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宜昌夷陵區化解垃圾焚燒發電「鄰避效應」
北極星垃圾發電網訊:11月18日,宜昌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核心用地徵地補償協議全部籤訂完成,即將在年內正式開工。該項目是為解決「垃圾圍城」問題興建的民生工程,歷時兩年科學論證和綜合比較,項目選址夷陵區鴉鵲嶺鎮鳳凰觀村四組,計劃總投資10.6億元,佔地面積200畝,設計總處理規模為2250噸/日,建成後年最大上網電量17055萬千瓦時。
-
「鄰避」堡壘鬆動,垃圾焚燒發電進入高質量成長期
有跡象表明,近一兩年來,垃圾焚燒「鄰避」堡壘開始鬆動,我國生活垃圾焚燒進入到高質量發展階段。再加上土地供應收縮、垃圾大量填埋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等因素,垃圾焚燒取代垃圾填埋成為許多城市的選擇。「鄰避效應」緣於信任出了問題「『鄰避效應』往往不是技術問題,而是信任問題。」
-
垃圾焚燒如何走出「鄰避效應」
光明日報記者 邱玥 住建部、國家發改委、國土部和環保部日前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0年年底,全國設市城市垃圾焚燒處理能力佔總處理能力50%以上,全部達到清潔焚燒標準。
-
用信任化解垃圾焚燒鄰避困境
同時,為進一步規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建設項目環境管理,生態環境部於近日印發《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建設項目環境準入條件(試行)》,適用於新建、改建和擴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而在一年前的2017年4月20日,生態環境部的前身環境保護部印發相關通知,要求在全國所有的垃圾焚燒企業推進「裝、樹、聯」任務,即安裝汙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實時監控汙染物排放情況;在廠區顯著位置樹立顯示屏,實時公布汙染物排放數據;自動監測設備與環保部門聯網。 十八大以來,中國環保事業建設的一大亮點就是垃圾焚燒行業的快速發展。但同時,「鄰避效應」的困擾也與之共生。
-
垃圾焚燒發電廠難逃「鄰避效應」?四個運營管理案例給你答案!
因此,在焚燒廠建設運營過程中僅僅規避「鄰避效應」已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2016 年住建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布了 《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工作的意見》 首次明確要求變「鄰避」 為「鄰利」,構建焚燒廠與居民、社區的利益共同體,「鄰利型」焚燒廠是未來發展的主流。
-
破解「鄰避效應」為何那麼難?
北極星環保網訊:能讓垃圾體積縮小95%,煙氣汙染可控,還沒有填埋場的臭味及「垃圾山」的後遺症,既然垃圾焚燒那麼好,台州多蓋幾座焚燒廠不就解決了?然而事實上,不少居民對建焚燒廠仍有擔憂,垃圾焚燒廠的選址歷來受到周邊百姓的反對。近年來,各級政府正竭力尋求破解之法,包括克服「鄰避心理」,推進垃圾分類,直至做好終端處置等,努力建設美麗宜居的新台州。
-
如何化解垃圾處理「鄰避效應」?專家:打破政府包攬模式,多元主體...
他解釋說,「要讓大家在有效參與中化解 『鄰避效應』。不管是一個人還是一個組織,如果只是扮演旁觀者角色,通常會是一個批評者,但如果他成為了參與者,就可以轉換成監督者或建設者,更有利於整個垃圾分類處置系統效率的提升。」
-
國信:中國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正處於高質量成長期 看好綜合實力強的...
第二,市場擔憂鄰避效應會阻礙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發展。我們通過研究日本 在避免鄰避效應的措施發現,通過積極有效的行動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鄰避效應,日本為中國處理鄰避效應問題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鑑。第三,市場擔憂垃圾焚燒發電上網電價會下調。
-
如何妥善解決鄰避衝突 確保垃圾處理項目落地?
北極星固廢網訊: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垃圾圍城已成為困擾很多城市的一大難題。如果垃圾問題不能及時解決,會嚴重汙染土壤、地下水等,直接影響地方環境質量。然而,隨著公眾環境意識的提高和對自身權益的重視,因垃圾處理設施項目建設引發的鄰避衝突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
生態環境部發布管理新規 緩解「鄰避效應」
管理新規明確,自動監測數據可作為執法依據—— 自動監測「盯緊」垃圾焚燒超標排放 為促使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穩定達標排放,緩解「鄰避效應」,生態環境部近日發布管理新規。
-
徐海雲:從分類視角談焚燒,垃圾分類對垃圾焚燒的影響並非如大家預期
在2019年12月13日中國環聯2019(第六屆)固廢產業論壇上,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徐海雲從今年以來全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的發展情況、發展趨勢、以及垃圾分類對焚燒發電有哪些影響三方面分析了我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產業的發展趨勢。
-
我同意建垃圾焚燒廠 但別建在我家附近 這個死結有解嗎?
兩個嚴峻的數字是:1.8億噸——這是中國每年的垃圾產量;2/3——我們有三分之二的城市被垃圾包圍。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中心主任,《世界環境》雜誌社長兼總編輯賈峰一直致力於讓更多人了解和接受城市中垃圾焚燒站的建設。工作的難點之一是公眾的普遍態度「項目很好,只要不建在我家附近就好」——這就是「鄰避效應」。賈峰將和我們分享「鄰避效應」的解決之道。
-
身體教養、國民素質與鄰避效應:中國人準備好垃圾分類了嗎?
我們有理由相信,垃圾分類——儘管開頭困難不少——能夠慢慢步入正軌,融入人們的公共生活。垃圾分類中的鄰避效應:人們的抱怨就是自私嗎?鄰避效應最初是指民眾對在周邊環境中建設公共設施的抗拒(比如建設核電站、垃圾填埋場、化工廠等有環境風險的設施),然而這一概念也適用於民眾支持某一社會提案(如縮減預算、增稅、移民或節能減排),但反對該提案以影響自己生活、要求自己做出犧牲為代價施行的情況。在強制垃圾分類的支持者看來,提出上述反對意見的人恰恰體現了鄰避效應的自私心態。
-
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深度報告:復盤與展望,垃圾發電的進階之路
1)需求持續擴張, 體現為垃圾產生量與清運量持續提升:我國城市垃圾清運量由 2010 年的 1.58 億噸上升到2018 年的 2.28 億噸,年複合增速 4.16%;由於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預計生活垃圾產生 量與清運量仍將保持增長趨勢;2)供給端鄰避效應減弱帶動填埋轉焚燒,垃圾焚燒佔有率 快速提升:由於政策鼓勵與土地成本走高,垃圾焚燒佔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的比例從 2010 年的 19%增長到
-
他山之石/臺灣八裡垃圾焚燒廠從鄰避到鄰近的故事
對於業界人士來講,伴隨垃圾焚燒廠的總是「鄰避效應」,也正是這個從百姓角度看起來「合情合理」的效應,為我國的垃圾處理發展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
臺灣把垃圾焚燒廠變社區公園
不僅是垃圾焚燒廠,化工領域的PX項目也一樣,幾乎是所到之處,群起而反對。「鄰避困境」就是這樣,周遭居民反對越強烈,這個「困境」就越深。由此導致的「鄰避效應」,讓政府左右為難。「我反對」的「鄰避行動」,臺灣在二十年前就經歷過了。
-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聶永豐:把垃圾問題歸結於焚燒不公平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彪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李彪 發自北京據了解,垃圾焚燒過程中產生的二噁英,非常容易在生物體內積累,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這是很多民眾對垃圾焚燒談之色變的主要原因之一。
-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經濟評價
現階段,人們生產生活中產生的垃圾越來越多,若不能夠徹底妥善處理這些生活垃圾,則會汙染到水、空氣以及土壤等資源,甚至傳播一些疾病,對人類的健康以及居住環境產生嚴重的影響。因此,經濟合理處置生活垃圾,做好垃圾焚燒發電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而對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進行客觀、科學的經濟評價,可為投資者、合作者及貸款方提供更多的決策支持,有利於該行業的良性發展。
-
青海省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規劃(2019-2025年)環境影響報告書 (徵求...
規劃內容的調整建議主要包括:I、鼓勵跨區域合作,統籌規劃生活垃圾焚燒處置設施建設根據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服務半徑,建議調整海東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服務區,將西寧東部垃圾納入項目服務區,互助縣納入西寧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服務區。
-
杭州垃圾焚燒難題為何難解
對於垃圾焚燒,長期以來,人們普遍都有抵制心理,認為透過空氣傳來的威脅更直接。不少人明確反對這種處理垃圾的方式,有媒體甚至直接打出「反對垃圾焚燒」的旗號。但實際上,焚燒不僅能減少垃圾體積,徹底消毒,還能附帶發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