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6日,重慶市旅遊產業發展大會提出全力打造重慶旅遊業升級版,建設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唱響「山水之城·美麗之地」。三峽是重慶旅遊的一張「王牌」,要打造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遊帶,讓「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的千年美景煥發新的風採、展現新的魅力。
奉節、巫山、巫溪、城口地處重慶三峽庫區腹心,具有相鄰的地理位置、相似的稟賦基礎,以及豐富獨特的自然及人文旅遊資源,共同構成了三峽國際黃金旅遊帶的主體和精華。連日來,「奉巫巫城冬季旅遊」採風活動將奉節、巫山、巫溪、城口四縣的獨特風姿,再次推到了數二十餘家中央、地方媒體數十名記者及自媒體大V們面前。
好山好水好風光 有詩有橙有遠方
「天工匠心熠夔州,詩·橙奉節雋秀美」,山水奉節,詩畫如歌,更有外地遊客稱,大美奉節,若太白在世,定大呼:歸來兮,壯美三峽!
12月15日,由張藝謀導演的大型詩詞文化實景演藝將全球首演,將為遊客們呈現詩城奉節濃厚的文化底蘊,再現「行到山峽必有詩」的盛景。
近年來,奉節堅持以「全域旅遊統領」為主線,以打造「長江三峽第一旅遊目的地」為目標,紮實推進各項工作,打好「三峽牌」。呈現出旅遊產值井噴增長;重點項目快速推進;文化鑄魂旅遊發展;節慶活動精彩紛呈;創新體制機制體系五大亮點。
「中華詩城」的絕佳氣質,和「奉節臍橙」的甜蜜味道,讓奉節旅遊人氣居高不下。今年1至11月全縣景區購票人次增長40%以上,過夜遊客增加30%以上。
「為推進區域協作,我們發行了景區長江三峽旅遊一卡通,並舉辦了奉巫巫城旅遊歌曲大賽。」奉節旅遊局局長鄒遠江介紹,「2019年是奉節旅遊加速發展的關鍵之年,我們將以打造『長江三峽第一旅遊目的地』為目標。」
2019年,奉節旅遊將按照「六言解夔」、三地詩城、六張名片、「四美奉節」的「6364」工作思路,唱響「三峽之巔 詩·橙奉節」核心品牌,精彩詮釋「好山好水好風光 有詩有橙有遠方」。努力打造長江三峽第一旅遊目的地、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全域旅遊發展升級版,進一步促進全縣旅遊業健康快速發展。
做強綠色朝陽產業 推動旅遊轉型升級
巫山曾是重慶三峽旅遊的「晴雨表」,巫山的遊客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長江三峽重慶段有多少遊客。在自駕、自助遊漸成主流,「門票經濟」弱化的趨勢下,如何形成新的營銷思維、建立相關長效機制,是巫山縣乃至渝東北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遊帶四縣所面臨的共性問題。
「要將巫山的山水之美和盤託出,實現旅遊發展的轉型升級,就需要在交通上狠下功夫。」巫山旅發委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因此,巫山縣在交通、重點項目、宣傳營銷、景區建設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解決方案,著力打造產品結構差異化、人性化的旅遊套餐,初步實現了線路互推、景區互通、遊客互送,進而實現「全域遊」。
目前,巫山縣委、縣政府樹立了交通圍繞旅遊轉的大思路,一方面建設「水鐵公空」,打通外部交通「大動脈」;一方面疏通內部交通「毛細血管」,將區域景點如珠串鏈。
以正在建設的神女景區北環線為例,待其建成後,遊客從縣城出發,經神女天路北線,沿途可賞巫峽煙雲,到達望霞遊客中心後,可在此乘索道下行可直達神女廟後山,再沿著步道下行,至神女峰旅遊碼頭,乘船沿長江返程,形成完整的神女景區首條水陸旅遊大環線。
旅遊業是典型的綠色朝陽產業,巫山縣正補齊交通的短板,深挖地方特色,推動巫山旅遊業的轉型升級,讓巫山「流金淌銀」。
深度挖掘「巫鹹文化」 釋放旅遊獨特魅力
在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遊帶的眾多文化元素中,儘管巴渝文化、鹽丹文化、神女文化、三國文化、詩城文化、紅葉文化等已經為人耳熟能詳,但在巫溪人眼中,最為神奇厚重和博大精深的還得數「巫鹹文化」。
「『巫鹹文化』是巫溪獨有的、唯一的文化符號,是三峽流域的精神文明和群族文化。」巫溪旅遊局副局長王本燕介紹,「對其進行深入的挖掘,是在進行文化傳承的同時,也有利於提高巫溪人的文化自信。」
據了解,為深入挖掘「巫鹹文化」,巫溪圍繞文化體驗,通過系列巫鹹古國文化體驗項目、豐富的旅遊活動、環境氛圍營造等手段重塑巫鹹古國文化品牌。2018年,巫溪先期啟動了柏楊河溼地公園和月亮灣山地公園的創建,將現有生態資源與巫鹹文化緊密結合,如新增打造鹽水女神像、十巫文化廣場、十巫升降情模擬主題秀等等,將單一的生態化溼地公園打造成為「自然生態景城一體,歷史文化古今共生」的4A級旅遊景區。
在不斷提升全域景點高品質配套的同時,巫溪正全力推進「智慧旅遊」建設,在全市率先建立「暢遊巫溪」智慧旅遊雲平臺。目前已入駐商戶343家,並成功推出「飛躍重慶之巔」蘭英大峽谷VR體驗項目。
近年來,巫溪立足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生態特色農業,加快推進生態旅遊與農業發展相融合,並將獨具巫溪特色文化融入到生態旅遊中,現已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2019年,巫溪將啟動大寧古城和寧廠古鎮的創建,力爭在2020年成功打造以寧廠古鎮、大寧古城和柏楊河巫鹹文化景區為核心的全國唯一傳承巫鹹文化的生態歷史文化旅遊區。
原鄉原味原生旅遊 漸成一方產業支柱
「哪也不去了,在家最好!」東安鎮興田村村民趙遠蘭是城口「大巴山森林人家」項目的受益者。她當年外出打工時,只能把兩個孩子留在老家。現在,由於家鄉的發展,她能夠回到自己的家鄉就業,而且收入是以前的幾倍,最主要的是可以和家人在一起了,這讓她們全家人都很高興。
如今,全縣有1500餘戶各具特色的「大巴山森林人家」如雨後春筍般相繼建起,帶動了7000餘戶貧困戶,共計15000餘貧困人口通過務工、就地農產品銷售等方式實現增收致富。
近年來,城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立足生態優勢和資源稟賦,按照「重點景區+鄉村旅遊」的全域發展思路,堅持「巴山原鄉·生態城口」的總體定位,按照打好旅遊發展攻堅戰的決策,著力把旅遊產業打造成全縣經濟轉型的支柱產業。
2018年,城口縣旅遊局獲得重慶市旅遊工作先進單位稱號,城口嵐天鄉、河魚鄉平溪村入圍重慶市第三批特色景觀旅遊名鎮(村)。
在內部發展取得成效的同時,城口還主動加強與大巴山區域旅遊聯盟、渝東北區域旅遊聯盟等組織的協作,推動建立市場互通、宣傳互動、投資互建的旅遊新格局。
毋容置疑,奉節、巫溪、巫山、城口四地的抱團式發展,打造了旅遊新經濟增長點,讓三峽國際黃金旅遊帶高品質升級煥發了新魅力。
朱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