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楊德林本報通訊員王亞楠賈榮耀
經過將近兩年的建設,德州十中萱蕙校區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新學校設計先進、設施一流、窗明几淨,現代感十足,總佔地面積140多畝,有東西兩座教學樓,可容納72個教學班、3000名學生就讀。德州十中萱蕙校區的投用,促進了城鄉教育資源均衡發展。同一天,德州市實驗小學春暉校區153名新生背著新書包走進學校。
近年來,我市為進一步優化中心城區學校布局,先後完成了德州一中、德州五中、德州九中、德州十中、德州市實驗小學新校區建設。截至目前,我市累計建設校舍522萬平方米,新建、改擴建學校1061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學校都成了位置醒目、建築漂亮、配套設施完善的地方,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率不斷提升。
圍繞難點痛點堵點,加大改革攻堅,讓人民群眾滿意
「今年是『重點工作攻堅年』,市委明確提出,各級各部門要知重負重、攻堅克難,堅持一切圍繞高質量發展、一切服務高質量發展目標,措施再強化、改革再提速,全力加大重點工作攻堅力度。全市教體系統堅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補短板、強弱項,加大教育綜合改革力度,跑出德州教育『加速度』。 」市教體局局長張書鵬說。「我校一年級共分5個班,七年級共分7個班,現在開始進行分班。 」8月31日15時,在德州市人大代表、德城區政協委員、學校家委會代表的監督下,德城區明誠學校陽光分班正式開始。
城鄉教育發展不均衡,尤其是城區學校擇校熱、選班熱是制約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難點和痛點。為促進教育公平公正發展,今年以來,市教體局在全市範圍內全面推行「陽光分班」這一舉措。在實行免試就近入學的基礎上,為義務教育學校科學劃定學區範圍,保持各學區之間優質教育資源基本均衡,同時用電腦軟體依據男女均衡、班額均衡原則進行隨機分班,全程錄像跟蹤,並將分班名單進行公示。
今年以來,全市教體系統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少說困難,多想辦法,始終以不能等、不滿足的工作態度,圍繞群眾關心關注的教育和體育熱點、難點、堵點問題,列出時間表、路線圖,持續攻堅,實施「問題清零工程」。穩妥實施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啟動實施「分數加等級」的普通高中招生考試改革,擴大普通高中學校的招生自主權。大力開展流程再造,促進教育公平,在全市實施中小學網上報名和電腦分班派位。深入推進德育改革,落實全員育人導師制。設立德州冀魯邊區革命教育基地、董子讀書臺、德州太陽能小鎮等82個研學教育基地,建立80所市級家庭教育示範基地。針對公辦優質教育資源布局不均衡的問題,採取知名學校託管、名校辦分校、集團辦學、名師區域內流動等方式,解決擇校、擇師等問題。
為更加客觀、公正地評價教育改革成果,市教體局與山東省泰山教育創新研究院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開展名師、名班主任「雙名工程」評審活動,首次啟用第三方評審和異地測評模式,與第三方共建評價指標體系,最大程度上保證評審活動的科學、公正、公平,深化教育改革,優化教育生態建設,促進德州教育高質量發展。
搶抓機遇,開拓創新,全面優化教育發展環境
今年我市投入3億元建設德州市職業教育公共實訓中心,中心圍繞德州產業特點和職業院校重點專業,建設現代製造技術、現代信息技術、建築技術、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汽車工程等7個實訓分中心,涵蓋了45個專業的實習實訓,具有創業孵化、社會培訓、承辦大賽、技能考核等多種公共服務功能。同時按照多層次、差別化的原則,在華宇工學院、德州交通職業中專具備條件的職業院校建立了10個分中心,實施主中心覆蓋面之外的公共實訓,形成「一主多輔」的公共實訓體系。
為進一步創優發展環境,市教體局緊緊抓住各項改革機遇,積極爭取資金,爭取項目,爭取政策支持。啟動鄉村教師周轉房建設工程,投入資金2.8億元,建設教師周轉房2728套。開展教研員和名師「送教助教」活動。大力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關心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全力抓好疫情防控,開展防溺水、食品衛生、掃黑除惡等專項活動,紮實推進「護校安園」和欺凌防治落實年專項行動。
今年是教育部和山東省共建職業教育高地的啟動之年,市教體局立足於人才強市,服務於產業發展,深入推進省級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為職業學校和社會、企業提供服務。連續4年承辦全國中職技能大賽汽修和汽車營銷專業比賽,連續11年代表山東省參加全國中職技能大賽汽修專業比賽並獲冠軍,以賽促教,打造職教品牌。精準實施「職教扶貧」工程,讓一人成才全家脫貧。按照「兩校一院一中心」模式,積極爭辦德州職業技術師範大學。
為全面引進高層次才人,市教體局通過「只面試不筆試」「面試前置」「高層次人才直接引進」等多種方式提高教師招聘質量,教師的年齡結構、學科結構、學歷結構不斷得到優化。開展「百千萬」教師培訓工程和市、縣、校三級名師培養工程,目前全市有27名齊魯名師名校長和培養人選,打造了150個市級名師團隊。
改革攻堅,作風建設是保障。市教體局在全市教體系統樹立「不甘落後、敢創一流」的精神,層層壓實責任,狠抓各項工作落實,進一步解放思想,只要是有利於釋放教育發展活力,有利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利於群眾現實問題的解決,就要大膽改革、大膽闖,大膽試。同時,大力規範辦學行為,推進學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狠抓校長隊伍建設,強化責任落實;圍繞便民、利民抓好教育和體育服務流程再造工作。
堅持開放辦學,讓人民群眾享受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
「德州市政府與工科名校——中北大學聯合設立了研究生(德州)分院,設立智能製造、綠色化工、新材料3個研究所,搭建了招才引智和政產學研合作的平臺,目前已與我市企業學校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26個。該學院的建設填補了德州研究生教育的空白。」張書鵬介紹說。
為引進北京優質教育資源,加快基礎教育改革,更好更快實現「創建德州教育示範區」的教育戰略目標,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與北京市第八中學籤訂了合作辦學協議,合作共建崇德中學,北京八中·崇德中學校長李欣曾任北京八中亦莊分校常務副校長、北京八中班主任、備課組長,自去年起全面開展合作辦校,崇德中學先後有50餘名幹部和骨幹教師到北京八中學習。
開放才能發展,合作才能共贏。近年來我市堅持開放辦教育,先後引進北師大、首師大、國家教科院、北京新學校研究院等團隊和名師進行教學合作、區域教育診斷提升、教師培訓等,山大、山師基礎教育集團、北京八中等均在德州設立分校,取得良好效果。我市「德能雙修」教師成長模式作為教育部30個教師隊伍建設典型案例之一,在全國推廣。教師成長俱樂部模式受到專家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