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ect!39歲老兵再戰一年,他也演繹了一個人一座城

2020-12-17 曼巴精神傳播者

北京時間8月7日消息,NBA邁阿密熱火官方宣布,他們已與球隊功勳老將烏杜尼斯-哈斯勒姆達成一年的續約合同,39歲的哈斯勒姆新賽季將繼續留守邁阿密,徵戰他在熱火的第17個賽季。

現年39歲的哈斯勒姆是2002年的落選秀,在海外聯賽度過一年之後。2003年夏天正式加盟NBA,而這支球隊就是他的家鄉球隊邁阿密熱火。

從2003年加盟熱火至今,哈斯勒姆一直效力於熱火。2007-08賽季,哈斯勒姆被任命為球隊的隊長,從那之後,熱火球迷都習慣叫他哈隊,從最開始的一個「稱謂」,到後來成了尊稱,哈斯勒姆成為這支熱火隊的鐵血隊魂。

效力熱火的16個賽季裡,哈斯勒姆一共隨隊三獲總冠軍,是熱火隊史的籃板王,出場次數也高居熱火隊史的第二位,僅此與球隊第一人德維恩-韋德。

韋德退役之後,這位與韋德並肩作戰十幾年的老將並沒有心生退意。即使過去幾年隨著年齡的增長,在球隊中的戲份不斷減少,上場時間也一再縮減,但他依然是球隊不可或缺的一員,他是球隊更衣室領袖,他是球員們的榜樣。

熱火主席帕特-萊利在球隊的聲明中寫道:「在此,我們很榮幸地歡迎我們的隊長回歸,下賽季將是他為邁阿密效力的第17個賽季。哈斯勒姆是熱火的心臟和靈魂,我們很自豪地宣布他將在下賽季繼續帶領球隊前進。」

顯然不止是在球員們的心中,在球隊的管理層眼裡,哈斯勒姆依然還是球隊的重要一員。

一個人,一座城,這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實現的理想。39歲的哈斯勒姆雖然早一不負當年之勇,但只要他在場,他依然為熱火貢獻自己的能量。

(文/俠説)

相關焦點

  • 一個人一座城!即便是為湖人奮戰了20年的科比,也只能排第二
    一個人一座城,擇一城終老,留一世清名!科比為湖人隊奮戰了20年,可以說就像這座城市的圖騰,然而即便是是這樣,但是依然不是在一支球隊待得最久的球員。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盤點下NBA球員一個人一座城的代表性人物。
  • 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
    開學季已過,前兩天朋友轉發一篇文章,閱後很是感動,愛不能舍,在此以饗讀者,全文如下: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午飯過後,半躺在沙發上,突然又想念起另外一座城。經歷高中三年,家長和孩子一樣除了繁忙就是緊張,高考之後孩子和家長繼續緊張,等待和選擇,焦慮和不安,分數與錄取結果的出來,不像是宣布,倒像是宣判。
  • 看完金士傑的《老兵》,才知道為什麼他被評為「國家一級演員」?
    記得之前看過他和舒淇演過的一部電影《剩者為王》,臺詞功力極強。但在這段視頻中金士傑演繹的老兵「哭戲」,瞬間讓人淚奔!眼淚跟著他譁譁地流,已經好久沒有被這樣好的表演感染過了,也好久沒有這樣酣暢地流過淚了。隨即,我找到了這部電影《老兵》。#老兵#這是由真人事跡改編的電影。
  • 平均年齡95歲 四川47名抗戰老兵紀念抗戰勝利
    老兵在紀念碑前合影四川在線記者 範芮菱「我們都是一起上過戰場的人!一年又一年過去,剩下的老兵越來越少了,但是每次相見,都非常激動!」9月3日,102歲高齡的老兵覃福廷對記者說。他是遠徵軍第6軍新39師115團少尉排長,參加過1994年的松山戰疫。雖然年歲已高,但覃福廷的精神面貌非常不錯。穿著軍裝的他,坐著的時候後背筆直,依然保留著軍人的作風。當天,在四川省普善公益慈善促進會的組織下,包括覃福廷在內的自全省47名抗戰老兵聚集在成都,一起紀念抗戰勝利。上午九點,老兵們來到成都人民公園參加祭祀活動。
  • 一座「城」 一個人:囧途中的老童
    老童其人說起老童,知道他名字的人可能不多。老童名叫童錦泉,是上海長峰集團的董事長。祖籍紹興,出生江蘇啟東,13歲開始做篾匠,16歲開始追花逐蜜做蜂農,80年代結束行商、開始從事工業生產,1992年起融入大上海、轉戰商業地產。
  • 最可惜的無緣做到一個人一座城的巨星,籃球之神喬丹在列
    現在的NBA聯盟太浮躁,因此,過去引以為豪的一個人一座城的優良傳統,在現在這個年代,還不如金錢、權力、名利更有誘惑性,而在過去那個年代,能夠做到一個人一座城的巨星,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那可是至高榮耀,下面來盤點最可惜的無緣做到一個人一座城的巨星。
  • 萊科寧再戰一年F1
    萊科寧再戰一年F1 2020-10-31 13: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寧波象山「老兵說事」:讓一群人連成「一座橋」
    「我家的房子漏水,能幫忙嗎」「老王得了尿毒症,生活很困難」「這個月是小徐的生日,我們一起上門祝賀吧」……在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有這樣一座「連心橋」,將一萬多名退役軍人緊密團結在一起。老兵說事現場走進象山縣新橋鎮東溪村退役軍人服務站,一座中式建築風格的說事亭映入眼帘亭中座椅齊全,周邊懸掛有「老兵說事」的主要內容——政策解答、權益維護、幫扶救助、心理疏導,並設定了每月25日為議事日。
  • 一座城 需要這樣的魔法屋
    卜聰 錢江西北岸,一輪彎月,一座魔法屋。 經常,臨近7點,夜色初漫時分,下班後一路向東急趕的我,一出市民中心地鐵站,很神奇,焦慮頓消,腳步放緩,心態也隨之舒緩。 因為期待。期待隨後兩三小時的心腦按摩。一切,都將發生在杭州大劇院。一座以為觀眾創造「獲得感與幸福感」為己任的劇院。
  • 巴中:一個人帶動一群人 一群人溫暖一座城
    撿拾垃圾勸離遊攤商販「朗讀者」活動  志願服務  志願服務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也彰顯著一座城市的溫度。  在巴中,有28萬名志願者,他們以己之力,鑄就了一座座愛心豐碑,為文明巴中增添了光彩。  涓涓細流匯成大海。
  • 他37歲任中專校長,38歲任大學副書記,39歲任大學書記
    他就是胡建,一名擁有多年高校人文學科建設與高校基層管理經驗的「老師傅」。他絕不是平平無奇的教育工作者,在他的事業發展進程中書寫了驚豔的篇章。在這極不簡單的人生篇章中,他於2年間邁出了一個令人敬佩的高度:他37歲任中專校長,38歲任大學副書記,39歲任大學正書記。而這閃亮的成績背後,是一位少數民族學子奮發有為的生長史。
  • 一個人 一座城 一個故事(再見樂清)
    文&圖 蘭子有人說,愛上一座城,是因為城中住著某個喜歡的人。其實不然,愛上一座城,也許是為城裡的一道生動風景,為一段青梅往事,為一座熟悉老宅。或許,僅僅為的只是這座城。就像愛上一個人,有時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沒有前因,無關風月,只是愛了。
  • 一個老兵與一座渡海作戰紀念園
    這座面朝大海、滿園栽種「英雄樹」木棉樹的紀念園,主體是一座高大聳立的渡海作戰紀念碑和渡海作戰時118師犧牲的7位無名烈士合葬的墳塋。從立碑,到合墓,再到建園,前後持續了6年之久。這6年間,始終未曾缺席的,是老兵張寶賢的身影。
  • 95歲老兵和他的「彩虹眷村」
    因為一位老兵的偶然靈感和創作,臺灣臺中市南屯區春安路上的「彩虹眷村」逃脫了被拆掉的命運,卻成為當地最熱門的景點之一。   今年95歲的退伍老兵黃永阜年輕時來到臺灣,獨居眷村60年。幾年前,當地對幾個眷村進行拆遷,黃永阜懷念眷村裡難忘的歲月,拿起油漆桶和刷子在老舊的房屋上描繪可愛的人物、動物和眷村故事。
  • 老兵版《天堂電影院》:「還有一個人看,我也要把電影放完!」
    從1969年在部隊當上電影放映員到現在,70歲的吳正梅已經在崗位上堅守了50年。如今,他服務周邊22個村,每年放映500多場電影,平均每天要放映1~2場,一年中有200多個夜晚都在外忙碌。他在部隊圓了兩個夢吳正梅說,他自幼就有兩個夢想:一是當兵;二是當電影放映員。蘇澳是革命老區,從小就聽大人們講打日本鬼子的故事,他因此有了參軍夢。「我們那兒很多人參軍,覺得當兵很有榮耀感。」15歲,第一次看了一場露天電影《狼牙山五壯士》,他從此又有了當放映員的夢想。
  • 「這不是我一個人寫的信,這是所有抗美援朝老兵的心聲!」
    六頁紙、千言信,重慶雲陽籍89歲抗美援朝一級傷殘軍人塗伯毅代表全體傷殘軍人,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工作和生活情況,表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葆本色,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添磚加瓦的決心。不足半月,習近平總書記熱情回信,深深鼓舞和振奮了一眾老兵。
  • 情感小句子:如若不是為了一個人,誰肯枯守一座城!
    我從來沒有對上帝開動過什麼腦筋,現在卻想起他來了。我知道自己很膚淺,我不認識什麼可以請教的人,但是,我要學,所以我就胡亂讀起書來。八、人生,不易;生活,不順,那是常有的現實;一條路走不通,就換另外一條路,一件事看不透,就換個角度。九、就是突然之間,鼻子一酸,眼眶一溼,覺得自己什麼也做不好,沒有什麼原因,就是突然的難過。
  • 一盞燈,一座城,擇一人,終一生
    我的文字,是我的一座城,我的城池,我在固守。這是我心的一角,我將這個角,鎖成一座城,從不邀請任何人光顧,自己沉醉,自己獨醒,自己行走,自己荒涼。習慣關注天氣,是遙遠的那個城池。在心底,沉著一片風景,我想我早就迷落了自己,在屬於遠方的城池裡這個城池,鎖著一個人,天涼,我會默默的說,「天涼了,添衣。」天熱了,我會微笑說,「天又熱了,多喝水。」下雨了,我會說「出門記得帶傘。」一年,又一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 為了一個人,愛上了一座城,只因為這座城有你,得來不易的周末遊
    你會不會為了一個人,愛上一座城?我呀,我想我是會的,因為你在這裡讀書,我在離你千裡之外的吉林讀書,我們一年就只能見幾次面。我有時挺羨慕那些從你身邊的路人的,因為他們總是能輕而易舉地見到我心心思念的人兒。我開始喜歡上一座城,對一座城死心塌地,這座城,叫做南寧。
  • ,又一位蘇州籍臺灣老兵落葉歸根!
    舊時有個說法,離家的親人只要還活著,把他的鞋子釘在房梁上,親人最終還是會自己回來的。孫母於是在老宅的房梁上,釘了一雙孫惠林的鞋,天天盼著兒子回家。  親人期盼著孫惠林回家,卻不知道他在哪裡。孫惠林知道家在哪裡,卻沒有辦法回去。1949年,17歲的孫惠林在五金店幹完活後出門溜達,突然遇到有人上街抓壯丁,將他強行拉走,帶到了一艘船上。船靠岸後,他才知道自己被帶到了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