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耳鳴?
很多耳鳴患者都覺得自己「耳朵裡有一千隻蟬在叫」,耳鳴已成為耳部疾病中最為困擾患者的問題。其實西醫說的耳鳴不是病因,如同發燒,只是一種症狀,絕大多數的耳鳴是身體健康發出的信號,同時耳鳴並非單一原因,如果能夠找出造成耳鳴的原因,通常耳鳴能得到改善。
中醫典籍《外科證治全書》提到:耳鳴者,耳中有聲,或若蟬鳴,或若鐘鳴,或若火熇熇然(大火燃燒),或若流水聲,或若簸米聲(播揚米殼去粗糠),或睡著如打戰鼓,如風入耳。形象地說明了耳鳴的特點。而且,現代中醫通常會把耳鳴和耳聾放在一起看待,因為耳鳴是耳聾的初期徵兆,耳聾是耳鳴的疾病發展最終結果,因此,二者視為同一類型疾病。其次,中醫認為,耳鳴、耳聾不只是耳朵的問題,有可能和身體其他部位的疾病有關,感冒、吃藥、甲狀腺、血壓、老化、腫瘤等,都有可能引發耳鳴。在臨床上,有一半以上的耳鳴是找不出原因的,即使是西醫,對於耳鳴的發生機制,也不是很清楚。
中醫治療耳鳴需區分實證、虛證
中醫治療耳鳴,必須先區別是實證或虛證?簡單的區別手法是用雙手蓋住雙耳,如果耳鳴的聲音更大,為實證;耳鳴聲變小,為虛證。臨床上,只要一出現耳鳴不適,就必須就醫治療,若剛好是急性期,多為實證,比如突發性耳聾;如果患病的時間拖了1-2年,像老年人因為老化而出現耳鳴症狀,就是虛證了。
中醫治耳鳴是不分單側或雙側耳鳴,治療的原則仍要配合體質,對症下藥。常見的耳鳴原因,一般是以下幾種:
1、失眠、疲勞:因為睡不好、疲倦造成的耳鳴,常合併有肝火旺、嘴苦的情況,可用加味逍遙散,搭配可以開竅、安眠、安神的遠志等中藥材。有時,還會加點引經藥如桔梗、青蒿藥,可幫助藥效到達想要的耳朵部位,讓藥效更好。如果睡不好,又便秘、心浮氣躁、耳鳴,則使用柴胡龍骨牡蠣湯,可以助眠,又可改善耳鳴。
2、神經性耳鳴:因為病患的末梢血管血液循環不佳,影響到聽神經的營養供應,病患常合併有聽力受損、眩暈、想吐等症狀,出現的聲響可能有鈴聲、嗡嗡聲、嘯聲、吼聲等,可用丹參、荷葉等藥材。我國中醫藥研究人員曾以左歸丸治療神經性耳鳴病人,病人一次服用藥丸6克,一天吃3次,連續6星期後,有的病人不僅耳鳴症狀消失,聽力也提高15-30分貝,少數病人失眠、焦慮症狀也同時改善。
3、老年人耳鳴:因為年長,聽神經的退化造成的耳鳴和腎虛有關,通常合併有腰酸、雙腿無力等症狀,老年人可以服用補腎藥如腎氣丸、六味地黃丸。
4、感冒:也有人因為感冒鼻涕過多,鼻涕經由鼻咽管到耳朵。這時,首要清鼻涕,其次碰到感冒引起的耳鳴,中醫師還是會先以感冒來處理。感冒症狀有發燒、喉嚨痛黃疸,會以小柴胡湯為主,合併黃疸、咳嗽,會加上清燥救肺湯、天然抗生素之稱的連翹、魚腥草;發燒,會加上青蒿;咳嗽,會加上浙貝母、紫菀。如果是風寒引起的感冒,燒不高、鼻涕較多,呈透明狀,可用苓桂術甘湯及小柴胡湯。
5、癌症、腫瘤:倘若耳鳴的發生和癌症、腫瘤有關,病人要先到西醫進行手術或放射線,或化學治療後,中醫可以搭配一些活血化瘀、行氣藥服用。
6、壓力大:如果是壓力大引發的顳顎關節疼痛、耳鳴,病患的嘴巴張不開來,則會在藥方中加入鉤藤,幫助病人放鬆心情。
保養按摩耳朵,也可以養生
中醫講究養生,耳朵也一樣可以保養。可以雙手置放在耳後枕骨上,用雙手手掌捂住雙耳,手指放置於後腦勺,食指壓於中指之上,食指、中指交叉輕彈腦後部, 連續輕敲 36 下,名為鳴天鼓,這一方法有醒腦開竅、寧眩聰耳的作用 。另外,經常按摩搓揉耳朵,耳朵上面有全身對應的穴道,和足底按摩有異曲同工之妙,小小的耳朵自己就可以輕鬆按得到,有保養全身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