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投資經理種草
青松基金獨家策劃
系列行研第六期
「一邊瘋狂作死,一邊拼命養生。」這是很多90後乃至00後的現狀。
失眠、脫髮、焦慮、發胖……新新人類面臨新的健康問題,新的問題則催化出新養生主義。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才是新養生主義?
最近,我們青松基金的投資人kiki,經過深入的行業研究,將從投資人的視角,
帶大家看看有哪些值得種草的養生食品。
(等不及的直接拉到文末看種草清單)
90後健康焦慮催化「新養生」
隨著國民健康產品消費金額穩步提升,越來越多人願意在健康方面投資,並且消費者及其特點呈年輕化、線上化的趨勢。
據天貓平臺健康市場消費數據顯示,85後及90後是線上養生類食品主力消費人群, 95後增長表現突出,人群增速強勁潛力巨大;女性消費意願明顯高於男性;一二線城市用戶為核心用戶,三四線城市滲透率逐步增加,四線以下城市用戶呈現兩極分化現象。
在過去的傳統養生觀念中,廣義保健品分為膳食補充劑、草本及傳統滋補品兩大類。膳食補充劑包括無限極、安利、湯臣倍健、康寶萊、Swisse等國內外品牌,國外品牌以跨境電商為主要通路;傳統滋補品包括蜂蜜、燕窩、阿膠等源於中醫文化的傳統產品,因天然、長效且副作用小的理念在中國消費者中深入人心,市場規模約400億。
相對傳統養生,「新養生」的概念源於當下年輕消費者對健康問題的新關注點,比如睡眠不好、腸胃不好、皮膚不佳、脫髮、焦慮、肥胖等,已經成為困擾90後、80後的主要問題,也讓他們開始願意在健康方面投資。
除了保健品產品外,Better-For-You健康需求的上升也推動了其他食品領域新的變化。呈現在產品上,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零食化、即食化、0脂0糖,功能性成分。
零食化的代表比如三隻松鼠、沃隆每日堅果;即食化的代表比如五穀磨坊、壽全齋;0脂0糖的代表比如樂純酸奶、元気森林;功能性成分的代表比如王飽飽燕麥、酵素益生菌等。
除以上新養生產品外,減肥健身人群的選擇也不再局限於輕食沙拉,各種營養方便的代餐也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
膳食補充劑
1、「直銷」仍是中國保健品主流渠道
多個調查數據預測,中國2020年保健品市場規模或將超過4000億元。毫無疑問,中國市場巨大,但國產品牌卻大而不強。
調查數據顯示,在中國消費者對於國內外保健品的評價中,41%認為國外的更好,28%認為作用都不行,22%認為作用的不錯,僅9%認為國內的更好。
造成這種印象的原因,主要是國內傳統保健品企業為了快速擴大銷售,在市場發展初期常常以「通吃」的產品結構輻射儘可能多的客群;在營銷推廣上多用粗放式廣告投入、誇大宣傳方式,雖廣告起效快但很難打出品牌口碑。加上傳統保健品缺乏科技含量,很少能夠立竿見影,達不到宣稱效果,這也導致負面新聞多。
而國外品牌通過不斷的研發投入以及「信任感」品牌營銷,在「專業」的價值點上不斷持續和積累品牌資產。
但不論中美,保健品品牌的市場集中度都顯著低於其他快銷品板塊。美國保健品市場在發展數十年後,top12品牌市場佔有率的總和也僅為31.5%。保健品消費者對於產品差異化的訴求,是導致市場分散的根本原因。
對此,以美國經驗看,多品牌的集團化運營是獲得增長的主要手段之一。以NBTY為例,主品牌自然之寶(NaturesBounty)市佔率2.3%,通過併購或內部培育的副品牌如普麗普萊、Solgar等都有一定市場規模。
渠道方面,中美線上增速都快,但美國渠道更豐富。
據了解,美國市場中專業化渠道和大眾零售兩類渠道佔比較高,並且對應這兩類渠道相應開發了專業線和大眾超市線產品產品。前者專業線由營養師/執業醫生配給,品牌廠商面向營養師/執業醫生做推廣;後者在如沃爾瑪等大型超市配套的藥店直接開架銷售,同時這類零售超市也銷售自有膳食補充劑品牌。
這是中國市場所缺少的且短時間內難以快速規模化成為主流渠道。中國的情況是,佔比44%的營銷渠道為直銷,30%為線上/電視購物……
2、新品牌、新需求、新渠道
在國內市場,對新品牌而言,戰場主要在線上電商平臺(年輕用戶購物行為集中)。該渠道的關鍵在於前端流量獲取上的比拼和後續的用戶留存,比如如何有效傳遞產品信息、能否給用戶提供增值/更專業化的服務。
用戶的健康意識升級、需求細化、追求更專業品牌的趨勢,帶來了新品牌的機會。
首先,用戶健康意識和意願提升,包括改善身體狀況、保持健康狀態等,特別是以2-3億中產階級為核心的用戶群,已經開始尋求更高質和更專業化的解決方案。如在北京、上海、天津等人均GDP達十萬元以上的城市,人均健康支出均高於其他城市約30%。
其次,需求開始精細化:女性更關注美容養顏、清腸減脂、孕期健康等功能;男性則對肝腎養護、運動營養等有更高需求;嬰童的需求多為益智類、骨骼類產品;老年人則關注助眠、心血管等健康類產品——各人群均對基礎營養、免疫提升、抗疲勞減壓類產品有所需求,但亦需依據人群特徵細化產品設計。
第三,開始追求高品質保健品。有消費者調研結果表示,約有40%的1-3線城市消費者通過跨境海淘購買國際品牌保健品,其中約70%認為國際品牌代表高品質,並願為其支付溢價。
3、跨國合作將成為「新常態」
由於海外膳食補充劑更具有產品力(研發和供應鏈成熟)和品牌力(國內用戶支付溢價),跨國合作、資源互補可能將成為「新常態」。比如哈藥就以3億美金收購GNC 40%的股份,同時成立合資公司運營中國大陸地區業務。
除中國企業海外併購合作外,還存在不少潛在的創業投資機會。
其一是海外保健品代運營。據不完全統計,僅美國就有900多家相關生產和銷售企業,供應超過6萬種膳食補充劑產品。
其二是創新保健消費品。比如零食化/即食型等新產品形態,或加強定製化&服務。目前年輕用戶群對於新品牌、新服務接受度高,新品牌核心在於解決用戶尚未被滿足的需求痛點;但障礙則在於產品開發難度、用戶對供應鏈是否足夠信任等,而對於定製產品而言,用戶門檻是否能降低(比如購買渠道、價格等)。
傳統滋補品
燕窩品類佔比上升
在中國,傳統滋補品如蜂蜜、燕窩、阿膠等仍然市場巨大,約為400億。其中,燕窩品類的佔比大幅上升,並且呈現線上化、即食化的趨勢。
天貓淘寶2019年雙十一傳統滋補TOP10中,主打燕窩的品牌數量增加至6個,排名上升的3個品牌中有2個為燕窩品牌(小仙燉、宜樣),3個新入榜的品牌均為燕窩品牌(雙蓮、正典燕窩、樓上)。頭部品牌如燕之屋線上線下年銷售10億+,小仙燉為5億+。
目前,中國的燕窩市場約150億,銷售渠道上50%為微商,40%為電商,10%線下,線上&即食燕窩相對增速快,中高價位是增長主力;消費者方面,90後、95後用戶增長至佔比40%;此外,四線及以下城市用戶增速明顯。
顯然,針對中國的下沉市場,傳統滋補品有一定優勢,因此也存在潛在的創業投資機會。
首先,多關注年輕人的需求,以及理解這類需求產生的原因;其次,產品研發應不斷追求讓用戶「更少動腦、更少動手、最省心」;第三,在流量端,多多利用內容種草的方式,並不斷積累品牌價值。
道理講完,接下來是種草時間。
劃重點!
如何成為新時代的養生達人呢?
投資經理的養生產品種草專區
(聲明:所有產品均為客觀種草,
與青松沒有直接利益關係)
-大眾產品-
VitPlus
一日一條,簡單方便,滿足每日綜合營養所需。針對不同性別、年齡提供不同產品,滿足不同人群的細分需求。
-細分需求-
Hairburst
高顏值可以吃的防脫髮護髮Q彈軟糖,小心可不要貪吃哦。
-個性化版本-
NUTRIPACKS橘袋
想要自己的補劑解決更精準的需求,同時又能多方面覆蓋,建議訂購一個專屬你的營養補劑。
最後,
歡迎各位新養生達人們,
在評論裡與我們分享,
專屬養生秘笈。
(本文數據來源:企業訪談、同行交流及相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