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趙佶的《燕山亭·北行見杏花》: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

2020-12-23 旭日歷史

讀趙佶的《燕山亭·北行見杏花》: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

趙佶,也就是宋徽宗,他在位一共二十五年,最後國亡被俘。接下來,筆者將分享給大家一首他的作品---《燕山亭·北行見杏花》,這首詞可以說是作者身世遭遇的真實寫照: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胭脂勻注。新樣靚妝,豔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閒院落悽涼,幾番春暮。(閒院一作:問院)憑寄離恨重重,者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裡、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剪裁好那些冰雪般的絲綢,然後輕輕把它們疊成好幾層,又把淡淡的胭脂均勻地塗抹在上面。如此時髦的衣服,加上豔麗的色彩和四溢的清香,就連天上那蕊珠官的仙女也都被羞殺了。紅顏容易凋零,更何況經歷了太多無情的風風雨雨,面對這番愁苦的情景,詢問悽涼的院落,到底還要受多少苦楚折磨。

誰能幫我寄去心中那無盡的離愁,這雙雙飛去的燕子又怎會懂得人間的苦痛呢?正所謂天遙地遠,還有山水千山阻隔,故園如今在何方又有誰能知道呢?或許只有在夢裡才會去到那裡吧。但做夢都很難做成,因為我內心太過痛苦,徹夜難眠。

這首詞通過描寫杏花的凋零,表現出自己悲痛的人生,命運橫遭摧殘、悲苦無告。詞的上片首先用細膩的筆觸來描繪杏花,從外形到神態,勾勒出一幅十分絢麗的杏花圖。在近處寫杏花,是對那一朵朵杏花形態和色澤的具體描繪,杏花的花瓣就好像一疊疊雪白的絲綢,經過巧手裁剪出那一片片花瓣,然後逐步暈染上淡淡的胭脂。

每一朵花兒都是如此精妙絕倫地展現在人們面前,「新樣」三句作者首先用杏花來比作美女,美女的容顏簡直能稱得上是光豔照人了,還散發出一陣陣暖香,簡直勝過了天上的仙女。「羞殺」兩字說的是就連天上的仙女見了她都要遜色幾分,這裡作者又進一步襯託出杏花那令人陶醉的形態,真的是世間不同凡俗的花。

接下來作者筆鋒忽轉,描寫了杏花經受風雨摧殘之後的慘澹情景。杏花在春日裡很是絢麗,但用不了多長世間便開始逐漸凋謝,又經受不了那風雨的摧殘,最後花落枝空。更可嘆的是春暮之時,庭院裡面一個人都沒有,美景也隨著春光消逝而去,顯得那樣悽涼。這裡作者不僅僅是在憐惜杏花,同時也在自憐。

詞的下片,作者用杏花的由盛至衰來暗示自己悲慘的遭遇,抒發了詞人內心的無限痛楚。前三句寫作者一路行來,看見燕子雙雙飛去,從南方一路飛回,尋覓自己的舊巢穴,心中不禁有所觸動。本想自己的愁恨隨著燕子一同離去,又想到燕子怎麼會理解自己內心的想法呢?除了燕子,作者又能讓誰來傳達呢?

實在是無可奈何,悽涼至極。「天遙地遠」概括出作者從被押解到路途中經受的種種磨難,回首南望,他再也見不到汴京了,可謂是離別容易再見很難了。而後作者用反詰來說明自己思念故國的感情。但是,「故宮何處」,他連望見都辦不到,只能把這一切託付在夢中,心中很是絕望。夢中的一切本來就是虛無的,但最近他睡都睡不著,夢都做不上,真是一點希望也沒有了。

這首詞作者用杏花來抒發自己的身世之感,以花喻人,抒寫了真情實感,婉轉悲涼,實為感人之作。

相關焦點

  • 皇帝詩人李煜和趙佶哪個更有才,讀完這兩首詞便知分曉
    比如五代時南唐最後一位國君李煜,他不僅精於書法、擅長繪畫、通曉音律,而且非常喜歡寫詞。可是這位不愛江山愛美人的國君,即使詞作流傳千古,最後卻國破家亡。最後李煜只想做個普通人的心願都無法實現,宋太祖微笑地對他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另一位皇帝宋徽宗趙佶也是才華橫溢,他獨創瘦金體,擅長花鳥畫,甚至還愛好蹴鞠。趙佶的身上不僅有李煜的影子,還應該是有過之無不及。
  • 你是趙佶
    你是趙佶。他們說你被金人囚禁在深黑的井底,你是哭死苦死凍死的。你是個無可救藥的封建統治階級的敗類!你卻被金人像狗一樣牽著一路北去。燕山亭·北行見杏花宋代 · 趙佶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胭脂勻注。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你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裡、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你的身後,華夏正在沉淪,你的宮殿,你的珍寶,無數的書,無數的畫正在烈焰中焚燒,你的無數的臣民正在輾轉於溝壑,正在受苦,正在無助的死去,金國的大兵正在你的眼皮底下睡你的女人。
  • 宋徽宗絕筆《北行見杏花》中,悽涼二字,道出被金國俘虜後的慘狀
    白時中、李邦彥等雖未必知兵,然籍其位號,撫將士以抗敵鋒,乃其職也。」 白時中不滿:「你一個兵部侍郎不去帶兵打仗,怎麼讓我去前線安撫士兵?」 李綱道:「陛下不以臣庸懦,儻使治兵,願以死報。」
  • 這首徽宗絕筆,以細工描寫易凋零的杏花,實則在哀述自己的絕望
    相信大家對宋徽宗這位皇帝都不陌生,宋徽宗趙佶(1808年~1135年),是宋朝第八位皇帝,歷史上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總體上罵聲很高。今天筆者想為這位文藝皇帝說句公道話。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裡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詞人被擄去異國他鄉,無意中看到了絢爛的杏花被無情的風雨摧殘而凋零,想到自己被命運捉弄、橫遭蹂躪,如雨中浮萍,不禁心生感傷。曾經有多少稱心如意,如今心中就有多少哀怨。這首詞歷來被推為絕唱,從中不難聽出徽宗無窮無盡的心酸苦楚。
  • 宋詞:50首令人陶醉的巔峰之作,值得一讀再讀!
    只有春知處。 飛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六州歌頭》賀鑄少年俠氣,交結五都雄。肝膽洞。毛髮聳。立談中。死生同。一諾千金重。推翹勇。矜豪縱。輕蓋擁。聯飛鞚。鬥城東。轟飲酒壚,春色浮寒甕。吸海垂虹。
  • 宋徽宗趙佶書法《題文會圖》3種
    北宋趙佶(傳)題文會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趙佶瘦金書:儒林華國古今同,吟詠飛毫醒醉中,多士作新知入彀,畫圖猶喜見文雄。趙佶(1082-1135)玉京曾憶舊繁華,萬裡帝王家。瓊樹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蕭索,春夢繞胡沙。
  • 溫庭筠的《杏花》是一首表達什麼的詩?借杏花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這首詩是五言絕句,全詩沒有一個字眼著筆與杏花二字,卻寫出了杏花在鶯歌時節開放,與百花爭春的嬌豔與美麗,也寫出了嬌豔的杏花經不起雨打和風吹,表達了詩人無限的憐惜之情。開頭兩句「細雨長安道,鶯花正及時」詩人寫的是長安城裡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小雨打溼了長安城的大街小巷,青石板鋪成的街道顯得很溼滑,一種朦朧的詩意就無形中造就出來了。
  • 兼任皇帝的宋朝皇家美術學院院長趙佶
    他就是宋朝第八位皇帝,被後人評價為幹啥啥都行,就是當皇帝不行的宋徽宗趙佶。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的國寶級文物《清明上河圖》便是當時趙佶擔任宋朝皇家美術學院院長期間,由在學院中工作的大師級畫家張擇端創作完成的一幅曠世巨作。能進入宋朝皇家美術學院進修學習,並且留校工作對張擇端而言是他人生中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