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
在很多年前的一個冬至節(大曆二年,767),杜甫曾經寫下了一首《冬至》: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
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見三秦。
前不久,我和朋友到綿竹去,當然是慕名綿竹的酒才去的。在民國時代,川酒當中,最受文人雅士熱愛的是綿竹大曲。這也就是後來的劍南春。
綿竹也是酒鄉,除了劍南春之外,就是杜甫酒了。
朋友先是帶著走進這裡的杜甫文創園,感受杜甫的詩酒文化。此杜甫酒是來源於綿竹縣麯酒二廠。
也是很多年前,杜老師住在成都浣花溪畔的時候,有一次他到綿竹來,找的是當時的縣令韋續。後來,他還寫了一首《從韋二明府續處覓綿竹》,記錄他建設草堂的時候,找韋續要過綿竹的事兒:
華軒藹藹他年到,
綿竹亭亭出縣高。
江上舍前無此物,
幸分蒼翠拂波濤。
四川白酒U型地圖
這次,在文創園,我們看到了一座茅舍,即是草堂的創新版,卻再現了草堂的風貌。茅屋之上所使用的「草」,即是綿竹。
這裡的酒有兩個燒房,一為韋續,一為杜甫。
當然,少不得品嘗美酒。試嘗一下,果然與眾不同。中午,就在附近的一家館子相聚。
陽光燦爛,這樣的冬天,在成都極難遇到。但在綿竹似乎屢見不鮮。在館子的旁邊有一張桌子,正好可以曬曬太陽,然後品酒。雖然這是以杜甫取名的酒,與杜甫所釀的酒沒有關係,卻似乎又有了某一種傳承。
這也是難得的事。
因為是冬至,隨即想起杜老師的詩句來。似乎讓這個燦爛的日子多了些許詩意。推杯換盞,不經意間,已經嘗過不少酒,依然意猶未盡。
還記得杜老師多次在詩裡寫到過「蜀酒」,如《草堂即事》:「蜀酒禁愁得,無錢何處賒?」如《題寄上漢中王三首》有:「蜀酒濃無敵」。如《客至》:「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朝雨》中亦有「草堂樽酒在,幸得過清朝」。
那麼,這種「蜀酒」是什麼酒呢?據專家考證,這就是綿竹的美酒。
如果是這樣,這次到綿竹所飲用的酒也就是杜老師當年所說的「蜀酒」了。儘管是已經距離了千年,卻還是可以感受到當年的酒風。
杜老師說:「蜀酒濃無敵。」嘗過這杜甫酒,也會讓人生出無敵的感覺。這就是酒的美妙之處。
也許是因為天氣好的緣故,大家吃酒的興致極高。像這樣的聚會,如果杜老師在場,又將怎樣。勢必寫下詩句來,但現場卻沒有人能詩,故也只能在心底感受一份詩意了。
說到酒,川酒可謂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如今寫川酒的書似乎還是太少太少。也許有時間,可以寫那麼一本關於川酒,關於杜甫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