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突破!「小華為」突然發力,掌握重要技術

2020-12-19 互聯狗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句至理名言不僅適用於一個國家,更適用於每一個人,適用於當下的各行各業。網際網路技術盛行以來,我國雖然沒有趕上首批,但之後也緊追不捨,當下華為、中興等中國通信企業在國際上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尤其是華為。正如開頭所提到的那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長期的安樂狀態以及接二連三成就的取得固然讓人欣喜,但也容易讓人飄起來,從而在一些關鍵技術的突破上進行懈怠。否則為什麼從21世紀之初就提出的中國「芯」戰略,到現在才開始發力呢?原因很簡單,在此之前,中國在晶片上沒有遇到任何阻力。

2020年,美國開啟了對華為的第二輪以及第三輪全面打擊,此次打擊重點放在了我國整體的薄弱科目上——晶片製造。一紙禁令使得許多晶片代工商中斷與華為的合作,令華為陷入晶片危機。華為晶片危機的到來,不僅是對於華為而言,更是對於全中國而言,這就是我們在半導體領域上所遭遇的危機。什麼「造不如租,租不如買」的策略根本就是無稽之談,所有沒有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技術,最後都會成為別人致自己於死地的把柄。

在這種情況下,全國上下都開始了在半導體領域的研發,中國企業以及中國聯合發力,中國芯研發工程煥發出巨大的生命力。在這種憂患意識之下,中國「芯」接二連三地迎來重大好消息,有華為的,也有中科院的,更有其他半導體公司的重大突破。而在這其中,誰也沒有想到,之前令大家沒有什麼印象的紫光展銳,在這次全國晶片研發上,展現了巨大的能力,多項關鍵成果都有紫光展銳順利攻破。

「芯」突破!「小華為」突然發力,掌握重要技術。

前不久,紫光展銳的一場新品發布會幾乎亮瞎了所有人的眼球。因為誰都沒有想到,之前沒有聽說過的半導體公司竟然一時間獲得了這麼多的突破,直接將我國半導體工程推進了一大步。中國「芯」不斷突破!「小華為」再度發力,多項成果攜手到來。

相關焦點

  • 武漢:芯屏端網企業發力 華星光電、長江存儲TOP10榜上有名
    代表集成電路、顯示面板、智能終端、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的「芯屏端網」企業,在專利申請方面集體「發力」,在全市發明專利申請量前10名企業榜單中佔了一半。報告顯示,武漢企業中,2018年發明專利申請超過百件的企業共有18家,同比增加3家,武漢華星光電半導體顯示技術有限公司、武漢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分別排名第二、第三。
  • 突破EDA技術 以創新思維譜寫IC設計「芯」華章
    因此國內需要更多的EDA企業來共同突破傳統的三大廠商的壟斷,芯華章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初創企業代表。、董事長兼CEO王禮賓這樣描述芯華章在EDA產業鏈中的定位,「芯華章希望能夠在數字驗證方面彌補國內EDA產業的不足,這也是補足國內EDA全設計服務鏈條中的重要一步。」
  • 聯席CEO突然宣布辭職,中芯國際戰略方向或有變?空降新高管能否救火...
    (原標題:聯席CEO突然宣布辭職,中芯國際戰略方向或有變?空降新高管能否救火引發爭議)紅周刊 記者 | 周月明中芯國際高層「地震」,16日當天市值蒸發百億!
  • 原子筆芯國產化凸顯核心技術價值-新華網
    事實上,原子筆芯的技術攻關早已突破,但受困於材料和製造設備,一直無法投入大規模生產,導致技術停留在紙面上。  前不久,董明珠在接受訪問時,亦曾公開回應過「原子筆賭約」,為何未能做成原子筆芯製造設備,「沒有做成不是因為我做不成,是因為他們的材料我沒有。」此次太鋼集團的技術突破,則是生產出了筆尖鋼,也就是完成了材料技術攻關,從而為國產筆芯奠定了堅實的材料基礎。
  • 美國商務部將中芯國際添加到實體清單中
    此時的中芯國際正處於人事地震中,臺積電前COO蔣尚義擔任中芯國際副董事長,現任聯席CEO梁孟松提出了辭職。內訌事件還在發酵。   蔣尚義和梁孟松,前者的夢想寄托在先進封裝和小晶片技術,後者的心血押注於先進工藝的追趕。「一來一去」背後,揭示的是中芯國際對被列入實體清單疑似早有準備,已開始進行戰略轉向,在先進位程工藝上取得突破後,轉向了先進封裝和成熟工藝。
  • 3年突破7nm製程,晶片大佬梁孟松或離開中芯,中國晶片遭重創
    當時在負責先進模組的梁孟松和資深研發副總蔣尚義兩個人的努力下,在銅製程技術上成功超越了IBM,突破了130納米,憑藉此,臺積電穩坐晶圓代工市場龍頭寶座。 幫助三星提前掌握FinFET技術,領先臺積電 所以梁孟松出走臺積電,來到了三星,當時,晶片行業又面臨了另外一個難題,那就是20納米的突破。
  • 中芯國際喜訊不斷,14納米良品率突破大關
    據了解,中芯國際正向掌握7 nm工藝的第三家中國代工廠商邁進,將會出現跟上工藝水平的晶片,與此同時,與全球知名晶片代工廠商臺積電的技術差距也將縮小。據管理部門透露,目前中芯國際14nm工藝晶片良品率已經達到行業標準,這意味著其生產的晶片良品率已經達到95%。迄今為止,14 nm工藝是晶片製造領域的一個分水嶺,掌握14 nm工藝節點的只有臺灣臺積電、美國英特爾、韓國三星。中芯國際的14納米工藝良品率已經達到了業界的生產水平,在全球代工廠的規模上僅次於臺積電。
  • 晶片奇才梁孟松請辭中芯國際,中國芯又將何去何從?
    據了解,finFET技術的原發明者是——胡正明,而梁孟松在美學習期間,他的導師正是胡正明。梁孟松依靠對finFET理念的熟知,助力三星提前掌握finFET技術。而此次梁孟松的離職,對於國內晶片技術或許是一次機會。在三年內,促使中芯國際突破7nm晶片工藝製程於2017年,梁孟松正式出任中芯國際執行長以及執行董事,梁孟松此次就職國內中芯國際,曾一度被媒體報導:國內半導體技術即將進入新時代!
  • 重大突破!長芯半導體SIP晶片年封裝能力突破1億片
    長壽新聞網 記者 傅智治     8月11日,記者從長壽高新區獲悉,園區高新技術企業——長芯半導體SIP晶片封裝項目(一期)取得重大突破,項目全面投產後,將實現5億元的年銷售收入,晶片封裝能力將突破
  • 技術與市場,蔣梁矛盾背後的中芯平衡術
    但是,隨著複雜性提升和成本優勢的喪失,更重要的是摩爾定律日益迫近「失效」邊界,SoC路線也開始動搖。 現階段,一種名為Chiplet(小晶片、芯粒)的封裝模式開始從幕後走向臺前,而這種可以大幅提高系統的集成度、使不同功能和工藝的晶片都可以封裝到同一塊基板上的技術自然也引起了蔣尚義的關注。
  • 國產7納米晶片獲得突破 中芯國際實施N+2工藝戰略
    近日,我國晶片巨頭中芯國際傳來消息,中國7nm晶片正在和世界縮小差距,14nm的晶片工藝更是實現大步邁進式發展。  據了解,中芯國際正向掌握7 nm工藝的第三家中國代工廠商邁進,將會出現跟上工藝水平的晶片,與此同時,與全球知名晶片代工廠商臺積電的技術差距也將縮小。
  • 突破「卡脖子」技術,高校如何發力
    當前,我國經濟進入新舊動能轉換關鍵時期,人工智慧、大數據、基因工程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正催生大量新產業。儘管近年來技術創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但我國科研工作仍面臨著原始創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不暢等諸多問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科技創新重要力量的廣大高校,應該如何引領關鍵技術創新,在突破「卡脖子」技術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 額溫槍裡的中國芯,芯海科技如何填補國產技術空白?
    看似平常的溫度計背後,技術卻並不簡單。如何靈敏地捕捉紅外光?如何排除外部環境幹擾?又如何將紅外光能量信息轉化為體溫信息?這些都是額溫槍內安置的晶片所要解決的問題。芯海科技在這次疫情防控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國產光刻機突破22納米,「中國芯」正加速前進
    不過,付出都是會有回報的,在我國科研人員兢兢業業的努力之下,中國的晶片找到了新的突破。要想衡量晶片製造技術,就要看晶片能在多長波段的光線下刻製成電路,如果波長小的話,晶片也就會小,那麼同樣的體積,就會產生出更高的效能。
  • 中國芯傳來捷報,國產光刻機打破技術封鎖,沒有ASML照樣獨立自主
    要知道,晶片作為電子產品的核心零件部分,直接決定了產品的性能,所以在缺乏晶片技術的情況下,也使得我國龐大電子產業結構不可避免需要面臨風險。在一般情況下,晶片當前普遍被應用在通信、航天、醫療等重要領域,由於做工和對精細度的要求較高,因此科研實力較為薄弱的公司,很難在晶片技術上實現突破。
  • 羽毛球發力技術核心之鞭打發力技巧,你都明白了嗎?_騰訊新聞
    一般來說,要講羽毛球技術,那就應該從羽毛球技術的核心「發力」開始。別以為這是簡單的命題,就連許多有好幾年球齡的業餘高手們,甚至有部分專業羽毛球運動員在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上的理解都略有偏差,這也是他們技術得不到提高的主要以及根本的癥結所在。
  • 上汽動力總成技術在行業中屬於什麼水平?從「芯」說起
    這說明國民在汽車消費上越來越趨於理性,不再唯合資品牌論,但也側面說明,自主產品在技術和口碑方面終於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這一點,與自主品牌多年來堅持以技術創新提升產品競爭力的發展路線不無關係。十年前,自主品牌產品還在用配置和價格拼競爭力,十年後,我們終於敢在技術上與合資產品一較高下。
  • 央視評論: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中國芯」再也不能受制於人
    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我們要掌握我國網際網路發展主動權,保障網際網路安全、國家安全,就必須突破核心技術這個難題,爭取在某些領域、某些方面實現「彎道超車」。總書記以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遠見卓識,站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鮮明指出了我國網信事業發展的關鍵點和突破口。
  • 羽毛球拍面一般會經歷五個階段,靈活掌握是技術成熟的重要環節!
    4、拍面在擊球瞬間不僅僅是正對來球,還可以做出很多角度和變化,即掌握了「切」球「劈」球等自由變化出球方向的技巧。5、準備的時候拍面的位置和方向就已經是在迷惑對手,在出手擊球之前,拍面繼續迷惑對手,直到最後一瞬,對手才能確定你的出球方向和落點。
  • 向著深海智能浮標發力 科學家技術上尋突破
    目前世界各國正在大力研發新型深海浮標技術,搶佔新一輪深海競爭的制高點,「面向全球深海大洋的智能浮標」作為我國海洋科學領域獲批的第一個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對於推動我國深海大洋研究實現跨越式發展,把深海大洋變「透明」具有重要作用。觀測海洋的「n」個眼還是在1998年,美國等國家大氣、海洋科學家推出了一個全球海洋觀測網計劃(AR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