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焦作晚報《馬上辦》欄目報導了我市一家教育培訓機構忽然人去樓空的消息。看到報導後,不少學生家長紛紛和焦作晚報聯繫,均稱也有學費沒退,少則幾千元,多則過萬元。8月3日,記者跟隨部分家長到轄區市場監管和教育部門進行了諮詢,發現家長們的維權之路困難重重。
7月30日,焦作晚報報導了位於解放路的焦作市優依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優依學)人去樓空一事。最早提供新聞線索的市民王女士稱,她還有一萬多元的學費沒退,不知該怎麼辦。當時,本報記者陪王女士到優依學以前的辦學點進行了探訪,發現辦學點確實大門緊閉,相關負責人也聯繫不上。
文章見報後,近期又有多名學生家長講述了自己的遭遇。劉女士稱,她的女兒2017年就在優依學上培訓班。一期課程結束後,她在2017年年底又付了8800元,但這筆學費沒用完該培訓機構就關門了。劉女士稱,該培訓機構在關門前沒和她有任何溝通,而她撥打了多名老師的電話,對方均稱自己就是打工的,管不了此事。
為了追回學費,劉女士通過網絡查詢,聯繫上了和該培訓機構名稱一樣的北京的總部。但是,北京總部稱,焦作的優依學和他們並沒有關係。「後來,我發現不少家長和我的遭遇一樣,我現在已聯繫上了近10名家長,大家建了一個微信群,希望一起維權。」劉女士說。
學生家長賀女士稱,她曾見到過退款的曙光,但最後依然無果。原來,賀女士的孩子2019年年底還在優依學上課,到了今年5月接到對方工作人員的電話,稱培訓機構已無法經營,準備將沒用完的學費退還,希望家長發來銀行卡號等信息。賀女士按照要求提供了信息,但至今沒等到退款。後來,賀女士發現培訓機構工作人員已聯繫不上。家長們反映,大家沒有退還的學費多在5000元以上。
家長們表示,他們也到一些部門反映過,但沒有結果。大家在維權路上到底遭遇了怎樣的困難?8月3日上午,記者來到山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塔南工商所。
該所一名工作人員稱,7月30日,看到報導後他們到現場進行了走訪,發現優依學確實不再經營,而管理人員也無法取得聯繫。工商所把相關情況及時進行了上報,並且已經將該公司加入了經營異常黑名單。
該工作人員說,經查優依學在工商部門的註冊是一家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教育培訓不是其應該有的經營項目。而2018年頒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中指出,針對教育培訓機構,主管單位有主要監管責任。所以,對於轄區一些教育培訓機構的監管,他們平時也是配合教育部門開展的。該工作人員建議,家長們應到轄區教育部門進一步了解情況。
8月3日下午,記者陪同幾名學生家長又來到山陽區教育局。該局社會力量辦學管理中心工作人員稱,經查優依學根本沒有辦學許可證,屬於無證培訓機構。2019年上半年,他們就給優依學下過停辦通知書,但是優依學並沒有整改或辦理資質,直到關門。
知道優依學沒有資格辦學,為何沒有直接取締?面對學生家長的疑惑,該工作人員說,他們沒有取締的執法權。現場,該工作人員出示了一份2015年山陽區委辦公室和區政府辦公室下發的關於開展各類民辦幼兒園、培訓機構、午託部綜合整治工作的通知。該工作人員說,通知上顯示,按照屬地管理職責,轄區街道辦事處負責對無證培訓機構、午託部進行取締、整改和規範,教育部門只是協助工作。
因為只看到一份5年前整治工作的通知,記者疑問,根據通知是不是可以認為對無證培訓機構的取締工作是由街道辦事處負責的?該工作人員表示也不能這麼認為,因為沒有具體的法律法規來明確規定。該工作人員稱,優依學出現問題後他們和街道辦事處溝通,也試圖聯繫優依學的相關負責人,但沒有成功,建議家長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問題。
前往市場監管和教育部門都沒有結果,目前家長們覺得維權之路完全沒有了方向,憂心忡忡。對於此事,本報還將進一步關注。
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杜挺勇 報導
編輯: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