,什麼樣的IP值得投資?IP投資熱會不會一直持續下去?
對此,馬中駿表示,「只要用戶對內容的渴求一直存在,與內容有關的IP就能一直火下去。」他認為,內容創作要從影響生活最重要的東西中去尋找,尋找生活中必需的東西。
在馬中駿看來,中國的IP開發才剛剛起步,路還很長,還有許多需要改進提升的地方。
談及IP的全產業鏈開發,馬中駿認為,電影、電視劇和遊戲都是內容的不同表達。只要是一個好IP,內容可以多樣化,但並不是所有的IP都適合做全產業鏈開發,「要考慮相關開發領域的受眾是否是一類人,如果電視劇的受眾是年輕人,就應該相應地開發適合這個年齡段的遊戲。」
影視作品作為一種文化形態存在,應對人們的精神面貌有所反映,有所觸及,這是馬中駿所秉持的理念。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