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男科中醫徐長化:腎陰虛腎精虧損頭暈耳鳴中醫怎麼調理?

2020-12-19 騰訊網

武漢男科中醫徐長化:腎陰虛腎精虧損頭暈耳鳴中醫怎麼治療效果好?陰虛分為肝陰虛和腎陰虛,臨床上需辨明腎陰虛與腎陽虛,腎陰虛證主要是由於腎陰不足導致臟腑組織失去滋養、濡潤作用,會出現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失眠多夢、心神不寧、兩頰紅腫、五心煩熱、小便黃、大便乾燥、口乾、喉部發炎等症狀。舌紅少津無苔,脈細數等。臨床需辨證論治,以滋補腎陰、填精益髓為治療總則,對症開方調理方可奏效。

在接受中醫調理的同時,需要重視以下護理預防措施:

1、按摩湧泉穴,益精補腎

腳心的湧泉穴是濁氣下降的地方,經常按摩湧泉穴,可益精補腎、強身健體、防止早衰,並能舒肝明目,清喉定心,促進睡眠,增進食慾。

2、適當運動,提高免疫力

腎虛患者可以採取散步、慢跑、瑜珈、打網球、打太極等運動方式,要堅持進行,持之以恆。

3、規範飲食,滋陰潛陽

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吃一些滋補腎陰的食物,以滋陰潛陽為法。常選擇的食物有芝麻、糯米、綠豆、藕、馬蘭頭、大白菜、黑木耳等。還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腎陰虛醫案一則:

患者男,42歲,初診自訴頭暈反覆發作5年餘,在當地檢查未發現異常,多方求治未果,近期加重,診見:形體消瘦,精神萎靡不振,說話低沉,面色萎黃,口唇淡,頭髮稀少。自幼體弱多病,不耐勞累,腰膝酸軟,神疲乏力,健忘,遺精耳鳴,兩目乾澀,眠差多夢,五心煩熱,納谷一般,二便尚調,舌質紅,苔白,脈細弦。辨證認為腎陰不足,腎精虛損,髓海失養。四診合參明確病為腎陰虛。治法:滋陰補腎,填精益髓,以補益先天為主,使腎精充足,髓海得益。開中藥14劑代煎服,囑服藥及生活注意事項。

二診,患者自訴服藥後頭暈發作次數減少,精力較前充沛,精神明顯好轉。診見:頭暈不甚,腰酸,疲乏已除。仍自覺健忘,耳鳴,兩目乾澀,納谷可,睡眠可,服藥期間遺精2次,二便尚調。舌質紅苔薄白,脈細弦。辨證後考慮症狀大有改善,調整治法:滋陰清熱,補益肝腎,開中藥14劑代煎服。三診,經上兩次治療後患者諸症狀改善許多,期間又感頭暈耳鳴稍有不適,飲食睡眠可,二便尚調。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弦。辨證後調整藥方,開丸藥,8粒,一天三次,口服。鞏固調理2月,日前隨訪,諸症已消未再發。

相關焦點

  • ...徐長化教授:慢性前列腺炎腰痛尿頻尿不盡、腰酸痛小腹墜脹怎麼辦?
    慢性前列腺炎則會引起下腹痛、腹脹、尿頻、尿急、尿道灼熱,慢性前列腺炎可經中醫調理,但需中醫辨證治療,本病類屬於中醫的精濁、勞淋、淋濁、遺精、早洩、陽痿等病證範疇,在祖國醫學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針對慢性前列腺炎積累豐富有效的眾多中藥方,中醫治療慢性前列腺炎講究辨證論治,分型調理,內服外治的綜合治療,具有效果確切、副作用小、愈後不易反覆的特點
  • 腎虛引起的耳鳴怎麼調理
    原標題:腎虛引起的耳鳴怎麼調理   原標題:腎虛引起的耳鳴怎麼調理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不明白為何有時候會出現突發性耳鳴。而導致耳鳴的原因有多種,其中腎虛也會引起耳鳴。下面就帶大家去了解腎虛引起的耳鳴怎麼調理。
  • 老人頭暈嘔吐吃什麼藥 中醫調理有良方
    眩暈是老年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之一,是人體本身對於空間關係的定向感覺障礙或平衡感覺障礙,病人感外物或自身旋轉搖晃、平衡失調,主要表現為頭暈、站立行走不穩,常伴有視物旋轉、噁心嘔吐、耳鳴、全身大汗、面色蒼白甚至昏倒等自主神經系統反應症狀。
  • 吃薑可調理腎陰虛?其實不然,防控腎陰虛,這3食物或更好
    導語:腎陰虛也就是腎虛的一種,該疾病的發生,多和腎氣不足有關。會導致患者出現失眠多夢、頭暈頭痛,和全身乏力的情況。而男性患者,甚至還會出現早洩等性功能障礙疾病。腎陰虛不可自愈,但症狀較輕的腎虛,可靠飲食調理,但如果嚴重影響健康,就需要服藥治療。那有哪些藥品、食物可以防控腎陰虛呢?
  • 腎陰虛吃什麼藥 腎陰虛如何調理
    腎陰虛是中醫上面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這類疾病對身體的傷害很大,所以一定要重視起來,一般吃藥都會選擇中成藥,那麼腎陰虛吃什麼藥好呢?這個需要了解清楚。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腎陰虛如何調理吧!調理腎陰虛的方法需要了解清楚了,這樣才能更好的調理,但是如果調理的不好的話一定會給健康帶來影響的。那麼具體應該怎麼做呢?我們需要重視起來。
  • 腎陰虛怎麼調理 腎陰虛會帶來這些危害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腎陰虛,它是腎虛的其中一種類型,不幸患了這種疾病會給人體帶來很多的危害,那麼請問腎陰虛怎麼調理呢?腎陰虛的症狀有哪些呢?腎陰虛的危害又有什麼呢?感興趣的朋友就請看下文吧。腎陰虛怎麼調理1、銀耳銀耳性平味甘、淡,有滋陰潤肺、生津止咳、補氣和血、強身壯體、美容嫩膚等功效,是一種有補益作用的名貴食品。秋天常吃白木耳,對陰虛引起的咽幹口渴、大便燥結等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 中醫五臟系列之肝臟養生,細辯肝陰虛證[二]
    (接上篇)上次我們講到,怎麼知道自己的肝是陰虛呢?肝陰虛有一些表現是非常明顯的,第一個就是頭上的情況,有頭暈、頭痛,有可能是肝陰虛損了,頭暈是一種眩暈的感覺,我們說肝血虛損,血不上濟,導致它不能為大腦提供相應的營養和滋潤,就會有頭暈的感覺。
  • 中醫裡的「腎虛」究竟是什麼?認準這幾點,看穿腎虛「真相」
    現代中醫教科書中關於腎病的辯證,又將腎虛拆分為「腎陽虛」和「腎陰虛」兩種情況。腎陽虛一般是指腎臟的陽氣虛與衰,正常情況下由於體弱或衰老所導致的腎虧。臨床是表現為:腰膝酸軟、容易疲勞、四肢發冷、舌質淡胖、頭暈耳鳴、脈沉而弱、尿少浮腫、陽痿、不孕不育等。腎陰虛一般是指腎陰上的虧虛、虛熱內擾,正常情況下由於久病傷腎、或性生活多度所導致。
  • 12種用於頭暈頭痛、高血壓頭暈的中成藥,建議收藏
    高血壓的症狀,常常有眩暈、頭痛、耳鳴、疲勞、心悸、氣短等。因為是現代醫學名詞,中醫裡沒有高血壓這類的說法,沒有完全相對應的病證,但不代表中醫就對三高無計可施。中醫認為,三高疾病通常和臟腑功能失調有關。可按照證型,針對高血壓的症狀,進行對症施治。比如高血壓患者常常的典型症狀就是頭暈,可結合其他症狀,按照中醫疾病眩暈病辨證論治。
  • 尷尬問題困擾:男性腎陽虛怎麼補?2方面入手或能緩解
    慢慢的覺得身體好像被掏空,許多小毛病找上了門,比如比以前怕冷了、有時候會水腫、男性出現了陽痿、女性有月經不調的症狀,導致這些的是腎陽虛弱,腎精虧損是中醫中常見的腎虛證。常出現在一些精神壓力過大,生活不規律,熬夜久坐的上班族,年老體衰,久病不愈的中老年人以及房事過度的中青年人身上。
  • 腎陽(氣)虛、腎陰虛、腎精虧損的區別
    初步了解中醫的人都知道,中醫說的虛,包括脾虛、腎虛,腎虛又分腎陽(氣)虛、腎陰虛、腎精虛,那麼這些「虛」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中醫在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指導下,形成了獨特的理論體系。中醫所說的脾、腎等臟腑,其實都不是我們可以看到、摸到的實體器官。
  • 中醫4招教你補腎養腎
    3法判斷:1、身體冷熱腎陰虛是冷症,而腎陽虛則是熱症。其中,腎陰虛主要表現為精神不振、全身浮腫、面部皮膚黝黑或蒼白、手腳冰冷等。而腎陰虛則表現為失眠多夢、臉色潮熱、咽喉乾燥、女性月經量少、頭暈耳鳴、五心煩熱等。
  • 醫生提醒:要先辨別是腎陰虛還是腎陽虛!
    腰膝酸軟,手足心熱,口燥咽幹,頭暈耳鳴,骨蒸潮熱,盜汗遺精,消渴,小便淋瀝以及小兒囟門不合,舌紅少苔,脈沉細數。六味地黃丸有滋陰補腎之功效,但值得注意的是,腎陰虛才是適應症,用藥前需要辯證到底是陰虛還是陽虛!腎位於腰部脊柱兩側,左右各一,中醫對腎臟描述非常形象而且精準:「腎有兩枚,形如豇豆,相併而曲,附於脊之兩旁,相去各一寸五分,外有黃脂包裹,各有帶兩條。」
  • 腎陰虛和腎陽虛有什麼不一樣?教你簡單區分它們
    腎陰虛和腎陽虛從名字上看都可算作腎虛,它們兩者的區別實際上是截然不同的,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腎陽虛和腎陰虛的不一樣。什麼是腎陰虛?腎陰虛確實是腎虛的一種,它是指男性腎臟的陰液不足,又可以叫做腎水不足或者真陰不足,它的發病因主要是腎陰虧損,失於滋養,虛熱內生。
  • 湖北中醫耳鼻喉科張林茂:感音神經性耳鳴聽力下降針灸怎麼調理?
    湖北中醫耳鼻喉科張林茂:感音神經性耳鳴聽力下降針灸怎麼治療好?神經性耳鳴又稱感音神經性耳鳴,伴有耳聾、眩暈、頭痛等症狀。中醫認為五臟六腑、十二經脈之氣血失調皆可導致耳鳴,需辨明虛實,對症調理方可奏效。中醫對神經性耳鳴的治療講究辨證論治,如為腎精虧虛型,治法:補腎益精,滋陰潛陽。如為心腎不交型,治法:補腎寧心,滋陰降火。
  • 淮安中醫哪個看男科,老中醫看男科疾病的過程
    在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下,男性疾病頻發,而目前對男性疾病的治療主要有中醫和西醫兩種治療醫術,隨著大眾對中醫的認識逐漸廣泛和全面後,不少人會選擇中醫看男科,淮安那麼多的中醫,哪位比較好呢?並且大家都選擇中醫看男科疾病的原因是什麼,中醫是如何看男科疾病的呢?
  • 徐長化:慢性腎炎蛋白尿2+中醫怎麼調理能降下來?
    慢性腎炎中醫歸為「水氣病」也即是「水腫」和「虛勞」的範疇。慢性腎炎的典型症狀為蛋白尿、血尿、高血壓、水腫,病情遷延,會造成不同程度腎功能減退,最終可能發展為慢性腎衰竭,需及時治療為宜。
  • 中醫如何治療陽痿-
    中醫如何治療陽痿- 時間:2021-01-11 10:32成都曙光醫院男科 現在男性陽痿早洩的人群越來越多,而且年齡越來越趨向於年輕化,有人三十出頭就開始陽痿早洩,工作緊張,長期對著電腦,工作應酬多,環境汙染等等這些因素,出現問題以後,更多的人會傾向於選擇中醫治療,因為中醫治本,而且比較安全不會帶來什麼副作用
  • 上氣不足,頭為之苦:經常頭暈,在中醫看來問題有5個
    無奈的陳大叔,想著西醫查不出來,就去中醫看看。大夫對陳大叔「望聞問切」之後,得出了結論:「你這是肝陽上亢引起的頭暈。」其實,對待頭暈,中醫和西醫有不同的看法。中醫如何看待頭暈頭暈最早出現在《內經》一書上,稱為「冒眩」,《靈柩》認為「上虛則眩」,意識就是說頭暈屬於虛症,不過張仲景卻認為,痰飲是頭暈的重要誘因,中醫上講的「痰」分為有形和無形的兩種,而身體出現的疾病都是因為痰液在「作祟」。
  • 中醫認為:亞健康的根源是腎虛,常喝一杯「水」,腎一天天變強壯
    中醫所說的腎虛和西醫認可的亞健康狀態頗為相似。多數腎虛的病人和亞健康病人在就診時無法區分,它們有症狀的相似性。兩者的定義都很抽象,都是以一堆症狀來確定。不同點是,腎虛的概念由來已久,一些器質性疾病往往也列入其中。中醫所指的腎虛,有很多種類,其中最常見的是腎陰虛和腎陽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