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作為提供全民閱讀服務的重要陣地,與書店的融合發展漸成趨勢,「圖書館+」的內涵不斷擴展。圖書館與書店兩者之間可以相互補齊功能,充分發揮各自渠道、品牌、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做活做響閱讀推廣,不斷提升全民閱讀的成效,館店合作已經成為文旅融合的生動實踐。
一 社會形勢與行業背景
近年來,圖書館與書店合作推廣全民閱讀的事例越來越多,原來是圖書館內開有書店,現在是書店內有圖書館,更有甚者,則是圖書館被新華書店按照公共圖書館服務規範及相關標準整體運營,如2016年安徽皖新智圖文化產業發展公司就參與安徽省六安市圖書館前期規劃、設計及後期的運營與管理,此舉實為社會力量以企業管理方式運營公共圖書館的具體而生動的實踐。
2019年7月,國家圖書館館長饒權帶領國家圖書館團隊骨幹人員到新華書店總店調研,雙方認為圖書館和新華書店有共同的政治屬性、文化屬性、服務對象和發展需求,一直以來關係緊密,在新時代有更廣泛的合作空間。雙方同意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探討在數據資源、知識服務、圖書館空間延伸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動全民閱讀。
二 東城區的實踐與進展情況
面對網際網路對實體書店的衝擊,幾年來政府對實體書店的支持力度也越來越大,北京市政府每年撥款1億元補助或獎勵優秀的實體書店。
北京市東城區是首都核心功能區,歷史底蘊深厚,文化氛圍濃鬱,知名書店眾多,特點突出。北京市東城區圖書館積極推進「館店合作、文旅融合」的實踐,充分利用區域資源,在書店內開辦分館,並與書店合作舉辦活動。館店合作迅速填補了區內繁華商圈、優越地理位置上沒有公共圖書館的空白,為商圈營造書香氛圍,引領閱讀風尚。圖書館對商圈的強力介入,吸引更多青年人成為圖書館讀者,改善了圖書館讀者的年齡構成。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李國新說:北京市東城區圖書館王府井書店分館創新了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共同推動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的新方式,為文旅融合發展找到了突破口,證實了公共文化和文化產業可以融合發展,圖書館和書店可以實現共贏,公共閱讀和市場銷售可以有機統一。
1.合作建分館與規範服務
東城區圖書館於2018年與王府井新華書店籤訂協議,合作建立區圖書館分館。東城區圖書館每年投入150萬元購書費,通過王府井新華書店無折扣購買所需圖書。書店則在其6層建設一個100平方米、藏書近萬冊、16個閱覽座位的圖書館,書店負責裝修,配備書架、閱覽桌等設備,安排4名人員從事圖書館的相關服務工作。內容包括辦理借書證、借閱書刊、解答諮詢,分編、加工圖書,及統計與檔案工作。
這個書店內的區圖書館分館,將「你讀書,我買單」服務常態化,讀者在書店挑選的圖書如符合區館入藏標準,由工作人員分編加工後,憑一卡通借書證即可現場借走。
分館每日10點至20點開放,全年365天無休。2018年7月至今,接待讀者18萬人次,外借圖書10萬冊,辦理借書證2000餘個。書店與圖書館每年舉辦活動100餘場。寶寶故事會、作家與讀者見面會受到讀者追捧。疫情期間,書店依舊開放,其6層圖書館2020年5月恢復開放後又新增10臺電腦,免費供讀者閱讀數字資源,上網衝浪。
2018年,該分館榮獲「閱讀北京·十佳優讀空間」、第六屆北京王府井國際品牌節「王府井十大文藝勝地」及2019年中圖學會「書香社區」稱號。
2.聯合開展活動,拓展服務
2019年底,東城區圖書館與王府井書店分館選擇了東城區16家具有文化地標性質的特色書店,推出「故宮以東·書香之旅」讀者選書系列活動。讀者通過微信報名,到書店報到選書,館員現場分編加工讀者所選之圖書,為讀者辦理借閱手續。每次活動,圖書館均與書店組織講座或沙龍。至2020年11月,共舉辦了18場活動,400餘位讀者選取圖書500餘冊,讀者反響極好。每次活動有20至30個讀者參與名額,微信報名常常在48小時內即報滿。
2019年底,東城區圖書館化工書店分館、語文書店分館、更讀書社分館相繼開館,向社會公眾提供圖書借閱服務,組織相關活動。
3.營造氛圍與理念宣傳
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由北京市委宣傳部主辦、東城區第一圖書館協辦的「遇見一家書店」徵文活動成功舉辦。本次活動共收到社會來稿500餘篇,向專家組推薦了百餘篇進入終評,經專家組評審,35篇徵文獲獎。10餘篇徵文在《北京晚報》刊登,20餘篇徵文在北京電臺進行了播讀。著名作家王蒙為徵文留下「遇見一家書店」墨寶。12月底,優秀徵文結集出版。東城區圖書館是徵文的創意者,是最有力的推動者。徵文使京城不少書店了解了圖書館的價值與作用,拉近了圖書館與書店之間的距離,使讀書人從中受益。
三 實踐中的思考與再思考
從東城區圖書館文旅融合的成功實踐中可以看到要將文旅融合落到實處,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形式上的融合,而是要從事物本身運行的規律性出發,找到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1.在公共圖書館建設與服務上,圖書館要了解自己地域內的資源構成,了解能為圖書館所用的資源。東城區文化資源豐厚,但地域狹小,寸土寸金,所以要有重在整合、融合相關資源的思維,要與合作者找交集、尋共性,突出特色特點,達成共識。東城區書店多,書店中的名店多,與出版社一體化的多,歷史上出版社、書店、圖書館一體化的就有兩家。如商務印書館的東方圖書館、三聯書店的韜奮圖書館。
2.館店合作,文旅融合,圖書館要使讀者成為最大受益者。要通過走讀結合,開闊讀者眼界,增加讀者的獲得感。文旅融合要順應時代發展,要體現公共圖書館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要踐行讀者在哪裡、圖書館的服務就在哪裡的追求。以讀者為中心,是起點,是落腳點,滿足讀者文獻需求是目標,使越來越多的社會公眾親近書、閱讀書是目的。
館店合作,文旅融合,是圖書館踐行讀者在哪裡、服務就在哪裡的生動而具體的實踐。館店合作,體現了公共圖書館守正創新,積極探索實現文旅融合的多種可能的主動性作為。
3.館店合作,要從豐富因地制宜建設圖書館總分館的形式,豐富社會力量建設運營公共圖書館的經驗上有所考量,以提供可借鑑的形式與方法。
4.館店合作中,圖書館要堅持自己的主體地位,主體地位的體現,首先是在圖書館專業化的引領上,其次是在圖書館的自我革新上,圖書館應該是一個生長著的有機體。
(1)體現在專業化引領上,有一個如何理解專業化的問題。引入社會力量運營圖書館時,常聽到有人說這樣的話,「專業人做專業事」。誰是專業?公共圖書館有百年歷史,其從業者難道不專業?為什麼需要社會力量參與?是因為原有圖書館的舊機制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缺陷,如用人機制、分配機制、考核機制。現在參與圖書館建設的社會力量中,其所招募的具體從業者又有多少是從事過圖書館工作的專業人士?
在一些圖書館的外包業務中,已經出現了重活動量、重出鏡率、不重圖書館基礎業務的現象,重表面熱鬧、不重內涵發展的傾向。
為此,有學者批評「圖書館幹了文化館、科技館、博物館的活」。這種批評當然是一種偏見,但也可視為一種對圖書館工作者的善意提醒。圖書館應該重視這個提醒,更應從如何彰顯圖書館的核心價值與光大其核心業務上去思考、去開拓、去創新。館店合作中的圖書館,應該把自己的業務按照輕重緩急排排序,哪些是先要做的、必須做的,哪些是後做的、輔助性做的。
館店合作要有個準入的條件,這也是一種專業化的引領。要對合作方書店有一些硬性的要求、硬性的約束。如:書店需要提供給圖書館讀者服務的面積是多少?能保證基本運行的經費是多少?相關的服務指標是多少?
對館店合作,要有個可持續性的考量,有個綜合性的、全面的評估,既要肯定其優勢,也要看到其局限性,要促進轉化劣勢為優勢。評估社會力量參與圖書館建設,不要只談成績,不談甚至是不看缺點,否則館店合作給圖書館帶來的進步會是暫時的,難以持久。
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更多的還是需要圖書館人自己去努力。這是圖書館人的責任,這種責任的體現之一就是圖書館專業化的引領,也是圖書館存在的意義、價值和使命。
(2)圖書館的專業化引領,也要體現在圖書館的自我革新上。在對《公共圖書館法》的遵循中,在推動圖書館總分館建設中,在落實圖書館實施法人治理結構改革中,圖書館要有所作為。現在更需要的是主動地、積極地爭取地方政府的支持,按照中央精神、法律規定,精心謀劃、配套分步實施推進各項措施,要自上而下,要有時不我待的進取心和緊迫感。
5.地方政府應該對服務效能出色的館店合作者——書店與圖書館有所獎勵或表彰,以激勵其可持續性發展,這也符合《公共圖書館法》所表述的精神。
6.館店合作,需要書店和圖書館不斷增進共識。有不少書店負責人認為讀者都到圖書館去借書了,誰還到書店買書呢?其實這也是一個在不少書店從業者、許多公眾,甚至是有些領導、記者、專家頭腦中固有的錯誤的觀念。
日本圖書館學會與日本圖書出版發行協會曾以此為題共同做過調研。結果表明,恰恰是圖書館購買的常銷書,為書店的生存起到了支撐作用。實際上,圖書館也是在為書店培養真正的消費者。相當多的圖書館讀者是自己借書的同時又常常自己買書,東城區圖書館開展的「書香之旅」活動就證明了這點。
雖然圖書館、書店在政治屬性、文化屬性、服務對象、發展訴求上高度契合,但館店合作,文旅融合,在客觀上仍然存在著一些條件性限制,這就需要館店雙方在各自的文本表述與實際操作中,要充分考慮對方的行業特點,特別是對方與自己的重要不同點。否則,會在宣傳與實際的操作中曲解對方的核心價值。
7.館店合作,文旅融合,需要圖書館優化自身工作流程,制定相關新規則,以保證分編加工圖書質量。在「你讀書,我買單」——讀者參與文獻建設常態化後,圖書館要有辦法控制好讀者選書的比例,要掌控好讀者選書與館員選書比例,要掌控好現場採購與定單採購的比例,要掌控好一店採購與多店採購、網上採購與網下採購的比例。
8.館店合作,文旅融合,促使圖書館員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促使館員主動踐行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促使館員創新,優化服務流程,將兩線服務前移至一線。
館店合作使採編館員經常性地走近讀者,增進了館員與讀者的交流,從而更直接地了解了讀者的需求。館店合作促使館員走進書店,在賣場了解出版信息、出版熱點,開闊眼界,提升能力。多年來,圖書館採編人員業務能力強,是不爭的事實,但採編人員也有自己的局限。館店合作,使採編館員工作更全面,對書店的調研與選擇、聯繫與溝通、宣傳與推介、活動策劃、現場組織,一次書香之旅幾乎包括了圖書館的所有業務流程,有些甚至是館內從來沒有遇見過的情況。
9.館店合作,文旅融合,要向讀者與書店宣傳圖書館的服務內容與形式,宣傳圖書館的使命與精神。圖書館要以積極的創新性的思維,踐行杜威「以最小的成本,為最多的讀者,提供最好的服務」的「三最」原則及阮岡納贊的圖書館學五定律,即:書是為了用的,每個讀者有其書,每本書有其讀者,節省讀者的時間,圖書館是一個生長著的有機體。
10.館店合作,文旅融合,要宣傳書店,要為其帶來流量,進而帶來收益,要在客觀上、氛圍營造上促使書店創新,加強書店與圖書館的聯繫。
(作者:廖志學 白玉靜 肖佐剛)
責任編輯:韓璐(EN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