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說這個詞:聖士提反。太陌生,以至於一轉身,又記不住它的名字。然而,在這所學校呆了短短的一天,我們記住了這所學校和它的名字。因為那個寫過《生死場》《呼蘭河傳》和《商市街》的作家蕭紅,1942年1月22日,蕭紅在時為臨時醫院的校園裡寂寞謝世,年僅31歲,其一半骨灰埋葬在校園花園的一顆樹底下,它腳下是著名的淺水灣。
著名「雨巷詩人」戴望舒1944作《蕭紅墓畔口佔 》:
走六小時寂寞的長途,
到你頭邊放一束紅山茶,
我等待著,長夜漫漫,
你卻臥聽著海濤閒話。
24日(2017年4月)早晨,鎮中師生從青年營地出發,開啟了一天的聖士提反(St. Stephen's College)之旅。
行過蜿蜒的山間公路,鎮中師生抵達了綠樹掩映著的聖士提反書院,受到了對方的熱情招待。聖士提反書院校長楊清女士向鎮中師生一行致歡迎詞,並對書院進行了簡單介紹。金洪森校長助理致答謝詞。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還有一座徐大統教學樓。徐大統(1902--1982)是民國時期上海著名的企業家,人稱」造紙大王」,浙江鎮海人。1949年舉家遷居香港,他還涉足銀行業,曾經是大新銀行的大股東。徐大統的個人香港車牌為HK1000,比較牛氣。
內地人士對徐大統也許比較陌生,但他有一個女兒,名曰範徐麗泰,無論內地還是香港,卻是街知巷聞,大名鼎鼎。範徐麗泰就畢業於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她是該校知名校友,亦是校董。範徐麗泰曾任香港立法會主席,現任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及其常務委員會成員。
和鎮海中學百年歷史,百年文物一樣,書院內部,文物星羅棋布。
聖士提反的老師和學生代表向大家分享了該校的特色項目I-工程。同學們自主進行科學研究、創意發明,發現生活中的問題並用科技的力量做出改變。他們的科學態度和創新精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大家學習。
接下來,鎮中師生分成五個小組,觀摩了聖士提反的課堂,與老師進行了課後小組研討,深入體驗了香港教學的特色,加深了兩校友誼。
午餐後,在引導員同學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聖士提反的文物徑——面向大海的百年大樓、見證二戰的圖書館、幽靜肅穆的小教堂……
同為百年老校,我們和聖士提反一中一西,差異顯著的同時也存在著共性。校長與學生代表分享時,我更多的是佩服和學習,而觀課後的自由討論時間,則在輕鬆的交流中帶來更多的啟迪。
我們小組觀摩的是初一的英語課,課後由授課的女老師和副校長與我們交流。她們倆都不會普通話,於是我們被「逼」得說起了英語。儘管有時詞不達意還附帶指手畫腳,但也著實聊得開心。從課程設置到升學方式,從學習情況到香港生活,我們和老師一起吐槽文言文是兩地中學生共同的難題。末了老師開玩笑說:「這恐怕比你這學期說的英語都要多了。」仔細一想,還真有可能。
聖士提反的師生代表向大家分享了該校的特色項目I-工程。同學們自主進行科學研究、創意發明,發現生活中的問題並用科技的力量做出改變。他們的學生還應邀參加了微軟 Build 開發者大會。
鎮中師生們親身感受了聖士提反書院歷史薰陶下濃厚的文化氛圍,社團講座,師生交流、聽課……最後,聖士提反代表向鎮中師生贈送紀念品,雙方將美好回憶定格在大合照中,並期望今後有更進一步的交流。同學參觀感言:
和我們鎮海中學被稱為「最適合中學生讀書的地方」一樣,在聖士提反書院的「森林花園」中,面對各種花草和大樹,環境幽靜,常常能看到雀鳥和松鼠,曲徑通幽。閒坐花園,沉思冥想,閉目發呆,萬事空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