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是一種生理狀態。保持飢餓狀態,有利於胃腸排除毒素,減輕腸胃負擔;有利於鍛鍊人的毅力,經受美食誘惑;有利於促進血液循環,有效控制血糖,預防老年痴呆;有利於減肥,防止因營養過剩而患h 「三高」。總之,保持適度的飢餓感,有百利而無一害。
保持飢餓,保持愚蠢,不拘泥於枝節,關注於人生大勢,是許多高手的思維習慣。處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海量的信息,常常使我們無所適從。所以,一是要力避窮人對飢餓的認知,不要拿到一個饅頭就以為是最好的食物,以對錢的恐慌而貪錢,應保持對信息的警惕,有選擇地篩選信息,學會遠離垃圾信息,對有害信息要學會規避和防險。二是要避免零和思維,學會灰度思維。零和思維,是以一方的得,建立在另一方的失為基礎的非贏即輸的直線式思維,其實有許多事是非黑非白的灰色狀態,可以是雙贏的局面。不要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痛苦的基礎之上,那樣的幸福是不道德的。三是要培養自己飢餓思維的習慣。飢餓思維,能使自己俯瞰大局,知道這個時代醞釀著的巨大變革,看清社會大趨勢;能使自己保持一種飢餓感和野心,並不斷根據變化的形勢移動自己的標靶,用概率思維去把控事物的發展,牢牢把握人生的主動權。四是要提升把思維變成行動的行動力、執行力,從中體驗思維撞擊的快感,始終保持一種飢餓狀態,像「狼」一樣保持警覺和憂患意識,保持前行的勇氣和捕獲的快感,不斷探索發現,讓想法變成現實,讓思維變成結果。
對於與自己無關的信息,對於雜七雜八的小事,對於枝節性的細節,保持一點愚蠢,也不失為一種選擇。吃飯七分飽,對人七分好,留下三分保持一點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