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詩人李煜和趙佶哪個更有才,讀完這兩首詞便知分曉

2020-12-13 品詩賞詞

歷史的車輪滾滾,一路向前高歌猛進,但有時候不同時段的事件也會驚人地相似。每到王朝更替的時候,都會有一些人掌握國家命脈卻不思進取,甚至荒淫腐敗,但令人驚奇的是,他們的藝術造詣卻高的出奇,令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比如五代時南唐最後一位國君李煜,他不僅精於書法、擅長繪畫、通曉音律,而且非常喜歡寫詞。可是這位不愛江山愛美人的國君,即使詞作流傳千古,最後卻國破家亡。最後李煜只想做個普通人的心願都無法實現,宋太祖微笑地對他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另一位皇帝宋徽宗趙佶也是才華橫溢,他獨創瘦金體,擅長花鳥畫,甚至還愛好蹴鞠。趙佶的身上不僅有李煜的影子,還應該是有過之無不及。然而這位不愛後宮,只喜歡李師師的尋花問柳皇帝,最後卻被金人俘虜北去,丟盡了祖宗的顏面。

下面挑選兩位皇帝的大作各一首,欣賞之餘比較一下他們到底哪一位文採更好。

虞美人 五代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燕山亭·北行見杏花 趙佶 宋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燕脂勻注。新樣靚妝,豔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問院落悽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裡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有時不做。

先看李煜的這首詞,這是詞人的代表作,可惜也是他的絕命作。新作剛被伶人唱完,宋太宗聞之大怒,就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不知他臨死前在想什麼?是後悔當初自己不理朝政,濫殺忠臣,不思進取;還是正在回憶與小周皇后朝夕相處,賞花彈琴。

估計更多的是悔恨與無奈,所以李煜才能寫出如此深情的作品。「往事知多少」,以及「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都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這個風流瀟灑的皇帝,平時作威作福,如今成為階下囚,終於知道過往的一切都「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無可挽回,也必然愁情難斷。

再看第二首詞,這是徽宗皇帝被金兵押送北上的路上所寫。當時他在道路兩旁看見一簇簇璀璨奪目的杏花,不禁潸然淚下,他覺得自己還不如這自由怒放的鮮花。趙佶正覺得情思鬱積,不知又從哪裡飛來一隻燕子,在他的眼前撲楞著翅膀,趙佶愈發感到傷感,於是含淚寫下這首亡國之曲。

上闋的凋零、無情、愁苦、悽涼、春暮,都是詞人在悔恨,再也看不見那些豔溢香融的美女,也聞不到蕊珠宮女身上的淡淡清香。此時此刻,徽宗皇帝是否還能想起,當初他窮奢極欲,重用蔡京、童貫等奸臣,搜刮民脂民膏,建造豪華宮殿,不顧百姓疾苦,置其於水深火熱之中而不顧。甚至不自量力地挑釁金國,還打壓愛國志士,真是可悲可嘆!

下闋中趙佶似乎有些明白過來,現在不是後悔的時候,燕子啊,你如果會說話多好,我要到那「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的地方,你可知我的老家在何處,能否為我捎個話? 唉!罷了罷了!「怎不思量,除夢裡有時曾去。」

作品讀完了,除了欣賞詞人的文採,更多的是詞作帶給我們的思考。不用多說,讀者一定都在批這兩個君主,同時也在反省自己,人生有很多遺憾,有些是無法規避的,有些可能卻是咎由自取。

但願我們都能從作品中受益,至於誰的文採更好,似乎不是那麼重要了。時隔千年,也許詞人多少次夢回故鄉,魂歸故土,多少次在九泉之下難以瞑目。可是在寫作的瞬間,至少是用了真情,動了真心,才能百轉千回,肝腸寸斷。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上有才華的皇帝,趙佶、李煜才華橫溢卻終是亡國之君
    從秦始皇到末代皇帝溥儀,中國歷史上共產生了400多位皇帝,有些皇帝天生就是出色的政治家,比如劉邦、朱元璋等,也有很多的皇帝非常有才情,吟詩作賦、琴棋書畫無一不通。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中國歷史上最有才華的十位皇帝。
  • 南唐後主李煜與宋徽宗趙佶,既是才子皇帝,又是亡國之君
    南唐後主李煜與宋徽宗趙佶,既是才子皇帝,又是亡國之君。從九五之尊的天子淪為降虜階下囚,從錦衣玉食、歌舞昇平到顛沛流離、軟禁摧折,李煜被毒殺於開封,趙佶病死在五國城。政治上完全失敗,但李的詩歌卻流傳至今,深受同情,深受歷代帝王的推崇。宋慧宗與薄金書畫,詩書畫印度在新形勢下的文人畫的一個。
  • 「千古詞帝」李煜的這首詞,僅憑最後兩句,千年來便廣為傳誦
    「千古詞帝」李煜的這首詞,僅憑最後兩句,千年來便廣為傳誦 中華民族自古就是一個具有憂患意識的民族,早在《詩經》中就有關於愁情憂思的吟唱。正如梁啓超所說:「千餘年中國文學,都帶悲觀消極氣象」。這是因為春秋之後,漢魏六朝以來,文學創作就逐漸形成了以悲愁為美的審美心態和悲情文化。最典型的便是古典詩歌,其中直接以愁字入詩的就不在少數。寫愁緒的詞人很多,其中寫得最好的,筆者認為是五代十國階段南唐後主李煜。想必各位相對於這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並不生疏,單憑末尾兩句「問君能有幾多愁?
  • 李煜最經典的兩首詞,結尾皆是千古名句,可惜詩人心,卻是皇帝命
    我們知道,不管是在哪個朝代,最具有權利的當屬皇帝了。愛刷宮廷劇的朋友會知道,有多少人為了這個位子鬥得頭破血流,甚至是不顧親情。今天要講的這個人,卻是一個不想當皇帝的人。怎奈雖是詩人心,卻是皇帝命。說到這兒,但大多數人可能已經猜到他是誰了。沒錯,他就是李煜。說起來這個人的一生也算傳奇。出生於皇家的男兒們,大都帶著一種堅定的追求,那就是要成為九五之尊。
  • 宋玉悲秋,李煜這首詞卻是「傷春」,惆悵傷感在這一首詞盡情體現
    在古代也有這麼一個人物,不僅心思細膩、善作詩詞,還是個有背景的,他就是李煜。這是很多女性都會喜歡的詩人,因為在女性眼中不在乎李煜在政治方面的低谷,更在乎李煜是個有才華的「高富帥」。都說「傷春悲秋」,古人中以宋玉《九辯》一句「悲哉秋之為氣也」開啟了「悲秋」的說法。而這位皇帝詞人李煜,卻以一首詞寫出了「傷春」——《蝶戀花·春暮》。
  • 李煜這首詞600多年無人敢仿,納蘭性德模仿之作,多年難分高下
    李煜這首詞最大的特點就是,每句都在寫愁卻沒用一個愁字。這是李煜早期的作品,沒有脫離花間詞的風格,但是它又比一般寫花間詞寫得更加清新。這首詞不像之前李煜寫的其他的詞作一樣,引起了後世名家的模仿,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不好寫。
  • 從男女之情,到家國讎恨,李煜的無奈,全在這首詞裡
    南唐後主李煜的歷史典故眾人都知曉,他的坎坷一生令人總是唏噓感慨,他既享受過至高無上的君王寶座,手握生殺予奪大權;他也經歷過委曲求全朝政風雨飄搖岌岌可危每日苟延殘喘的日子,比起李煜至高無上的君王皇帝的無上光榮,他更多的才情體現在他的詞藻造詣上。
  • 李煜最經典的一首詩,納蘭性德模仿後成千古名作,李煜卻為此喪命
    李煜死後千年,無人能出其右,李煜吟出了「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絕美詞句,自此之後,以「春水」表達愁情便成為了大多數詩人的潮流。而「小樓昨夜又東風」。僅是一個「又」字引發出了無限感慨,將傷感之情推向了更濃的境界。引得無數後輩爭相模仿。
  • 這首詞被批評立意不高,卻處處透露著生活的情趣,讀來讓人嚮往
    十國中有一個小國,史稱南唐,共歷3朝,3個皇帝,卻有兩個都是著名的詞人,這就是南唐中主李璟和後主李煜,特別是李煜,他的詞開創了新境界,後人稱他為「千古詞帝」,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這樣評價:「詞至李煜而眼界始大。」
  • 李煜這詞600多年無人敢仿,納蘭性德睡不著仿一首,多年難分高下
    李煜這詞600多年無人敢仿,納蘭性德睡不著仿一首,多年難分高下在我國悠久的歷史上有四大有才的皇帝:李隆基善譜樂,宋徽宗的書法,朱由校的木工,還有就是李煜的詞。這些都堪稱是經典。有一句話這樣形容李煜:「李煜雖有愧於國,是歷史上的亡國之君;但不愧於才,是文學藝術史上一位出色的詞人。」
  • 同為有才的亡國之君,為什麼李煜和宋徽宗的後世評價卻大相逕庭?
    不可否認,南唐國主李煜和宋徽宗趙佶都是傑出的藝術家,都曾創造出了豐富的文學藝術作品,而且這二人的職業還都是帝王,只不過前者為偏安一隅的割據政權小國王,後者為大一統帝國的帝王,因此也導致了後世對他們評價的不一樣。
  • 李煜這首詞表面看似在寫雨,其實主要還是在表達內心的無奈!
    李煜那是詞中皇帝,而且在現實的生活中,那也的確是一位君主,不過他這位皇帝,卻是被後世很多人評論,認為他就不是一位合格的君王,一輩子都只是在寫詞,並沒有把心思放在朝政上,以至於最後還把大好的江山斷送了,這不是不令人感到唏噓;那麼李煜也正是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之下成為了亡國奴,同時也使得他的詞作
  • 李煜《長相思》,600年無人敢仿,納蘭性德仿寫,開篇3字驚豔世人
    李煜在宋朝建立不久之後便投降,被囚禁在了深宮當中,在這一段無比簡單的日子裡,作出了《相見歡》這首詞,以表自己滿腹愁苦之情。其中的一句"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用了擬人和名詞連用的表現手法,來表現自己內心的孤寂,這種表現手法為後來很多詩人借鑑。
  • 李煜這7首詞,說盡了一生,美到極致
    李煜是一位失敗的皇帝,是一位偉大的詞人。他的一生,都濃縮在這七首詞裡。《長相思》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李煜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年幼生活的全部皆是宮廷的繁華和奢靡的享樂,心裡只有男歡女愛的情感。這時的李煜,純淨、淺薄,過著悠閒享樂的生活,他還不明白命運所贈與的一切,都暗中標好了價碼。
  • 李煜最經典一首詞:字字滴血,句句含情,不知不覺便令人紅了眼眶
    南唐後主李煜,是一個一輩子都不能奈何自己命運的可憐人。他於公元937年生於南唐皇室,因自小目有雙瞳便被人稱為又帝王之象受到哥哥的忌憚。可李煜自小就只是相當一個無拘無束的隱士,偏愛吳舞文弄墨,詩詞歌賦。可是這是一個亂世,處於五代十國時期,兵荒馬亂,易子而食。一個適合在太平時期生存的清高的文人墨客怎麼可能在亂世之中做一個君王呢?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南唐後主李煜兵敗降宋,囚禁於汴京,成為一段亡國之君。這時,偉大的詞人李煜便就此出現,在這囚牢之中寫出許多流傳後世的千古名詞,諸如《破陣子》《烏夜啼》等等。
  • 李煜「肉麻」的一首詞,寫女子最美的地方,讀完讓人心動
    李煜要是不成為皇帝的話,那他一定不會被人罵這麼慘。甚至因為他的才華,他一定能夠和李白等詩詞人在一起被人們提起。李煜的命運多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情,但也是李煜的才華讓世人不僅看到了他,而且他的名氣遠遠超過了其他的皇帝,甚至還因為他的才華而可惜他真的是錯生了帝王家。
  • 李煜這首詞700年來無人敢仿,納蘭性德即興仿一首,開篇就驚豔
    李煜借這首詞,通過「一」和「二」的遞進關係,依然在表達著自己的哀愁,但是你看,李煜一個「愁」字都沒寫!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塞外的夜晚格外悽涼,除了月色之外,發出光亮的便是這「千帳燈」了,亮著的不僅是燭光,更是士兵們「思念家鄉」的心。
  • 李煜的這首詞,寫盡他降宋被囚後的落寞,讓人心疼
    之後南唐時代的金陵城內,一位風度翩翩的多情男子,常常在月下竹林之中撫琴賦詞,這位詞人便是李煜,後來南唐的最後一任皇帝! 李煜多才多藝,他更善於寫詞。在唐詩落寞之後,李煜潛心鑽研詞的創作,以致於最後丟掉了南唐的江山。
  • 李煜的這首詞無人敢仿,納蘭性德:我來試試,又一篇佳作誕生
    李煜,五代十國南唐的最後一位皇帝,也是最有才華的亡國之君。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作為一個皇帝,李煜在政治上顯然是非常失敗的。但他在文學上,李煜卻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詞有很高的造詣。
  • 李煜的一首肉麻詞,描繪出女子櫻桃小口之美,讀完讓人心裡麻酥酥
    李煜身為帝王膽子也是非常大,在作詞方面是什麼都敢寫,周娥皇病重便叫自己的妹妹進宮侍疾,李煜卻不管不顧的和小姨子廝混在一起,還將自己偷偷與小姨子幽會的場景寫成了詞,也就是著名的《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