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趣看博物館的研究員館小趣!
隨著國家頒布加強美育政策,美育納入中考,美育話題又一次站上了風口浪尖。
儘管它的重要性已經被越多越多的人意識到,但是很多人對未來的美育抱有太多的不確定——將佔用的美術課、音樂課還回來,就算完成任務了嗎?會不會出現千篇一律的美育應試教育?
我們從小接觸的教科書,其實就是美感教育方式之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計算過自己與教科書的相處時間呢?
據統計,從小學到高中我們與教科書會相處12760個小時,相當於看6000部電影,去3000趟美術館。
也正是意識到這一點,中國臺灣的一個項目從教科書的改造出發,試圖在不改變官方版本教科書的內容的同時,擺脫固化的排版和配圖,將課本的內容以更具創意和色彩的形式,帶給孩子們一個充滿想像力的課本。
水墨、拼貼、可視化設計……一本本教科書,美的就像藝術品。針對不同的學科,設計師結合課程內容進行創造性創作,讓每一課的呈現都不同。
如今,美感細胞的「教科書再造計劃」已推動快六年了。從9個學生,到現在數十萬學生,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這個計劃的影響。他們都正在用自己的眼睛,發現著美。
如果說,教科書是最公平的媒介,是孩子們接觸最多的書本之一;那麼學校作為孩子們日復一日生成長的地方,就是最適合培養美感的地方。
「2019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劃」就從全球4,769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2020年度GOOD DESIGN AWARD BEST 100大獎。
GOOD DESIGN AWARD創立於1957年,是日本國內唯一綜合性的設計評價與推薦制度,收穫了公眾的高度信任。改獎如今已不僅僅局限於對設計的評價,還積極促使我們思考一些基本問題——我們應該怎樣生活,如何保持工業的持續發展……
計劃遴選了9所學校進行改造,從學校的環境出發,不論是美感教室還是學生餐廳,乃至指標系統、電線整理等方方面面,設計師團隊都通過細緻而富有創造力的設計,讓學校真正成為美感教育的一環!
一個空間的設計能有多奇妙呢?看看這些學校的室內改造就知道了!
新北市北港國小的教室本來的設計就很特別!最初建造的時候,每一間都有一個內嵌式的「教室準備室」,專門用來存放教具。
改造前
但隨著教學電子化,這個準備室也被漸漸廢用,成為了一個放雜物的小倉庫。
改造前
那些看起來不合時宜的東西,恰恰被設計師完全利用了起來,這個別具一格的「教室準備室」不僅在空間的切割中加入了室內窗,更將空間改造成舞臺!
改造後
整個空間的通透感不僅得以延續,而且整體教室前、後的黑板牆及移動櫃體也被打造成了一個多元化的組合櫃體,孩子們不僅擁有了特別的收納箱,也有了一個奇妙的創作天地!
設計團隊:共序工事空間設計有限公司
指導委員:邱柏文(柏成設計有限公司創辦人)
好玩的絕不僅僅在教室,兼具活動室+餐廳的空間你見過嗎?
改造前
這個存在於臺南新東國小的學生餐廳,始建於 1962 年,近乎60年的時間過去,這個空間已然變得十分老舊。由於學校地點較為偏僻,為了照顧到交通不便的學生,這個餐廳還試圖兼具課後輔導的功能。
改造後
在山川設計的努力下,整個空間及家具解構重組。設計團隊不僅選擇了特製的輕便家具,更特別將施工初期意外發現的復古牆面保留了下來,於是整個空間在變得輕盈實用的同時,也不會喪失原本的歷史感。
改造後
桌椅各種形式的排列組合,不僅讓整個空間的利用極具變化,也充滿了創造的活力。
設計團隊:山川設計有限公司
指導:李尉郎(臺灣藝術大學助理教授)
除了學習、吃飯的場所,供同學們活動的場所也是必不可少的!
改造前
川堂,一個凝聚了師生、家長及社區居民的重要據點,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可以在雨天/大熱天活動的場所。
改造後
經過設計團隊的創意改造,這個原本歷經地震損害的場所,一如設計師設計的樹木形象那樣,重獲了生命。
改造後
從川堂到樹屋,原本平平無奇的活動場所裡不僅開始出現學校的品牌形象,也將成為學校更多活動的展示空間,學生的創造裡可以在此無限延伸!
設計團隊:無有有限公司
指導:邱柏文(柏成設計有限公司創辦人)
學生們的活動空間絕不僅限於室內的,室外空間的打造對於美感的培養同樣十分重要。
豐林國小是偏鄉小學。位於教學樓中間,前面有操場及山景,後面有寧靜的小空間的中廊,是學生放學後的集合場所。
改造前
作為幾個空間之間的銜接初,中廊的地理位十分重要。但在改造之前,所處可見的卻是歷史的痕跡:殘破的布告欄、老舊的牆壁、損壞的地板……
改造後
但設計正是看到了中廊的獨特之處,大膽整合中廊與後走廊空間,改造地坪,延伸緩坡,布告欄也特別進行了弧形設計,讓目之所及,都變得柔和明亮。
改造後
當中廊引入了大自然的顏色,整個空間也真正融入了自然,這裡不僅將成為孩子們遊戲、運動、看布告的多功能場所,也搭建了一條人與自然對話的橋梁。
設計團隊:創客吧有限公司
指導:陳永基(陳永基設計有限公司負責人)
一提到司令臺 (主席臺),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在那裡,我們開朝會、聽師長講話、唱國歌……
改造前
就是這樣一個充滿了嚴肅感的地方,在雲林山峰華德福國小,變成了一個師生共用的複合空間,不僅可以辦講座或活動,甚至還能展示藝術創作。
改造後
設計師以雲林本地常見的野生動物「大冠鷲」為意象,取大鵬展翅、孩童們在羽翼下快樂成長的概念,全新轉化了這個空間。
改造後
除了造型別開生面以外,這裡甚至串連操場上的遊具設施,新增的攀巖牆,更為好玩好動的同學們提供了攀巖的場所!
改造後
當師生之間的壁壘被巧妙地打破,整個學校的氛圍也會變得親切又可愛。
設計團隊:無有有限公司
指導:張光民(WDO世界設計組織區域顧問)
除了室內與室外的空間改造以外,細節的改變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些引導我們行動是視覺標誌、指導我們行動的勞動工具……都是美感培養的最佳幫手。
指標,是學生日常行動必須接觸的東西。看似不起眼的標示,卻影響著學生學習、出行等方方面面。
改造前
為了打造更加清楚明晰的指標系統,臺北和平高中原本自製的顏色各樣、形象不一的指標,被繽紛色彩的馬賽克標示所取代。
改造後
迎合了校園裡有許多馬賽克磁磚裝飾,整個指標系統簡約明晰的同時,融入了特別的設計,既保證了美觀大方,又不失青春活力。
設計團隊:風泉設計有限公司
指導:張光民(WDO世界設計組織區域顧問)
指標系統對於建物散落在不同坡面的新竹竹東高中同樣十分重要。
原有的指標系統隨著時間的流逝已經失去了引導功能,面對距離較遠的建築物群,失去了指標的指引,一不小心就會迷路的哦!
為了更加契合學校自然原生態的整體風貌,設計師選用臺灣已故名畫家蕭如松老師在竹東高中寫生作品系列,打造出一款竹東高中專屬的指標系統。
改造後
那些原本用來描摹竹東高中的畫作,就這樣自然而然地成為了竹東高中的一部分。
設計團隊:風泉設計有限公司
指導:陳永基(陳永基設計有限公司負責人)
對於一所學校來說,
重要的是教學質量,更是教學安全。
改造前
因此,新北市的沙侖國小的電纜線及管線的整理,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改造後
要做的,不僅僅是電纜線及管線的整理,而是在整理的同時,賦予這些管線更新穎的設計!
改造後
在設計師團隊的努力下,沒有功能的管線被剔除,剩餘的管線仔細整理排布,並以各色套環加以識別,不僅有利於後續維護,更為整個校園增添了色彩!
設計團隊:東日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指導:李尉郎(臺灣藝術大學助理教授)
除了電纜線,你能想像垃圾與資源回收站也能進行美感教育嗎?!
改造前
作為屏東歷史悠久、規模最大的完全中學,屏東大同高中卻面臨著掃具的凌亂的狀況,這種不雅觀的視覺效果,確實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視覺觀看也造城了一定的環境衛生問題。
改造前
設計團隊從使用者行為、設計服務、減法設計著手,不僅以模組化的方式重新設計資源回收桶,更在功能上注重引導師生更精確地做好垃圾分類。
改造後
而針對外掃區掃具的部分,不僅增設了儲放點,還特別增加了休憩功能!
改造後
這樣一來,掃具不僅可以放置在與校園整體風格匹配的儲放點內,還減輕了同學帶著掃具橫跨大半個校園的負擔。
改造後
貼合的設計不僅讓校園環境美觀外,更重要的是,由此將引導著學生朝垃圾減量、減塑生活的目標而努力,簡直一舉多得!
設計團隊:唐草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指導:陳永基(陳永基設計有限公司負責人)
從室內到戶外,再到方方面面的細節指標,乃至垃圾站,校園內能夠煥發活力、培育美感的地方是無處不在的。
或許是我們早已經習慣了千篇一律的校園模式,就像習慣了那本幾乎沒有怎麼變過的教材。
可怕的不是千篇一律的設計,而是我們忘記了改變,忘記了對孩子們從小進行美感教育。
如今,政策已經發布,更多的學校也開始參與其中。衷心希望,孩子們能夠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美的東西。
而我們要做的,不是告訴他們什麼是美,而是帶他們去感受,讓他們通過自己的眼睛,捕捉自己心中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