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巨齡:姓氏用字 「戴」非「代」,「藍」非「蘭」

2020-12-20 人民網

 2010年的6月29日,我的題為《姓氏:「蕭」非「肖」,「傅」非「付」》的文章,發表在《中國社會科學報》上,引起許多讀者關注。甚至有被戶籍部門「肖」(音「xio」,無「xio」之音)過了的「蕭」姓讀者來信,對於戶口和身份證姓氏用字的誤書給他帶來的麻煩等表示憂慮,並訴求解決的辦法。

 但是,綜觀至今,不但「蕭」「肖」與「傅」「付」濫用者,仍舊不斷。還有像「戴」「代」相混,「藍」「蘭」誤用等在內的,胡亂改掉他人姓氏,甚至本人不諳其源,誤入別家祖宗之門的,竟至俯拾即是。這實在使我忍不住要再做一番研討了!

 「戴」,初為「子」姓,相傳是商湯的後裔。漢族此氏,望出廣陵、清河等地,後遷至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帶。據《姓氏考略》引述《元和姓纂》的話說:「戴」之為姓,是「戴公之後」的事。「戴」,是春秋時期宋國君主仲衍的第十一位繼承者——「撝」的諡號。其後人以此為姓,而「撝」,也就成了「戴」姓的始祖。這樣看來,「戴」氏的綿延,至今總要有2800餘年的歷史了。此外,宋朝戴埴(音zh)所著的《鼠璞》一書裡曾說道:「殷民有改為『戴』者,以義改也。」這是說,當萬民擁戴、政通人和的時代,一些非「子」姓之人,感以功德「義氣」,而自願歸於此姓。這乃是「戴」姓族源的另一說。據有關數據顯示,宋朝時,「戴」氏有11萬人,佔當時全國人口的0.15﹪,排在所有姓氏的第107位。至明朝,則佔到人口的0.4﹪,有37萬,排到了第65位。現今之「戴」氏,遍布海內外,有430萬人之眾,已躍居中華姓氏之第57位,成為頗為可觀的不小姓氏之一。

 1996年,「世界戴氏宗親會」在馬尼拉成立,至今已舉行了6次認祖歸宗大會,對於聯絡海內外戴氏華人的骨肉之情,以及向世界宣揚中華文明而起的作用,可謂史所鮮有!

 「代」,與之不是同源的姓氏。起初,它是周朝的一個諸侯國的名稱,故地在今河北蔚縣。其國君後為趙襄子所殺。他的後人即以國名為姓,有懷情於舊的意思在。與「戴」相比,「代」屬罕見之姓。據筆者查閱,在《中國人名大辭典》(臧勵龢編,商務印書館1921年印行)裡,收錄的「戴」姓之人,有164位,而「代」,只收了「代淵」和「代善」兩人。其中的「代善」,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次子「愛新覺羅·代善」的省略稱呼。由此可知,這個「代善」的「代」,實在也不是個姓氏用字。

 「戴」「代」混淆,或有人誤以為「代」是「戴」的簡化。一方面,是大多數使用者不知它們的源出不同;另一方面,恐怕是受了1977年發布的《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以下簡稱《方案(草案)》)的影響。《方案(草案)》曾主觀地將「戴」簡化為「代」,但那是「文化革命」中,國家語言文字工作的方針、政策受到幹擾、破壞後的產物。所以,早在1986年,這個《方案(草案)》就被廢止,而不準再行使用了。

 此外,還有「藍」與「蘭」。它們都是罕見的姓氏,族源也同樣迥異。「藍」姓,初為「嬴」氏。據《姓氏考略》引述《竹書紀年》的話說:「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命為藍君。」雖然對於到底是「秦子」,還是「泰子」(即「太子」),史上有不同的見解,但說到「藍」姓是其族人「以封地為氏」這點,大家卻還是沒有什麼爭議的。當然,關於「藍」氏的族源,也還有另外的說法,比如,近年發現的一部《藍氏族譜》(現存於江西省萍鄉市上慄縣的雞冠山鄉圳上村)裡記載道:「藍」姓始祖,是「炎帝神農氏十一世孫帝榆罔之子」。當時的帝都在「空桑」。所謂「空桑」,指的是今魯西豫東地區。據說,那時該處桑園遍布,後「有熊國君貢藍種一株,勃勃然生氣異常」,榆罔看到,異常高興,恰巧正逢「誕生一子」,興奮之下,便「賜姓為『藍』,命名『昌奇』,封郡汝南」。後,這「藍昌奇」「受姓開基」。這乃是關於「藍」是「賜姓」之說的掌故。

 「蘭」,是「蘭花」之「蘭」,即繁體「蘭」字的簡體。「蘭」氏,初為「姬」姓,是周文王之後裔。據《通志·氏族略》所載,春秋時期,鄭國的國君穆公,其名曰「姬子蘭」。後其庶出之子,以父名中之「蘭」字定為自己一支的姓氏。於是,生息繁衍,直到今天。除此之外,還有一說,即據《魏書·官氏志》記述,歷史上,鮮卑族的「烏落蘭氏」,蒙古族的「喀喇氏」(祖名「阿爾斯蘭」),以及裕固族的「蘭恰克氏」,都有演變為漢姓「蘭」的情況發生。所以,如今遠居邊地的一些少數民族,如:彝、土家、滿、回、壯、瑤、蒙古等,也都有「蘭」姓人在。

 「藍」「蘭」兩姓之分布不為不廣,但所佔人口的比例並不是很大。所以,在《中國人名大詞典》裡,「藍」姓人氏只收有34位,而「蘭」姓更少,才收了10位。

 總之,姓氏用字不是小事。所以,我在這裡再次呼籲語文管理機構,也包括公安戶籍部門等予以殷切關注,並擬定措施,審慎甄別。(作者系《光明日報》高級編輯)

相關焦點

  • 青浦縣姓氏來歷和姓氏統計
    據1985年調查匯總資料,本縣共有475個姓氏,單姓467個,複姓8個。列如下:卜 尹 平 臺 刁 鄧 厲 包 幹 孔 盧 白 於 貝 古 烏 萬 水 石 代 毛 龍 印 山 牛 甘 叢 馬 太 蘭 過 仲 揚 陸 邱 杏 尚 焉 封 郜 冒 索 乘 鋪 密 喻 雷 雍 譚 冀 達 偉 陽 陳 紐 況 羅 練 郝 須 樹 莫 殷 龔 寇 景 賴 廉 闞 戴
  • 相似的姓氏,其來源一定是相同的嗎?
    中國的姓氏數量眾多,歷史源遠流長。在宋代就有百家姓之說,這還不包括元代、清代移居中原的蒙古族、滿族人改的漢字姓。據史料統計,中國見於文獻的姓氏有5662個,其中單姓3484個,複姓2032個,三字姓146個,還有其他的四字、五字姓等等。
  • 河北青縣姓氏概況
    1990年全縣總人口34萬9857人,共有332個姓氏,其中單姓330個,複姓兩個。以張王李劉趙五姓為最,次之為楊馬,孫陳四姓。有少數姓氏不足10人。青縣的較大姓氏多為明朝燕王掃北在此定居的官兵和永樂年間山西、山東的移民。
  • 墓誌與姓氏文化
    其先姓烏石蘭,九代祖猛,始從拓跋氏入夏,居河南,遂去『烏』與『蘭』,獨姓石氏。」這些是少數民族改漢姓的例證。墓誌還記載了一些源自外國的姓氏。《大周左武威衛大將軍黑齒常之墓誌》:「府君諱常之,字恆元,百濟人也……唐顯慶中,遣邢國公蘇定方平其國,與其主扶餘隆俱入朝,隸為萬年縣人也。」《唐定遠將軍安菩墓誌》:「軍諱菩,字薩,其先安國大首領。」
  • 「汝州文史」——汝州最全的姓氏排名表,共有501個,你知道多少?
    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國家,在古代「姓」和「氏」是分開的,夏商周的時候,因為當時貴族宗法制度規定下只有男子才能稱「氏」,而女子多稱「姓」。我們所熟知的《百家姓》中的「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出自於宋代,一共收錄506個姓氏,所以我們下意識的就以為,我國的姓氏就只有幾百個。
  • 2020年全國姓氏報告出爐!看你姓氏排名第幾?去年新生兒「李」姓最多 ......
    中國最新姓氏人口數目的排名,由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統計,列出了目前中國人口最多的前十大姓和人口最多的前300名姓氏。劉 05陳 06楊 07趙 08黃 09周 10吳 11徐 12孫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馬 20羅 21梁 22宋 23鄭 24謝 25韓 26唐 27馮 28於 29董 30蕭 31程 32曹 33袁 34鄧 35許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呂 41蘇 42盧 43蔣 44蔡 45賈 46丁 47魏 48薛 49葉 50閻 51餘 52潘 53杜 54戴
  • 中國姓氏排行榜出來了,你的姓氏排第幾?
    新朋友點擊上面藍字全球都震驚了免費訂閱中國最新姓氏人口數目的排名,由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統計,列出了目前中國人口最多的前十大姓和人口最多的前300名姓氏。李王張劉陳——中國五大姓人口近4億,好龐大的數字啊!1.李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7.94%=95,300,000人。
  • 姓氏起名 2020鼠年受歡迎的寶寶名字推薦
    關注公眾號qm9285 免費在線起名 姓氏起名 2020受歡迎的寶寶名字推薦 分解姓氏起名法 所謂分解姓氏起名法,是把姓氏所用的漢字分解開來成為名字的一種方法
  • 中國姓氏知多少,除了百家姓,你肯定沒見過這些姓氏
    除了我們熟知的百家姓以外,在民間還有一些未見諸姓氏專著的姓氏,有的姓,是各種字典裡都找不到的字。還有的姓在字典中有此字,但不作姓氏解釋,而且讀音也不同,如姓束(音「辣」),陝西省安祿縣就有分布。「第五」這個姓其實並不鮮見,古時候從「第一」到「第八」都是姓氏,《百家姓》中的最後8個字就是「第五言服、百家姓終」。
  • 姓名用字中形近字姓氏辨考
    本文側重對當代仍在使用的形近字姓略作辨考。但考慮到兼顧與歷史學、社會學界或教育界有關人士交流之便,也要涉及一些已經消失或停用的有關姓氏。但很多姓氏用字無法在電腦上按通常程序打出,只有忍痛割愛。因這類姓氏實在太多了,一文難盡包攬,故擇要舉例。一般省略兩兩都最常見的,如土姓與士姓,王姓與主姓,石與右,李與季等。如:一畫一與丨一:Yī,有方言yi、yí、yao音不作姓用。不同源。見《中國姓氏大辭典》,《中華姓氏書法大辭典》等。傈僳族姓,山東嘉祥,山西五臺、萬榮,陝西西安,安徽淮南,江蘇無錫,上海,江西等地有一姓。
  • 這些字在古時候是姓氏,如今卻已消失
    已經消失的姓氏對於我國姓氏方面的了解,大概我們只有個模糊的概念——《百家姓》或者各種俗語,這本書的確記載了我國幾千年以來的許多姓氏,其中就包括已經消失的姓氏,根據資料可知,記錄在百家姓上的姓氏至今已經消失了兩萬多個,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幾個姓氏,或許你在眾多影視劇作品中可以看到
  • 非本人實名認證直播將被封號?企業藍V成新寵!
    其中第一條:非本人實名認證直播被查到要封號,但是藍v用戶不受限制,引起了熱議。解釋下什麼叫非本人實名認證直播,簡單來說就是一機一卡一號一人,抖音號實名認證後,直播時必須由實名認證的本人真人出鏡直播,他人代播將會被封號。或者你也出鏡,別人來直播,類似於團播。而企業藍V(企業號)用戶卻不受限制,企業號相對個人號來說,有著諸多特殊待遇。
  • 新生兒取名請用規範漢字 非規範漢字無法上戶口
    名字含非規範漢字的出生證無法上戶更名  泉州市公安局戶政管理支隊副支隊長楊奕鋒介紹,首先「鈊」是一個繁體字,而2001年開始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在大陸地區除該法規定的少數情形可以使用繁體字、異體字外,均需使用規範漢字。
  • 日韓姓氏的起源,日本十大苗字和韓國五大姓氏
    日本姓氏根據《中華姓氏大辭典》記載,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的姓氏不足2萬個,但根據《日本苗字大辭典》記載,日本的姓氏近30萬個,日本因而也是世界上姓氏最多的民族。日本在四世紀中期,大和(倭)政權建立之後才產生了姓氏,當時只有貴族才擁有姓氏,形成貴族世家。
  • 揭開姓氏的秘密|為什麼最古老的八個姓氏都是女字旁?
    姓氏從幾千年前相傳下來,每個姓氏的形成有著不同的變化過程,同姓不一定同源,異姓可能出自同宗。
  • 「多個『非』字,人生被否定了」——非全日制生:在歧視與正名之間
    海南大學「非全」法學碩士王東在取得雙證之後,拿到其就職的某公檢法單位申請提高待遇,但單位表示不承認「非全」。 「多了個『非』字,人生也被否定了。」李凌對南方周末記者抱怨。 「統考統招,嚴進嚴出」 事實上,各地針對「非全」的就業等相關政策,並非在2020年才有意為之。
  • 「多個『非』字,人生被否定了」——非全日制生:在歧視與正名之間
    海南大學「非全」法學碩士王東在取得雙證之後,拿到其就職的某公檢法單位申請提高待遇,但單位表示不承認「非全」。「多了個『非』字,人生也被否定了。」李凌對南方周末記者抱怨。「統考統招,嚴進嚴出」事實上,各地針對「非全」的就業等相關政策,並非在2020年才有意為之。「非全」教育的歷史,可追溯到1983年。
  • 中國姓氏分布,你知道你的姓氏在哪個省最多嗎?今天可算知道了!
    中國姓氏分布,你知道你的姓氏在哪個省最多嗎?今天可算知道了!伴隨著小孩出生的,是父母為孩子取的一個名字。相信大多數人都對自己的姓名表示過疑問,也對它包含著什麼寓意感到好奇。但是有很少的人會對自己的姓氏表示好奇。
  • 中國單字姓氏最多?其實是複姓,最長的姓氏高達到17個字
    姓氏是中華文化的一個特色,它的產生最初是為了區別不同的部落。因為部落首領的不同,手底下的人跟著部落首領姓,因此姓氏就能很好的將不同部落劃分開來。我們對著自己的姓氏,並不能覺出這其中有何含義,但姓氏是文明進步的標誌。一個人一旦有了姓,這個姓就會世世代代相傳下去,傳給子孫後代。
  • 叱幹留:叱幹姓氏 彬縣叱家村
    其他人都遇害,只有一人逃走了,呂派兵繼續追捕,這個人被趕得累倒在山坡上,又飢又渴,已神志不清,兵士追至,問其姓名,他只是用手指口,意思是口渴的很,兵士以為是示意姓吃,便放了他。後來這個人流落到了邠州,就是今陝西鹹陽彬縣,落戶在現在的叱家村,娶妻生子,繁衍後代,並將「吃」字與原來的姓氏「甘」結合起來,讓後代都姓複姓「吃甘」,後來「吃甘」逐漸演變成為「叱幹」,即叱幹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