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養生主義:像吃零食一樣嗑保健品

2020-12-20 騰訊網

跟著投資經理種草

青松基金獨家策劃

系列行研第六期

「一邊瘋狂作死,一邊拼命養生。」這是很多90後乃至00後的現狀。

失眠、脫髮、焦慮、發胖……新新人類面臨新的健康問題,新的問題則催化出新養生主義。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才是新養生主義?

最近,我們青松基金的投資人kiki,經過深入的行業研究,將從投資人的視角,

帶大家看看有哪些值得種草的養生食品。

(等不及的直接拉到文末看種草清單)

90後健康焦慮催化「新養生」

隨著國民健康產品消費金額穩步提升,越來越多人願意在健康方面投資,並且消費者及其特點呈年輕化、線上化的趨勢。

據天貓平臺健康市場消費數據顯示,85後及90後是線上養生類食品主力消費人群, 95後增長表現突出,人群增速強勁潛力巨大;女性消費意願明顯高於男性;一二線城市用戶為核心用戶,三四線城市滲透率逐步增加,四線以下城市用戶呈現兩極分化現象。

在過去的傳統養生觀念中,廣義保健品分為膳食補充劑、草本及傳統滋補品兩大類。膳食補充劑包括無限極、安利、湯臣倍健、康寶萊、Swisse等國內外品牌,國外品牌以跨境電商為主要通路;傳統滋補品包括蜂蜜、燕窩、阿膠等源於中醫文化的傳統產品,因天然、長效且副作用小的理念在中國消費者中深入人心,市場規模約400億。

相對傳統養生,「新養生」的概念源於當下年輕消費者對健康問題的新關注點,比如睡眠不好、腸胃不好、皮膚不佳、脫髮、焦慮、肥胖等,已經成為困擾90後、80後的主要問題,也讓他們開始願意在健康方面投資。

除了保健品產品外,Better-For-You健康需求的上升也推動了其他食品領域新的變化。呈現在產品上,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零食化、即食化、0脂0糖,功能成分

零食化的代表比如三隻松鼠、沃隆每日堅果;即食化的代表比如五穀磨坊、壽全齋;0脂0糖的代表比如樂純酸奶、元気森林;功能性成分的代表比如王飽飽燕麥、酵素益生菌等。

除以上新養生產品外,減肥健身人群的選擇也不再局限於輕食沙拉,各種營養方便的代餐也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

膳食補充劑

1、「直銷」仍是中國保健品主流渠道

多個調查數據預測,中國2020年保健品市場規模或將超過4000億元。毫無疑問,中國市場巨大,但國產品牌卻大而不強。

調查數據顯示,在中國消費者對於國內外保健品的評價中,41%認為國外的更好,28%認為作用都不行,22%認為作用的不錯,僅9%認為國內的更好。

造成這種印象的原因,主要是國內傳統保健品企業為了快速擴大銷售,在市場發展初期常常以「通吃」的產品結構輻射儘可能多的客群;在營銷推廣上多用粗放式廣告投入、誇大宣傳方式,雖廣告起效快但很難打出品牌口碑。加上傳統保健品缺乏科技含量,很少能夠立竿見影,達不到宣稱效果,這也導致負面新聞多。

而國外品牌通過不斷的研發投入以及「信任感」品牌營銷,在「專業」的價值點上不斷持續和積累品牌資產。

但不論中美,保健品品牌的市場集中度都顯著低於其他快銷品板塊。美國保健品市場在發展數十年後,top12品牌市場佔有率的總和也僅為31.5%。保健品消費者對於產品差異化的訴求,是導致市場分散的根本原因。

對此,以美國經驗看,多品牌的集團化運營是獲得增長的主要手段之一。以NBTY為例,主品牌自然之寶(NaturesBounty)市佔率2.3%,通過併購或內部培育的副品牌如普麗普萊、Solgar等都有一定市場規模。

渠道方面,中美線上增速都快,但美國渠道更豐富。

據了解,美國市場中專業化渠道和大眾零售兩類渠道佔比較高,並且對應這兩類渠道相應開發了專業線和大眾超市線產品產品。前者專業線由營養師/執業醫生配給,品牌廠商面向營養師/執業醫生做推廣;後者在如沃爾瑪等大型超市配套的藥店直接開架銷售,同時這類零售超市也銷售自有膳食補充劑品牌。

這是中國市場所缺少的且短時間內難以快速規模化成為主流渠道。中國的情況是,佔比44%的營銷渠道為直銷,30%為線上/電視購物……

2、新品牌、新需求、新渠道

在國內市場,對新品牌而言,戰場主要在線上電商平臺(年輕用戶購物行為集中)。該渠道的關鍵在於前端流量獲取上的比拼和後續的用戶留存,比如如何有效傳遞產品信息、能否給用戶提供增值/更專業化的服務。

用戶的健康意識升級、需求細化、追求更專業品牌的趨勢,帶來了新品牌的機會。

首先,用戶健康意識和意願提升,包括改善身體狀況、保持健康狀態等,特別是以2-3億中產階級為核心的用戶群,已經開始尋求更高質和更專業化的解決方案。如在北京、上海、天津等人均GDP達十萬元以上的城市,人均健康支出均高於其他城市約30%。

其次,需求開始精細化:女性更關注美容養顏、清腸減脂、孕期健康等功能;男性則對肝腎養護、運動營養等有更高需求;嬰童的需求多為益智類、骨骼類產品;老年人則關注助眠、心血管等健康類產品——各人群均對基礎營養、免疫提升、抗疲勞減壓類產品有所需求,但亦需依據人群特徵細化產品設計。

第三,開始追求高品質保健品。有消費者調研結果表示,約有40%的1-3線城市消費者通過跨境海淘購買國際品牌保健品,其中約70%認為國際品牌代表高品質,並願為其支付溢價。

3、跨國合作將成為「新常態」

由於海外膳食補充劑更具有產品力(研發和供應鏈成熟)和品牌力(國內用戶支付溢價),跨國合作、資源互補可能將成為「新常態」。比如哈藥就以3億美金收購GNC 40%的股份,同時成立合資公司運營中國大陸地區業務。

除中國企業海外併購合作外,還存在不少潛在的創業投資機會

其一是海外保健品代運營。據不完全統計,僅美國就有900多家相關生產和銷售企業,供應超過6萬種膳食補充劑產品。

其二是創新保健消費品。比如零食化/即食型等新產品形態,或加強定製化&服務。目前年輕用戶群對於新品牌、新服務接受度高,新品牌核心在於解決用戶尚未被滿足的需求痛點;但障礙則在於產品開發難度、用戶對供應鏈是否足夠信任等,而對於定製產品而言,用戶門檻是否能降低(比如購買渠道、價格等)。

傳統滋補品

燕窩品類佔比上升

在中國,傳統滋補品如蜂蜜、燕窩、阿膠等仍然市場巨大,約為400億。其中,燕窩品類的佔比大幅上升,並且呈現線上化、即食化的趨勢。

天貓淘寶2019年雙十一傳統滋補TOP10中,主打燕窩的品牌數量增加至6個,排名上升的3個品牌中有2個為燕窩品牌(小仙燉、宜樣),3個新入榜的品牌均為燕窩品牌(雙蓮、正典燕窩、樓上)。頭部品牌如燕之屋線上線下年銷售10億+,小仙燉為5億+。

目前,中國的燕窩市場約150億,銷售渠道上50%為微商,40%為電商,10%線下,線上&即食燕窩相對增速快,中高價位是增長主力;消費者方面,90後、95後用戶增長至佔比40%;此外,四線及以下城市用戶增速明顯。

顯然,針對中國的下沉市場,傳統滋補品有一定優勢,因此也存在潛在創業投資機會

首先,多關注年輕人的需求,以及理解這類需求產生的原因;其次,產品研發應不斷追求讓用戶「更少動腦、更少動手、最省心」;第三,在流量端,多多利用內容種草的方式,並不斷積累品牌價值。

道理講完,接下來是種草時間。

劃重點!

如何成為新時代的養生達人呢?

投資經理的養生產品種草專區

(聲明:所有產品均為客觀種草,

與青松沒有直接利益關係)

-大眾產品-

VitPlus

一日一條,簡單方便,滿足每日綜合營養所需。針對不同性別、年齡提供不同產品,滿足不同人群的細分需求。

-細分需求-

Hairburst

高顏值可以吃的防脫髮護髮Q彈軟糖,小心可不要貪吃哦。

-個性化版本-

NUTRIPACKS橘袋

想要自己的補劑解決更精準的需求,同時又能多方面覆蓋,建議訂購一個專屬你的營養補劑。

最後,

歡迎各位新養生達人們,

在評論裡與我們分享,

專屬養生秘笈。

(本文數據來源:企業訪談、同行交流及相關報告)

相關焦點

  • 4500億元保健品消費市場,如何打造90後的「新養生主義」?
    她是千千萬萬個年輕人的縮影:「吃最貴的保健品,熬最深的夜」,一邊沉迷於熬夜,一邊醉心於保養。曾經,養生是中老年人才關心的話題,如今,逐漸步入「30+」的90後們也開始端起保溫杯,泡起枸杞,兢兢業業吃起保養品,邁入養生行列。
  • 零食化保健品熱銷 主攻年輕消費群體
    「吃著最貴的保健品,熬著最晚的夜」,這個充滿戲謔意味的網絡流行語「朋克養生」,道出不少年輕人生活和保健的日常。 零食化保健品熱銷 「酸酸甜甜的,吃起來也沒什麼負擔,全當吃零食啦。」像小曾一樣,不少當代年輕人生活節奏快、追求高效率和即時享受,在養生這件事上也是如此。相比於傳統需要蒸、煮、燉、熬才能食用的養生食材,年輕人更青睞「開袋即食」和口感好的滋補營養品。
  • 保健品零食化 主攻年輕消費群體
    能「防脫髮少白頭護髮生發」的生物素軟糖,每天嚼兩粒就能「吃出嫩白玫瑰肌」的水果糖,餐後吃一條不僅能「排毒解油」還能幫助瘦身的酵素果凍……記者在電商網站上搜索「防脫髮」「減肥」等關鍵詞後,一些令人躍躍欲試的養生零食映入眼帘,其中不少月銷數千甚至數萬件。
  • 《嗑:做一隻會吃的松鼠》:植物學家教你如何文藝吃堅果
    ——《嗑:做一隻會吃的松鼠》2015年11月1日,在憶空間閱讀體驗館,中國國家地理圖書部舉辦了《嗑:做一隻會吃的松鼠》新書分享會。植物學博士、果殼閱讀圖書策劃人史軍對話植物學科普達人、本書作者陳婷瑩(亦稱「布瓜」),並與在場媒體和堅果控們一起暢談,從嗑瓜子的俚俗小事到巴拉那松子令人擔憂的瀕危命運,分享了殼果裡的秘密和私底下嗑果的故事。
  • 你可能沒有吃過的那些「新」零食!
    小可愛們是不是平時經常只吃自己吃過的東西,可能不太會嘗試一些新的零食!小編可以理解哈,嘗試新東西風險大,可這樣就可能會錯過世界上好多好多好吃的東西拉!不過沒有關係!小編可以讓小可愛們花有限的錢吃到最大限的零食啦,嘎嘎嘎嘎……1.老街口焦糖葵瓜子日常大概最經常拿的就是瓜子了把,追劇、看電影來包,嘮嗑、聊天來包,無聊發呆、孤獨來包 ......
  • 打最多的工,吃最貴的保健品——揭秘打工人續命新姿勢
    為了滿足需求,年輕人不會專門選擇在大促期間購買保健品,只要有需要,就買,無時無刻不想吃出「健康」,成為年輕人生活新常態。運動不息,補劑伴行,健身房裡揮灑汗水的年輕人不忘及時補給。保健品還滲透到了健身領域,運動營養保健品年輕人消費人數增勢迅猛。在運動之餘,通過保健品塑形增肌、骨骼健康、能量補充,成為健身新助力。
  • 年輕人嗑起保健品,連爸媽都攔不住
    人稱「吳百歲」的女主持人吳昕,之前就在《我家那閨女》中作出了「教科書式」示範: 起床先叫個麻辣燙,沒吃幾口就開始嗑保健品,一口氣能同時咽下5種,更坦言30歲以後就把保健品當飯吃。
  • 煮芡實 嗑著吃
    今天朋友捎來帶皮的芡實,還是第一次見,朋友說放鍋裡煮開,當瓜子嗑。我還真沒有這樣吃過,這次就當做中藥試驗吧!  口感如何呢?殼脆仁軟,殼綠仁白,殼澀仁甘。這與煮粥大不一樣,像堅韌的年糕,卻留有清香之氣。它清香醒脾,通利溼氣,健脾且能生津,食後不口渴,口中自甘潤化津,反哺腎精。因為是睡蓮科植物種子,似堅果,甘中有澀,所以固腎,用於二便不禁,腰膝酸軟,帶下。
  • 這代年輕人,吃的保健品不比爸媽少
    就在不久前,央視報導如今保健品市場出現了一種新現象,購買保健品的主力軍不再是中老年人,而是90後,佔比超過了25%。央視新聞採訪一位90後小曾,其表示,一個月差不多會花2000多元在保健營養品上面,額外還會花費在一些養身器具上面,比如說按摩儀、泡腳桶等。小曾表示,每個月花在保健品上的錢已經超過了買衣服的錢,但還是會選擇花費在保健品上,因為她需要對自己身體健康負責。
  • 買保健品,是年輕人最後的倔強
    年輕人們對保健品認知的改變,更多來源於產品的迭代。最早一批保健品主打中老年人市場,如腦白金、蓋中蓋。那些產品所強調的是補鈣,治腰腿疼痛,一口氣上五樓,不費勁。年輕人們對此的感知是不深的,他們也很難相信吃了腦白金之後,就能像電視裡的動畫老頭一樣蹦蹦跳跳。
  • 「我吸毒了,我媽餵的」:別把毒品當成保健品吃
    新買到的藥跟媽媽買的不一樣,但田靜想:也許是出廠商家不同吧?她實在忍不住要吃這個聰明藥。吃完以後,一如既往頭疼、噁心。有一度,田靜常常出現幻象:背後有同學,在不停晃影子。還有一陣,田靜常常覺得有人要謀殺她。但她還是離不開聰明藥,而且越吃越多。漸漸的,為了續上聰明藥,田靜不得不編各種各樣的謊言向父母要錢。
  • 嗑瓜子嗑到舌頭疼嗎?華理學生研發了這款「零食堅果剝殼機」
    解放大家剝殼剝到指甲痛的雙手,免去你嗑瓜子嗑到舌頭疼的苦惱。華東理工大學四位大學生設計了這麼一款機器,讓愛吃瓜子花生的你,牙齒上沒有坑! 是不是很動心?來看看它長什麼樣!
  • 保健品瘋狂「圈錢」背後,誰在買單?
    1、新舊保健品交替 曾經嘲笑父輩購買保健品是交智商稅的年輕一輩也開始了保健養生,然而他們的養生方式和父輩卻有著千差萬別: 「敷最貴的面膜,吃最貴的保健品,點最便宜的外賣,熬最深的夜」是新一代年輕人最朋克的養生方式。
  • 吃著保健品焦慮的年輕人,是你嗎?
    最近保健品成為輿論C位,DT君(公眾號ID:DTcaijing)突然發現,厭惡直銷保健的年輕人,自己其實也沉淪在保健品的江湖。他們老擔心父母被保健品「迫害」,權健這事兒提供了一個出口,那幾天圍繞保健品的微博討論中,「虛假宣傳」、「誇大功效」、「不規範」和「亂象」等成為出現頻次最高的關鍵詞。
  • 詹秋怡李晉曄面對面聚餐,誰留意丁輝幹了啥,像極了嗑cp的我
    當然了,嗑cp也有一個好處,不僅能為演員本身帶來很高的熱度,甚至還能增加電視劇的收視跟口碑呢,網友們討論聲高,自然而然電視劇熱度也很高啦,顯然「嗑cp」是雙贏的場面。只不過電視劇播出後,大家對主角嗑cp,這種行為我能理解,可綜藝播出之後,嘉賓自己嗑cp的話,這就讓人覺得十分新奇了!
  • 像香菸 像白粉 像魔鬼這樣的零食禍害無窮
    一種形似香菸的糖果,孩子稱「吃這種糖就像吸菸一樣」,還有一種可以「吸著吃」的奶棒,就跟吸食毒品一樣。許多家長擔心這樣的零食禍害無窮。為此,本報記者進行暗訪調查。記者問她為什麼現在沒有了,她說,零食更新很快,經常有新花樣,每次進貨她一般是聽說哪種好賣就進哪種,「每種都是5角錢,哄騙孩子挺好用。」隨後,記者在路上隨機找了10多個孩子,問他們有沒有買過像香菸一樣的糖果,兩名孩子回答買過,其中一名育青學校二年級的男孩告訴記者:「我上周剛買過!」記者問他在哪裡買,他還自告奮勇要帶路。
  • 春節零食吃什麼?瓜子花生太發胖,這些零食,好吃減肥,又解饞
    春節零食吃什麼?瓜子花生太發胖,這些零食,好吃減肥,又解饞轉眼就又來到了春節,不管大家過去的這一年過的如何,這都是一個難得的假期,父母朋友都難得團聚。並且給忙碌了一年的自己一個很好的放鬆機會。春節零食總是我們必不可少的。
  • 【周到上海】嗑瓜子嗑到舌頭疼嗎?華理學生研發了這款「零食堅果剝...
    解放大家剝殼剝到指甲痛的雙手,免去你嗑瓜子嗑到舌頭疼的苦惱。華東理工大學四位大學生設計了這麼一款機器,讓愛吃瓜子花生的你,牙齒上沒有坑!是不是很動心?來看看它長什麼樣!這款由華東理工大學機動學院馬新玲老師指導,2017級本科生張星語、陳維剛、王鶴澄、潘慧娟、陳逸山組成的創新團隊研發的「趣享吃」花生葵瓜子零食剝殼機在最近舉辦的第九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決賽中,獲得了全國一等獎。
  • 國內排行前十的零食,看看你吃過幾種?
    零食,陪伴我們一生的食物,不同於正餐的隆重和守時,零食卻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利用零零散散的時間進食,這可以說是小編對於零食的解讀,小編自幼對零食喜愛有加,甚至於正餐來講,零食才是我的正餐。兜裡,書包裡,甚至枕頭下,都有著零食的痕跡,下面小編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零食們。第十名:首先就是大辣條,火遍大江南北,全世界都有它的身影,鮮辣可口。第九名:再來就是仙貝,來自寶島臺灣省的著名零食,第一次吃的時候味道很奇特,又甜又鹹,尤其是上面那層粉,每次吃的時候都把上面的粉末先吃乾淨。
  • 需要吃保健品的人,記得按年齡段選用,這3種人群,差別太大了
    現在人們的健康養生意識越來越強烈,保健品走進大眾生活中。在一部分人眼中認為吃保健品能預防各種疾病。保健品確實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調節身體機能,提高免疫力,但要根據自己年齡來選擇合適的保健品。如何根據年齡選擇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