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冬至的前一天,杜甫寫了一首快樂的鄉愁詩

2020-12-22 劉玲子candy

歲月匆匆,時間好不禁用,總覺得剛剛才入了冬,抬頭卻發現時光已經走進了冬天的第四個節氣,馬上就是冬至節了。

仲冬冬至後,春從九地回。

冬深了,春就近了,歲月更迭,歲歲年年,時光荏苒,總是令人心生無限感慨,特別是羈旅之人。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浮灰。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唐.杜甫 《 小至》

時光溯洄,千年前,漂泊異鄉的大詩人杜甫在冬至節的前一天寫下了這首《小至》的七律,詩人雖然在詩中感慨身世飄零時光易老,但卻沒有一絲一毫的頹廢之感,始終有一種積極樂觀的基調貫穿全篇,堪稱是一首快樂的鄉愁詩。

(1)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賞析: 這首詩的首聯點出了時間,說明時節即將進入冬至節令。

時年,杜甫一家漂泊在四川奉節一帶,居無定所。時光飛逝,看看時間,又進入了一年中的冬至時節,這真是自然界的節氣和人世間的事一樣,都在逐日相催啊。

古人說,冬至一陽始。冬至一到,陽氣初生,春天也就快來了,而此刻自己一家還漂泊在外,詩人心中不免生出了時光匆匆催人老的緊迫之感。

(2)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浮灰。

賞析:詩的頷聯寫冬至時節人的活動和節令特徵。

葭管飛灰,報告冬至節已到,而在冬至後,則白晝漸長,刺繡姑娘又要開始添絲加線,因為此後她們每日的工作量要比前一日增加一線之工了。

吹葭六琯動浮灰。古人為了預測時令變化,將蘆葦內的薄膜製成灰分放在代表一年十二個月的預估Annie,,每月的節氣到來,相應律管內的灰就自動飛出來。

刺繡添線,葭管飛灰,一抹生機漸漸湧現,令人眼前一亮,心生明媚。

(3)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

賞析:詩的頸聯寫詩人暢想冬去春來後的景物特徵,堤岸好像在期待寒冬臘月快點過去,好讓河邊的柳樹舒展枝葉,山中的臘梅花衝寒綻放。

柳枝舒展,柳葉如眉,蠟梅衝寒,迎風怒放,當春臨大地時,世間萬物都蘊含著蓬蓬勃勃的生命張力,這將會是一幅多麼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春景圖。

柳眼眉腮,已覺春心動。冬天孕育著春天的美好景象,怎不令人怦然心動呢。

(4)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賞析:詩的尾聯以抒情的筆觸結束。山川風物風俗人情此地和故鄉也沒有什麼分別,且把思念故鄉的心情放下,吩咐小兒為自己斟滿杯中酒,一飲而盡,盡情地享受眼前美好的生活。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它是冬天的大節日,在古代有如過年一般熱鬧。

據《全唐詩》注,史書《會要》把冬至的前一日定為小冬日,也稱為小至。

那個冬至節將近的時候,杜甫的親人都在跟前,可他依舊是充滿了思念,那是漂泊之人對故土的眷戀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

杜甫的《小至》一詩,雖然開篇有一點淡淡的憂傷之感,但是詩人卻用他的一支如花妙筆一點一點地把這種情緒融化開來,漸漸地把讀者帶入了一個生機盎然的境地,那是一個欣欣向榮的春天,令人嚮往。

冬天來了,春天不會遠了。

這雖然是一首鄉愁詩,卻是快樂的鄉愁。別辜負好時光,好好享受當下的美好,這就是杜甫在詩中傳遞給世人的積極樂觀的精神。

本文劉玲子candy原創,謝絕搬運和抄襲,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立即刪除,謝謝您的關注和支持。

相關焦點

  • 杜甫很悲涼的一首冬至詩,戳中了很多天涯遊子的心,讀完眼中含淚
    所以可以想像,在冬至那一日,那些流散天涯的遊子該多麼惆悵。白居易就曾在邯鄲的旅館裡,孤身一人度過了一個孤獨寂寥的冬至日,「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今天要講的這首詩也是杜甫在冬至日所寫,道盡半生孤苦,戳中了很多天涯遊子的心,讀完眼中含淚。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
  • 賞析杜甫和余光中詩歌裡的鄉愁
    今天我們就來讀兩首關於鄉愁的詩。一首是余光中先生的《鄉愁》,一首是杜工部的《月夜憶舍弟》。我們先欣賞一下杜工部的《月夜憶舍弟》。二《月夜憶舍弟》杜甫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老杜寫一雁聲在更鼓聲裡,陡然增加了悲涼氣氛,讓人心顫慄不已。鴻雁本是書信使者,聽到雁鳴則動了思鄉懷弟的念頭,想起自己寄的家書久久不能到家的原因。這正是後人評價這首詩的起句突兀的情由。該詩中的意象一一照應緊湊,「戍鼓」照應「未休兵」,「雁聲」照應「寄書」。露與月,弟與家,一一關聯相襯。
  • 冬至節氣:品讀唐代杜甫《小至》,了解冬至
    讓我們放下紛擾的一切,靜靜地讀一首詩詞,開啟一段美妙的旅程。觀光君今天帶大家品讀唐代杜甫《小至》,了解冬至。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
  • 兩首冬至詩詞,朱淑真比杜甫歡樂
    這首詩作於七律《冬至》的前一年,即公元766年,也就是詩人在夔州(今四川奉節)的第一年,也抒發了一些漂流在外的惆悵,但不像《冬至》那樣滿副愁悶,不可卒讀。且主要描寫了冬至日的物候景象,不乏表達希望和欣喜之意。是杜甫詩集中比較有生氣的作品。
  • 後世最狂妄的一首詩,藐視李白杜甫,卻寫得深入人心
    而在詩歌的世界裡亦是如此,當唐詩盛傳千年之後,有一個人寫下了這樣一首古詩。此詩簡直可以稱為,後世最狂妄的一首詩,藐視李白杜甫,卻寫得深入人心。這首古詩的作者,乃是清朝的著名才子趙翼,他一生富有文採,精通詩歌音律。他不僅對古文深有研究,而且還一直致力於推陳出新,為古代詩歌加入全新的元素。在千古文學史上,他可謂是一個難得的積極分子。
  • 冬至,喝一碗杜甫酒
    今日,冬至。在很多年前的一個冬至節(大曆二年,767),杜甫曾經寫下了一首《冬至》: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前不久,我和朋友到綿竹去,當然是慕名綿竹的酒才去的。在民國時代,川酒當中,最受文人雅士熱愛的是綿竹大曲。這也就是後來的劍南春。綿竹也是酒鄉,除了劍南春之外,就是杜甫酒了。朋友先是帶著走進這裡的杜甫文創園,感受杜甫的詩酒文化。此杜甫酒是來源於綿竹縣麯酒二廠。
  • 每周一書(三)| 冬至已至,與君共賞美好詩詞
    【賞析】詩的首聯和頷聯寫眼前之景,言詩人旅居冬至的情形;頸聯和尾聯寫詩人由冬至而回憶起長安的冬至日情形。全詩由詩人一己的漂泊流浪聯想到朝廷,集中體現了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八句皆對,律對嚴整,感情深摯,具有杜詩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
  • 冬至微微笑,吉祥早來到——讀蘇軾的冬至詩,感受如約而至的美好
    冬至微微笑,吉祥早來到——讀蘇軾的冬至詩,感受如約而至的美好《冬至日獨遊吉祥寺》雖然都是大詩人,雖然都在冬至期待或者感受到了美好,都寫了冬至詩,但是,杜甫與蘇軾的詩卻在本質上有截然不同之處。在杜甫的詩裡,總是心懷天下,感慨大眾的命運,悲憫地活在人間,每每敘事,時時思考,都在考慮生產和工作,卻唯獨把自己的生活過成了一把糟糠。
  • 白居易的一首冬至詩,寫出了堪比《靜夜思》的思鄉情,值得一讀
    很多人沒有注意到自己讀過的許多思鄉詩其實就是羈旅詩,其中最有名的當然要數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其實,詩魔白居易也曾有一首羈旅詩,雖沒有《靜夜思》有名,但是白居易在詩中表達出來的思鄉之情並不輸於李白,並且他寫這首詩時還是在一個十分特殊的日子——冬至。
  • 杜甫水平很高的一首詩,其中10字輕鬆秒殺李白,詩聖筆力已入化境
    歸根結底,杜甫詩最牛的地方就在於工整鍊字鍊句的工整,工匠精神在他的詩中被體現得淋漓盡致。無論是《絕句》中的千古絕對「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還是被譽七律第一的《登高》,都令人驚嘆不已。事實上除了最擅長的七律,寫五律杜甫也是高手。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杜甫的一首五律,詩名《旅夜書懷》。
  • 杜甫最著名的一首詩,其境界遠超孟子,開創了一個時代的先河!
    提到唐詩,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李白和杜甫,然後又會想起唐代其他的一些名人和詩歌。李杜的名聲千百年來一直在傳頌,我們甚至在小學的時候,就可以背誦出他們的一些詩作。李白是豪放瀟灑的,所寫的詩放蕩不羈,充滿浪漫主義的情懷。而杜甫的詩深沉悠遠,含蓄婉轉,曲折變換。如果把李白的詩歌比作一支長笛,那麼杜甫的詩歌就是那面大鼓了。
  • 冬至已至,6首冬至古詩,寧靜你的歲月,溫暖你的人生
    「冬至大如年」,冬至又被稱為「亞歲」,足以表明冬至的重要性。古人認為冬至是一個大吉大利之日,因為冬至過後,白晝一天比一天加長,陽氣漸足,新的一個循環又開始了。在這個自古以來就認為是吉祥的日子裡,讓我們喝一杯熱茶,品幾首冬至的古詩,讓古詩寧靜你的歲月,溫暖你的人生。冬至【唐代: 杜甫】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 杜甫晚年的一首詩,最後一句是千古名句,讀後讓人倍感孤獨
    二十幾歲的杜甫去了北方,他登上泰山高呼「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他也遇到了自己的偶像李白,一起遊山玩水,一起喝酒,享受了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也許是性格不好和運氣太差,當苦難來臨時,杜甫的人生徹底改變了,他皺起的的眉頭再也沒有展開過。他的這首《旅夜書懷》好像杜甫人生的自畫像,寫在人生的晚年,一次飄零的路上。《旅夜書懷》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 冬至日蘇軾獨自遊玩吉祥寺,信手拈來寫下一首詩,寫得很是傷感
    那麼古人也是寫過了很多關於冬至的詩作,其中尤其以蘇軾的這首《冬至日獨遊吉祥寺》,最為令人感動,這個時候的詩人獨自漂泊在外,而且在這一天又無法與家人團聚,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他內心極為傷感,所以整首詩字裡行間也是充滿了憂愁。
  • 草書作品 杜甫《絕句二首·其一》一一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詩的意思是這樣:春天來啦,江山多麼美麗啊。春風中飄著花草的芳香。燕子忙著銜泥築巢,暖和的沙灘上睡著成雙成對的鴛鴦。說,春天來啦,詩中沒有春字啊,這是怎麼解釋的呢?表示春天到來的,就是「日遲」兩個字。俗語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一年之中,到了冬至,是黑夜最長,白天最短的一天。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唐詩,杜甫《夢李白·其一》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詩要寫夢,先言別;未言別,先說死,以死別襯託生別,極寫李白流放絕域、久無音訊在詩人心中造成的苦痛。開頭便如陰風驟起,吹來一片瀰漫全詩的悲愴氣氛。「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不說夢見故人,而說故人入夢;而故人所以入夢,又是有感於詩人的長久思念,寫出李白幻影在夢中倏忽而現的情景,也表現了詩人乍見故人的喜悅和欣慰。
  • 李商隱用錦瑟寫了一首詩,王安石大讚:要學杜甫,先從李商隱入門
    李商隱《錦瑟》一詩問世以來注家蜂起,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自北宋至今,研究《錦瑟》的學者不下50家。王安石還說:要學杜甫,應當從李商隱入門。宋刊《義山詩集》把《錦瑟》置於卷首。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李商隱《錦瑟》李商隱,字義山,晚唐人。少時喪父。
  • 王安石參透杜甫一詩,模仿寫下一首勝過杜詩的七絕,從而流傳千古
    金爐香盡漏聲殘有人認為,這首七絕是王安石參透了杜甫的《春宿左省》後,模仿杜詩寫的一首同題材的詩作。但其格局要遠大於杜詩,這是因為兩人的政治地位懸殊太大造成的。這首詩描寫作者在門下省值夜時的心情,表現了他居官勤勉,盡職盡忠,一心為國的精神。全詩八句,前四句寫宿省之景,後四句寫宿省之情,敘述詳明而富於變化,描寫真切而生動傳神,體現了杜甫律詩結構既嚴謹又靈動,詩意既明達又蘊藉的特點。
  • 《鄉愁》「把藝術當作詩來做,把詩當作藝術來做」的余光中
    我從一首鄉愁開始知道余光中先生,後來才發現,原來余光中先生還有那麼多經典的詩不為我所了解,這本《鄉愁》就是他近千首詩作中的精華之作,以創作時間為主線梳理而成,從詩集《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天國的夜市》《鐘乳石》《萬聖節》《五陵少年》等中各選取幾首,並配以簡單的序言,闡述寫詩集時的心境,便於我們更好的理解這些詩背後的故事。
  • 一首詩寫盡舊友久別重逢的喜悅,杜甫《贈衛八處士》翻譯賞析
    詩寫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寫了人生聚散不定,故友相見,格外親。然而暫聚忽別,卻又覺得世事渺茫,無限感慨。 詩的開頭四句,寫久別重逢,從離別說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第五至八句,從生離說到死別。透露了幹戈亂離、人命危淺的現實。從「焉知」 到「意長」十四句,寫與衛八處士的重逢聚首以及主人及其家人的熱情款待。表達詩人對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