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駕小改款Ioniq,天啊,這是現代最強油電車? - 新聞詳情 - 買車網

2020-12-13 木倉買車網

[車友頭條-車友號-陳慶鎰]  自從豐田在 1997 年正式推出普銳斯成為油電混合車款的濫觴後,注重省油與節能的綠色移動方式,以儼然成為各家車廠兵家必爭之地。尤其是近年來因各國法規針對車輛碳排放規範的緊縮,也讓車廠透過油電混合車款的推出,來達成車輛銷售以及符合法規之間的平衡點。

也因此,在節能車款如雨後春筍般推出的時候,現代在 2016 年亦透推出 Ioniq 替代能源車款,包含 EV、Plug-In Hybrid 以及 Hybrid 等車型,代表了現代在替代能源的決心,也是與豐田普銳斯車系叫陣的決心彰顯。

而過去編輯部亦透過單車長裡程試駕以及與直接對手豐田普銳斯捉對,來了解 Ioniq 這款車與眾不同的產品特色。本次亦特別規劃以高速路段為主的長裡程路線,透過模擬高速通勤,來驗證小改款 Ioniq 的實力究竟在哪!

不過,在上路之前,我們仍來檢視一下小改款 Ioniq Hybrid 在外觀、內飾以及配備部分的主要改變吧!

外觀細部修飾,質感更為凸顯

小改款 Ioniq 外觀設計主要仍舊是維持既有輪廓及線條,但 LED 燈組內容有所調整;主要更動在於前保杆左右兩側 LED 晝行燈,造型改為雙刀式設計,創立出更明顯的視覺辨識;頭燈組也由改款前的滷素燈光源升級為複眼式 LED,提升整體外觀的細節視覺質感。六角形水箱護罩也換上了鍍鉻菱形紋格柵,其中還包含了 AAF 主動式進氣調節系統,可是車輛需求更快達到引擎工作溫度或是降低風阻。

小改款 Ioniq 足下的鋁圈配置,亦由先前的 15 吋刀鋒式鋁圈,升級為 17 吋扇葉式鋁圈;細看之下可發現鋁圈面上具有六角型凹槽設計,並同樣具有降低風阻的功能。車尾雙層後擋風玻璃設計依舊,尾燈組則是換上嶄新的箭矢式 LED 燈條,由車側延伸至車尾的設計,讓車輛具有更流線的科技化質感。

中控臺造型變動,材質更換展科技質感

相較於外觀的細節變化,車室空間的改變就顯得較為明顯,小改款 Ioniq 中控臺改以懸浮式設計,並且升級為 8 吋的多媒體觸控熒幕,並且支援 Apple CarPlay 與 Android Auto 智能型手機串連。

下方的雙區空調系統界面排列也改以更為科技風的觸控按鈕設計,檔座與中央鞍座造型也有所調整,甚至於飾材也有所不同,賦予了更多的科技展現與新穎視覺印象。透過氣氛燈的設置,以及更多軟質料的導入,也為小改款 Ioniq 在質感與觸感方面有所提升。後行李廂具備了 550 公升的基礎容積,並具備斜背車款大進出空間的優勢。

在延續現行的多功能方向盤造型設計之下,小改款 Ioniq 搭載的 7 吋 Supervision 全彩數位儀表沿用之前的設計概念,但取消實體單環框架,並加上解析度提升與顯示方式修改,進一步提升了信息辨識度。儀表中央可顯示包括裡程、時間、油耗、駕駛方式評分、設定,當然也具備 Hybrid 車型獨有的 Engergy Flow 動力流圖示。

透過氣氛燈的設置更多軟質料的導入,為小改款 Ioniq 在質感與觸感方面有所提升。

後行李廂具備了 550 公升的基礎容積,並具備斜背車款大進出空間的優勢。

Level 2 等級導入現代SmartSense

小改款 Ioniq Hybrid 最重要的改變,就在於其搭載了完整的 Level 2 等級之先進主動安全配備,其現代SmartSense 除了 FCW 前方撞擊警示、FCA 前方主動撞擊剎停輔助 (含行人偵測)、LDW 車道偏移警示、LKA 車道偏移輔助、LVDA 前車駛離提醒,以及 HBA 智能型遠近光燈調節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全速域的 SCC 智能型主動車距維持 (附 Stop & Go)、LFA 車道維持輔助、DAW 駕駛疲勞警示的配置,提供駕駛人更完整的駕駛輔助與安全防護。

動力配置維持不變,導入雙模式播片

在動力配置上,小改款 Ioniq Hybrid 雖然維持了 1.6 升 4 缸汽油 Kappa GDi 引擎搭配電動馬達的基礎架構,並導入缸內直噴、Atkinson 循環等科技,具備 40%的熱效率,引擎的動力輸出為 105 匹與 15 公斤米。而電動馬達部分則可提供 43.5 匹與 170N.m,讓 Ioniq Hybrid 綜效輸出來到 141 匹馬力與 265N.m扭矩,變速系統則是 6 速 DCT 雙離合器變速箱。

有趣的是,小改款 Ioniq Hybrid 新增換檔撥片的設置,在 Sport 駕駛模式之下,乃是作為一般升降檔之用;不過在一般的 Eco 模式下,則是進行動能回收的強度調節。而在開啟 SCC 主動車距巡航時,則是無法調整的。

Hybrid 油電切換順暢依舊,動力輸出線性

實際上路體驗,延續小改款前的輸出表現,Ioniq Hybrid 的性能與效能依舊非常出色。整體動力輸出具有相當高的流暢性,除了要歸功於 6 速 DCT 變速箱的順暢性之外,小改款後的 Hybrid 系統動力控制模塊,更是讓整體動力銜接快而流暢,雖然在高速公路上,系統仍多以引擎行駛,不過在收油或是長下坡時,不知不覺間即已經切換至回充狀態,動力輸出的線性不在話下,僅能從中控或是儀表的系統狀態只是掌握端倪。

SCC 更為細膩,LFA 亦為功臣

此外,小改款 Ioniq 搭載現代車款中最先進的Hyundai SmartSense 系統,其中高速路段自然是 SCC 主動車距巡航的絕佳時機,並且 SCC 會同時與 LFA 車道維持輔助、LDW 車道偏離警示作動。

因此在高速公路上,Ioniq 不僅會跟隨前車腳步前進之外,也會自動在車道線內進行轉向動作,讓高速試車非常輕鬆愜意。此外,小改款 Ioniq 升級後的 SCC 主動車距巡航作動亦相當柔和,當前方慢車駛離時,車輛乃是溫和的提速,而非如脫韁野馬般地急加速,對於舒適性的提升非常有感。

高速行駛穩定性佳,LVDA 前車駛離搭配 Auto Hold 相當實用

另一項值得一提的,乃是 LVDA 前車駛離提醒這功能。由於 Ioniq Hybrid 不僅具備具 Stop & Go 的全速域 SCC,亦將 Auto Hold 功能列為標配,讓停等紅燈更為輕鬆。而 LVDA 在前車駛離後,將會在數位儀表上以圖示,加上輕柔的警示音提醒,讓駕駛自等紅燈重回專心的狀態,是相當實用的配置。

即使以高速為主的試駕體驗,並沒有太多在激烈操駕部分演出的表演機會,不過小改款 Ioniq 在延續前代的操控配置,加上設置於後座下方的電池組對於車身重心的改善,在面對高速行駛的側風,仍有足夠的穩定性;加上懸吊阻尼具有較運動化 Q 彈的配置,讓小改款依舊擁有豐富的操控樂趣以及高速舒適性。

幾乎全交由 SCC 巡航,繳出3.84L/100km油耗表現

試駕尾聲,沿著高速公路回到臺北市內湖,儀表上顯示這趟高速長裡程試車,裡程共計為 229.6 公裡,並具有3.84L/100km的油耗表現。這樣的數據可說是十分出色,畢竟在幾乎整趟路途都是開啟空調、音響、以及使用 SCC 減輕駕駛疲勞,並全交由車輛計算機控速的情況下,都是模擬一般高速通勤之狀況。能有這樣的油耗數據,可以說是完全符合當初對 Ioniq 的高期待。

而在整個試駕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進化後的Hyundai SmartSense 系統,尤其 SCC 的作動,在副駕乘坐時若非特別注意,真會以為是駕駛全程掌握;其在前車插入以及駛離的細膩程度,加上 LFA 車道維持的功能,讓整趟旅程充滿十足穩定性。

(文/車友號 陳慶鎰)

相關焦點

  • 試駕小改款Ioniq,天啊,這是現代最強油電車?
    而過去編輯部亦透過單車長裡程試駕以及與直接對手豐田普銳斯捉對,來了解 Ioniq 這款車與眾不同的產品特色。 Level 2 等級導入現代SmartSense 小改款 Ioniq Hybrid 最重要的改變,就在於其搭載了完整的 Level 2 等級之先進主動安全配備,其現代SmartSense 除了 FCW 前方撞擊警示、FCA 前方主動撞擊剎停輔助 (含行人偵測)、LDW 車道偏移警示、LKA 車道偏移輔助、LVDA 前車駛離提醒
  • 中期改款似換代——試駕北京現代ix35
    12月初,北京現代ix35迎來中期改款,開始下一個百萬銷量的時代。 回看北京現代的2020年,在「HSMART+」戰略的指引下,產品更新不斷,從第十代索納塔、第七代伊蘭特到第五代途勝L都是緊貼消費者實際需求完成產品迭代更新,這也向外界傳達出「激活」之旅從未停歇,技術現代始終向上的北京現代精神。
  • 試駕點評2018小改款福特Tourneo Custom這款商用旅行車整體表現
    試駕點評2018小改款福特Tourneo Custom這款商用旅行車整體表現,近十多年來國內商務車市場吹起了一股歐式風,從大眾T5車系開始大量出現在一般商務接送、旅遊業者、民宿業者。和小改款的外觀相比,內飾變動的幅度更為巨大。而且福特這次改款不僅針對商務取向的TourneoCustom,連商用規格的Transit也一併改良,從這點就能看到福特對於商用買家的重視。重新整個開模的中控臺設計,不僅操作便利,同時為了將過去為人詬病的塑膠感很重的問題改進,無論是門板、中控臺等處部署高級鋼琴烤漆飾板與鍍鉻飾條增添奢華感。
  • 小改款 CX-3 汽油旗艦型廣東貴賓會試駕
    在正式發表上市後,你或許跟我想的一樣,認為此次19 年式小改款CX-3 不過是將安全配備下放而已,像是:全車系標配BSM 盲點偵測(含RCTA後車警示)、頂級型以上配備SCBS-F前行煞車輔助、旗艦型增添MRCC全速域主動定速巡航等。
  • 端午小長假試駕全新現代IONIQ Electric代步出行還算滿意
    在2016年推出的現代環保車系IONIQ,是全球首個一開始便有齊混能Hybrid、充電式PluginHybrid和純電動Electric三個電動化版本的車系;車系2019年小改,我們早幾個月前測試過其Hybrid版本,現試的這部是全電動Electric款,車子現有更強電池,更長續航力
  • 試駕小改款路虎Discovery Sport P250 R-Dynamic SE感受如何
    原廠說這次Discovery運動是小改款,看起來確實如此,頭尾醫美一番,但實際上,新底盤、新科技全數上身,這種小改款太狂。覺得我說得誇張?在實際碰到車之前,我也覺得小改款Discovery運動不過就是拉拉皮,換上微油電動力,能有什麼驚喜?但經過整天的相處,發現精緻感絲毫不遜於老大哥攬勝車系,讓人越開越喜歡!
  • 試駕小改款日產Sentra感受如何了解一下?
    試駕小改款日產Sentra感受如何了解一下?,雖然Sentra曾短暫的離開部分地區汽車史,但毫無疑問的這個名字絕對是日產在臺最為人所熟知也最暢銷的車系,甚至用車銷售史上的霸主來稱呼它都不為過。如今,去年改款Sentra正式登場,雖然名稱已拿掉了Super,但卻更忠實的呈現Sentra樸實無華但卻面面俱到、為你預先設想的產品力!
  • 試駕評測梅賽德斯奔馳小改款C300 Sedan與C180 AMG
    試駕評測梅賽德斯奔馳小改款C300 Sedan與C180 AMG,作為梅賽德斯奔馳最依賴的中堅車系C系,即使在2017年賣出超過41.5萬輛的亮眼成績,更佔整個品牌1/5的銷售量,但產品周期已經邁入第5年,用白話文說就是已經步入中年,在處於瞬息萬變時代如果不產生點危機意識,很快就會被對手給超越,因此保持競爭力並不斷提升自我,就成為W205一代C系所要面對的課題
  • 一臺開了會讓人上癮的電車 試駕保時捷Taycan
    一臺開了會讓人上癮的電車 試駕保時捷Taycan 坦白的說,直到真正駕駛上Taycan之前我都在問自己,一臺電動的保時捷,還是純粹的保時捷嗎?而當你第一眼看到保時捷Taycan時,它就像一個老友般靜靜停在那裡,散發著無比熟悉的氣息,強大的氣場也宣示著它非同一般的身份。
  • 試駕創新純電SUV寶馬iX3 - 新聞詳情 - 買車網
    說到動力,iX3的百公裡提速在6.8s左右,當你深踩電門的時候,推背感十足,在這方面個人感覺iX3不輸於特斯拉。360全景影像和全車雷達的配合度不錯,所以在經過一些狹窄路況的時候完全沒有壓力。 自動跟車功能就不用說了,這也是寶馬的強項。
  • 老實講,寶馬首款電動車iX3治癒了我的「電車恐懼症」|試駕
    對於車距我一直有個疑惑——自動跟車的最小距離能不能再小一點,小到別人無法加塞的距離。寶馬的工程師告訴我,從交通法規和駕駛倫理的角度,與前車的最小距離一定要設置成別的車輛可以加塞的距離。那麼,如果有車輛突然加塞,安全性能得到保證麼?
  • 選這款高端智能純電車讓你無需糾結
    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特斯拉+奔馳=AION V回憶起自己選車的心路歷程,輝哥表示,自己一開始也沒拿定主意是買燃油車還是純電車,但總體要求是:這款車必須既有面子(有豪華感,夠檔次),也有裡子(有科技感,夠智能)。
  • 試駕完寶馬iX3,談談和之前試駕EQC的一些不同_易車網
    不知道有沒有兄弟夥關注過寶馬新出的那個純電車iX3,之前考慮EQC總是把奧迪的那個e-tron拿來比,現在就相當於又多了一個選項了。前幾天抽時間去西安中寶試駕了一下,是騾子是馬總要拉出來遛遛才行,EQC我也試駕過不止一次了,畢竟一直在關注這車,現在聊聊我試駕這2款車的一個感受。
  • 選這款高端智能純電車讓你無需糾結_易車網
    特斯拉+奔馳=AIONV回憶起自己選車的心路歷程,輝哥表示,自己一開始也沒拿定主意是買燃油車還是純電車,但總體要求是:這款車必須既有面子(有豪華感,夠檔次),也有裡子(有科技感,夠智能)。最終,在試駕體驗完AIONV後,輝哥終於找到了答案,並且得出了一個結論:特斯拉+奔馳=AIONV。看到這個結論,相信肯定有人會不服。
  • 新款北京現代ix35、新款大眾CC家族等|一周新車 - 新聞詳情 - 買車網
    >新款北京現代ix35、新款大眾CC家族等|一周新車猜你喜歡新款北京現代ix35、新款大眾CC家族等|一周新車【懂車之道 一周新車快聞】每周一期的《一周新車快聞》又和大家見面了,本周(2020年12月7日~12月13日)上市的新車有新款北京現代ix35、新款大眾CC家族、上汽大通MAXUS T70、傳祺GS8暗夜騎士版、東風富康ES500、中興威虎下鄉版柴油車型等,這裡面是否有您關注的車型呢?
  • 10萬元內,家裡第二輛車這幾款值得推薦! - 新聞詳情 - 買車網
    上表列舉了目前10萬元以內6款適合日常代步的廉價 電動車,具體介紹之前,我們先看看它們的幾個主要特點: 整體尺碼最小的 新寶駿E300系列,車身長度沒有達到3米。整體尺寸最大的 哪吒V,車身也不過剛過4米,基本也是日本K-Car的 級別。
  • 試駕點評斯柯達Superb Combi Sport Plus小改款車型感受如何
    這次小改款在外觀上的修改變動其實並不大,車頭部分在原本的水箱罩造型基礎上去做調整修改,整個輪廓會給人略為拉長壓扁的視覺感,邊框也較粗,比較能烘託車身的寬度。水箱罩柵葉則是以比較傳統地透過鍍鉻來呈現質感,而在這次試駕的Combi運動Plus上則為了凸顯運動氣息採用了專屬的黑色水箱罩。
  • 2020款奔馳G63試駕|g63一箱油能跑多少公裡
    2020款奔馳G63試駕|g63一箱油能跑多少公裡@外觀設計:粗獷中增添了幾分精緻全新奔馳G級仍然保持專業越野車的定位,同時採用了傳統的「方盒子」造型設計,但是細節部分變得更加細膩。新車型尺寸有了明顯的提升,長寬高分別為4817×1969×2187mm,軸距為2890mm。《_詳情垂詢:l861144l888_》
  • 扭矩- 新聞詳情 - 買車網
    扭矩是評價一款車性能的主要參數之一。評價一款車有一個重要數據,就是該車在0-100公裡/小時的加速時間。而這個加速時間就取決於汽車發動機的扭矩。 一般來講,扭矩的最高指數在發動機轉速相對比較低的情況下能夠達到,就說明這款車的發動機工藝較好,力量也好。有些汽車在5000/分的轉速左右才達到該車扭矩的最高指數這說明「力量」就不是此車所長。
  • 告別油改電,現代集團的全新電動車專用平臺有什麼本事?
    市場的反饋是,油改電的銷量也不高,遠低於那些全新打造的電動車。 電動車專用平臺是廠家必答題 對於任何一家成規模的傳統廠家而言,打造電動車專用的平臺已是必然。 未來,E-GMP平臺會供現代和起亞雙品牌使用。從明年開始,基於E-GMP平臺的兩款電動車將正式面世,分別是現代品牌的艾尼氪5和起亞品牌代號為CV的新車,兩款全新電動汽車將吹響現代集團電動新時代的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