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筆下的《天龍八部》,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悲劇。這部武俠小說裡的感情也耐人尋味,細細看來,愛而不得比兩情相悅更動人心魄。
金庸筆下的感情純粹,愛上了便從一而終,遊坦之是如此,段譽也是如此。
這兩人有頗多相似之處,用現在的話說,這倆人都是「舔狗」。為了心愛之人,甚至可以拋棄自己的尊嚴和性命。但最終兩人的結局卻大不相同,這是為何?(不針對天龍八部新修版)
段譽是大理世子,身份高貴,父親、母親都是赫赫有名的高手。可他卻不愛武功,活脫脫像個白面書生。少年時的他,是家裡的掌中寶,凡事有求必應。
這樣的日子過久了,竟也生出幾分厭煩來,故他一人出走,遊歷江湖。於一次巧合中在石洞裡看到了神仙姐姐的雕像,自此便對神仙姐姐一見鍾情。
後來遇到了神仙姐姐真人版——王語嫣,她的一顰一笑,都讓段譽心動不已。自此,便陷入了轟轟烈烈的追求中。
愛慕王語嫣一事江湖皆知,為了王語嫣,他曾多次與慕容復起爭執。剛開始時,王語嫣不分青紅皂白,一心偏向表哥。就連段譽被打入枯井生死未卜之時,她心裡想的,念的全是表哥。
書中說到:「王語嫣大喜,知道表哥原諒了自己,投身入懷,將頭靠在他肩上,低聲道:「表哥,你生我的氣,儘管打我罵我,可千萬別藏在心中不說出來。」慕容復抱著她溫軟的身子,聽得她低聲軟語的央求,不由得心神蕩漾,伸手輕撫她頭髮,柔聲道:「我怎捨得打你罵你?以前生你的氣,現下也不生氣了。」
但即便如此,段譽仍舊對王語嫣傾心。縱使王語嫣虐他千百遍,他仍舊待王語嫣如初戀。
最後,王語嫣被慕容復傷透了心,驀然回首,段譽還站在身後陪著她。她的心一步步被段譽融化,這對痴男怨女,終歸是有了一個好結局。
遊坦之和段譽的童年很相似,他父親是遊氏雙雄之一。在其父輩的經營下,聚賢莊威名遠揚。他自幼被抱有厚望,只可惜他天賦有限,並未有大成就。
原著中說:「他自幼便跟父親學武,苦於身體瘦弱,膂力不強,與遊氏雙雄剛猛的外家武功路子全然不合,學了三年武功,進展極微,渾不似名家子弟。他學到十二歲上,遊駒灰了心,和哥哥遊驥商量……於是遊坦之到十二歲以上,便不再學武,遊駒請了一個宿儒教他讀書。」
遊坦之本可瀟灑安穩地度過一生,不曾想,家裡卻遭遇了大變故。武林之中刀劍無眼,蕭峰奪走遊氏雙雄盾牌後,兩人雙雙自殺。
就如同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蕭峰雖未出手殺兩人,可也算是間接兇手。遊坦之就這樣堂而皇之地將殺父之仇,算到了蕭峰頭上。
他想盡手段報復蕭峰,可這樣一個文不成武不就的人,想出的全是下流招數,對蕭峰全然沒有半分威脅。
復仇的種子一旦被種下,就會不斷汲取營養,生根發芽。失去親人的遊坦之生無可戀,將復仇當成了自己活著的唯一目標。
在蕭峰身邊,他遇到了驚豔自己一生的阿紫。起初,他只是覺得這女子漂亮可人,可漸漸地,他便墜入了愛河。縱使阿紫百般折磨他,縱使阿紫心裡沒有他,縱使阿紫不把他當人,他也憂阿紫之憂,喜阿紫所喜。
為了討阿紫歡心,他忍受冰蠶啃食、忍受毀容之痛、忍受挖眼之苦,只為博美人一笑。只可惜阿紫滿心裝著蕭峰,對他的所作所為,絲毫不領情。
最後阿紫抱著蕭峰屍體跳崖,他也隨阿紫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段譽和遊坦之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處,可結局卻截然相反,原因其實有兩點:
原因之一,便是主見。段譽前期雖然沒有武功,可他卻非常有主見,從不怕事,他不願學武。故在家裡逼迫時,毅然出走。
而遊坦之卻像個提線木偶般,家裡讓學文,他便學文。家裡讓學武,他便學武,從沒有自己的想法。
在對待阿紫一事上,他也是如此。明明知道阿紫所做之事不是善舉,但卻仍舊聽從她的想法,從未有半分僭越。或許他對阿紫的感情,更多的是習慣。
習慣了聽從她的吩咐,也習慣了喜歡她。而段譽卻不是這樣,他雖然喜歡王語嫣,可從未幫王語嫣做過惡事。
原因之二,便是底線。遊坦之為了阿紫,絲毫沒有自己的底線。就算阿紫讓他殺了自己的恩人,他也不會眨眼。在與阿紫相處的過程中,他完全丟掉了自己的尊嚴,也丟掉了殺蕭峰報仇的目標。
可段譽卻不是如此,最明顯的一點便是慕容復與蕭峰鬥法時,他明知自己幫義兄會讓王語嫣不高興,可他還是出手與慕容復打鬥在一起。
剛開始時,遊坦之與段譽都仿佛是一個備胎,看著自己的女神全心全意愛慕另一個男人,自己只能默默地站在身後。
遊坦之做的一點也不比段譽少,可結局卻如此悲慘。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他愛錯了人。
阿紫喜歡的是如蕭峰那樣的大英雄,絕不是這個任憑自己喜歡的奴才。有人說阿紫的性情近乎於變態,遊坦之和她在一起,無異於是一種折磨。
而王語嫣本身就是一個溫婉的人,她喜歡的慕容復,也是一個頗有才情之人,段譽與慕容復也有很多相似之處。
由此可見,就算段譽不是她的理想型,她也不會排斥段譽的接近。
所以有些事從一開始就註定了結局,無論你怎樣努力,都改變不了她不愛你的這個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