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這2種表現,說明孩子正在被慣壞,家長及時糾正

2020-08-27 今晚就來咯

文|淘媽

前幾天聽媽媽說起老家最近發生的一件事,聽完讓我很是氣憤,事情是這樣的:

16歲的曉健(化名),爸爸媽媽一直在外地打工,他從小就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都說「隔代親」,爺爺奶奶自然是特別疼孫子的,基本上是孩子要什麼給什麼。爸爸媽媽也因為平時不能照顧孩子,所以從沒打罵過孩子,孩子的需求能滿足都會滿足。最近這段時間上網課,曉健說爸爸媽媽留給他的舊手機有點卡,想要買個新手機,要4000多塊錢。曉健問爺爺奶奶要,爺爺奶奶拿不出這麼多錢,曉健特別生氣。然後他就給爸爸打電話,讓爸爸給他轉錢。可是爸爸說很長時間沒發工資了,讓他等等。

曉健平時要什麼家人都給,這次被拒絕,他心裡一直都很不痛快。有一天奶奶做的飯有點鹹,曉健就以此為由,把爺爺奶奶數落了半天。還說爸爸媽媽不管他,他想買手機也沒人給買,自己就像個「野孩子」一樣。把心裡的不痛快都發洩出來之後,曉健摔門而出,晚上沒回家。找不到曉健,奶奶哭暈過去好幾次,爸爸媽媽也連夜從外地往回趕。原來曉健去城裡同學家住了一晚,爸爸媽媽找到他之後借錢給他買了新手機,這才作罷。

爺爺奶奶疼孫子,爸爸媽媽內心對孩子有愧,這都不能成為驕縱孩子的理由。沒有家長不愛孩子,可是如果家長盲目寵溺孩子的話,最終只會害了孩子,甚至整個家庭。

如果孩子有這些特徵的話,說明正在被家長慣壞,不及時糾正的話,真的可能會毀了孩子。

1.索求無度

像曉健就是這種情況,覺得自己的一切要求都應該得到滿足,才不管是不是超出了家長的能力範圍,家人是否有難處。像曉健家的情況,爸爸媽媽背井離鄉,也是為了能多賺點錢給孩子更好的生活。16歲的孩子,應該可以理解父母的不容易了。可就是因為家人沒有及時滿足他買新手機的需求,就做出了離家出走的舉動。孩子是有不對的地方,但淘媽覺得這還是家人平時太寵溺孩子的結果,也就是說把孩子慣壞了。

孩子5歲的時候,要玩具你能給;

孩子十幾歲的時候,要名牌、要手機你能給;

孩子二十幾歲的時候,要車子你能給嗎?

孩子三十多歲的時候,想要穩定工作、美滿婚姻,你能給嗎?

孩子的需求無止境,但家長都能滿足嗎?不可能,總有你給不了的那天。真有這麼一天的話,孩子對你只有嫌棄和反感,並不會感激你。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的需求。對於一些不合理的需求,家長要學會說不。這不是吝嗇、不是不愛,而是不縱容孩子的不合理需求,幫助孩子節制欲望。

2.獨立能力差

我們經常能聽到一些孩子上幼兒園後,會因為獨立能力差而被勸退。可能有些人不是很理解幼兒園這樣的做法,覺得大題小做。但一個孩子的獨立能力差的話,真的很難適應這個社會。很多家長太愛孩子,或者是認為只要孩子的成績好,其他都不重要。然後孩子的一切事情都是家長包辦,什麼事都替孩子安排的妥妥噹噹,根本就沒有重視對孩子獨立能力的培養。等到孩子進入了集體生活,各種不適應就爆發了。

淘媽之前工作的單位,有位阿姨兒子上大學。因為家裡就一個孩子,所以家人都特別寵。孩子上大學後,阿姨害怕孩子生活不愜意,給兒子買的冰箱、洗衣機放在宿舍裡,全寢室的人跟著「沾光」。包括孩子什麼時候要理髮、什麼時候剪指甲,都要她「遠程操控」告訴孩子。到了期末考試,孩子只管安心睡覺,阿姨會幫孩子記著考試時間,然後考試前半小時打電話叫孩子起床。每逢開學、放假的時候,阿姨都會和老公飛過去接送孩子。即使孩子沒有在身邊,阿姨也還是可以把孩子「照顧」地無微不至,真的難以想像,她的孩子出身社會以後要怎樣適應。

家長愛孩子沒有錯,但孩子不可能一直在我們身邊。如果真的為了孩子好的話,家長應該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適時地放手,這才是在幫孩子。

淘媽說:常言道「慣子如殺子」,父母要學會正確去愛孩子。你的縱容和捨不得放手,都有可能會害了孩子。如果你也正在慣孩子,趕緊停下吧,現在還來得及。

相關焦點

  • 孩子有這4個表現,說明被慣壞了!家長若忽略,將來少不了後悔
    幾乎所有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長,將來能有良好的品性,但是出於父母對孩子天生的疼愛,他們在育兒過程中會出現很多「難以抗拒」的放縱和溺愛。雖然沒有人可以苛責父母的這種愛,但如果孩子因為這樣的愛而被寵壞了,那無論是對家庭和他個人來講都不是好事。下邊這幾種常見的孩子被慣壞的標誌,家長可要重視起來喲!
  • 孩子有這4個表現,說明被慣壞了!家長若忽略,將來少不了後悔
    下邊這幾種常見的孩子被慣壞的標誌,家長可要重視起來喲!獨佔欲強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表現出了強烈的獨佔欲,討厭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即便那個「別人」是自己的父母、親人,那家長就要注意,這說明孩子可能被慣壞了!
  • 這4大表現,說明孩子已經被慣壞了,再不糾正長大容易吃大虧
    如今生活條件好了,一家人都圍著孩子團團轉,父母或者長輩很容易把握不好度,沒有原則的縱容和愛護孩子,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慣壞了孩子」。前一陣有這麼一個新聞,讓我看了不寒而慄。上海的10歲男孩在書店猥褻5歲女孩,監控把全程拍的清清楚楚,男孩的媽媽居然拒絕道歉,還振振有詞的為自己兒子辯解:「女孩是自願的。」孩子做錯了事兒,家長不先道歉認錯反而倒打一耙。
  • 李玫瑾坦言: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說明情商低,家長及時糾正
    李玫瑾:孩子吃飯時的這3種表現,說明情商低,家長要及時糾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很多&34;,就算吃飯的時候也不能有一刻老實,總是大吵大鬧、到處亂跑,一點規矩都沒有,這些正是因為家長在平日裡的教育方式不當導致的。
  • 孩子有這4種表現,說明已經被慣壞!再不改就來不及了
    一個孩子是不是被慣壞了,能夠從外在的表現看出來。當孩子有下面幾種行為表現時,很有可能是被家長慣出了壞毛病。家長們一定要謹慎對待,防微杜漸。孩子是需要父母在後天一步一步培養起來,從試錯的基礎上培養到真正的成長。倘若家裡孩子缺乏獨立性。要及時糾正,否則家長們必定會後悔。
  • 孩子有這3種表現,說明已經開始嫌棄父母了,再不糾正就很難改了
    現在家長對於孩子教育是非常頭疼的,因為覺得孩子是越來越難管,孩子也不像過去一樣那麼好糊弄了,動不動就會和父母大吵不鬧,甚至都不知道尊重和體諒父母。其實,孩子有以下3種行為,就說明已經開始嫌棄父母了,家長要正確引導,不然就會養出白眼狼了。
  • 孩子有這三個表現,說明你在溺愛他,再不改會慣壞他
    在家長看來,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什麼是十分正常的,但卻是在不經意的溺愛孩子,養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的性格。當你家孩子有這些表現時,說明你已經在溺愛孩子了,再不糾正孩子會被慣壞!家務活什麼的,在孩子眼裡更是不存在,讓他掃個地都要催半天。如果你家孩子是這樣,那就說明你太溺愛他,平常對孩子事事包辦,導致他自理能力差,對家長依賴性強,且缺乏責任心,遇到事情只會讓家長去做。
  • 孩子有這3種表現,說明被慣壞了,可惜很多父母還沒察覺
    這便是《古今譚概》中的寓言故事「翠鳥移巢」,它帶給人們的啟示是:凡事皆有度,父母愛孩子也要把握分寸,太多的「,他們恨不能把一切最好的都給孩子,不知不覺便把孩子慣壞了。如果你家孩子身上有這3種表現,表明你可能正在慣壞孩子,一定要及時糾正。
  • 4種表現,暗示孩子被慣壞了,過了6歲想糾正也來不及了
    導讀:4種表現,暗示孩子被慣壞了,過了6歲想糾正也來不及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4種表現,暗示孩子被慣壞了,過了6歲想糾正也來不及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如果孩子有這四大表現,說明已經被慣壞了,父母應及時糾正
    父母必須有自己的底線,當孩子哭了一會兒,然後為孩子購買時,孩子會感覺到父母的脾氣,並且會用哭泣以實現自己的目標。2.毆打父母當父母說自己不好或批評時,他們便開始猛烈踢踢父母,如果孩子養成了這種習慣,則必須糾正孩子。
  • 你家孩子有這些表現時,說明你在溺愛孩子了,再不糾正會被慣壞
    如果你家孩子是這樣,那就說明你太溺愛他,平常對孩子事事包辦,導致他自理能力差,對家長依賴性強,且缺乏責任心,遇到事情只會讓家長去做。,在家裡必須按照他的意思來,不然就又哭又鬧不肯罷休,這也是家長溺愛的後果。
  • 李玫瑾坦言:情商低的孩子,平時就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非常火的育兒講座視頻,視頻中演講的人正是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中,李玉錦教授將孩子的人生分為的幾個重要階段,其中3-6歲正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若在此時發現孩子有這幾種表現,咱們孩子的情商多半不高,家長要及時糾正。
  • 請家長對號入座,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4種情況說明已經被慣壞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們一定不要去嬌慣孩子。一個孩子是不是被慣壞了,能夠從外在的表現看出來。當孩子有下面幾種行為表現時,很有可能是被家長慣出了壞毛病。家長們一定要謹慎對待,防微杜漸。要及時糾正,否則家長們必定會後悔。
  • 李玫瑾直言:情商低的孩子,平時會有這5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有了孩子之後,父母們的生活重心大部分就都圍繞著孩子了,有時候儘管為了教養孩子付出了很多精力和心力,但是孩子的表現卻還是很不盡人意。由此可見,教育孩子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說起對孩子的教育,大部分父母最關心的應該就是自己的孩子智商高不高、聰不聰明、將來能不能有所成就了吧。
  • 「情商低」的孩子,從小會有這4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我們都知道人類的智商是先天遺傳的,而情商更多的是後天的培養,如果家長能抓住機會,培養孩子的情商,那麼孩子未來的路會更好走。,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曾經說過:「孩子心理的表現都有滯後性質,成年後情商高不高,完全在於早年的心理撫養,「情商低」的孩子,從小會有這4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她曾在一次講座中表示:「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第一種:酷愛吃「獨食」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在家裡就什麼好吃的都先孩子吃。孩子碰到自己喜歡的菜,就直接把菜拿到自己面前,不讓別人吃。這樣就會給孩子養成了一種不愛吃獨食的習慣。
  • 長大後前景不好的孩子,吃飯時常有三種表現,家長發現應及時糾正
    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通常有三種表現,家長發現應及時糾正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孩子如果從小吃飯的時候就有不好的習慣,這種孩子多數都是被家長慣壞,當他們長大後大多都會成為令人討厭,反感的對象。
  • 孩子有這些表現,說明已經開始嫌棄父母了,不糾正會養出白眼狼
    朋友家的孩子就是這樣,就因為我朋友說了他一句:「功課還沒做就開始玩遊戲,啥時候才能懂點事兒」。聽完這句話之後,朋友家的孩子就立馬發飆了,把滑鼠一丟就摔門而出。對此,我朋友很是傷心,說道:「現在就這個樣子,以後還能了得?」其實,孩子有了以下這些表現之後,就說明開始嫌棄父母了,不糾正會養出白眼狼。
  • 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都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而她曾在一次講座中,特意提到過孩子的餐桌禮儀,並表示: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最關鍵的是當家長管教孩子的時候,長輩還會支持孩子,認為這是孩子護食的表現,還在那裡沾沾自喜呢!而且孩子沒有分享的意識,自己喜歡就不在乎周圍人的感受,這明顯是情商低的表現,小時候雖然會佔一些小便宜,但是當孩子長大後將會很難找到朋友,過於小氣在工作上也不會太順心如意,因此家長要早日幫忙整改。
  • 「心術不正」的孩子,大多有這3種表現,過了12歲再糾正就晚了
    文丨茜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孩子受到好的教育是幸運的,離不開父母每天的呵護與陪伴,在孩子成長期間如果發現孩子有跑偏的行為,父母要及時糾正錯誤,避免孩子繼續犯錯形成習慣,也是對他們將來負責,做個懂事有正義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