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教體系統加大教育綜合改革力度,辦人民群眾滿意教育——聚力改革攻堅 跑出德州教育「加速度」

2020-09-12 德州新聞網

本報記者楊德林本報通訊員王亞楠賈榮耀

經過將近兩年的建設,德州十中萱蕙校區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新學校設計先進、設施一流、窗明几淨,現代感十足,總佔地面積140多畝,有東西兩座教學樓,可容納72個教學班、3000名學生就讀。德州十中萱蕙校區的投用,促進了城鄉教育資源均衡發展。同一天,德州市實驗小學春暉校區153名新生背著新書包走進學校。

近年來,我市為進一步優化中心城區學校布局,先後完成了德州一中、德州五中、德州九中、德州十中、德州市實驗小學新校區建設。截至目前,我市累計建設校舍522萬平方米,新建、改擴建學校1061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學校都成了位置醒目、建築漂亮、配套設施完善的地方,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率不斷提升。

圍繞難點痛點堵點,加大改革攻堅,讓人民群眾滿意

「今年是『重點工作攻堅年』,市委明確提出,各級各部門要知重負重、攻堅克難,堅持一切圍繞高質量發展、一切服務高質量發展目標,措施再強化、改革再提速,全力加大重點工作攻堅力度。全市教體系統堅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補短板、強弱項,加大教育綜合改革力度,跑出德州教育『加速度』。 」市教體局局長張書鵬說。「我校一年級共分5個班,七年級共分7個班,現在開始進行分班。 」8月31日15時,在德州市人大代表、德城區政協委員、學校家委會代表的監督下,德城區明誠學校陽光分班正式開始。

城鄉教育發展不均衡,尤其是城區學校擇校熱、選班熱是制約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難點和痛點。為促進教育公平公正發展,今年以來,市教體局在全市範圍內全面推行「陽光分班」這一舉措。在實行免試就近入學的基礎上,為義務教育學校科學劃定學區範圍,保持各學區之間優質教育資源基本均衡,同時用電腦軟體依據男女均衡、班額均衡原則進行隨機分班,全程錄像跟蹤,並將分班名單進行公示。

今年以來,全市教體系統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少說困難,多想辦法,始終以不能等、不滿足的工作態度,圍繞群眾關心關注的教育和體育熱點、難點、堵點問題,列出時間表、路線圖,持續攻堅,實施「問題清零工程」。穩妥實施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啟動實施「分數加等級」的普通高中招生考試改革,擴大普通高中學校的招生自主權。大力開展流程再造,促進教育公平,在全市實施中小學網上報名和電腦分班派位。深入推進德育改革,落實全員育人導師制。設立德州冀魯邊區革命教育基地、董子讀書臺、德州太陽能小鎮等82個研學教育基地,建立80所市級家庭教育示範基地。針對公辦優質教育資源布局不均衡的問題,採取知名學校託管、名校辦分校、集團辦學、名師區域內流動等方式,解決擇校、擇師等問題。

為更加客觀、公正地評價教育改革成果,市教體局與山東省泰山教育創新研究院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開展名師、名班主任「雙名工程」評審活動,首次啟用第三方評審和異地測評模式,與第三方共建評價指標體系,最大程度上保證評審活動的科學、公正、公平,深化教育改革,優化教育生態建設,促進德州教育高質量發展。

搶抓機遇,開拓創新,全面優化教育發展環境

今年我市投入3億元建設德州市職業教育公共實訓中心,中心圍繞德州產業特點和職業院校重點專業,建設現代製造技術、現代信息技術、建築技術、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汽車工程等7個實訓分中心,涵蓋了45個專業的實習實訓,具有創業孵化、社會培訓、承辦大賽、技能考核等多種公共服務功能。同時按照多層次、差別化的原則,在華宇工學院、德州交通職業中專具備條件的職業院校建立了10個分中心,實施主中心覆蓋面之外的公共實訓,形成「一主多輔」的公共實訓體系。

為進一步創優發展環境,市教體局緊緊抓住各項改革機遇,積極爭取資金,爭取項目,爭取政策支持。啟動鄉村教師周轉房建設工程,投入資金2.8億元,建設教師周轉房2728套。開展教研員和名師「送教助教」活動。大力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關心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全力抓好疫情防控,開展防溺水、食品衛生、掃黑除惡等專項活動,紮實推進「護校安園」和欺凌防治落實年專項行動。

今年是教育部和山東省共建職業教育高地的啟動之年,市教體局立足於人才強市,服務於產業發展,深入推進省級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為職業學校和社會、企業提供服務。連續4年承辦全國中職技能大賽汽修和汽車營銷專業比賽,連續11年代表山東省參加全國中職技能大賽汽修專業比賽並獲冠軍,以賽促教,打造職教品牌。精準實施「職教扶貧」工程,讓一人成才全家脫貧。按照「兩校一院一中心」模式,積極爭辦德州職業技術師範大學。

為全面引進高層次才人,市教體局通過「只面試不筆試」「面試前置」「高層次人才直接引進」等多種方式提高教師招聘質量,教師的年齡結構、學科結構、學歷結構不斷得到優化。開展「百千萬」教師培訓工程和市、縣、校三級名師培養工程,目前全市有27名齊魯名師名校長和培養人選,打造了150個市級名師團隊。

改革攻堅,作風建設是保障。市教體局在全市教體系統樹立「不甘落後、敢創一流」的精神,層層壓實責任,狠抓各項工作落實,進一步解放思想,只要是有利於釋放教育發展活力,有利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利於群眾現實問題的解決,就要大膽改革、大膽闖,大膽試。同時,大力規範辦學行為,推進學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狠抓校長隊伍建設,強化責任落實;圍繞便民、利民抓好教育和體育服務流程再造工作。

堅持開放辦學,讓人民群眾享受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

「德州市政府與工科名校——中北大學聯合設立了研究生(德州)分院,設立智能製造、綠色化工、新材料3個研究所,搭建了招才引智和政產學研合作的平臺,目前已與我市企業學校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26個。該學院的建設填補了德州研究生教育的空白。」張書鵬介紹說。

為引進北京優質教育資源,加快基礎教育改革,更好更快實現「創建德州教育示範區」的教育戰略目標,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與北京市第八中學籤訂了合作辦學協議,合作共建崇德中學,北京八中·崇德中學校長李欣曾任北京八中亦莊分校常務副校長、北京八中班主任、備課組長,自去年起全面開展合作辦校,崇德中學先後有50餘名幹部和骨幹教師到北京八中學習。

開放才能發展,合作才能共贏。近年來我市堅持開放辦教育,先後引進北師大、首師大、國家教科院、北京新學校研究院等團隊和名師進行教學合作、區域教育診斷提升、教師培訓等,山大、山師基礎教育集團、北京八中等均在德州設立分校,取得良好效果。我市「德能雙修」教師成長模式作為教育部30個教師隊伍建設典型案例之一,在全國推廣。教師成長俱樂部模式受到專家肯定。

相關焦點

  • 關注 | 辦好公平優質群眾滿意教育——全市教育工作綜述
    一棟棟嶄新的教學樓拔地而起,一間間教室都裝上了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一批批莘莘學子在教育均衡發展的陽光雨露下快樂茁壯成長……2020年,我市教育系統的工作者為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答卷。這一年,市教育和體育局牢牢把握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融入全局、找準定位,敢闖敢創、攻堅爭先,努力辦好公平優質、群眾滿意的教育,為打造全省縣域高質量發展樣板城市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 淄博教育聚力攻堅「一號改革工程」
    魯網8月4日訊 教育環境是營商環境的重要方面,全市教育系統將對照「一號改革工程」,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下苦功夫、求新突破,堅持問題導向,聚焦聚力補短板、強弱項,深入推進「一號改革工程」教育內容落地落細落實,聚力開展教育攻堅行動,全面提升服務水平。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市教育局向社會各界鄭重公開承諾:開展解決大班額問題攻堅行動。
  •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作出重大部署,特別是圍繞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總體要求,明確了教育改革的攻堅方向和重點舉措,對促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
  • 教育部長在人民日報撰文談教育改革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總體要求,明確了教育改革的攻堅方向和重點舉措,對於促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就是要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依歸,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為主線,以改進政府教育管理方式、激發釋放學校辦學活力、構建全民終身學習體系為重點,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多樣化高質量教育的現實需求。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攻堅方向和重點舉措  教育要發展,根本靠改革。
  • 德州:讓教育既有力度又有溫度
    「十三五」期間,我市教育體育系統圍繞目標任務,統籌推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做大群眾體育、做優學校體育,助推教育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於莉口中的工作室,是我市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而開展的德州名師領航工作室。從在職在崗的特級教師、齊魯名師以及其他優秀教師中,遴選出工作室主持人,由他們自主選擇10名教師,開展基於本學科的課程建設、課堂教學、教學評價等方面的研究,帶動全市教師隊伍建設快速發展。
  • 深化改革創新 凝聚強大合力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張瑞書出席全市高中教育工作座談會並講話 丁偉主持會議
    7月30日,全市高中教育工作座談會召開,總結我市今年高考工作情況,交流分享經驗,分析查找不足,研究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措施辦法,推動我市教育事業再上新臺階,全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市長張瑞書出席會議並講話。會上,市教育局匯報了我市今年高考情況。市一中、昌黎一中、盧龍一中校長以及部分高三年級班主任代表,圍繞加強教育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等作交流發言。
  • 市北區教育和體育局: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市北區一直在努力
    2020年,市北區教體局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己任,以各項工作進入「第一方陣」為目標,抓教學提質量,抓改革創特色,抓服務優環境,抓隊伍樹形象,在協調推進學校幼兒園建設、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學前教育普及普惠、老城區教育高質量發展等方面改革攻堅發力,多方面取得實質進展。
  • 潮州潮安區推進教育現代化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從「有學上」邁向「上好學」   潮安區推進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2020年,潮州市潮安區教育系統為全區人民交上了一份答卷:中小學校布局持續優化,多所「麻雀」學校撤併整合;區第二中心幼兒園正式開園
  •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市北區一直在努力
    2020年,市北區教體局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己任,以各項工作進入「第一方陣」為目標,抓教學提質量,抓改革創特色,抓服務優環境,抓隊伍樹形象,在協調推進學校幼兒園建設、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學前教育普及普惠、老城區教育高質量發展等方面改革攻堅發力,多方面取得實質進展。學校建設正在全面提速。
  • 齊河:「一針十線」為重點 教體融合譜新篇(全市教育和體育亮點工作...
    編者按:2019年是德州教育和體育事業豐收年。這一年,全市各級各類優質教育資源不斷擴充,配置更加均衡,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不斷增強。這一年,全市競技體育工作取得多項突破,群眾體育蓬勃發展,全民健身意識深入人心。
  • 辦人民滿意教育 建設現代化教育強縣
    星沙時報訊(記者 蔣志斌)9月9日,長沙縣召開慶祝第36個教師節暨全縣教育大會。長沙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長沙縣委書記、長沙高鐵新城黨工委書記沈裕謀強調,要把優先發展教育作為推動全縣各項事業發展的先手棋,以教育優先助推發展率先,全力以赴推進人民滿意的現代化教育強縣建設。長沙縣委副書記、縣長張作林主持會議。
  • 袁貴仁:深化教育改革必須有利於促進公平提高質量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其中圍繞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總體要求,明確了教育改革的攻堅方向和重點舉措,對於促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 馬龍:教育改革,點亮「兩考」成績單
    然而,在這份亮眼的成績單背後,則是馬龍區委、區政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凝心聚力,紮實工作,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取得的突破性成就。近年來,馬龍區搶抓撤縣設區機遇,主動融入珠江源大城市建設,堅持「三區一地」發展定位,求新求變求突破,開展系列改革,助推教育再上新高地。
  • 惠州日報評論員: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造福更多城鄉家庭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對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強國民創新創造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於惠州而言,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亦是建設國內一流城市、滿足全市人民嚮往美好生活需要的內在要求。
  • 市教育局局長杜全平: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杜全平:全市思想作風整頓暨「百日攻堅」會戰啟動後,市教育局迅速行動,第一時間召開動員大會,以解決十項思想作風問題、爭創十大一流業績為重點,深入開展「雙十行動」,極大提振了幹部教師精氣神,工作面貌煥然一新。下步,我們將按照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全力打好教育改革攻堅戰,加快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市。
  • 加大投入保障教育「優質均衡」
    今年市教體局聽取鎮、村的意見與建議,在石軍村修建了三個黨建文化顯著的社區體育公園,以滿足群眾健身需求。這也是全市首個將黨建工作與社區體育公園建設相結合的紅色體育公園。隨後,考察組又來到今年9月開學的三角鎮迪茵公學。該校是一所12年一貫制全寄宿高端民辦學校,目前在校學生3100多人,擁有教職員工287人。
  • 改革創新譜寫優質教育新篇章——安慶市「十三五」教育事業綜述
    「十三五」期間,我市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加大經費投入,深化教育改革,優化資源配置,推動教育事業公平、均衡、高質量發展。  教育改革惠及更多人群  教育事業寄託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如何以人民為中心,推進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十三五期間,我市持續深化教育改革創新,讓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最廣大人民群眾。
  • 德州教體局引入第三方評價 深化教育改革
    為深化德州教育改革,優化德州教育生態建設,促進德州教育高質量發展,德州市教育和體育局與山東省泰山教育創新研究院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探索教育第三方評價促進教育改革之路。近日,德州市教育和體育局開展「雙名工程」評審活動,首次啟用第三方,共建評價指標體系,探索名師、名班主任異地評審模式,最大程度上保證評審活動的科學、公正、公平。
  • 玉溪日報評論員:辦好玉溪人民滿意的教育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教育領域的體現,是這次會議的鮮明主題,也是全市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理念。從20世紀90年代起,玉溪掀起了波瀾壯闊的「兩基」(即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攻堅高潮,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已實現了「有書讀」的歷史成就,開啟了「讀好書」的嶄新階段。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近年來我市教育取得了明顯成績,但放在全國、全省大局中看,對標對表走在全省前列的要求,無論是進步的速度,還是發展的質量,都存在不小的差距。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其中就包含著對「滿意教育」的期盼。
  •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我們再出發!
    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匯集了改革的新思想、新論斷、新舉措,形成了改革理論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編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學指南和行動綱領,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攻堅克難、實幹興邦執政理念的深刻展示,是踐行群眾路線、回應人民期待的政治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