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殲11戰機
近日,據媒體報導,為維護領土主權軍方已下決心舉行空中演習,得到命令的大批殲11直撲西部邊境,展開了一場貼近實戰化的軍事演習,期間還出現了多架殲11戰機齊射飛彈壯觀畫面,演練結束後一向不安的印度當場認慫,對此有網友發問,殲11戰機在高原地區的性能表現如何,未來空戰中主要擔負什麼職責?
圖為殲11戰機
說起殲11就不得不談到它與蘇27SK戰機的淵源,上世紀90年代,美日等發達國家紛紛開始掀起了一股裝備三代機的熱潮,而此時的中國空軍主力還是殲6、殲8等缺乏超視距空戰能力的戰機,為緩解空防壓力中國不得不開始加快裝備三代機的步伐,但受限於相關技術中國自主研發還存在較大問題,在綜合考量下中國決定向外購置三代戰機,恰巧此時俄羅斯經濟萎靡不振,有意願賣武器裝備來緩解經濟壓力,因此在多次協商後,中國最終獲得了俄羅斯提供的一批蘇27SK戰機。
後期中國與俄羅斯又籤署了價值25億美元的生產協議,根據該協議中國可以使用俄羅斯提供的套件製造200架蘇27SK戰機,這些飛機都將配備俄羅斯航電設備、雷達和發動機,中國組裝的蘇27也被稱為11號工程,裝備部隊後被稱為殲11,所以說殲11其實就是蘇27SK戰機的國產化版本,雖然是仿製但對中國航空工業是一次巨大的飛躍,擁有了這條第三代重型戰鬥機生產線,為以後殲11系列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圖為殲11戰機
在組裝生產了持續一段時間後,中國停止了蘇27SK戰機的仿製,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工程師吃透了蘇27SK戰機技術,而且也發現蘇式戰機存在的弊端,隨後中國便在該型號的基礎上開始研製改進型,也就是殲11B,該型號的研製是汲取精華剔除糟粕的過程,飛機實現了機體平臺、材料、動力裝置等全面國產化,還有雷達、航電等設備統統實現大換血。
截至目前殲11已經衍生出4個全國產化型號,即殲11B、殲11BS、殲11BH、殲11D,每一種型號都應用新技術和新工藝,其綜合性能與蘇27相比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於殲11系列每生產一個批次質量都在提高,發動機性能越來越穩定,在部隊得到了非常好的反饋,在量產後的十年,中國又生產了一批,正是一次又一次的技術改進,讓其具備了對抗世界先進戰機的能力,在未來十幾年仍然不會落後。
圖為殲11戰機
目前殲11已經在高原地區多次公開亮相,這也充分說明該款戰機非常可靠,面對高原複雜氣象以及惡劣的天氣,殲11經受住了考驗,整體表現非常優異,未來一旦有需要,殲11將負責執行奪取制空權、對地面目標實施打擊等多重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