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領導內行,這科學嗎?

2021-02-09 設備人

靠技術吃飯,卻被一個不懂技術的領導管,想起來總讓人覺得心裡憋屈。外行上司與內行下屬,這是合理的人員搭配還是職場中又一讓人無奈的普遍現象? 

  

若將各行各業的人都分為內行和外行,按組織形式劃分,一般逃不出下述4種搭配:內行領導內行、內行領導外行、外行領導外行、外行領導內行。在這4種職場模式中,外行領導內行是嚴重違反直覺的,甚至聽起來像是一種對常識的冒犯。難道不應該誰最懂行就聽誰的嗎?外行做了內行的領導,免不了會招來質疑:憑什麼呀? 

  

如此搭配,內行下屬心有不滿,似乎可以理解,但我們若追問一句,這不滿情緒的背後是否真正有其道理呢?它到底是有感於職場人際關係的陰暗面,還是出自於對管理手段的誤解?科學的崗位設置是按照技術水平來劃分嗎?結果,答案再次違背了我們的常識——外行領導內行正是諸多知名企業的慣常做法,甚至已經形成了一個管理學上的觀點。那麼,在這不滿的背後究竟是什麼樣的心理特徵,又該如何面對這樣的問題? 

  

深植於職場的「官本位」心理 

  

為什麼我們在心裡總是對內行當領導的情況更加認可?這可能來自於我們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只有做領導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而只有業務水平最高的人才有資格做領導。 

  

在我們的大學校園裡經常發生這樣的事情:一個老師廣受學生歡迎,不管去哪裡教課都反響熱烈,慢慢成為名師,可再然後學生們突然就聽不到這位老師的課了,因為他已經成為了學校領導,坐在了行政辦公室,再也不必親自授課。看上去這是一條順理成章的晉升之路,然而對於學生和學校,這又何嘗不是一種難以量化的損失。業務水平好的人去當領導,不一定就有充分的合理性,反而有可能造成資源的錯位安置。 

  

將領導的行政級別等同於價值的高低,就容易生發出「領導理應全知全能、做得比大家都好」的思維誤區,因循著這樣的習慣,又恰巧遇到了一個外行領導,就容易陷入抵抗的情緒中,進而產生一些錯誤的假設導向,比如: 

  

當人處於抗拒狀態時,總會積累出怨氣,因為關閉了視聽,而在委屈中變得傲慢,傲慢產生偏見。如此一來你的領導對你說起工作時,你不會有絲毫的認同感,只會在表面上唯唯諾諾,在心中卻暗叫不服,或者乾脆我行我素。相反,如果是一個內行領導,在這種思維習慣下,則有可能把公司變成了一言堂,全權由他掌控,直接取消了討論環節。這可能也會產生一些消極的想法,比如認為領導的想法肯定最為完備和優越,一切聽他的吧。 

  

「領導」本身就是一項專業 

  

那麼為什麼是那個人當了領導,而不是我呢?領導需要具備的能力是什麼? 

  

IBM前CEO路易斯·郭士納是人們談論再三的IT門外漢,他從沒進入過計算機初級班,卻憑藉此前在諮詢服務、金融服務、食品銷售等多個行業的經歷,將在管理上積累的經驗移植到了這家帝國企業,作為一個外行帶領IBM成功地完成了發展路徑上的重大變革,同樣築成了其偉大。 

  

在初創的小公司裡,由於人手較少,團隊領導可能還要擔負著另一工種的工作,這時候對他的技術要求是有必要的,他必須在專業性上予以指導。但在成規模的企業中,領導崗位則是獨立出來的,對他的技術要求是非操作層面的。換句話說,領導是一門有別於其他技術的技術,這種技術不是指做好某一件具體的事,而是關乎於人,關乎於他是否能讓團隊成員找到自己的位置,還關乎於企業的未來。 

  

簡單來說,領導的專業體現在知人用人。漢高祖劉邦曾直言不諱地表明了自己雖身為管理者卻實際上在很多方面都是地地道道的外行,他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養,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話這麼說,但劉邦決不是事事外行,隨即他又道出了自己的過人之處,「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出謀劃策、保障後勤、行軍打仗他都並非「專家」,但他之所以能夠領導「專家」,就是把合適的人用在了合適的地方。 

  

領導的另一體現方式就是為決策承擔後果,劉邦居於幕後,卻肩負著一國興亡榮辱的壓力。讓下屬解除顧慮,放開手腳,簡化他們的工作,是一個領導的天職。這些職責都與行業本身無關,所以雖然隔行如隔山,但對於對人的領導和管理,則具有很大範圍的普遍性。想要實現職業化,必須將管理與實操分離開來。 

  

很多技術型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來到了一個創新的瓶頸,原因就在於企業內部盛行著一種「工程師思維」。這裡的「工程師思維」是指一味追求技術,認為所有的問題都可以通過技術手段來解決。最典型的例子是電腦硬體生產廠商,因其不斷的單調的升級機能,而陷入了一種創新枯竭的死循環。 

  

一句話,凡能用技術解決的,都是小問題;凡真正決定企業發展的,又都是技術層面難以解決的。這時候,外行往往能更好地發揮其優勢,讓問題回到一個最樸實的初始狀態,讓企業的決策擁有一次新的機會。很多時候,對行業的那種恰到好處的疏離感會形成一種看不見的生產力。 

  

首先,外行更易找到不同視角。還以IT業為例,大概也只有郭士納這樣與該行業一直保持距離的領導者才會跳出那些條條框框,看到一條新道路,實現了差異化競爭。與內行相比,外行領導更容易走出事必躬親的誤區,也沒有長久以來的思維定式,反倒能夠離得遠看得清,視野更加廣闊,創意更豐富。 

  

其次,外行老闆更容易建立民主的討論氣氛。因為專業上的不足,在開會時他不會一家獨大,而會願意傾聽各方意見。這也緩解了下屬的壓力,讓他們不必在時刻看領導眼色的狀態下惶惶不安。 

  

另外,外行往往更了解客戶。由於對技術的細節不甚了解,外行更偏向於選擇從用戶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問題,同時對技術予以考察。這種思維在方向上與市場相一致,也更好地抓住了技術的本質和社會演變的趨勢。

Ta們都在看公眾號:設備人

               

              

相關焦點

  • 不為人知的學問:外行領導內行好處多
    靠技術吃飯,卻被一個不懂技術的領導管,想起來總讓人覺得心裡憋屈。外行上司與內行下屬,這是合理的人員搭配還是職場中又一讓人無奈的普遍現象? 若將各行各業的人都分為內行和外行,按組織形式劃分,一般逃不出下述4種搭配:內行領導內行、內行領導外行、外行領導外行、外行領導內行。在這4種職場模式中,外行領導內行是嚴重違反直覺的,甚至聽起來像是一種對常識的冒犯。難道不應該誰最懂行就聽誰的嗎?外行做了內行的領導,免不了會招來質疑:憑什麼呀?
  • 外行領導內行,有時候其實挺好的
    在日常工作中,很多人更是有一種感受,內行的領導往往不如外行的領導,尤其是在技術部門。 在技術部門,有時候存在一種很有趣的現象,即領導和下屬之間相互輕視。下屬輕視領導的理由很簡單,這塊東西我天天在做,難道我不如你熟悉?領導輕視下屬的理由也非常充分:我數十年如一日研究這塊,吃過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難道技術不如你?這是日常工作中最常見的一種「內行相輕」的現象。
  • 最危險的教育,是外行領導內行
    一個朋友開會回來,說又被大領導批評了。原因是大領導給定的目標沒有達到,而這個目標根本是不可能達到的。這大領導根本就不是教育行業出身,所以什麼都不懂,可又裝什麼都懂,天天背著個手,冒充專家,可一張嘴就暴露了外行的本質。
  • 深圳灣學校中考全軍覆沒,是外行領導內行的必然結果
    是外行領導內行,只有無知者,才敢無畏的喊出如此不靠譜的目標,至於今天被打臉,也因為無知,所以對打臉也無所謂。先看一下深圳灣學校的外行們:董事長王錚,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他的方向應該是科研,卻來搞教育,禍國殃民!)師資,據其招聘公告可知,要求985或211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畢業。
  • 在有些領域,管理者太內行了,反而會領導得更糟?
    作者:劉宏宇外行領導內行——好像是咱中國獨有。至少,其中的不滿、譏諷意味,應該是中國獨有。帶著不滿、譏諷意味的「外行領導內行」,歷史地看,可以說是我們國家某些時期的某些特殊環境(尤指「政治環境」)所致。到了今天,相關「歷史留痕」已基本肅清,至少也是應該基本肅清了。
  • 面試官:外行領導指揮內行下屬,能接受嗎?90後霸氣回復,被錄用
    在職場上,我們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下屬很專業,上司卻很外行。對於一些業務問題,上司的安排甚至會讓人笑話,下屬有時甚至不屑於跟他計較。那麼,當內行下屬遇到外行上司時,能接受其指揮嗎?突然,面試官問道:「假如,在工作中,外行領導指揮內行下屬,你能接受嗎?」鄒燕娜沒料到面試官會提這樣的問題,但她似乎又明白了什麼。略作思考後,鄒燕娜回答道:「為什麼不能接受呢?既然是領導,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
  • 教育豈能外行領導內行!
    校長關心教學,聽老師講課,不應該是好事兒嗎?怎麼成了林老師眼裡的一個問題了呢?林老師總結了一下,劉校長聽課的特點:1,所有老師的課他都聽,不分語數英政史地理化生,連音體美、信息技術都聽;2,所有聽過的課他都評,評的時候開場白都是:「我是外行,從外行的角度來談談我的看法」;3,所有評課都是挑刺,各種不好、問題、缺點、毛病
  • 為啥外行買「大車輪」,內行卻買「小車輪」?老司機:原因有4!
    為啥外行買「大車輪」,內行卻買「小車輪」?老司機:原因有4!觀察比較仔細的人幾年來都發現這樣的一個問題,如今的汽車輪轂尺寸日益增大,特別是高利潤、高銷量、高熱度的SUV都在15~17寸之間,而這2年尺寸卻擴展到17~20寸的標準。
  • 月亮為什麼那麼亮(外行的科學發現之一)
    月亮為什麼那麼亮,眼見為實,這裡面難道還有什麼問題嗎,如果一個小孩提出這樣的問題,無論是知識淵博的科學家還是普通的大人,都會很自信的告訴他,因為黑夜天空是黑的所以月亮才顯得特別亮。古往今來沒有人懷疑皎潔的月光和璀璨的星空的真實性,儘管一個離地球38萬公裡一個離地球遠到以光年來計量。畢竟眼見為實嘛。
  • 內修即功,增長智慧,外行即是德,緣分具足,內修是慧,外修是德
    這應身、化身之跡,這是凡夫所感受到的,這就是應化身。「由跡溯本」,因為現跡與人都一模一樣,應這個人類所需求,這同樣的人間,只是他在王宮裡面,現出了他的出生高貴;在皇宮裡面,現出了他在富貴中,不受富貴所迷惑,他有與人不同的思想觀念。他想要去追求生命的來源,要如何突破人生不平等的觀念。這種的思想與平常人不同。善男子!
  • 性格內向的人適合當領導嗎?你需要提升這3方面的能力
    一個人適不適合做領導,和性格內向沒有直接關係。馬化騰就是一個性格比較內向的人,很少參加一些商業活動和騰訊的產品發布,也很好在公開場合拋頭露面,但他曾掌管著騰訊幾千億的商業帝國,難道他不是一個好的領導嗎?
  • 2014年彰化縣長初選:外行看藍綠 內行看派系
    2014年彰化縣長初選:外行看藍綠 內行看派系   民進黨的初選提名競爭白熱化,原本前「立委」江昭儀與現任黨部主委陳進丁私下民調決定共推一人,而現任「立委」魏明谷與彰化市市長邱建富協議二人民調推一人參與民進黨初選,這二組私下民調都沒有公開,私下初選最後都不了了之。最終還是5個人都參加民進黨初選,最後確定魏明谷獲得民進黨提名,但內部裂痕整合依然是問題所在。  國民黨有意者眾多,但都採取鴨子滑水的態度,尚未有強勢表態者。
  • 真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看著差不多的2款茶,價格相差1倍
    那這兩款具體有什麼區別呢? 首先第一個,這2款海拔不一樣。300這款蜜蘭香是中高海拔的,這個海拔的蜜蘭香性價比是最高的。而且這個海拔的蜜蘭香,質量可以說是有保證的。
  • 外行看熱鬧,你知道「波音737-8」怎麼讀嗎?
    像軍隊、鐵路、郵電、氣象等行業,會讀成「么兩三四五婁拐」,在音樂簡譜上是「do、re、mi、fa、sol、la、si」;我國傳統的「工尺譜」中是「上、尺、工、凡、六、五、乙」;不能讀成「三聲」,讀了就是行外!都說「內行不說外行話」,近期一名民航業內人士接受採訪時,把橫線讀成「減」,那麼波音飛機的型號該怎麼讀?讀737減800,就是負63吧?
  • 外行領導內行,你怎麼看?
    工作內容側重於執行,對具體業務和項目提出專業性的見解,同時也要承擔為主管領導獻言獻策的義務。2.管理型人才。對於專業管理人才,屬於專業管理序列,主要從事專業管理工作。工作內容側重於決策,對具體業務和項目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同時也要承擔決策帶來的風險。(二)晉升途徑不同。
  • 領導科學試題及參考答案
    2.現代社會生產的巨大發展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帶來了領導活動的一系列變化,要求現代領 導由_________上升為科學領導.   3.領導者是指在社會共同活動中履行一定領導職務的_________.
  • 且看一個外行所長如何帶隊伍 不看資歷看價值
    在其履新後首次研究所全員大會上,他說,「在證券研究的專業領域裡,我是個外行。今後,國信研究所將打造外行與專業研究團隊相結合的競爭力品牌。」  此後的4年間,從未有人評論和標籤姜必新是個外行。「他這一招真的很厲害。一開始就把自己定位成外行,其他人就不太好意思對他的研究能力進行評頭論足。」一位國信研究所工作人員如是說。
  • 【筆譯打卡】| Day 9 - 中文的「外行」怎麼翻譯呢?
    對於科學我是外行,但我是熱心科學的。(今天學習「外行」的不同譯法)今天想介紹下「外行」這個詞,不是什麼難詞,但可以給大家自己翻譯的時候提供更多的思路和選擇。還有一句關於「外行」的例句我是個外行,但我要感謝科技工作者為國家做出的貢獻和爭得的榮譽。
  • 揭秘青島搬家公司套路,低價不便宜,內行騙外行
    臨時加價亂收費但是現在的搬家公司報價低的搬家不便宜,內行騙外行。內行騙外行已經成為很多搬家行業的「生存之道」。青島搬家公司亂象當然了,這也不能全怪搬家公司不地道,很多的情況,客戶也明白便宜一點有問題,就是因為僥倖心裡,認為搬家公司說胡很絕對,看似很肯定的問題還會有很多情況在次收費。
  • 在美國西北大學,外行如何管理內行
    在數學系這一級,因為同事們比較熟悉,任何決定很難不受個人情感左右,難以客觀公正。所以最重要的決定就落在了文理學院的長聘與晉升委員會。  西北大學文理學院包括人文、社科、藝術、理學,涵蓋學科方向很廣,堪比很多大學的全部。長聘與晉升委員會由12個教授組成,4個人文,4個社會科學,4個自然科學。所有成員由全院投票選舉產生,任期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