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你得把他罵夠了,中國式父母的通病是用貶低孩子來為他好

2020-09-11 豆寶奶奶育兒經

「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郭德綱談及教育兒子郭麒麟時,曾說過這樣的話:天底下沒有哪個父母不疼孩子,可你要是寵著他,外面的人又不都是他親爹,你得把他罵夠了,他出去之後才不會挨罵。

末了,郭德綱還留了這樣一個問句:你說是你罵他好,還是外人罵他好?


這話是不是聽起來很熟悉,像不像很多父母在數落孩子時給自己找的藉口:現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都不行,做父母的平時就得多管教幾句,將來到了社會上,才不會遇到什麼事都脆弱。

郭麒麟16歲演砸相聲,被其父郭德綱大罵:蠢子無知,愚蠢至極

2012年,年僅16歲的郭麒麟登臺表演相聲沒多久,去給師哥嶽雲鵬做助演嘉賓,但卻因考慮不周給演砸了,作為相聲演員,「包袱」沒響這樣的事兒常有,但放在郭麒麟身上就不行了。

回家後,本就很失落的郭麒麟,非但沒有得到父親的安慰,反而被郭德綱罵得狗血淋頭,這還不算完,郭麒麟發完道歉微博後,郭德綱轉發時的用詞也相當狠:「大罵郭麒麟至半夜」「蠢子無知,糊塗至極」!

像每個打著「為你好」的家長一樣,郭德綱並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妥,反而對自己的教育成果很是滿意,曾經直言:郭麒麟是我最成功的作品

是,「大林子」如今是很優秀,上哪個綜藝節目都能給別人留下很好的影響,從不讓別人尷尬也不會讓場子冷卻,但郭麒麟卻說過這樣一句話:父親只要瞪我一眼,我就會覺得受到了一萬點傷害

看似玩笑話,卻不難聽出背後的酸楚和難過,有什麼成功的地方,不會得到表揚;有一點不對,就會被罵得狗血淋頭,哪個孩子會認為這樣的童年是快樂的呢?

郭德綱:你得把他罵夠了,中國式父母的通病是用貶低孩子來為他好

曾看過這樣一個例子,分享的網友是一位心理醫生——

一個患有抑鬱症的孩子來複診,心理醫生見孩子拿著一本書在看,便表揚道:「這孩子真用功啊!」陪著孩子來看病的母親,卻接茬說道:「哼!用功?假用功。」

語氣中帶出來的嘲諷和鄙夷,讓醫生都急得跳腳:「又說了又說了……」醫生當下就滿臉無奈和悲哀,無論怎麼叮囑家長,他們還是忍不住用這種說反話的譏諷語氣,去和孩子交流。

那個孩子聽到母親的話後,只是眨了眨眼並沒有作聲,醫生說:自己辛辛苦苦地在修補孩子的心靈,家長一句話就能讓他前功盡棄,真的太無力了。

在人前,極力地貶低孩子,一直是中國式父母的通病,有時他們甚至知道自己的孩子做得很好,但面對外人,卻依舊會上演「恨鐵不成鋼」的戲碼,還美其名曰:謙虛一點,怕孩子驕傲

這些家長真的不明白,讚揚才是努力的動力嗎?他們一面想孩子優秀,一面將孩子的閃光點磨滅,每天被否定的孩子怎麼會自信呢?

人前貶低孩子害娃不淺,家長別讓自己的無知,毀了孩子一生

中國父母都喜歡,在人前誇獎別人的孩子,貶低自己的孩子,再通過他人的「反駁」自己,借他人之口讚揚孩子,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但小孩子是聽不出那麼多彎彎繞繞的,父母是孩子最在意的人,總是得不到爸爸媽媽的肯定,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打擊。

1)想讓孩子自信:一定要在人前表揚他,將孩子的閃光點提出來

家長表揚孩子要「誠心誠意」,而不是流於表面的泛泛之談,準確地告訴孩子他哪裡做的好,才能讓良性行為一直持續,比如小孩子出門時,會主動幫媽媽拎東西。

2)在公開場合表揚孩子:一定是性格和行為上的正確做法

「人前表揚」和「人前表演」是截然不同的做法,家長在公開場合表揚孩子,一定不能是拿了什麼什麼獎、考了多少多少名,這樣的說法會助長孩子的虛榮心,成了變相攀比,表揚的一定得是孩子的品質。

中國人的「自謙」,很容易讓家長陷入貶低孩子的泥潭出不來,但中國父母一定要慢慢改掉這個壞毛病,學會看到孩子的閃光點,用表揚去鼓勵孩子

討論話題:你有沒有貶低過孩子?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大家分享您的觀點和看法

(文中配圖全部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郭德綱:「我把兒子罵夠了,出去就沒人罵了!」疼孩子就要對他狠
    當時郭麒麟正在舞臺上演話劇,直到演員上臺謝幕的時候,郭德綱突然的出現讓郭麒麟大吃一驚,並且郭德綱一句「演得比我好」當場讓郭麒麟掉淚。要知道,郭麒麟眼中的爸爸歷來都是極具威嚴的,用他的話說:「爸爸等我一眼,對我就像是一萬點暴擊」。而郭德綱也曾在節目中形容,郭麒麟的童年可以用悲慘形容。
  • 李玫瑾:想毀掉一個孩子很簡單,就是貶低他,「謙虛」地貶低他
    通過更長時間的調查研究和分析對比發現,教授發現中國傳統的「謙虛」文化在某種程度上扼殺了孩子進步的積極性,對孩子無異一場謀殺。李玫瑾教授指出:「謙虛的貶低」是毀掉一個孩子最簡單的方式。而父母的回應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對未知探索的積極性。中國父母向來推崇「挫折教育」,和孩子的相處方式也大多以命令的口氣為主。在一些父母心裡,罵孩子=對孩子好。前進時敲打,後退時鞭策也成了一部分父母和孩子相處的常態。
  • 「中國式父母」通病:你再這麼說話,孩子就毀了
    這一刻,真的很心疼這個孩子。督促孩子上進本身不是錯,錯的是用嘲諷、打擊和貶低的方式。實際上,每一句刺耳的話都不會變成激勵,反而會讓孩子那顆渴望被愛的心逐漸封閉,甚至從「受害者」變為「加害者」。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當然需要父母的教育,但絕不是用說反話的方式。正面表達情感,是親子關係裡的剛需導演姜文曾說,自己多年來最大的失敗,就是沒能跟媽媽把關係處好。在他的記憶裡,媽媽總是一副不高興的樣子。
  • 摧毀一個孩子有多簡單?貶低他,不停地貶低他
    鞭策孩子可以,何必要用貶低的方式?追求進步可以,何必要讓孩子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然而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父母出於以下幾種心態來貶低孩子:1、「貶低式」鼓勵比如,親朋好友誇一句:「這孩子真聰明!」出於禮貌和謙虛,有的家長會立刻說:「咳,他不行,不如你家孩子成績好。」
  • 既然郭德綱省去了串擾,為什麼這麼多人罵他?這三種人都恨他
    不能證明郭德綱不能給他看,因為如果他有能力,他不會在跑去上錄製綜藝節目,他在北京的兩次訪問都失敗了,他沒有信心說英雄的話。然而就在這次對話之後郭德綱用自己的行動回應了攝影師的問題,相聲不僅活著,而且他還活著。
  • 郭德綱罵宋祖德:他就是我家裡養的一條狗!(圖)
    在娛樂圈,要說罵明星罵得最狠最有名氣的,非宋祖德和劉信達這兩人,凡是娛樂圈裡哪個最紅就罵哪個,而且每次罵都能上熱搜,明顯的都是借明星來炒作自己。此外,王寶強上次婚姻的事件後,宋祖德和其他幾個人一起去廁所錄製了一個視頻傳到網上,在視頻裡,宋祖德罵王寶強是垃圾中的戰鬥機,而稱讚他老婆是中國好女人,是女性的楷模。這種明顯的價值觀偏移的觀點,做為旁人真的無法理解。
  • 一句話曝光「中國式父母」通病:你再這麼說話,孩子就毀了
    這一刻,真的很心疼這個孩子。督促孩子上進本身不是錯,錯的是用嘲諷、打擊和貶低的方式。實際上,每一句刺耳的話都不會變成激勵,反而會讓孩子那顆渴望被愛的心逐漸封閉,甚至從「受害者」變為「加害者」。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當然需要父母的教育,但絕不是用說反話的方式。正面表達情感,是親子關係裡的剛需導演姜文曾說,自己多年來最大的失敗,就是沒能跟媽媽把關係處好。在他的記憶裡,媽媽總是一副不高興的樣子。
  • 楊爍一句話曝光「中國式父母」通病:別再用這些話刺傷孩子了
    ,所以請多給孩子鼓勵,而不是用反話去刺傷孩子。這一刻,真的很心疼這個孩子。督促孩子上進本身不是錯,錯的是用嘲諷、打擊和貶低的方式。實際上,每一句刺耳的話都不會變成激勵,反而會讓孩子那顆渴望被愛的心逐漸封閉,甚至從「受害者」變為「加害者」。
  • 郭德綱最落魄的時候,趙本山託人給他帶了一句話,令他銘記十幾年
    馮鞏原本來了4位徒弟,大潘、宋寧、李鳴宇早早出局,白凱南在戰隊賽中墊底淘汰。令觀眾感到遺憾的是,趙本山的遼寧民間藝術團、以沈騰為代表的開心麻花和賈玲的大碗娛樂都沒有派人來參加這一季《歡樂喜劇人》的錄製,也導致整體喜劇水平不盡人意。前五季《歡樂喜劇人》,趙本山都派了徒弟來參加,今年卻缺席了,這是為什麼呢?
  • 「你罵孩子,他不會停止愛你,卻會停止愛自己。」
    無論醫生怎麼叮囑父母不要這樣說,父母還是習慣用這種譏諷的語氣和孩子交流。醫生們費盡心機把孩子心裡的傷痛撫平了,家長卻又輕而易舉地用一句話把孩子扎得滿身血窟窿。她說:「努力著只為等他一聲肯定,換來的只有無盡的指責。就是每時每刻都覺得自己是不是只有死了他們才會滿意。」
  • 郭麒麟:業務能力強,低調謙遜情商高,他才是郭德綱最好的作品
    第一反應是:老郭的兒子還演電視劇,演技還這麼好!一個愛財如命、嬌憨可愛的富家公子被郭麒麟演繹得恰如其分。有網友留言提問:「郭麒麟和郭德綱是什麼關係?為什麼說郭麒麟是郭德綱的兒子,這個梗怎麼來的?」由依附到獨立,郭麒麟真的長大了。當許多觀眾被郭麒麟演技驚豔到,記者採訪他:「你父親怎麼評價你在《慶餘年》中的表演?」
  • 「中國式父母」的通病:對孩子心裡有愛,開口卻滿是傷害
    生活裡,很多父母都喜歡用反話來嘲諷孩子當下所做的事情。比如,孩子做錯了一件事,明明心裡已經很難受了,而有些父母卻在這個時候會來一句:「你可真棒!」我記得我小時候有段時候比較淘氣,不想去上學,只想在家看電視,然後我父母不但沒有阻止我,反而脫口而出:「不去算了,你想看電視,那你就在家看個夠吧,你怎麼開心怎麼來!」很多時候,他們一開口,總是批評先於肯定,用諷刺代替了讚美,用貶低取代了鼓勵,最後都變成了傷害感情的刀子嘴。
  • 大部分父母為何如此喜歡貶低孩子?
    竟然在父母面前,我永遠活得像個醜小鴨一樣,那我就應該是醜小鴨,這二十多年的人生裡面,在父母的語言呵斥下,我活得很自卑,我一直認為他們說的都是對的,我就是這樣差勁的人,長期的這種心理讓我沒有自信心,甚至讓我感覺出生下來就是個錯誤。這種認知在很長時間保留在我心裏面,很多時候都會對自己產生懷疑,我做得好一點是應該,做得不好是正常。
  • 「自私」教育:父母「使絆子」,孩子越磨礪越優秀
    孩子終將成長,父母總要放手。然縱觀現實,在中國式親子家庭裡,愛過滿,成為束縛,反羈絆了孩子前行的路。父母以為自己用「無私奉獻」成就了孩子,卻其實,家長自以為轟烈烈的犧牲,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障礙與負擔。事實上,「自私」的父母,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
  • 拿學習好的孩子來貶低自己的孩子,這樣的行為太蠢了,父母可別幹
    文 | 維尼媽媽沐瀅閱讀約4分鐘在平臺上看到這樣的一個問題:「拿學習好的孩子來貶低自己的孩子,是愚蠢的行為」,你認同嗎?為什麼?我認同,並且覺得,非但愚蠢,還很壞。在我的印象裡,在他「遜色」我的那段時間裡,他媽媽從來沒有拿他和我作對比。我取得了好成績,他媽媽由衷地表示祝賀,但是也從來不批評貶低我的髮小。初中之後,發小開始發力,男孩子的優勢開始凸顯,尤其是在數學方面。數學也漸漸成為了我的短板,好在其他科目我的成績依舊是領先的。
  • 為什麼很多孩子不會考慮父母的感受?中國式父母的悲哀
    也許有的父母聽了這句話,覺得很不公平,就像有一位網友說的:父母就是覺得自己小時候經常被皮鞭抽,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並且吃不飽穿不暖的長大了,現在我稍微罵你幾句,你就受不了了?不會好好說話,確實是很多父母的通病。對父母來說,把握說話的分寸,不僅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智慧。
  • 從過得剛好到郭德綱好,剛剛好的人生,是我們的追求嗎
    我老公說,郭德綱你都不認?經過他的科普,我才知道,原來人家是說相聲,現在可有名了。後來看郭德綱的經歷,感覺他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真是不容易啊。而且,也覺得他那種認真做事,但又對結果不那麼在乎的樣子,很能吸引人。郭德綱說相聲,相聲裡都是段子,他也喜歡用段子來回應別人。
  • 教子當如郭德綱?未必,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長為郭麒麟……
    這和很多父母信奉的挫折式教育如出一轍。仿佛孩子小時候不吃苦,不經歷挫折,長大就一定不能成才一樣。在這種教育下長大的郭麒麟,的確出落成如今的人見人誇。他們打著為你好的旗幟, 不停地給孩子扎針。小時候吃了足夠多的苦,長大了才不會像溫室裡的花朵一樣,輕易被摧折。虐的越狠,就是愛得越深。不能讓孩子養成驕傲自滿的心裡,於是就狠狠地打擊他們,用語言把他們的自尊摧毀。
  • 父母還在罵孩子?"鏡中我效應"父母要了解,別毀了孩子的自信
    其實像這樣的情況,在我們的身邊很常見,許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貶低和打壓。孩子做得好了,父母打擊他們;孩子做得不好了,父母責罵他們。長期被父母貶低打壓,孩子的自我認知可能會出現偏差,進而變得不自信,就會導致&34;的出現。
  • 「我兒十八,幾句叮囑」,郭德綱給兒子952字的家書中,「規矩」是一...
    熊孩子從來就不是天生的,有的只是父母的缺位。在對郭麒麟的教育裡,即使生活已經壓得郭德綱透不上來氣,他卻從未缺席過。在對郭麒麟的教育裡,即使生活已經壓得郭德綱透不上來氣,他卻從未缺席過。創辦德雲社之初郭德綱並不富裕,甚至也曾開演只有一兩個觀眾,收的徒弟他只能往家裡帶,那時的郭麒麟,只有五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