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歲大爺住土磚屋50年,兒孫滿堂仍勤儉節約,幹1門手藝58載

2020-12-22 今視覺

「我是一名理髮匠,從16歲開始學理髮,如今走村串戶做理髮已經整整58年,58年來,我去過集鎮,進過大山,曾經為40裡外的村民理髮,隨著理髮店越來越多,年輕人大都到城裡理髮,雖然現在我的生意變得清淡很多,但我仍然在堅持,目的是為山區老人們提供方便,讓他們不出門就能理髮。」近日,餘大爺接到有人要理髮的電話,連忙背著木工具箱前去。

為給一位老人理髮,當天,餘大爺來回步行了一公裡多路。上午十點多,餘大爺走在回家的小路上。餘大爺現年74歲,家住皖西南山區,小時候家境貧寒,只讀了兩年書就被迫輟學回家,16歲時,他拜師學藝,學習理髮。在學徒的4年時間裡,他沒有一分錢的工資,不過,他勤奮好學,深得師傅和村民們的喜愛。

回到家後,餘大爺將工具箱掛在臥室的牆壁上,然後連忙脫下外衣換上舊衣服。餘大爺說,每次去給別人理髮時,他都要換上乾淨較新的衣服,身上乾乾淨淨的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不過,當回到家後,老人就要把較新的衣服脫下來。「在家裡不能把新衣服弄髒了。」圖為餘大爺在臥室裡更換外衣。

餘大爺有2個兒子,兒子都已經建造了樓房,10年前,餘大爺的老伴去世後,他就一個人獨居在這棟土磚屋裡。這棟土磚屋的部分牆壁是泥巴直接築起來的,有一尺多厚,很多人看到這樣的牆壁稱這棟房子建造起碼有上百年歷史,其實並不是這樣。

土磚屋室外沒有裝修,不過,室內的牆壁簡單粉刷了一下。這是土磚屋的窗戶,從窗戶上能大致判斷出房子建造的時間。餘大爺介紹說,這棟房子是50年前建造的。窗戶的外面晾曬著他的衣服,老伴去世後,餘大爺衣服髒了自己洗,每餐自己燒飯吃。

這是餘大爺的廚房,雖然沒有裝修,但裡面乾乾淨淨,土鍋臺上一塵不染。廚房紅桶裡裝的是清水,餘大爺用布將桶口蓋住,防止灰塵掉進桶中。「我不和兒孫住一起,就是想自食其力,不給孩子添麻煩。」餘大爺表示,孩子們都很孝順,倘若和孩子們住一起,孩子們肯定不會讓他幹農活,做那行手藝,人活著,不幹點事生活就沒有意義。

外衣換好以後,餘大爺又穿上解放鞋,準備去田裡幹農活。餘大爺雖然74歲了,但他種田、種地、弄柴火樣樣活兒都幹。圖為餘大爺在換鞋。

餘大爺抽菸數十年,但一直抽的是黃煙,以前,黃煙是自己種的,不花錢,如今抽的黃煙是在縣城裡購買的,一斤20元錢,能抽一個多月時間。「比抽紙菸划算多了。」

煙盒子是上個世紀在縣城裡買的。餘大爺抽菸從來不把菸灰弄在地上,他自製了一個鐵皮盒作為菸灰盒。並及時清除裡面的菸灰。餘大爺雖然抽菸,但地上乾乾淨淨。餘大爺一生勤儉節約,晚年捨不得放閒,除了給人理髮外,還種植蔬菜增加收入。

片刻之後,餘大爺拿著鋤頭來到田裡幹活。每年四季豆成熟的季節,有人來村子裡收購,餘大爺一個人生活,吃不了多少糧食和蔬菜,他準備把這塊田種植四季豆增加收入。餘大爺沒有養牛,這塊田是他一鋤頭一鋤頭挖出來的,用了三天時間。有村民稱,餘大爺那麼大年紀,兒孫滿堂,可以在家頤養天年,然而,老人就是不放閒,在給別人理髮後,回到家馬上更衣換鞋,然後去幹活。圖為餘大爺在田裡幹活。

相關焦點

  • 山村村民建「仿古建築」,做在土磚屋後面,看70歲奶奶常來幹啥
    在皖西南山區,有一棟新建的房子卻是在土磚屋的後面,從公路上看不見。不過,一位老奶奶說,村民們這樣建符合規劃,有利於將來發展。圖為近日,一位老奶奶穿過土磚屋巷子去新建的房子。「這棟新房子主體建造完工已經有兩年了,目前尚未裝修,不過,粗大的柱子和橫梁非常壯觀。」
  • 70歲大爺做1種美食40年,堅持手工製作,看他為啥不厭其煩
    手工掛麵是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美食,其製作方法較為複雜,包括和面、醒面、開條、盤條、上筷、扯麵、下筷等十餘道工序,隨著社會發展,各種機器應運而生,用機器代替某些手工工序,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讓手藝人輕鬆了很多,不過,現年70歲的劉大爺卻一直堅持用手工製作掛麵,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
  • 69歲大爺住山村,30多年前建瓦屋,看他為啥到30裡外扛木材
    圖為胡大爺當年建造的瓦屋。胡大爺現年69歲,一輩子生活在大山裡,小時候家境貧寒,吃不飽穿不暖是常事,一家人住在兩間老屋裡,廚房連著臥室,胡大爺結婚成家後,妻子生育了2個兒子,隨著孩子漸漸長大,胡大爺考慮了很多事,兒子長大後,兩間老屋無法住下去,並且孩子要娶親成家,怎麼辦?於是,30多年前,他做出了一個決定。
  • 74歲理髮師火鉗燙髮走紅:只收4元 一點不燙
    最近,一段理髮師火鉗燙髮的視頻火了,視頻的主角是74歲的理髮師王維美大爺。  一把燒紅的火鉗,在水中浸一下,然後在頭髮上翻滾。伴隨著「哧……哧……」的響聲和焦糊味,頭髮冒出一縷縷白煙……這不是上刑,而是上世紀80年代以前很流行的一種燙髮方式——「打火夾」。
  • 古稀老人住土磚屋不離開,家人為其尋1種老物件,看看是啥東西
    近年來,在皖西南山區,人們生活條件和居住環境得到大大提升,村民們家家戶戶建起漂亮的樓房,老房子越來越少,剩下來的土磚屋有的已經作為生產用房之用,譬如堆放農具、雜物,養蠶等。不過,山裡有的老人卻對土磚屋有感情,情願住在土磚屋裡,並且熱衷於用老物件,這是怎麼回事呢?
  • 山村老屋歷經百年風雨,門柱精雕細刻,64歲大爺來此「上了癮」
    近日,劉大爺站在老屋走道上,當看到新穎的雕花圖案時,連忙伸出左手指給旁邊的村民看,他說,這裡有很多雕花圖案,細細品味似乎在講述著一個個美麗的故事。劉大爺現年64歲,家住皖西南山區,從小在山裡長大的他見過不少土磚屋,不過,他覺得這棟房子建築風格和手法很特別,老屋大門兩邊的牆壁上各安裝了一個石雕,挨著牆壁走,矮個子的人能碰到頭。
  • 44戶貧困戶入住寧鄉龍田鎮「千手」愛心大屋
    紅網時刻12月21日訊(寧鄉分站記者 龔再蓉 通訊員 張明)「病了一二十年,沒想到還會有這麼好的屋住。」昨日,寧鄉市龍田鎮「千手」愛心大屋,74歲的伍伏秀老人為弟弟伍志明一家喜遷新居而感到十分開心。到當天,該鎮已有44戶貧困戶入住「千手」愛心大屋。另外6戶將在本月底前入住。
  • 獨守手藝48載!孫寶德是北京唯一糕點模具木刻手藝傳承人
    年過花甲的孫寶德,是目前全市唯一糕點模具木刻手藝傳承人。他17歲隨父學藝,不曾放下手中的刻刀,獨守這門手藝將近48年。700把刻刀刻出2000多個模具大雪初霽,京郊順義,村落間一片靜謐。高麗營鎮閆家營村的一處農家小院裡,傳來叮叮噹噹的敲打聲,此起彼伏,接連不斷。
  • 74歲理髮師火鉗燙髮走紅:不傷發4元定型3個月
    最近,一段理髮師火鉗燙髮的視頻火了,視頻的主角是74歲的理髮師王維美大爺。在綿陽市三臺縣金石鎮,74歲的王維美大爺還堅守著上世紀80年代以前很流行的一種燙髮方式——「打火夾」,生意仍然紅火,前來「打火夾」燙髮的人絡繹不絕。讓老人有所擔憂的是,這門技術,無人繼承,即將消失。
  • 老伴去世40年,80歲大爺穿著樸素,天天住漂亮別墅
    俗話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在安徽皖西南山區有一位老人,他穿著樸素,身上的衣服上還有不少灰塵,他經常騎著三輪車往返於村鎮之間的水泥路,一般人以為他住的是破舊的老房子,然而,熟悉他的村民都說老人居住的條件不一般,村裡沒幾位老人比得上。
  • 河南大爺趕集賣糖葫蘆50多年,好吃秘訣就在一鍋「糖水」裡
    眼前這位老人叫程志文,今年67歲了,據老人講他賣糖葫蘆已經有50多年時間了,在這50多年時間裡,他騎著自行車在河南濮陽縣的各個集市上趕集賣糖葫蘆,養活起了一家人。做糖葫蘆的手藝是家裡祖傳的,大爺十五六就出來賣糖葫蘆,一直到了現在。
  • 寧波鄞州76歲老師傅補鞋近50年:放不下這門手藝
    在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東吳鎮沙江路與東吳中路路邊,76歲的俞阿海正忙著為顧客修補鞋子。俞阿海是東吳鎮南村人,上世紀七十年代,他開始從事補鞋這一行,一幹就是近50年。除了風雨天氣,他總會騎著一輛三輪車來到街頭,三輪車上裝的都是補鞋的工具,皮釘、鉗子、剪子、錘子......一應俱全,這些工具仿佛帶著濃濃的歷史感,從上個世紀穿越到今天。
  • 86歲爺爺住瓦屋56年,天天和90歲奶奶閒聊,看他為啥稱幸福
    「老伴,我今年86歲,你比我大4歲,今年90歲,我們在這棟瓦屋裡已經住了整整56年,雖然現在孩子們不在身邊,但我覺得是很幸福的,你說呢?」「現在的生活與往年相比,有天壤之別,當年,我們做這棟房子的時候,吃過多少苦,受過多少累,我都記得清清楚楚。」
  • 剪紙藝術的高手在民間,七十多歲的大爺是村裡的名人
    一提到窗花可能都會想到剪紙這些相關的詞語,沒錯,村裡七十多歲的張大爺只要一有空就會剪紙來打發時間!平時張大爺跟他的老伴會為前來買窗花的人們剪出各種各樣不同圖案。一提到剪紙這門手藝,張大爺就會耐心的跟前來交談的人們講述他跟剪紙之間幾十年的所有相關的點點滴滴。
  • 74歲塞爾維亞男子要和21歲女孩成婚,女方說還是大爺「更帥」
    據外媒8月1日報導,74歲的塞爾維亞老大爺米洛伊科·博奇克和21歲的女孩米莉哈娜·博格達諾維奇出現在塞爾維亞的一個真人秀節目《夫妻檔》中,但他們高調的戀情讓兩人的關係岌岌可危。
  • 65歲北京大爺街頭理髮20載 CBD旁擺攤一次只要6塊錢
    北京朝陽區化石營村,是一片形成於上世紀50年代的棚戶區,雖和北京CBD僅一街之隔,但居住和生活條件卻與城市生活反差巨大。很多來京的外來務工者都在這做著小本買賣,街頭剃頭也成了該棚戶區一道獨特的風景線。65歲的謝師傅在外擺攤剃頭20載,他將自己的命運和棚戶區緊緊聯繫在了一起。
  • 74歲大爺參加《好聲音》無導師轉身,庾澄慶:我們不配,他是誰?
    曾經就有一位74歲的大爺前來參加《中國好聲音》可是卻沒有一個導師為他轉身,庾澄慶還說:「我們不配,大爺是誰?」 一、火爆全國的《中國好聲音》 在2012年的時候,《中國好聲音》這檔綜藝節目火爆了全國,音樂是沒有限制的,只要你喜歡音樂,便會結識到許多不同年齡階段的朋友
  • 65歲大爺遇到第二春,和43歲女人結婚,不到半年後悔莫及
    其實不管到了多少歲,大家依然會幻想愛情,因為愛情不分性別、年紀、地域。我們每個人都有感情需求,相信大家都非常羨慕能夠大膽追求愛情的人。愛情固然美好,不過並不是每一段感情都能夠善終,愛情好遇,真愛難尋。李大爺今年65歲,他的老伴在5年前因病去世了,因為自己的身體還比較硬朗,所以後來他一直一個人居住。
  • 北京58歲大爺網戀46歲女子,同居10天轉160萬,法院:有條件的贈與
    近日,北京人民法院的二審判決,讓58歲的詹大爺心碎了,為分手的「老伴」轉去的160萬無法追回。160萬,由於陳女士也為詹大爺辭去了年薪40萬的工作,因此這筆錢屬於「有條件的贈與」,詹大爺無權追回。據了解,北京的詹大爺是2019年通過某婚戀網站認識了46歲的陳女士。2019年6月10日,2人第一次見面,彼此印象都不錯,很快便住在了一起。
  • 70多歲的補鞋匠擔心「我走了,附近的居民鞋子壞了咋辦?」
    吳大爺手藝好、脾氣也好,很多人都喜歡到他那補鞋,久而久之,附近很多居民成為了她的熟客,只要有東西修補,非找他不可。一位50多歲的大姐,將1隻女士高更鞋送到他手中,原來是鞋後跟的膠底快脫落了,吳大爺一下就把鞋子的舊膠底拔掉,在鞋跟和新膠底塗上一層膠水,稍候片刻,把它們黏在一起,再以鐵錘敲打幾下,用鐵釘「篤篤篤」一陣釘,一隻鞋子就完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