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不管孩子,媽媽的錯?

2020-10-14 遇見海螺姑娘

孩子是父母愛情的結晶,養育孩子的過程也是父母第二次成長的過程。

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父母可以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還可以鍛鍊自己的耐心和價值感。

但很多家庭把照顧兩歲以前寶寶的重任幾乎都壓在媽媽身上。爸爸主管賺錢。



寶寶長大後,爸爸在管教孩子方面很快就露怯了。寶寶不聽爸爸話的時候,爸爸很容易發火。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是爸爸的失職

但在我看來媽媽也要負一半的責任(雖然我是寶媽一枚)。

畢竟育兒是全家人要面臨的問題,現在出現問題,不能全怪爸爸,也不能全怪媽媽,而是夫妻雙方的責任。

很多家庭在孩子出生後媽媽就全身心投入到照顧孩子中,很多爸爸被趕出了臥室。而且好幾年回不來。

在照顧嬰兒時,很多媽媽/長輩擔心爸爸動作過大,弄傷了寶寶。直接不讓爸爸參與照顧寶寶。



把爸爸趕出臥室的弊端:

1. 孩子的第一依戀人最好是父母。如果把爸爸趕出房間,寶寶和爸爸的親密時間無形中被縮減了很多。

2. 錯失父子親情培養的最佳時機。媽媽跟孩子的感情是先天的,因為有十月懷胎的過程,而爸爸跟寶寶的情感是要後天培養的,如何培養呢?就是在照顧自己的孩子的過程中不斷付出時間和精力來培養的。爸爸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價值感噢~

3. 照顧孩子是難得的人生第二次成長的機會,比如爸爸媽媽通過照顧嬰兒可以培養自己的耐心,如果直接放棄。爸爸一生都很難再遇到如此良機了。



還有一點夫妻雙方必須明確:夫妻關係>親子關係

很多爸爸在寶寶出生後會有失落感,因為妻子的全部精力都轉移到寶寶身上了。

如果寶媽可以對寶爸說:「你在我心裡永遠是第一位的,因為我們要一起過一輩子。」並讓爸爸參與到育兒中來,培養爸爸跟孩子的親情。爸爸的情緒就會好很多。所以寶寶出生後,要照顧產婦的心理,但也不能忽視寶爸的心理。

如果夫妻雙方願意一起學習育兒知識,一起探討育兒經,一起養育寶寶就圓滿啦~

當然,爸爸在照顧嬰兒的過程中難免會出錯,可是,誰又是完美的呢?誰的成長之路不是跌宕起伏呢。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人一生都在追求的兩種心理需求就是①歸屬感②價值感。」

歸屬感來自愛,價值感來自感謝

所以,寶寶出生後,夫妻雙方也不要忘記對另一半表達愛和感謝。


相關焦點

  • 面對孩子哭泣,爸爸阻止,媽媽允許,誰對錯?
    有一些當爸爸的會覺得男孩子哭泣是軟弱的行為,他應該堅強一點,不要讓別人看到自己的眼淚,有問題可以說出來,沒有必要去哭泣,而哭泣也解決不了什麼。我能理解之所以有些爸爸會這樣認為,或選擇用言語去阻止孩子,是認為這個是能快速解決問題的辦法之一,可看似平靜下來的孩子,他的內心其實是隱忍和委屈的,因為他哭泣的原因無非就是生氣和委屈沒有得到釋放,不被理解造成的。
  • 爸爸媽媽犯了錯,要向孩子抱歉嗎?調和關係從認錯開啟
    我想在這兒做個小調查: 「如果你犯了錯,會跟孩子抱歉嗎? 」我想,大部分爸爸媽媽會說: 「我跟他抱歉,那我豈不是很沒體面!何況孩子那麼小懂什麼呀。」生活中,確實有不少家長其實都有這樣的主意。前天老師講了新的知識點,不過有些當地小明還沒弄清楚,就去找爸爸給他講一講。 爸爸講得很帶勁,究竟給孩子講題,很能滿意爸爸身為父親的滿意感和自豪感,但是爸爸正講得起勁時,小明忽然說了一句,「爸爸,你這個等式列錯了。」 爸爸聽兒子這麼說,臉上就有些掛不住了:「你到底有沒有認真聽?竟然還給我挑起錯來了,你看清楚你沒弄懂的當地就好!」 小明也不高興,小聲咕嚕道:「本來便是你的錯,錯了還不認!」
  • 爸爸不管不顧,即便媽媽很優秀,孩子也難以成才
    在教育孩子上,也一樣,爸爸如果缺席,孩子的成長也可能會有缺陷。所以,孩子成長的路上,爸爸媽媽的角色都很重要。我國的教育普遍出現這樣的問題,很多爸爸在家只是一個擺設,所有的教育,孩子的一切好像都與他無關。
  • 不管媽媽帶娃有多好,都要給爸爸機會,3個好處媽媽代替不了
    說到帶娃,媽媽似乎是天生的,不管有沒有提前了解育兒知識,媽媽帶娃都要比爸爸帶的好,而爸爸帶娃,總是那麼不靠譜,所以很多媽媽們承擔起了全部帶娃的責任,從不給爸爸一點機會,生怕爸爸帶不好孩子。其實這麼做就錯了,越不給爸爸機會,爸爸在帶孩子方面越生疏,而且爸爸帶孩子也是有好處的,3個好處媽媽代替不了,所以不管媽媽帶娃有多好,都要給爸爸機會,別不懂!
  • 爸爸「兇」孩子時,媽媽應該怎麼做?
    爸爸教訓孩子,媽媽究竟應不應該插手,怎麼插手呢?如果這個時候媽媽直接阻止爸爸,或者批評爸爸做的不對,孩子反而會產生懷疑,是不是自己沒有錯,爸爸批評錯了,這樣反而不利於孩子成長。當父母的教育態度不一致,孩子會學會鑽空子,夾縫中生存,這個時候孩子真的是誰的話也不聽。
  • 為什麼孩子會喜歡「啥都不管」的爸爸?原因公布後,媽媽很無奈
    文|秘籍君正常情況下,一個孩子從出生時候起,陪伴他最多的是「媽媽」。媽媽會給孩子餵奶、哄孩子睡覺、照顧孩子的飲食、陪孩子玩等等。但是,不少媽媽發現,自己為孩子做這麼多,孩子長大一點後,卻喜歡「啥都不管」的爸爸。
  • 媽媽怒了:爸爸開學第一天送錯三個校區,孩子到校都放學了
    媽媽怒了:爸爸開學第一天送錯三個校區,孩子到校都放學了9月4日上午九點多,在浙江溫州的一所小學裡,老師在點名時發現,有位男同學沒有到場。老師於是根據花名冊事先登記整理的號碼聯繫了男同學的媽媽,媽媽卻說孩子爸爸一早就帶著孩子出門了,可能是開學這一天路上堵車,所以遲到了。
  • 媽媽怒了:爸爸開學第一天送錯三個校區,孩子到校都放學了
    媽媽怒了:爸爸開學第一天送錯三個校區,孩子到校都放學了9月4日上午九點多,在浙江溫州的一所小學裡,老師在點名時發現,有位男同學沒有到場。老師於是根據花名冊事先登記整理的號碼聯繫了男同學的媽媽,媽媽卻說孩子爸爸一早就帶著孩子出門了,可能是開學這一天路上堵車,所以遲到了。
  • 明明是媽媽照顧寶寶,爸爸啥都不管,為啥寶寶喜歡爸爸?原因扎心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等到孩子出生之後,最開始叫的就是媽媽。很多媽媽都會無微不至地照顧自己的孩子,而且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會牽扯媽媽的心。但是相對於爸爸來說,可能對孩子的關注就沒有這麼多了。不過,很多媽媽也表示,相對於無事不管的媽媽來說,爸爸反而會更受到孩子的歡迎。
  • 爸爸訓斥孩子,媽媽這種做法值得學習
    「爸爸,媽媽,我不睡覺了,我要出去玩!」那天早上,我跟老公睡得正香時,孩子一骨碌從床上爬了起來,一邊吵嚷著,一邊朝外面走去。不一會兒,孩子帶著哭腔的聲音再次傳進了我們的耳朵:「爸爸,媽媽,你們快來幫我開門,我打不開門,我要去外面玩。」我當時正困得睜不開眼,聽到孩子的哭聲,就閉著眼睛喊老公:「你去幫兒子開下門,我再睡會。」
  • 「爸爸,我錯了」,孩子在客廳玩,爸爸的一巴掌,家快散了
    在調皮的小孩子面前,父母們往往很難做到心平氣和,有時脾氣急一些,可能會不管後果先「棍棒」教訓一頓再說。但孩子的身體是很脆弱的,一個不注意,很容易發生危險。小孩貪玩不寫作業,爸爸摔了一巴掌,家散了一位爸爸在工作的單位與同事鬧了點不愉快,下班後,發現自己的兒子在客廳內玩耍,隨口問了句兒子作業寫完沒。兒子眼神躲閃,卻說寫完了,本來心情就不好的這位爸爸看出兒子在說謊,心裡的火氣一下子就被激上來了,直接朝兒子的腦袋上狠狠地摔了一巴掌。
  • 爸爸老和媽媽爭寵,是好的教育,還是錯的示範?
    孩子懂點事後,總是樂於與媽媽分享,每次有好吃的,就算再捨不得也會讓媽媽嘗一口。起初爸爸無所謂,後來發現孩子有什麼總是想著媽媽,就有點酸溜溜。然後會說:「給爸爸嘗一口!」孩子不給,爸爸又說:「媽媽有,爸爸就得有!」孩子拗不過,很不情願地給一點點。「媽媽有,爸爸就得有!」成了每次孩子不與爸爸分享時的殺手鐧,爸爸這樣說,奶奶還會幫腔,孩子常常表現得很不情願,甚至會為此發火。
  • 母親兩記耳光斷送孩子一生:是不是孩子犯了錯,都是媽媽的錯?
    是不是孩子出了錯,都是媽媽的錯?孩子不睡覺哭鬧、兒子違反學校規定罰站、孩子不成材爸爸希望落空……孩子的錯是不是都是媽媽的錯?孩子哭鬧不睡,為什麼不是爸爸在哄睡?兒子違反規定,為什麼不是爸爸被叫家長?孩子不成材,為什麼不是爸爸背鍋?
  • 孩子被舅舅送錯幼兒園,誰知爸爸更不靠譜,網友:都是大豬蹄子
    許多人會發現,當孩子出生之後會更加粘著媽媽,跟媽媽的關係非常親近,如果家裡有老人的話,孩子跟爺爺奶奶的關係會更加親密,一般孩子跟誰接觸時間長也就會更加依賴誰。而爸爸每天都要工作,因此陪伴孩子的時間並不多,很多爸爸似乎並不是特別喜歡跟孩子玩耍,回到家也很少陪伴孩子,還有些爸爸雖然會幫助媽媽照顧孩子,卻也總做出讓人無可奈何的事情。
  • 「更喜歡爸爸還是媽媽?」問孩子這話的人可以閉嘴了!
    01在嬤嬤看來,「你更喜歡爸爸還是媽媽」這個問題就像被用來考驗真心的那道送命題「如果我和xxx同時掉河裡了,你先救誰」一樣,無論你怎麼回答,必讓二者其中一方覺得終究是錯付了……所以,問這話的人是來破壞別人家庭和睦的嗎?
  • 「孩子被你慣壞了」,撒手不管的爸爸有資格對媽媽吼這句話嗎?
    閱讀指南:1.本文的討論案例只是部分爸爸。2.指出爸爸的部分缺點≠認為媽媽沒問題。「孩子都被你慣壞了」章鳴癱坐在沙發上玩著手機,年幼的兒子邁著小短腿,晃晃悠悠地來客廳拿東西,一不小心摔了個大的。他覺得孩子摔一跤再正常不過,安慰了一聲,繼續刷著屏幕。
  • 爸爸,你錯了
    「爸爸,你錯了!」一進門,聽見一位小孩,一本正經地告訴他父親。   「我怎麼錯了呢?我沒作錯事呀?」爸爸很有耐心地解釋。   「你錯了,我不跟你玩了!」這位五、六歲的孩子說。爸爸「錯」在那裡?   「你沒有聽我的話,我要把這個放在這裡,你沒有聽我的話,你錯了,我不跟你玩了!」
  • 孩子既不像爸爸也不像媽媽?不是抱錯了,很可能是「隔代遺傳」
    引言「寶寶的鼻子好像媽媽,寶寶的眼睛和爸爸簡直一模一樣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附近卻出現了很多質疑的聲音:這個孩子怎麼和老杜家的人一點也不像,是領養的還是抱錯了啊?聽見這樣的聲音老杜一家人開始細看孩子的五官,發覺孩子長得越來越像但是一個產房一個時間生下孩子的母親。抱錯孩子的疑惑也在老杜一家人心裡生了芽。
  • 明智的爸爸媽媽不要急於否定孩子,而是要這樣做!
    事實上,孩子很多的判斷也確實是錯的,但請你相信孩子的感覺不會錯,從寶貝剛生下來到一歲之前,父母有沒有發現,不管你給孩子什麼東西,他們都會往嘴裡塞,孩子用嘴來感知這個世界,他們甚至拿著自己的小腳丫在嘴裡咬來咬去,嘗嘗自己的腳丫是什麼滋味。
  • 醫生爸爸博士媽媽帶孩子跳樓身亡,被指責有勇氣跳樓卻沒勇氣活?
    都說孩子是爸爸媽媽的寶貝,爸爸疼媽媽愛,誰會想到,做父母的竟忍心帶著自己的孩子去死!細思極恐,讓人不寒而慄。如果不是因為愛孩子,怎麼會選擇再生育一個孩子。可如果足夠愛孩子,她怎麼又忍心帶著孩子跳樓?丈夫拼命工作,自己兒女雙全,在別人眼裡求之不得的美滿生活,也沒留住這位海歸媽媽,她隻身一跳,才5個月大的孩子也再也無法醒來。千錯萬錯,孩子沒什麼錯!千錯萬錯,抱著孩子自殺才是最大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