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茜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孩子受到好的教育是幸運的,離不開父母每天的呵護與陪伴,在孩子成長期間如果發現孩子有跑偏的行為,父母要及時糾正錯誤,避免孩子繼續犯錯形成習慣,也是對他們將來負責,做個懂事有正義感的孩子。
張女士遇到一個問題,孩子的表現最近也讓自己很失望,本來家裡來了客人要有禮貌,可是孩子卻讓媽媽丟盡了臉面。同事帶著孩子來做客,兩個孩子年齡相仿也就七八歲的樣子,本以為兩個孩子可以作伴玩一會,大人們也可以聊聊天。就在張女士叫女兒萌萌把水果和玩具拿出來和朋友分享的時候,女兒的做法讓自己驚呆了。
萌萌把好吃的水果都放在臥室裡,告訴媽媽這是自己的別人不可以吃,就連玩具都關在臥室裡,也不讓別人進去,這個行為讓張女士很生氣,於是開始教訓女兒,女兒覺得委屈。
獨生子女的孩子索性是慣壞了,看著媽媽不站在自己的一邊,就讓張女士的同事和孩子趕緊回去,還說要不是你們來我家,我媽也不會教訓我。
1、不懂得分享
孩子喜歡分享是心態好的表現,也是父母教育方法得當,給予孩子正確的培養,心術不正的孩子都比較自私,不知道分享的意義,也會把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這是心理出現的問題,也是需要家長認真對待的,忽略不好行為的糾正,也會讓孩子變本加厲,變得越來越難以管教。
2、搞破壞
孩子的內心世界是豐富的也是讓人捉摸不清的,看到一些不好的行為出現,喜歡搞破壞,不希望別的孩子比自己優秀,動手動腳的行為也是需要家長糾正的,這也是心術不正的一種表現,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也不知道如何正確的與人相處,孩子的社交能力也會不好。
3、欺軟怕硬
有些熊孩子喜歡欺負小朋友,看到一些比自己強的人就不敢,這種欺軟怕硬的不好習慣需要改正,父母在孩子的認知上教育錯誤,自己可以欺負別人,別人卻不能欺負自己,應該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幫助弱小不去欺負別人,也會讓孩子得到好的引導,去了解更多的為人處世。
1、分享
大方得體的孩子受歡迎,老師和同學也會喜歡,父母教育孩子不要小氣,可以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食物,同時分享也是快樂的,也會得到別人的分享,給孩子建立一種開朗快樂的心態,幫助孩子感受很多美好的事情。要知道你給予別人的,也會得到別人的給予,讓孩子變得更懂社交。
2、懂禮貌
禮貌是基礎的行為,也是家長要教育孩子的第一行為。遇見自己的長輩,首先要打招呼,這也是鍛鍊孩子的勇敢和自信,如何表現的讓自己更受歡迎。故事中的萌萌在大人面前體現了不好的品行,也會讓家長意識到禮貌是多麼的重要,改正孩子的缺點就要從現在開始,糾正他們的思想和行為。
3、不撒謊
孩子要如實的告知父母自己的想法,對於大人的追問要及時的回應,不可以撒謊,父母要觀察孩子的撒謊行為,嚴重的可以採取措施,要告訴孩子這是底線,絕對不可以向大人撒謊,也會得到大人的懲罰。一旦有了一次撒謊的體驗,孩子就會習慣,並且越來越放縱,很難再糾正。
家長認為孩子哪些不好的行為需要第一時間就指出呢,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由茜媽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