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理髮匠,從16歲開始學理髮,如今走村串戶做理髮已經整整58年,58年來,我去過集鎮,進過大山,曾經為40裡外的村民理髮,隨著理髮店越來越多,年輕人大都到城裡理髮,雖然現在我的生意變得清淡很多,但我仍然在堅持,目的是為山區老人們提供方便,讓他們不出門就能理髮。」近日,餘大爺接到有人要理髮的電話,連忙背著木工具箱前去。
為給一位老人理髮,當天,餘大爺來回步行了一公裡多路。上午十點多,餘大爺走在回家的小路上。餘大爺現年74歲,家住皖西南山區,小時候家境貧寒,只讀了兩年書就被迫輟學回家,16歲時,他拜師學藝,學習理髮。在學徒的4年時間裡,他沒有一分錢的工資,不過,他勤奮好學,深得師傅和村民們的喜愛。
回到家後,餘大爺將工具箱掛在臥室的牆壁上,然後連忙脫下外衣換上舊衣服。餘大爺說,每次去給別人理髮時,他都要換上乾淨較新的衣服,身上乾乾淨淨的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不過,當回到家後,老人就要把較新的衣服脫下來。「在家裡不能把新衣服弄髒了。」圖為餘大爺在臥室裡更換外衣。
餘大爺有2個兒子,兒子都已經建造了樓房,10年前,餘大爺的老伴去世後,他就一個人獨居在這棟土磚屋裡。這棟土磚屋的部分牆壁是泥巴直接築起來的,有一尺多厚,很多人看到這樣的牆壁稱這棟房子建造起碼有上百年歷史,其實並不是這樣。
土磚屋室外沒有裝修,不過,室內的牆壁簡單粉刷了一下。這是土磚屋的窗戶,從窗戶上能大致判斷出房子建造的時間。餘大爺介紹說,這棟房子是50年前建造的。窗戶的外面晾曬著他的衣服,老伴去世後,餘大爺衣服髒了自己洗,每餐自己燒飯吃。
這是餘大爺的廚房,雖然沒有裝修,但裡面乾乾淨淨,土鍋臺上一塵不染。廚房紅桶裡裝的是清水,餘大爺用布將桶口蓋住,防止灰塵掉進桶中。「我不和兒孫住一起,就是想自食其力,不給孩子添麻煩。」餘大爺表示,孩子們都很孝順,倘若和孩子們住一起,孩子們肯定不會讓他幹農活,做那行手藝,人活著,不幹點事生活就沒有意義。
外衣換好以後,餘大爺又穿上解放鞋,準備去田裡幹農活。餘大爺雖然74歲了,但他種田、種地、弄柴火樣樣活兒都幹。圖為餘大爺在換鞋。
餘大爺抽菸數十年,但一直抽的是黃煙,以前,黃煙是自己種的,不花錢,如今抽的黃煙是在縣城裡購買的,一斤20元錢,能抽一個多月時間。「比抽紙菸划算多了。」
煙盒子是上個世紀在縣城裡買的。餘大爺抽菸從來不把菸灰弄在地上,他自製了一個鐵皮盒作為菸灰盒。並及時清除裡面的菸灰。餘大爺雖然抽菸,但地上乾乾淨淨。餘大爺一生勤儉節約,晚年捨不得放閒,除了給人理髮外,還種植蔬菜增加收入。
片刻之後,餘大爺拿著鋤頭來到田裡幹活。每年四季豆成熟的季節,有人來村子裡收購,餘大爺一個人生活,吃不了多少糧食和蔬菜,他準備把這塊田種植四季豆增加收入。餘大爺沒有養牛,這塊田是他一鋤頭一鋤頭挖出來的,用了三天時間。有村民稱,餘大爺那麼大年紀,兒孫滿堂,可以在家頤養天年,然而,老人就是不放閒,在給別人理髮後,回到家馬上更衣換鞋,然後去幹活。圖為餘大爺在田裡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