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了社交平臺近萬條評論,發現沒有能報的大學專業了

2020-12-11 虎嗅APP


終於,出生在非典一代的高考考生熬過了新冠疫情黑天鵝,經歷了延期,又要克服50年一遇的洪水,艱難進入考場,還要抵擋地震的突襲,面對英語釘子戶李華、天壇有多少塊地磚的折磨……今年的考生太難了。


好消息是高考結束了,壞消息是準大學生還要面臨報志願。俗話說:七分考,三分報,順利被大學錄取,才意味著高中生涯結束。


每位考生需要從13個學科,61個大學專業類,506種本科專業中挑出最適合自己的專業。選錯專業毀一生,有些考生甚至因為不喜歡錄取的專業而選擇退學復讀,因此,排除掉最坑人專業,對被各種專業弄得焦頭爛額的家長和考生們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搜集了微博和知乎等知識屬性較強的社交平臺9325條與「專業避雷」相關的帖子,發現了幾個有意思的現象。


一、熱門專業最常被吐槽


根據2020年1月~7月的頭條搜索數據顯示,金融是搜索次數最多的專業,其次是計算機、英語、會計學、新聞學、自動化、法學、設計、藥學和土木工程。不幸的是,這10個專業也是經常被大家吐槽的專業。



知乎上對問題「下一個天坑專業會是哪個」有502個回答,計算機、金融和會計被提到的次數最多,分別為191次、103次和90次,醫學、設計、藥學、土木也無一倖免



計算機無疑是當下最熱門的專業,從事了6年志願填報指導工作的小冬說:近幾年,計算機專業是家長們諮詢最多的專業。


受到追捧的計算機優勢也相當明顯,在畢業生薪酬統計中,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穩居第一位。網際網路公司蓬勃發展,各大廠對計算機類畢業生需求也很大,不至於畢業就失業。它一定也沒想到自己有一天也會落得被人嫌棄的下場,那大家到底嫌棄它什麼呢?


根據收集到的回答,網友認為:一方面,計算機入門門檻低,培訓幾個月也能工作,並且現在越來越多考生湧入計算機專業,這勢必會導致行業飽和;一位網友甚至吐槽:計算機行業何止飽和,現在都結晶了。另一方面,計算機是吃青春飯的,到了35歲基本沒人要;最重要的是,大家槽點集中在了計算機行業的工作時間上,對程式設計師來說,996是常態,經常過度勞累。


還有從業者認為計算機行業被炒得太熱了,擔心「沒幾年就會被替代掉」。


會計是長盛不衰的幾大專業之一,在大多數家長和考生們眼中,這門專業好就業,畢業後可以有穩定的工作。


但學生們可不這麼想,吐起會計專業的槽來也毫不手軟,大家的槽點集中在考證多、薪資低、可替代性強,不好找工作上。



微博平臺上一條獲得5100點讚的評論寫到「會計一點都不好找工作,而且工資極低。」有大學生說,學會計不如學別的專業去考證,有個初級會計證,根本不需要學四年。


會計專業學生覺得除了人才飽和,競爭壓力大外,還有另一個顧慮是人才層次不齊,想學好難度很大,一般畢業生只能選擇去小廠做會計,一位網友吐槽「老師說假帳都是那種特別牛逼的人才做得出,你們做的只能叫錯帳。」


好玩的是,知乎上有一個提問是「會計學是夕陽產業嗎?」,有287個人回答了這個問題,普遍認知是會計行業近幾年熱度下降,死不了但也活不好,就業前景不樂觀。


要說被吐槽最多的報考熱門專業當屬醫學。打開微博,醫學生對醫學的吐槽噴湧而來。在微博上話題#最想勸退的專業#有1.4億的討論和1.7億的討論,醫學專業高票獲勝,一位醫學生對本專業的吐槽獲得了7100個點讚,評論區的網友都在訴說著涼颼颼的頭頂和能拍死人的課本。


專業選得好,年年期末是高考。這句話用來形容醫學專業再合適不過了。大學生抱怨點主要集中在大學期間課業繁重,學習辛苦,以及醫患關係緊張,工作壓力大上。


相比之下,勸高考生別報英語專業的理由則有些奇葩,一位網友在微博上吐槽自己的專業說:「女生想要脫單,就別報英語,馬上大三學姐發自肺腑的忠告。」實際上,男女比例也是勸退報考者的理由之一。


(圖片來源:艾媒諮詢)


每個熱門專業的學生都能說出本專業的弊端,正應了那句話:想像很美滿,現實很骨感。幾乎所有學生都會感嘆:這專業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二、想像中的專業vs實際中的專業


根據學長學姐們的經驗,念一個專業和看一個專業完全不一樣的。比如,你覺得生物工程是學生物的,但是專業會對你說「不要你以為,我要我以為」。


已經工作了兩年的瑾楓在知乎上吐槽,當年報志願時懷著對「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嚮往,填報了「葡萄酒與葡萄酒工程」專業,她以為學了這個專業就可以在五星級酒店觥籌交錯,奔向高大尚的生活。



結果進入大學後發現,課程都是高數、葡萄酒工程學、葡萄酒化學、食品工程、市場學,並且暑假最熱的時候還要到田間實習,到了大三才學了一門教葡萄酒品嘗學的課,大多數時候不是在五星級酒店品酒,而是在實驗室做實驗,在田間地頭育苗。這時候,她開始意識到自己進了巨大的一個坑。


畢業之後更是慘,大多數本專業的畢業生只能去做銷售相關的崗位,而她還堅持在做品酒師,拿著微薄工資度日。


其實,這樣看起來和學起來完全不一樣的專業比比皆是,你知道什麼是包裝工程、以及任正非所學習的給排水工程專業嗎?你知道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食品科學與工程、社會工作、茶學專業、水產養殖都學的什麼嗎?在豆瓣上,有一個「冷門專業互助小組」,組裡的人會分享一些自己所學的冷門專業,以及自己五花八門的「入坑經歷」。


大家選錯專業的理由五花八門,但總結起來入坑的原因可以歸結為四個字:看走眼了,有些看著名字就想當然,比如生物和生物工程、金融和金融工程,雖然兩字之差,可課程內容和未來就業方向卻天差地別,有些是報考後發現課程內容並不適合自己。


「入學時,我抱著滿懷的憧憬,學了之後,滿腦子只有兩個字『就這』」。這是一位工商管理學的學生入學後,在微博上的吐槽。在「不值得學」的專業裡,工商管理、文學、編輯出版學名列前茅,有學生吐槽「學四年不如培訓三個月系列」。


報考這類專業後,一些學生大呼「上當」。覺得專業與現實不符的不只有冷門專業,報了熱門專業的學生也會有被騙的感覺:


被錄到人工智慧專業的學生覺得:做個技術宅,也挺好,然而事實是:你沒有技術,只有宅。專業學了四年,充其量只學會了發明「人工智障機器」;


網絡新媒體行業好像也不錯,工作後發現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幫我轉發一下,謝謝!」;


學法學的同學以為能成為《何以笙簫默》中風度翩翩的何以琛,結果畢業後發現自己只能混成愛情公寓裡最倒黴的男人張益達;


土木工程聽起來和金光燦燦的房地產有很大關係,事實上,土木工程是又土又木的代表,專業女生屈指可數,每天還要灰頭土臉的去建築工地跑跑跑;


……


翻翻評論,不難發現想像和現實的落差,每一個讀過大學的人都能感覺到,這種落差最後變成了學生對專業的槽點。


三、有一種坑叫「我聽了XXX的話」


看完數據統計,高考生都懷疑人生了,計算機、金融、醫學、法學……都不能上,那我還能選什麼專業呢?在微博上,相關話題#千萬別報的專業#的熱門微博的評論區下有一條神回覆:「總結一下:千萬不要考大學」,這條評論獲得了7700個點讚。


網友「生活已亂」回覆說:看了評論都不要選了,你可以把這些吐槽當成笑話,每個專業都有發展出色的人,只是他們在評論區失語了。



每逢高考報志願時,盤點天坑專業貼子就會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每年的高考志願填報季,其實也是每年的勸退季,一到這時候,各大專業同學都集體出動,從課程安排、就業壓力、學習難度、男女比例、就業薪資等360度全方位吐槽自己專業有多坑,並為此創作了一系列段子。


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勸人學法,千刀萬剮」,然而這個兩個專業每年還是有無數的考生前赴後繼。


志願填報諮詢師小冬介紹說,傳統熱門專業像醫學、法學、金融等諮詢的人一直比較多。


好的專業不因吐槽而決定,什麼是好專業呢?知乎用戶「了了無期」認為,滿足四點其中之一的就屬於是好的工作或者專業:


1. 工作待遇好;

2. 發展前景好,有希望;

3. 穩定;

4. 工作成就感高,價值大。


比如,醫學和教師工作雖然辛苦,但成就感高,對於喜歡的人也是好選擇。不要盲目的聽信別人的建議,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最最重要的。


什麼是天坑專業呢?知乎用戶老楊叔認為沒有絕對的天坑專業,一般「天坑專業」是名校中新增、合併、弱勢專業;強行蹭熱點,行業專業不分;行業沒落的專業;假大空的專業;亂改名的專業。


實際上,我們填報志願的天坑其實是自己的內心。與其聽某位過來人勸你不學某個專業,不如列出來每個專業的利弊,和自己的特點,與其後悔選錯專業,不如從此刻開始努力改變自己的人生。


一位知乎用戶「咖喱雞」總結了填報專業的幾個tips,這條回答獲得了3.9萬的贊同:


1. 窮學IT,富搞金融,至少20年內都是最優選擇。


2. 家裡沒有一個小目標的話,生化材料別碰,不是受虐狂的話,地質海洋農學也別碰。


3. 剩下的除了數學物理外的純理科專業和除了文學外語外的純文科專業,慎重慎重再慎重。


4. 凡是專業名稱帶管理的,不是有志於當公務員的都別去。


5. 技術類專業永遠是最穩妥的選擇。但是有些工程類可能面臨長期出差,選擇前多和父母溝通。


6. 醫學法學這兩個喊苦喊累最厲害的,學習階段確實不輕鬆,但總體來看混到30歲以後都相當不錯,是除了IT外比較穩定的相對不拼背景的中產選擇。


7. 想學醫的話,一本以上不要考慮任何不能當醫生的專業。一本以上不要報護理,三本和專科的話護理是性價比很不錯的選擇。


8. 關於學校和專業,好學校垃圾專業和下一檔差學校熱門專業,選後者,不要幻想去清北讀個生物再轉專業,老老實實去復交甚至中檔985讀個金融計算機。


9. 如果一定要讀冷門專業,能去好學校就去好學校。


10. 想出國工作或移民的話,不要學看起來出國率高的純理科專業,也不要學看起來好申請的商科。


有網友甚至戲謔地製作了一張圖,以幫助高考生避雷:



總之,道路千萬條,選對專業第一條,選專業不謹慎,畢業兩行淚,盒飯財經祝所有結束高考的準大學生們都能被自己心儀的專業錄取。



相關焦點

  • 網絡評論藍皮書:社交平臺網絡評論更受喜愛
    社交網絡型平臺的網絡評論更受用戶喜愛藍皮書項目組構建了傳播效果評價體系,並將網絡評論的平臺劃分為單向傳播型網絡平臺、社交網絡型網絡平臺、內容生產型網絡平臺和功能實現型網絡平臺等。通過對調研樣本進行數據分析得知,網絡評論在以微博、微信朋友圈、QQ空間、豆瓣等為代表的社交網絡型網絡平臺的認知得分為3.77分,得分最高。網絡評論在以新浪、網易、搜狐、騰訊等為代表的單向傳播型網絡平臺的可信度得分最高,為3.68分;網絡評論在以百度貼吧、天涯社區等為代表的內容生產型網絡平臺的可信度得分為3.59分,得分最低。
  • 分析完110萬+條網易雲評論,我找到了在線寫詩的精髓
    摘要:本文爬取[1]了網易音樂23個風格分類[2]下29922個歌單,遍歷了播放量大於100萬的歌單裡所有歌曲(80w+),經過去重得到141264首歌曲裡共計1131521條熱門評論。首先,根據點讚數對熱評進行排序,列出點讚數Top100的熱評。
  • 科研社交網絡與眾包平臺研究報告
    根據資本實驗室創投資料庫,近幾年來,科學研究社交網絡與眾包平臺正在快速發展,而且越來越多獲得資本的認可。在這背後,是平臺本身對群體智慧、科研資源的聚合價值。資本實驗室對近期獲投資的此類創新項目進行了梳理,而且對其他更早成立的部分科研平臺做出分析。
  • 一條抖音的評論能破100萬,社交短視頻的靈魂在評論區?
    「沒有評論區的抖音是沒有靈魂的」,魚子說。兩個月前他開始出現抖音「中毒」的症狀,下班回家常常一刷就是一兩個小時。魚子不僅喜歡看抖音的評論,還會給戳到自己笑點的評論點讚。「這樣沒事還可以打開『喜歡』,繼續樂一樂。」
  • 小肚皮App產品分析:00後的社交養成平臺
    查了查資料發現2003年騰訊QQ秀的裝扮定價在0.5-1元,人均消費5元,如今單頻道具的價格翻了6倍,那麼預估現階段app人均消費約可達到30塊。即便我們還用人均5元的消費單價去計算,近30天下載量達5萬人,這個收入也是很可觀的。app內的banner均為運營活動,無廣告類型收入。
  • 深圳商報牽手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為300萬商事主體社交平臺提供...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肖晗/文 鍾華登/圖11月19日,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與深圳商報在深圳商報大廈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依託深圳商報在信息傳播以及300萬商事主體社交平臺建設的優勢,北大滙豐商學院在學術研究、財經教育
  • 親戚大學報了設計專業,我沒有阻攔…
    由此可見,報專業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自身的興趣愛好,還有真實的專業情況來判斷。 關於選專業,我們之前也發布過一篇文章《要填志願了,你建議親戚學設計嗎?》很多小夥伴在留言區給出了的建議。 李姣春:如果沒有管理者或者創業者的思維,設計做得再好再牛逼,永遠都是為他人做嫁衣!!而且設計做得好的大多是工作狂,非常傷身!要報志願的,三思! XQ:三大要素:1、自己喜歡 2、自己擅長 3、行業稀缺……如果都滿足,那也就不用問別人了,去吧。
  • 社交數據分析公司DataSift融資1500萬美元
    1525萬美元投資,跟投的還包括Northgate Capital和Daher Capital。這使得DataSift融資總額達到3000萬美元。開發者、企業、媒體公司和組織都可以使用DataSift來挖掘Twitter的Fire Hose社交網絡數據,以及Facebook、YouTube、博客、論壇等平臺的數據。但DataSift最獨特的地方在於,該公司可以整理數十億條社交信息,然後根據人口統計學、網絡影響力和情緒來過濾這些信息。
  • 美國社交APP調研報告:Facebook仍然是最大的社交平臺
    本文旨在分析美國的社交平臺市場, 從主流/特色產品、特點、受眾、並預期其產品未來的成長情況。 針對美國用戶在此類平臺的喜好做分析判斷, 以及流行內容體的簡單列舉。思考下一代內容消費方式,對互動內容的玩法、表現方式上做出分析判斷。
  • 2016:社交媒體如何改變美國大選
    社交媒體分析工具CrowdTangle的統計顯示,自去年6月以來,川普在Facbook和Twitter平臺上發言超過6000次,在所有社交平臺上的「交互」近8500萬次,遠高於希拉蕊的3100萬次。  川普的發言方式被競選統計網站Fivethirtyeight形容為「自由開放」、「不假思索」,在攻擊競爭對手時他會不時冒出「傻瓜」、「失敗者」等辱罵性的詞語。
  • 西方在社交平臺上抹黑中國:使用情緒化語言,選擇負面報導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編者的話:在這個時代,運用好社交媒體意味著能施展巨大的影響力,傳統媒體如今爭相在社交平臺上擴大影響。對許多西方媒體而言,中國話題是它們吸引眼球的法寶之一。面對迅速崛起的中國,西方一些人存在焦慮與挫敗心理,在這種情況下,渲染「中國威脅」的論調往往能在推特、臉書等社交平臺上吸引一批受眾。不僅是西方媒體,部分政客、網紅也正試圖迎合這樣的心態。
  • 46萬條評論數據中,我們發現了986家網紅餐廳的生存之道
    按照新一醬的計算標準,一家上海的餐廳想在這片紅海中突圍,成為金字塔頂端的99家網紅餐廳的其中之一,它在半年內的評論數量需要達到655條。北京的網紅餐廳門檻和數量均排在第2,網紅餐廳數量有76家。它的餐廳近半年評論分布曲線和上海相似,餐廳近半年的評論數量集中在100條至350條的區間。
  • 新型社交(內容)發布平臺Branch獲得著名天使SV Angel 200萬美元投資
    據 Business Insider最新消息,新型社交(內容)發布平臺Branch已獲得近200萬美元的天使投資,投資方為矽谷著名的天使投資機構SV Angel以及其它投資機構。 Branch是一個新型社交(內容)發布平臺,根據目前披露的點滴信息,我們對這個新型的平臺知之甚少,甚至對它的模式都不清楚。但是根據TechCrunch著名作者MG Siegler今天在其 個人博客上透露的信息,我們大概可以感受到一絲震撼。
  • 包工頭:拿到工程,卻發現少報30萬報價,怎麼辦?網友評論好現實
    包工頭:拿到工程,卻發現少報30萬報價,怎麼辦?網友評論好現實在職場上,任何行業,你要想混得好,都需要有幾把刷子。而在工程行業,就更是如此了,特別是近兩年,工程行業越來越不好做,很多人會說,怎麼會不好做呢?
  • 專機走私近萬條香菸,蔡英文能撇得清?
    日前,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專機「出訪」被爆涉走私近萬條香菸,規模之大,堪稱前所未見。臺灣「中時電子報」24日發表快評指出,針對上述「走私香菸案」,蔡英文辦公室竟稱此事上溯至前臺灣地區領導人李登輝時期就有相關陋習,還稱長年積習將趁此一併清查。
  • 2021國考報名人數近70萬,而我卻連一個能報的崗位都沒有!
    根據統計,報名系統有692456人提交申請,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10萬人,考生們對國考的熱情可見一斑。 其中審核通過人數為505913人,已經突破50萬,平均競爭比為19.7:1,略高於去年的18:1。
  • 社交產品積目App簡單分析報告
    Soul的月活數在200萬左右,他趣在80W左右,而我們的分析對象積目在30-40萬之間,和前者存在較大差距。由艾瑞指數提供的積目近一年的月度活躍用戶數可知:近一年來,積目的環比增幅雖然不太穩定,但月度活躍用戶數基本都在呈增長態勢。目前月度活躍用戶數已經從2018年2月的22萬臺增長至2019年1月的62萬臺,增長率為182%。
  • 旅行類 App競品分析:旅行類APP的社交之路還有多長?
    本文作者選取了旅行類APP中的飛豬發現、攜程旅行微領隊和在外進行了競品分析,並探討了在線旅行平臺的社交功能塊,其社交體驗等問題。在展示的內容方面,飛豬發現展示用戶的頭像、暱稱、發布時間、發布內容以及點讚、評論的人數,如果想要查看詳細的評論以及點讚的用戶信息則須點擊該條內容進入詳細頁面,同樣,如果想要進行評論也需要同樣的操作。考慮到使用此類產品的多為陌生人關係,更為關注分享內容而非評論,這樣的設置可以在頁面中展示更多的內容,更符合用戶的使用場景。
  • Python分析《青你2》67萬條彈幕,看看有沒有你Pick的小姐姐
    《青你2》視頻彈幕數據接著我們再分析整理下愛奇藝《青你2》視頻的彈幕,共計爬取了16期-32集 671776 條彈幕,讓我們先看到結論,看看當中有沒有你pick的小姐姐吧。她也把人生如戲發揮的淋淋盡致,分析了彈幕詞雲,"作"字出現的頻率很高,欣欣子也用實力演繹了什麼就是作到極致的可愛。乃萬人家都是參賽,乃萬還要兼任rap指導,"蛋黃長裙"小姐姐再加上牛姐,乃萬真是太不容易了。詞雲中"好酷"、"很棒"、"心疼"等詞都頻出。
  • 小紅書小程序產品分析:社交電商的新探索
    而社交電商模式依託社交流量平臺以及熟人網絡傳播,能有效解決獲客成本問題,是電商行業未來重要發展方向。小紅書作為典型的社交內容電商產品,核心是:利用UGC的用戶筆記吸引用戶瀏覽、評論、收藏、分享、點讚,當用戶發現筆記推薦商品與自身需求契合時,引導用戶在小紅書商城進行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