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家長,有一定的高度,能看到10年、20年之後,但孩子看得比我們低、比我們淺、也比我們短,他可能只看到眼前的一顆糖。那我們肯定想孩子的視野,儘可能廣、儘可能深、儘可能長遠。
為什麼要給孩子讀名人傳記?
就等於我們把孩子託到肩膀上,看到歷史長河中的名人,他們的人生軌跡、人格魅力……就等於我們讓孩子看到了,真實存在的、他自己也有可能的、有意義的人生。
道理都懂,為什麼孩子還沒開始讀呢?
我估計,你和我一樣,一時沒找到適合兒童的、讓你心動的傳記,然後就暫時放下,逐漸忘了。
今天,你可以把這個事定下來。
我給你推薦一套,非常適合孩子的傳記。
一般我們看到的傳記是這樣的——
但這套書,是專門為4-8歲孩子打造的——傳記繪本!
它是這樣的——
一共40冊,介紹了45位名人,從1452年的跨界天才達文西,到1997年的少女英雄馬拉拉,縱跨500年、橫跨30多個行業。
它最特別的是,除了傳統意義上的名人,還把別的書,很少會做進來的人物,都放了進來。
比如,手握上帝線條的高迪、廣告天才奧格威、勵志黑妞奧普拉、動畫界傳奇宮崎駿、哈利·波特之母J.K.羅琳……很多名人的故事,我也是第一次讀到。
但我最心動的,還是它的內容,編得太巧、太抓人了!而且每一本都別具風格!
首先,它會在開頭放一個懸念,勾起你的好奇心。比如,講達文西,開頭就引出一個疑問:
達文西值不值得,國王為他停戰?
接下來,它用多種多樣的方式,比如聊天、信件、自白等方式來回答,讓你讀傳記就像聊八卦,跟誰都沒隔閡!
人們紛紛寫信告訴國王,
達文西是一個怎樣的人,
但每個人眼中的達文西都不一樣…
這時你看到的,是與人物身份高度匹配的插圖,比如,介紹達文西,是宮廷畫風,介紹凡高,是抽象油畫風…
再加上一些可愛的小便條、信箋、氣泡、指示牌圖案,書中書、大翻頁設計…
讓你讀每一本書啊,就像心中有花在盛開一樣,不知不覺就會獲得精神上、知識上、審美上的三重啟迪!
如果你和孩子讀完以後,想入非非,意猶未盡,還可以看書後面的拓展內容,了解更多與名人相關的人、事、物包括職業!然後,再做一個手工活動!
「媽媽,我也想塗一塗。」
一句話,這套書不論是選材、內容、畫面、設計、結構,都充分考慮到了孩子的好奇心,興趣點和理解力!
它能帶給孩子的,不光是曠亮的視野、豐富的知識,更是正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最最明顯的是,它會讓孩子對歷史、對人物,產生濃濃的興趣,讓你馬上收穫一個愛讀傳記的孩子!
我強烈建議你買給孩子看,4-6歲的孩子親子共讀,7-8歲的孩子自己讀。
一旦開啟傳記這扇門,影響的是孩子一生。
上輯 20冊
包含:企業家、廣告人、探險家、天文學家、少年英雄、教育家、生物學家、太空人、科學家、發明家和運動員。
下輯 20冊
包含:影視導演、動畫導演、演員、主持人、音樂家、舞蹈家、指揮家、作家、畫家、建築師、服裝設計師、攝影師、髮型設計師、雜誌編輯。
每本書都有編號,並按照不同領域分類,用紅、橙、黃、綠、青、藍、紫色封皮區分。書是平裝的,我個人非常喜歡,因為不光拿著輕巧,好翻,也意味著實惠~
兩輯可以分開買,也可以一起買。我的建議是兩輯買全。因為孩子還小,一切還沒定性,各種領域的人物傳記,都值得讀一讀。
兩輯一起入,就送兩本伴讀手冊↓↓↓
一本幫助孩子將閱讀成果「可視化」,一本鼓勵孩子從名人的視角動手創作。這其實是一個梳理、鞏固內容,培養孩子深度思考能力的過程。
比如,BOOK1p7,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回憶,達文西除了會搞發明,還會幹什麼呢?翻出貼紙,讓孩子貼一貼。
BOOK2p3,可以讓孩子扮演維達·沙宣,先觀察圖中的臉型,再選擇合適的髮型貼上。
另外,如果孩子要你讀一遍又一遍,而你又有點累,還可以掃描封底二維碼,放音頻給他聽。(喜馬拉雅APP搜索「名人來了」也可以聽)
氣質包裝,送禮也很有面子!
再看看媽媽們的評價!
兩個寶貝和爸爸一起看書,開心的不得了。小寶發現了翻翻頁,不由自主的翻看,然後和哥哥一起,哇!哇!
女兒非常喜歡龍貓,家裡買了好多龍貓的玩偶,剛好《名人來了》這套書裡有介紹宮崎駿,孩子就更加感興趣,讀的更加認真了,從中還了解到了宮崎駿的其他作品。
女兒在看海倫 · 凱勒這本書的時候非常好奇,海倫 · 凱勒聽不到也看不到,她是如何學習文字和生活的呢?女兒也想體驗一下海倫 · 凱勒的感受。於是閉上了雙眼,試著在我上手寫字交流,那一刻,有種慕名的慶幸和感動。
這樣是不是當服裝設計師啦?寶寶看完書後突發奇想,拿去畫本就開始設計裙子衣服,說不定以後真的會成為設計師呢!
哥哥和弟弟一起翻開了安娜·溫圖爾這本書,起初以為男孩子對時尚不感興趣, 沒想到小哥倆都非常喜歡,開始做起了時尚服飾的貼紙手工。每人給自己搭配了幾套,哈哈都是愛臭美的小傢伙。
這是別人家孩子的反饋,讀完這套書,你的孩子,也一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
接下來,我們詳細說說,在兒童版傳記中,這套書有哪些迷人的亮點。
選取的人物非常全面
每一本都讓人受益匪淺
這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但很多傳記,選的人物面仍然很窄,只有一些百年前的、學術領域的名人,忽略了很多近現代的、新興行業的名人。
我一直認為個人的閱歷、格局是有限的,要想孩子青出藍而勝於藍,就得讓孩子多看書薰陶薰陶。那麼,我們給孩子讀書的選擇上,就絕不能片面化。
這套書的一大特點就是,選取的人物非常全面!不光有達文西、貝多芬、居裡夫人、愛因斯坦、海倫·凱勒等教科書青睞的人物;
還有卡耐基、華特·迪士尼、哥德弗雷德、奧格威、史蒂夫·賈伯斯等商業傳奇大亨;
香奈兒、卓別林、加加林、宮崎駿、奧普拉等行業頂尖領袖…他們每一個人的故事都讓人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有的故事,可以讓孩子獲取精神力量。比如貝多芬,兒時就顯露出音樂才華,卻不被父親肯定;長大後拜海頓為師,兩人卻漸行漸遠;一生只為音樂而活,卻失去了聽力…最絕望的時候,他曾寫下遺書…
貝多芬一生都活在逆境中,卻創作出最偉大的作品。
有的故事,可以引導孩子的三觀。比如居裡夫人。她用四年時間提煉出鐳,卻放棄了申請鐳的專利。戰爭爆發時,她奔赴戰場建立放射科,成功救下百萬士兵…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瑪麗·居裡將X射線帶上戰場。
有的故事,可以讓孩子收穫人生經驗。比如卡耐基。他是如何從一無所有的窮小子,成為舉世聞名的鋼鐵大王的?他做電報派送員時,學習收發電報的技術;做電報技師時,學習列車調度…
卡耐基做過很多工作,但每一項工作,都在為他的成功鋪路。
有的故事,可以具化孩子的夢想。比如很多孩子的夢想是當太空人,如何才能做到呢?讀加加林,孩子可以看到太空第一人的問天之路,了解太空人的訓練過程。
太空人需要通過重力加速度訓練、耐高溫訓練、失重訓練、隔離訓練。
有的故事,可以豐富孩子的認知。比如,孩子喜歡迪士尼動畫,可以讀華特·迪士尼,了解動畫片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短到長的發展史,以及迪士尼樂園的故事。
華特·迪士尼創造了第一部有聲動畫,第一部彩色動畫,第一部長篇動畫。
還有更多的名人故事,與孩子的興趣、生活息息相關。孩子既可以跟愛因斯坦一起做思維實驗,和哥德弗雷德一起設計樂高,和喬丹一起打籃球;還可以和宮崎駿一起塑造龍貓,和安娜·巴甫洛娃一起練習芭蕾,和香奈兒一起設計服裝……
總之,這套書中的很多故事,都會讓你後悔沒有早點讀到!它帶給我們的不單是大千世界、各行各業的認知,更是一些情感上和思想上的引導。即使孩子還小,不能完全領悟,但雁過留痕啊,你要相信小小的他們,肯定有「做一個大人物」、「我要和誰誰一樣厲害」的想法會生根、會萌芽。
居裡夫人的大女兒伊蕾娜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有人問她,你是不是世襲了你母親的科學研究?伊蕾娜認真地說,科學沒有世襲的,但科學家的精神是有世襲的。我們不是居裡夫人,沒有可「世襲」的精神,但是,花點時間帶孩子讀一套好書,讓孩子從書中學習名人精神,這一點,我們還是可以輕鬆做到的,對吧。
每一本都巧勁十足
保證孩子一讀再讀
很多傳記都是平鋪直敘,一個口吻,一種畫風,這樣的書,孩子肯定興趣不大。但這套書不同!它的每一個故事都花了大量心思,它會設置懸念,從不同的視角、用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畫風,講不同的故事,讓你讀每一本書都新鮮十足。
①從有趣的事件切入,勾起孩子的好奇心
比如,《無法阻擋的瑪麗·居裡》,開篇就扔出一個問題:
瑪麗整天砸石頭,她究竟在做什麼?
然後按下不表,轉頭從瑪麗小時候講起…
瑪麗從小就喜歡科學,是有名的書呆子,長大後也因科學而結緣,認識了皮埃爾·居裡。後來,瑪麗在瀝青鈾礦中發現了「鐳」,但遭到其他科學家的質疑,於是瑪麗決定提煉出「鐳」。到了第17頁,自然而然地揭開了瑪麗砸石頭的原因:
為了讓人們直接觀察鐳
此時,她的「尋寶遊戲」也正式拉開了帷幕…孩子的好奇心又再次被撩起:瑪麗什麼時候才能找到寶石呢?
總之,讀這本書,你會從頭到尾都處於一種「一探究竟」的狀態。即使你曾讀過瑪麗·居裡的故事。
②從不同的視角講故事,幫助孩子快速代入
這裡我們以海倫·凱勒為例。很多書會塑造一個神人般的海倫,說實話並沒有打動我。因為我們和海倫不一樣,海倫是看不見、也聽不見的,如果仰望著讀故事,是很有距離感的。
而這套書講海倫,則採用了「寫信」的方式:前一頁是海倫寫給莎莉文老師的信,後一頁是老師的回覆。海倫的成長故事,就在一封封交替的信件之中徐徐展開。
老師在海倫手上寫字教她盲文。
海倫從拒絕、討厭老師,
到終於主動在老師手心寫下了「水」字。
配圖也從一開始壓抑的冷色,一頁比一頁亮麗起來,一直讀下去,是一種春風花草香的感覺,令人心生溫暖和感動。作為一個母親,我每次讀這本書,眼淚就要出來了。
③運用對比手法,給孩子深刻的印象和啟示
這套書基本上是一本書介紹一位名人,但也有一本書介紹兩位、三位名人的情況,不僅使人物形象更鮮明,給人的閱讀感受也更強烈。
比如,講探險家,大部分傳記只會選一個人講,或阿蒙森,或斯科特。但這本書卻將兩人併到一起講,正如他們角逐「第一個到達南極點的人」的情景一樣:
前一頁是阿蒙森
後一頁緊跟著斯科特
這種講法,既營造了一種緊張氛圍,吸引孩子投入閱讀,孩子也能通過前後頁的對比,發現兩人在探險比賽中的不同之處。比如,阿蒙森準備的是雪橇犬,斯科特準備的是摩託雪橇和短腿馬。而準備物資的不同,正是造成兩人不同結局的原因之一。
通過這本書,孩子了解的不僅是兩位探險家,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故事,更能通過對比,學會用客觀的眼光去看待成功和失敗。
④與人物高度契合的插圖,每看一頁都是享受
雖然放到現在才說,但這套書第一眼吸引我的,就是它的顏值!相信通過前面的圖片,你也感受到了!
首先,它的人物形象,是根據歷史照片加工刻畫的,看起來親切可愛,又不失真:
卓別林
愛因斯坦
其次,畫風也與人物個性高度匹配。比如,介紹奧格威,便是懷舊廣告風格;介紹凡高,便是抽象油畫風格;達文西的配圖,充滿古樸宮廷韻味;路易斯·布萊葉的配圖,則是黑白畫風…
《廣告的秘密:大衛·奧格威》
《六個點和路易斯·布萊葉》
於是,你一打開書,便能直抵人物的年代、情景、情感中。讀奧格威,讀到的不僅是廣告故事,還能感受到他的自信與熱忱;讀路易斯,了解的不僅是盲文的發展,更能體味到生命真正的色彩…
另外,圖文的呈現也可愛得冒泡。書中加入了好些小便條、信件、對話氣泡、日記、指示牌、書中書等設計,看起來活潑生動,絕無沉悶感。
有些書還有超大的翻頁,完全展開有80cm長,將孩子圍一圈都沒問題。你能想像這種視覺上的延伸嗎,它能極大地延伸我們的感覺和想像力,讓我們更加沉浸於故事中。
以上,只是一小部分例子。如果你仔細看過,應該會很滿意。反正我是很喜歡的,在它還僅僅是一些pdf的時候,我就和同事盤算了,要拿這套書去送朋友。
拓展內容 意義非凡
讀完故事以後,趁著後味正濃,我們還可以引導孩子看看書後的人物詳情,職業介紹,做一做手工活動。
①人物詳情 不僅展示了名人的成長軌跡、主要功績、經典作品,還360°向外延伸內容,講了許多鮮為人知的事兒。
比如,愛因斯坦常常不修邊幅;奧格威非常害怕坐飛機;賈伯斯喜歡穿同一件的衣服;貝多芬三十多年搬了四十幾次家;莫扎特作品多,有名氣,收入卻不高……
孩子們會驚訝地發現,這些大人物雖然很厲害,但也有各自的弱點和缺憾,頓時會覺得自己與他們在時間上、高度上的距離都縮短了呢。
②職業介紹 包含大量的職業知識,還將職業細分化、可行化了。
比如,珍妮·古道爾中,介紹了動物學家是做什麼的,他們的工作場所、工作內容,動物學家的領域,還告訴孩子們可以通過科普書和記錄片,來了解動物的習性,為成為一名動物學家積累知識。
萊特兄弟中則介紹了與飛機有關的三種職業:飛機駕駛員、空中乘務員、飛機維修工程師的工作內容以及任職條件。比如,要想當一名空乘,首先要英語好,還要會遊泳。
這些內容可以幫助孩子將理想與生活建立聯結,明白要想實現目標,自己可以做什麼,應該怎麼做。最起碼,眼下得搞好學習。
③活動一下 利用圖畫、手工等多種創作方式,引導孩子輸出「讀後感」。
比如,孩子讀完安娜·溫圖爾,可以根據提示做一本時尚雜誌;
讀完史匹柏,可以用擲骰子的方式,創造一個獨特的角色;
讀完路易斯,可以和家人一起學一學簡單的手語;讀完喬丹,可以做一個籃球框投籃;讀完哥德弗雷德,可以用樂高搭建金字塔和筆筒…
我們讀完一本書,通常會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不輸出,那個想法就輕飄飄地散了。通過這些遊戲活動,我們不僅可以將孩子的「想法」引導出來,也許還能發現孩子真正的興趣和天賦呢。
截止這裡,這套書算是讀完了。它給我的最大感受是,前面的故事部分,令人好奇、讚嘆、震撼、憧憬,後面的拓展內容,則讓我們回歸理性和思考,聯想到自己與當下的生活。
我們大部分人,小時候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大學隨便選個專業,畢業幹的又是另外的活,過兩年又換一個行業,最大的煩惱就是能力撐起不夢想……因為自己深有體會,所以希望孩子不要重複這樣的路。希望他們能夠在小時候、很年輕的時候,就有自己的興趣、有自己的堅持,就像書中的這些大人物,像卓別林、本茨、安娜·巴甫洛娃、維達·沙宣一樣,一步一步地走自己想要的人生。
這一點,我覺得是讓孩子閱讀名人傳記,最實在的意義了。
越早接觸越好
馬上開始閱讀
我猜,也有人可能會猶豫,會問,傳記繪本是不是太簡單了?等孩子長大些,再看厚厚的傳記不行嗎?
我認為讀傳記還是要儘早。想想看,相比其他書,為什麼讀傳記的人更少?很多青少年沉迷網絡文學?
因為小時候沒有得到引導!隨著年齡的增長,成長過程中形成的個人認知、價值觀,也與名人相去甚遠,自然就不關心名人,連他們的故事都讀不進去了!
所以,讀傳記也是需要啟蒙的,它啟蒙的不僅是一種閱讀口味,更是一種心智,一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