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版式欣賞
作為「專欄作家、藝術評論家、製片人、策展人、北京盛世天空美術館館長、北京商報《中國藝術周刊》主編」的黃扉,自20世紀90年代初在美國讀書時,就作為周刊專欄特約撰稿人,連續為專欄寫文章,當時引起很多人共鳴,引領了對時尚的追求。二十多年過去了,重讀那些文章,經歷了歲月的沉澱,那些文字依舊能打動人心。
本書是她的酒評和給眾多畫家寫的畫評的文字合集,這些文字為更多的普通人打開了一扇通往美好世界的大門,搭建了一座雲梯,把陽春白雪高高在上的藝術帶到普羅大眾面前;讓更多的人學會了欣賞美,懂得精神世界的愉悅才是最高級別的快樂。
作者簡介
黃扉,著名製片人、策展人、藝術評論家、專欄作家;中國三大男高音製作人、經紀人。三高文化藝術(北京)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北京商報《中國當代藝術周刊》主編。盛世天空美術館館長,出品人。
策劃製作了「江山如此多嬌——中國三大男高音全球巡演音樂會」,走過全球多個城市,贏得國內外廣大觀眾和主流社會的高度讚揚。策劃編排了「鐵色記憶」「夢想北京」「抗戰」「英雄」等多場大型主題音樂會;成功推出了「弦歌雙雄——浪漫經典音樂會」。策劃並參與創建了全球首個聚焦聲樂技能培訓、藝術體驗和普及推廣的大型網絡體驗式聲樂慕課(MOOC)平臺——戴你唱歌。
畢業於法律專業,做過記者。從製片人、專欄作者、藝術評論家,到策展人、報紙主編,再到演藝經紀人,她總是在不斷尋找最適合當下的生存狀態。在黃扉看來,人生之於藝術,恰如藝術之於人生,妙處正在隨緣率性的流動不居。而她的理想,就是用最大眾、最生活的方式,去傳播最當代、最時尚的藝術。
序
我是一個比較古板,沒有什麼生活情趣的人。平時「既不推杯也不換盞」。年輕時除了教書就是讀書,年老了只保留不需要什麼技能就可以度日的讀書項目作為日常的消遣。我讀的書籍範圍比較窄,除一些與專業有關的就是人文傳記和科教雜談什麼的,雖也感到枯燥無味,但也無奈,職業習慣使然。女兒黃扉雖與我緣為母女,但性格與職業差異甚遠,生活方式和人情交往更是各不相同。為此經常發生摩擦和衝突。她曾經出版過很多文章,寫過專欄,我都一看而過,跟我研究期貨經濟領域相差太遠,畢竟隔行如隔山。這次她為紀念遠去的父親將《推杯換盞》一書放在我面前,讓我寫個序。思念如千斤,連夜通讀,心裡如同被大雨衝過,如同從白雪中走來。原來日子可以這樣過,歲月也能這樣美好,一杯一盞中蘊藏著那麼深厚的愛。手拿這一沓厚厚的文稿,以及看到文稿後的深情厚誼,我很感動也很感慨。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篇篇文章,而是從小倔強執著的女兒勤奮的身影和她善良的心地。我和她的父親是大學同學,一生為工作為黨奔波勞碌,沒有時間照顧和培養她,從機關大院到大學校園,從小散養,把她養成了一個大大咧咧的男孩子,她也經常開玩笑抱怨,說自己不是經濟學家的孩子,是體育教授的孩子。「推杯換盞」在百度上的意思是氣氛融洽,直白的翻譯是說金榜題名那一天朋友們聚會時要將小杯換成大杯。我問黃扉你的書名是否想表達這個意思,她說「非也」。「推杯換盞」是兩個意思:「推杯」是要喝明白酒,做明白事,杯酒人生,人生如酒,時而清清醒醒,時而糊裡糊塗;「換盞」是想通過一個個展覽把每一個有理想、有創意,但卻無背景的畫家推出來、捧出來,給他們提供更好的成功平臺。這是她一生最喜歡做的兩件事,也是讓她耗費一生的事。在中國,除了少數成功的藝術家外,大部分畫家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無人賞識,無人推薦。女兒的畫廊和《中國當代藝術周刊》做了十幾年,付出了大量的財力和精力來幫助藝術家們,她樂此不疲。我跟她參加過很多畫展,也隨她認識了一些藝術家,看到大家對她的尊重,我很為她驕傲。黃扉很有文字才能,信筆寫來,大家都愛看,她爸爸是她最好的讀者,她直來直往,天馬行空,刀子嘴豆腐心,我這個為娘的有時候不太適應,經常說有這麼一個女兒比養十個女兒還累,不過要是有人拿十個女兒來跟我換,我肯定不換。我們約好了今年一人寫一本書跟生命做個小賽跑,她的書出了,我的也該加油了。童宛生2018年6月5日
圖書信息
書名:《推杯換盞》
作者:黃扉 著
出品:北京頌雅風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出版發行:河北出版傳媒集團河北教育出版社
開本:787mm×1092mm 1/16
出版日期:2018年7月第1次印刷第1版
ISBN:978-7-5545-45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