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水溶一斤鹽,最後重量是二斤嗎?為什麼?

2020-12-14 普濟20180714

記得上中學時就討論過這問題,結論是一斤鹽融入一斤水後,重量不到二斤。

這個結論可不是隨便得到的。我們一幫學生,集中好幾次,跑到住校同學的宿舍裡搞實驗。有一次甚至驚動了化學老師,他是海南人,不會普通話,性格又活潑,跑來嘰裡呱啦一頓吼。後來我們把幾次結果歸整一下,跑去物理老師家裡,七嘴八舌匯報一通。

物理老師是個老學究,說話慢條斯理,笑著聽完。提示我們說,為什麼一斤棉花感覺比一斤鐵輕?你們再研究。

最後我們的結論得到老師們的認可,本課節作業都給了滿分。

其實道理很簡單。一斤鹽溶於一斤水,鹽的溶解度,也就是飽和濃度,常溫下為36%,一斤水,在20℃條件下,最多可以溶解0.36斤鹽。那麼,還有0.64斤鹽沒有融化,還以固體形態存在水裡。排出水分蒸發、鹽分子揮發和變溫因素,水和鹽的體積因而發生了變化。就是這個變化影響了重量。

因為36%的鹽融化水裡後,體積減少,相應減少了空氣對它的浮力。所以,一斤水融入一斤鹽後,重量小於二斤。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總有人問「一斤水溶一斤鹽,最後的重量是二斤嗎?
    一斤水溶一斤鹽,最後重量是二斤嗎?其實這就是一個一加一的問題,因為這問題只需簡單理解即可!但既然放到了文章上來討論,那麼不妨在較真一下!如果將小數點精確到數十位的話,它的質量還真有些許變化!二、那些會發生質量變化化學反應了解了這個原理之後,我們再來討論鹽溶於水中得到多少質量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 為什麼總有人問「一斤水溶一斤鹽,重量是二斤嗎?」這種問題
    一斤水溶一斤鹽,最後重量是二斤嗎? 其實這就是一個一加一的問題,因為這問題只需簡單理解即可!但既然放到了文章上來討論,那麼不妨再較真一下!如果將小數點精確到數十位的話,它的質量還真有些許變化!
  • 一斤鹽溶解於一斤水中, 最後能得到兩斤重量嗎?
    所以最後是得不到兩斤重量的食鹽溶液的。肯定不是二斤了,但數值可能接近二斤,為什麼這麼說呢,水跟鹽相融,肯定會有新物質生成,有些物質被分解,或者轉化,換句話說,把酒精當在一個封閉的空間有氧,酒精燃燒液體轉化氣體,還有重量嗎?
  • 一斤鹽溶於一斤水中,最後重量會是多少?今天算是長知識了
    也許大家在小時候都被老師問過一個問題,那就是:一斤的棉花和一斤的鐵哪個更重?那時候天真地以為,當然是鐵比較重啦!難道老師沒有見過棉花和鐵嗎?那輕飄飄的棉花怎麼能和鐵相比呢!誰知道,這個我們以為正確的答案,居然是錯誤的。
  • 一斤鹽溶於一斤水中,最後會是兩斤的重量嗎?看完令人大開眼界
    比如我們把一斤鹽倒進一斤水裡,還能按照1+1=2來判定這裡面的混合物就是二者相加的結果嗎?一斤鹽溶於一斤水中,最後會是兩斤的重量嗎?要弄清這個問題,首先要判斷一斤水和一斤鹽混合是物理反應還是化學反應。如果只考慮物理反應,那這其中就不會有任何新物質產生。
  • 一斤水溶一斤鹽,得到的鹽水質量是兩斤嗎?實驗證明:大錯特錯
    一斤鹽溶於一斤水,總重量是兩斤嗎?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卻也引起了許多人的爭議。在數學上,1+1=2是毫無疑問的,但在其他方面,1+1不一定等於2。一斤鹽溶於一斤水的問題就是如此,如果真的實際操作一遍,就會發現得出來的結果總是有誤差的,即使這誤差非常小。
  • 1斤鹽溶於1斤水中,最後重量會是2斤嗎?答案你可能想不到
    就比如1斤鹽溶於1斤水中,最後的重量會是2斤嗎?答案你可能想不到。對於這個問題,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因為不同的鹽溶於水是有具體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之分的,而且不同的鹽溶解度也不同。通常來說,一斤生活食用鹽是無法完全溶於一斤水中的。
  • 往一斤水中加一斤鹽,最後能得到兩斤重量嗎?
    問題問的是鹽,那鹽就要分開看了,是生活中的鹽還是化學中的鹽呢。學過高中化學的一定知道酸鹼鹽,鹽是一類化合物的統稱。如果按照問題來看,描述的鹽肯定是化學中的鹽。因為生活中的鹽氯化鈉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大,常溫是36,水的沸點也就一百度,即使一百度氯化鈉溶解度也沒高多少。
  • 一斤鹽倒進一斤水當中,最終重量是兩斤,還是變少了?
    文/濤聲依舊一斤鹽倒進一斤水當中,最終重量是兩斤,還是變少了?不知道大家是否被這樣的一個謎題給困擾過,「一斤棉花重還是一斤鐵重」,是一個非常的簡單的腦筋急轉彎,而人們通常的關注力會集中在棉花和鐵上面,也自然比棉花要種,所以很多人認為是一斤鐵更重,但是在已經表明重量的情況下,兩者的重量其實是一樣的。有這樣一個問題跟這種謎題非常的相似,那就是一斤鹽倒進一斤水當中是否能得到兩斤的重量?
  • 為何一斤鹽溶於一斤水,難以得到兩斤總重?愛因斯坦:質量即能量
    一斤鹽放入一斤水中,最後結果是不是兩斤?答案很有可能不是兩斤,如此簡單的問題,藏有什麼玄機呢?當你深究它會發現宇宙最底層的奧秘。一斤鹽放入一斤水中,想要得到準確的兩斤,同樣需要以上苛刻的條件。首先,我們可以讓室溫保持不變,例如恆定為20℃。水與鹽的溫度也保持在20℃。第二,要說清楚是什麼鹽,如果食用鹽(有些鹽溶於水會吸熱或放熱)就沒問題。第三,在密閉的容器中進行實驗。即使是這樣還要加上一條,空氣品質需要忽略不計。如果不滿足這些情況,即使是一斤水倒入一斤水中,你也得不到兩斤水。
  • 一加一等於二,那為何一斤鹽加一斤水,卻得不到兩斤的鹽水?
    一斤鹽倒入一斤水中,按照最普通的加減法,最後應該是得到2鹽水混合物,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科學家對這個說法進行驗證的時候發現,一斤鹽加一斤水,最終卻很難得到2斤鹽水,這是為什麼呢?科學家們當時在做鹽水混合實驗的時候,並沒有滿足這兩個條件,而是簡單的將一斤鹽加入到一斤水當中,按照上述的說法,沒有滿足密閉和絕熱兩個條件,實驗過程就肯定伴隨能量的消耗,那麼自然就是得不到兩斤鹽水的。
  • 1斤鹽倒入1斤水中,重量等於二斤嗎?答案令人想不到
    1+1=2是小學生都知道的問題,但是不是在任何情況下,兩個東西相加都等於他們的總和呢,最近就有人提出了一個問題,一斤水和一斤鹽融合在一起,得到的質量是多少呢
  • 一斤鹽溶於一斤水是否得到兩斤總量?
    「一斤鹽溶於一斤水是否得到兩斤總重」,這句話其實是不太嚴謹的,因為根據質量守恆定律,一斤鹽和一斤水在一起的質量肯定是兩斤,但是100毫升水只能溶解36克鹽,而且鹽溶於水屬於物理反應,不會發生氣體逃逸,所以一斤水和一斤鹽就是1-+1=2的問題   很多人以為食鹽溶於水質量會減少,這是因為他們把鹽溶於水當成化學反應了
  • 一斤米可以蒸出多少斤米飯?一斤面可以蒸多少斤饅頭呢?
    能蒸出多少重量的米飯吧,因為我們關注的重點,就是蒸出來的米飯夠不夠大家吃的,而不會關心蒸出來的米飯有多少重量的,所以今天中午的時候,我特地做了一個小測試,就是想看看放一斤大米進去
  • 一斤鹽溶於一斤水,為什麼有人說最後的總重量小於兩斤?
    因此,如果按照經典物學來衡量上述問題,一斤鹽溶在一斤水中,總質量是兩斤無疑。但是,隨著人類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知程度也在斷深入,特別是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以後,將物體的存在狀態與自身的運動速度聯繫在了一起,其中物體的質量會隨著運動速度的變化而發生變化,這就是著名的質速方程。
  • 為什麼古人規定一斤為十六兩?
    楚國的重量單位:1斤=16兩1兩=24銖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的青銅冶煉技術都發達起來。古人講斧斤,一個青銅斧頭的重量大約是1斤。《漢書》:「十六兩為一斤」。為何斤兩不採用十進位,而採用十六進位?主要是方便天平砝碼的製作,從1開始不斷加倍到16就可以,方便銅環權的鑄造。為什麼不採用八進位?
  • 為什麼一瓶500ml的醬香酒,重量卻不足一斤?
    當有人問你這瓶白酒是多少容量的,大多數人都會說一斤裝,包括我們平時去買散酒時,一般都是以斤為單位,買十斤、二十斤等的散酒,在潛意識中,大多數人認為500ml的白酒就等於一斤。但這是不夠嚴謹科學的。在生活中,要找電子秤很方便,家中超市地方都有,所以很多人都會把一瓶醬香酒放上去稱重量來驗證酒體有沒有少。但這裡需要注意,每個品牌的不同瓶子重量都會不同,把不同品牌的未開封酒瓶稱出來的重量數據對比是不嚴謹的。像的一些產品連瓶子稱出來是九百多克,而V6稱出來的是八百多克,但這兩者都是灌夠500ml的,只是瓶子重量不同。
  • 生活評論者:一斤鹽溶解於一斤水中,最後真的能得到兩斤重量嗎?
    鹽的定義是鹽是指一類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NH4+)與酸根離子或非金屬離子結合的化合物,食鹽顯然也是廣義的鹽之一。糾結於食鹽顯然是在鑽牛角尖,沒有領會提問者的用意。生活裡講的鹽,是化學裡的氯化鈉,氯化鈉由氯離子和鈉離子構成,鹽溶於水,其實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這兩種離子分散到了水分子中,這個過程類似於一碗芝麻倒入一碗黃豆裡面,最終的總質量並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只是總體積會減少,質量是不變的。
  • 如果把一斤鹽放進一斤水,最終的結果一定是兩斤麼?答案出人意料
    1斤鹽無法溶於一斤水 實際上,水確實是很不錯的溶解劑,但並不是說水可以無限地溶解鹽,凡事都有一個度,水溶解鹽也是這個道理。在20℃的情況下,100克的水(H2O)裡最多可以溶解36克的食鹽(NaCl),而我們知道一斤水其實是500克,因此滿打滿算,也就只能溶解180克的食鹽,連半斤都不到。
  • 明明「斤」是我國傳統的度量衡,為何現在一斤剛好500克?
    這類中國傳統度量衡,通常在前面加個「市」字,比如「市」斤。但是,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大家想想看啊,雖然說斤、兩、畝等是中國傳統單位,但是呢?它和國際單位是接軌的!比如一市斤,就是500克;一寸,就是3.33釐米;一畝地,就是666.67平方米。額,怎麼這麼巧?難道中國古代的度量衡正好就和國際接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