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是天生的畫家,寶寶塗鴉時隨手畫出的線條充滿了抽象的意味,會讓許多真正的畫家望塵莫及,塗鴉對於寶寶來說是一種很重要的表達方式,也是一種對寶寶身心發展非常有意義的活動。
寶寶1歲以後便會拿起筆來亂塗亂畫,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2歲左右,這一階段稱為塗鴉期,過了這個階段,等寶寶長大了,就再也畫不出來這樣「抽象」的畫了,所以,爸爸媽媽要保留住寶寶最初的「真跡」哦
寶寶塗鴉是繪畫和寫作的雛形,是思維與表達的工具
1.讓寶寶拿起畫筆隨意地塗塗畫畫,對寶寶來說是很好的活動。這能夠使寶寶的手部和腕部得到很好的鍛鍊,促進兩者的協調性,還有助於寶寶學習使用勺子、筷子等其他工具。
2.寶寶通過塗鴉,也試圖表達自己的思想,這是除了口語、動作、表情之外的另一種表達方式,塗鴉也被稱為是「兒童的另一種語言」。
3.在塗鴉過程中,還能促進寶寶視覺空間智能的發展。鍛鍊其對色彩、線條、形狀、空間的敏感性,並將視覺和空間的想法具體地在畫板上呈現出來。
4.讓寶寶感受各種形狀和顏色在自己的手底下呈現出來的過程,寶寶一開始會很驚奇,於是不斷地重複「畫」這個動作以尋求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寶寶的大腦眼睛、手的配合也得到了很好的鍛鍊。
寶寶的畫帶有很大的隨意性,畫出來的東西只能是象徵性的,有時成人根本看不懂,通常要孩子用語言和動作來補充說明繪畫的內容,爸爸媽媽對於寶寶塗鴉,應抱一種讚嘆、驚喜、鼓勵的態度,這種積極的態度會鼓舞寶寶用積極的心態去探索這個色彩斑斕的紙筆世界。
1.現在市面上有各種給小孩子用的電子畫板,但建議家長為孩子選擇傳統的紙張、蠟筆或油畫棒等繪畫工具,並教孩子認識和逐步學會使用這些材料。
2.可以將畫畫與生活場景、遊戲結合起來,比如在下雨天的時候教孩子用線條來表示雨點,和孩子比賽誰畫的更圓等,這可以讓孩子維持對畫畫的興趣。
3.先教孩子慢慢掌握線、圓圈、點的畫法,然後在此基礎上,引導孩子觀察周圍物體並畫出象徵性的圖形。孩子比較容易掌握畫圓形,所以應該從圓形開始學習,比如畫蘋果、糖葫蘆等,再逐步過渡到畫手帕、窗戶等四邊形。
4.此外家長要有意識地引起孩子對物體色彩的注意,培養對顏色的興趣,逐步認識各種不同的顏色,並使用不同顏色的蠟筆來繪畫。
5.孩子剛開始畫畫時,一般不敢大膽地畫,畫的線條一般都很輕、彎彎曲曲,家長要多鼓勵孩子大膽地畫,儘量畫大一些,最好每次都把紙畫滿。
家長在教寶寶塗鴉的時候,還要注意這些細節
1.為寶寶開闢專門用來塗鴉的空間
每個寶寶都是天生的小畫家,他們喜歡信手塗鴉,稍不留神就會在牆壁、家具、書本、衣服等到處亂畫,為了能讓寶寶隨心所欲地塗鴉,家長可以為他開闢一塊專門繪畫地區域,比如在牆上貼上一張足夠大的紙或者白板,讓他在規定範圍內自由塗抹。這樣一來,既解決了牆面物品的清潔問題,也為他的塗鴉提供了充足便利。
2.適當引導但絕不示範
家長要讓寶寶在觀察中創作、在想像中繪畫,切忌盲目示範,這只會扼殺寶寶的創造力,在色彩運用上,也不要給寶寶過多的限制:天不一定總是藍的,樹不一定總是綠的,花也不一定全是紅的。
3.讓寶寶嘗試不同的繪畫材料
家長應儘量讓寶寶嘗試不同材料的繪畫工具,油畫棒使用方便且不易折斷;水粉顏料色彩富於變化,濃淡可自由控制、甚至可以嘗試用吸管吹畫、用海綿蘸畫、用彩紙撕畫、用手指壓畫等。
4.用欣賞的眼光評價寶寶的作品
「畫得像不像」通常是家長評價寶寶作品的標準,但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寶寶的畫是他們內心的靈動、思想的閃光,要知道激發寶寶的創作熱情遠比讓他們掌握繪畫技巧更重要,所以家長一定要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寶寶的每一幅作品,要明白你一句無心的話就可能打消孩子的繪畫熱情。
參考書籍:
1.趙天衛主編胎教早教啟智專家方案中國紡織出版社2014.03.
2.張愛啟主編和孩子一起享受早教 1-3歲幼兒養育必修課人民軍醫出版社2014.10.
3.邴曉琳著家有小人兒 快樂媽媽育兒經崇文書局2009.01.
4.管倚著1-3歲寶寶成長關注甘肅少年兒童出版社2008.4.
5.張可編著實用育兒方案中國婦女出版社2008.5.
6.張麗娟著走近童心 0~3歲卷九州出版社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