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你慣壞了」,撒手不管的爸爸有資格對媽媽吼這句話嗎?

2020-09-05 趁東風學數學

閱讀指南:1.本文的討論案例只是部分爸爸。2.指出爸爸的部分缺點≠認為媽媽沒問題。


「孩子都被你慣壞了」

章鳴癱坐在沙發上玩著手機,年幼的兒子邁著小短腿,晃晃悠悠地來客廳拿東西,一不小心摔了個大的。他覺得孩子摔一跤再正常不過,安慰了一聲,繼續刷著屏幕。

沒想孩子恰好撞到了桌腳,疼了些,眨巴眨巴想哭。

章鳴感覺到了,立刻呵斥道:「這麼點事情有什麼好哭的!男孩子哭哭啼啼像什麼話。」

李慧聽到動靜出來,看到孩子想哭不敢哭,趕忙過去扶起來,安慰「寶貝不疼吧」。隨後帶著些埋怨對章鳴說,「你吼孩子幹嘛。」

章鳴更氣了,不滿地說道:「你看看,孩子都被你慣壞了。摔一跤就哭。」



李慧覺得章鳴不可理喻,兩人為此爭吵起來。

這樣的事不在少數,我們隨處可以看見相關的評論:



我們vs問題

育兒,是一個家庭共同遇到的問題,是一家人,尤其是父母需要齊心協力解決的挑戰。

不知道為什麼,在很多家庭中,模式並不是「一家人vs問題」,而變成了「爸爸vs媽媽」,或者「家長vs孩子」。

吵著吵著,問題不見了,剩下的都是人身攻擊。

這無疑是不正確的。

這幾年,喪偶式育兒一詞很熱,說的是父母一方(多為爸爸)對孩子的培養不聞不問,但卻要求多多。本文不想針對這個現象多做評價和描述,更無意冒犯更多負責的父親。

我們的重點在於,

  • 有溝通能力的家長,如何更好地互相表達和傾聽;
  • 觀念不同,聽自己的?聽對方的?還是有更好的辦法?
  • 一些奇葩想法背後,缺的是哪些知識?



枕頭溝通法

意識到是一家人來一起解決問題後,就需要恰當的溝通。

不攻擊對方,只針對問題,是前提。

男孩能不能哭,是一家人遇到的疑問。假設我反對你的觀點,但我不會因此攻擊你,而是圍繞這個問題各抒己見。

遇到一個相異的觀念和想法,繞不開避不去需要解決的,這裡推薦一個枕頭溝通法。


準備兩張紙,大家分開坐,按照五個立場,依次寫在紙條上。例如,


寫好之後,大家已經冷靜下來了,更容易心平氣和地互相闡述自己的想法。

這裡的關鍵是,不是一個人的委曲求全、替人著想,而是互相的換位思考

不必次次5個立場都想一遍,也不是什麼問題都適合枕頭法。

遇上原則性問題,沒有必要換位思考,對方都不當人了,我們有什麼理由為對方開脫呢。

遇上知識性問題,也不必說太多,剛好大家一起學習。

育兒,很多時候就是知識性問題。


不自負,願意學

為什麼提到不能自負?

因為上述案例中的爸爸,以及現實中的部分父母,覺得自己完全沒有錯,沒什麼好說的。

他們自負地認為自己的觀念就是正確的

  • 男孩到底能不能哭
  • 從小支持女孩適當的愛美(如塗個口紅)有利還是有弊
  • 如何說孩子才肯學

這些問題,你的回答是什麼?

做父母的,大家都時間精力有限,很多時候按照老一輩的經驗把孩子拉扯大,已經很不容易了。

但如果有時間,少玩一會兒手機,多看會兒書。這些問題最好不要按照固有印象來回答,畢竟我們的知識儲備有限、觀念有時代局限性。

寒窗苦讀20載,學習知識;辛辛苦苦上班,繼續學習;那麼到了家長這個身份,依舊需要學

愛與謙虛是地基。更上一層,是持續學習。

在這裡,也有一些推薦書單:



最後,別雞賊

自作聰明佔小便宜,我們的生活裡從來不缺乏這樣的人。並不是一個父母的身份,就能讓每個人脫胎換骨、責任心大漲。



根據皮亞傑兒童心理學,5歲前的孩子需要的是安全感,和道德範圍內的儘可能寵愛陪伴。(不同年齡不同需求)

這些感覺,孩子長大了即使沒有明晰的記憶,但腦子和身體會暗暗記住。

倘若作為父母,成長過程都沒有參與,長大的孩子自然不願意聽家長的話。這時候想要親近,也是無稽之談了。

何況,11歲後主要強調人格獨立。到了該讓孩子學會擔當的年紀,又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慾去對他好(一般帶補償性的好都是溺愛),只想長嘆一句無語凝噎。

別把孩子當成傻子,畢竟還是自己生的…

當然了,倘若壓根認識不到自己的缺點,那再多話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付諸東流了。

相關焦點

  • 吼孩子,你真的會嗎?這樣吼孩子才有效,原來以前都吼錯了
    對此,給爸爸媽媽們個小建議,還是那句話:儘量不吼!如果說孩子真的很不聽話,那父母在吼孩子的時候,希望爸爸媽媽們要注意以下兩點,這樣你的吼才會有作用。1、不要經常吼經常吼孩子,這是父母無能的表現,而且你動不動就吼,動不動就大嗓門,孩子就習以為常了,孩子就會覺得我爸媽就是一個大嗓門,你的吼就震懾不到孩子了,父母的威嚴也在你經常的吼叫下蕩然無存。
  • 孩子有這2種表現,說明孩子正在被慣壞,家長及時糾正
    最近這段時間上網課,曉健說爸爸媽媽留給他的舊手機有點卡,想要買個新手機,要4000多塊錢。曉健問爺爺奶奶要,爺爺奶奶拿不出這麼多錢,曉健特別生氣。然後他就給爸爸打電話,讓爸爸給他轉錢。可是爸爸說很長時間沒發工資了,讓他等等。
  • 被慣壞的孩子有什麼特徵?朱晶晶中了三項,落了個悲慘結局
    我們常說「慣子如殺子」,但是依舊抵不住有的家長依然是溺愛孩子。在他們的教育理念中,孩子小時候還是應該寵著,而且現在的經濟條件比以前好太多了,所以基本上就是孩子想要什麼,家長就會滿足什麼但你知道被慣壞的孩子有多慘嗎?
  • 被慣壞的孩子,一般都有這幾種特點,再不管真的就來不及了
    男孩大約6、7歲的樣子,尖叫一聲後狠狠地朝旁邊的媽媽打了兩拳,嘴裡還罵著「你是豬,一頭大蠢豬」。,反而臉上堆著慈愛的笑容向兒子道歉:「對不起寶貝,是媽媽不好,媽媽昨天下班太晚了,忘記給你買了,今天我保證,一定給你買,一定不會忘記的,好不好,寶貝原諒媽媽。」
  • 從容不迫#陪娃成長~孩子會被慣壞嗎?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孩子會被慣壞嗎? 孩子慣不壞,家長越平和,孩子越聽話。 面對孩子時,請拿出理解與耐心, 學會做「聽話」的家長,傾聽孩子的需求,儘量即時滿足她。
  • 爸爸媽媽們,請不要再吼孩子了,語言暴力會摧毀他們。
    你經常吼孩子嗎?在面對生活壓力的同時,孩子經常給我們帶來很多不順心的事,如學習成績不好,貪玩手機,頂撞父母等。久而久之,長期擠壓,很容易讓父母情緒失控,對孩子大吼大叫。但是你知道經常吼孩子有哪些危害嗎?經常吼孩子,會導致孩子脾氣暴躁,不願意吐露自己的心聲。長期以往,孩子語言交流會有所障礙,不願意和人溝通。今天你這樣吼他,那天等他再站在有道理的那一邊,他也會吼別人。
  • 「老公,咱們孩子被欺負了,你快來呀」爸爸到現場一看,連聲道歉
    跳起來就要把小男孩手中的玩具搶過來,並大聲喊道「這是我的東西,誰讓你玩的?」這一聲大叫,引起了周圍大人的注意,包括小麗和小男孩的媽媽。倆人趕緊跑了過去,查看情況。小麗還未開口,小寶就嚷嚷道「媽,他拿我的東西。」小男孩也不甘示弱「我沒有玩具玩了,這是公共物品,我為什麼不能拿。」小寶一瞧,小男孩竟然敢還嘴。當即就來了勁了,上前就去搶小男孩手上的玩具「就不給你,就不給你……」。
  • 越無能的爸爸,越喜歡將這5句話掛在嘴邊,孩子聽多了難有出息
    你知道越無能的爸爸越喜歡將什麼話放在嘴邊嗎?分析一個家庭是需要爸爸和媽媽相互配合來達到一個關係平衡的,爸爸是家裡的頂梁柱,媽媽是家裡的修補師,明確分工,互敬互愛,是對子女最負責的表現,如果有一個暴躁無能的爸爸,那麼肯定就會有一個性格懦弱的媽媽。
  • 你還在把撒手不管當成靜待花開嗎?
    但想要養出一個三觀正、身心健康的孩子,是需要父母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真正的「放養」教育,放的是思想,養的是習慣,並不是父母撒手不管。——教育編輯部閨蜜給我打電話,哭著說,兒子上初二了,成績越來越差,老師說,很可能考不上高中了。
  • 《不急不吼做媽媽》:孩子的前途就在媽媽的嘴裡,你做對了嗎?
    由此可見,父母的語言對孩子有非常大的影響,足以影響孩子的前途。那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如何用合適的方法來和孩子溝通呢?日本著名教育專家山崎房一在多年來的教育經驗中發現媽媽焦慮易怒的深層原因,結合開辦「媽媽心理學講座」的授課心得結集成一本書——《不急不吼做媽媽》。
  • 別再吼孩子了!孩子犯錯,媽媽只需要說這3句話,孩子會感謝你的
    孩子還小,難免會犯錯,家長說上幾回孩子還不改,許多媽媽就沒了耐心,開端進步分貝和孩子說話,最終變成吼孩子一頓。孩子犯錯了,別再吼孩子了,其實越吼孩子越容易犯錯,家長只需要說這3句話,孩子就不會再犯相同的過錯,變得越來越聰明。許多媽媽一般只說第一句,說第二句的十分少,第三句會讓孩子更聰明,值得所有媽媽學習。
  • 別再吼孩子了!孩子犯錯,媽媽只需要說這3句話,孩子越來越優秀
    孩子犯錯時,別再吼了!越吼孩子越容易犯錯。其實,媽媽只需要說這3句話,孩子從此就不再犯同樣的錯,會越來越聰明!很多媽媽通常只說第一句,說第二句的屈指可數,第三句會讓孩子更聰明,值得所有媽媽借鑑。熟了之後,我請教到:「昨天早上,你教育孩子的整個過程,我都看到了,十分欽佩。我很好奇,你是如何做到這樣溫柔而堅定的教育孩子的?」她跟我分享到:「其實我以前脾氣也很暴躁,孩子一哭鬧、一搗蛋,就忍不住吼孩子,因為沒有更好的辦法讓孩子停止搗蛋.直到閨蜜給我推薦了樊登讀書會,看到育兒暢銷書《媽媽知道怎麼辦》的作者——王小騫的現場分享視頻,徹底改變了我。
  • 娃剛被吼完,轉身就抱著媽媽親,孩子難道不記仇嗎?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吼過孩子,孩子不聽話、磨蹭、頂嘴、功課不好、調皮貪玩,加上家長工作壓力大,心裡總有煩心事,因此孩子只要不聽話,父母就開吼,但往往吼完孩子後馬上又後悔不已。北京一所小學做了一項調研,發現有五類家長最被孩子嫌棄,愛吼叫的家長排名第一。由此可見,家長對孩子大吼大叫,不僅會影響親子關係,對孩子還可能造成心靈傷害。
  • 孩子亂發脾氣,是因為被慣壞了嗎?這背後的原因你了解過嗎?
    昨天在小區樓下聽到一群媽媽在抱怨,孩子脾氣不好,在家鬧脾氣遇到不如意就摔東西。有一位媽媽這樣說自己的孩子。自己晚上加完班回來,已經很累了,但是孩子非要鬧著要去買玩具。她跟孩子說:「媽媽太累了,明天下班再去買,可以嗎?」孩子根本就不聽,不能滿足欲望就又哭又鬧。
  • 為啥孩子被「吼」還要求抱抱?不記仇的原因讓人心疼,你還捨得嗎
    原來,是女兒看到一款漂亮的娃娃,希望媽媽買下來,但媽媽明顯是不想買的,就對女兒說:「出門前咱們不是說好了嗎?我們只是出門轉轉,不買玩具的,你在家已經答應我了。」顯然,女兒並沒有理會媽媽的話,而是繼續大哭,喊著讓「媽媽買下來吧,我就想買這一個」。
  • 總說要「接納孩子」,可接納太多,會慣壞吧?
    總有人以為,給孩子的愛與接納,需要有個「度」,少了固然會讓孩子缺愛,多了也會把孩子慣壞。  如果你是這麼想的,那就根本沒弄明白,「接納」和「慣」,根本就是兩個不同層面的概念。  看過這篇之後,相信你對「接納」會有更深的理解。
  • 經常被吼的孩子,長大真的會變「愚鈍」嗎?不是誇張,而是有道理
    導讀:經常被吼的孩子,長大真的會變「愚鈍」嗎?不是誇張,而是有道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經常被吼的孩子,長大真的會變「愚鈍」嗎?不是誇張,而是有道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爸爸訓斥孩子,媽媽這種做法值得學習
    看到這一幕,我知道他已經在極力控制自己的行為,可能對自己剛才沒忍住大吼孩子而感到後悔,也有可能是看著孩子哭泣的臉龐心軟了。不過,讓我最驚訝地還是我自己,這事要放在以前,看到爸爸這麼訓斥孩子,我肯定怒不可遏,當著孩子的面數落他一番、再吵幾句嘴。結果可能就是跟爸爸吵一架。
  • 爸爸不管不顧,即便媽媽很優秀,孩子也難以成才
    在教育孩子上,也一樣,爸爸如果缺席,孩子的成長也可能會有缺陷。所以,孩子成長的路上,爸爸媽媽的角色都很重要。我國的教育普遍出現這樣的問題,很多爸爸在家只是一個擺設,所有的教育,孩子的一切好像都與他無關。
  • 吼了孩子,你依然是個好媽媽|情緒調節,是媽媽的人生必修課
    為什麼……以致於網絡上對於遠交近攻這一外交策略都有了新的解讀:孩子寫作業的時候,遠遠的看著還能交流,一旦距離近了,就忍不住想要進行&34;。,自己能意識到這一點之後,要有意識的控制自己,改變慣有的行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