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中國戰機技術水平直線上升。而我國戰機發展之初走的是借鑑蘇式戰機這條路,但並非像印度那樣的「拿來主義」,在過程中我們博採眾長走自主研發的道路,發展到現在外界也多次熱議,究竟是「學徒」還是「師傅」厲害?
對此,英國BBC網站13日報導稱,英國權威國防與安全智庫--皇家聯合三軍研究所一份報告指出,中國製造戰機水平正在超過俄羅斯,戰後世界空軍格局將發生劇變。報告指出,雖然俄羅斯在發動機領域仍然領先,但是在戰機製造水平的大部分領域中國已經明顯超過了俄羅斯,像數據連結、武器系統、隱身技術以及傳感器技術等方面已經開始有了差距。
舉一些例子,從蘇-27衍生出來的殲-11已經做了大量技術改進,比如使用複合材料提高推重比,殲-11D還裝上了更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電子戰裝置,武器裝載能力也提高了很多,超過蘇-27家族中最先進的蘇-35。
此外還有從蘇-30衍生出來的殲-16也經過大幅度現代化改進,同樣也在複合材料、有源相控陣雷達領域領先,還加裝了全數位化的雙座機艙,以及新型電光瞄準系統。而輕型戰機方面,殲-10也比米格-29和米格-35系列更優秀。在高端機方面,殲-20早已部署,而俄羅斯蘇-57尚未部署。
與此同時,美國福布斯也指出,「學徒可能超過了師傅」。在複合材料、有源相控陣、遠程空空飛彈等方面,中國已經領先。中國已經部署了2款先進超視距空空飛彈,其中霹靂-12已經超過俄羅斯R-77飛彈,而霹靂-15甚至超過了美國最近的AIM-120D飛彈射程。
在這些差距下,報告預測今後10年兩國進出口狀態將發生對調,俄羅斯會從中國進口傳感器和飛彈技術,中國雷達、空空飛彈、瞄準吊艙都將成為俄羅斯進口的動力。以前西方空中力量最大威脅源頭是俄羅斯,現在源頭開始轉移。
分析稱,我國航空工業近些年獲得了巨大進步,有些裝備也確實達到了世界第一梯隊。而由於經濟不景氣,俄羅斯航空業在一些領域發展比較緩慢,如果有技術「互補」這很正常。但是西方智庫、媒體炒作中國航空技術進步並非真心讚賞。
他們有三個圖謀不軌的目的,首先就是挑撥中俄關係,航空業一直是俄羅斯的驕傲,這種變化會讓一些俄羅斯人心理產生微妙變化;其次報告也強調了對西方的威脅;最後就是捧殺。他們今天能把中國戰機捧成世界第二,明天也能貶成比西方差很多,對於這種所謂權威西方智庫的報告,需要理智、辯證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