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氣、熱油和輻射:烘烤、油炸煎炒和燒烤
這類「乾式」京調法能移除食物表面水分,從而濃縮、強化風味,還會把食物加熱至沸點以上,帶出褐變反應特有的風味和色澤。
烘烤
用烤箱的熱空氣來烹調蔬果,速度會較慢,這有幾項理由。首先,和水、油相比,空氣這種媒介的密度較低,因此空氣分子並不那麼頻繁和食物碰撞,必須花較久時間才能把能量傳給食物。其次,低溫物體擺進高溫烤箱,表面產生一層空氣和水分子呈現凝滯狀態的「界面」,而進一步降低碰撞頻率。(加裝對流風扇可以加速空氣循環,破壞界面層,也提高烹調速度。)最後,在乾燥空氣中,食物的水分會由表面蒸發,因此吸收了大多數的外來能量,只有少數能量能傳抵核心。因此,烘烤法的效率遠低於沸煮和油炸煎炒法。
當然了,正是由於烤箱內部的導熱介質相當稀薄,所以很適於用來乾燥食物,而且能把食晶烤成半乾(例如:烘烤飽含水分的番茄,提高風味的濃度);也可以把食品烤到幾近全於,方便保存:或烤出一種很有哪勁或酥脆的質地。一旦表面幹了,食物溫度也會提高到接近烤箱的溫度,此時碳水化合物和蛋自質使會經歷褐變反應,產生幾百種嶄新的味覺分子和芳香分子,從而散發出更濃鬱的風味。
蔬菜烘烤前常會先抹油,這樣簡單的前置處理會帶來兩個重要結果。表面薄層油脂不會像食品中的水分那樣蒸發,於是油脂吸收烤箱空氣的熱量後,全都用來提高本身以及食品的溫度,因此食品的表面溫度會比不抹油還高,而食物也可以較快轉變為金黃色或完全烤熟。其次,部分油分子會參與褐變反應,改變反應產物的成分,這群產物會散發出更濃鬱的獨有風味。
煎炸和炒
蔬菜抹油之後再拿去烘烤有時也稱為「烤煎法」,而用油煎炸或炒也確實能讓食品表面乾燥、轉為金黃色,並讓油脂本身的風味更具特色。此時食材可以部分浸入油中(煎),或完全浸沒(炸),或只是均勻蘸上薄薄的油(炒);油溫通常介於160℃-190℃。真正的煎炸都比烤腹法快,因為油脂密度遠高於空氣,因此高能量油分子和食物的碰撞次數更為頻繁。煎炸法的成功要訣在於,食材尺寸和烹調溫度都要適當,如此一來,當表面呈現漂亮的金黃色,裡面也已經熟透。澱粉質蔬菜是最常採用煎炸法的植物性食品,在第二章還會深入討論馬鈴薯這個重要實例。很多較為嬌嫩的蔬菜或果實,都可以如此料理:先在表面裹上一層麵糊或麵包屑,這層東西會變得酥脆、呈褐色,把裡面的食材隔絕起來而不至直接接觸高溫。
翻炒和慢炒
煎炸法有兩種重要的變化式,分別運用大火和小火來烹調。一種是高溫翻炒:蔬菜要切到夠小,才能在1分鐘左右全部熟透。食材只薄薄蘸上油,放在熱得冒煙的金屬表面,不斷加以翻動,確保食材均勻受熱且不至於燒焦。翻炒要訣在於炒鍋要單獨預熱,而且放進蔬菜前幾秒鐘才倒油否則高溫會破壞油質,令油脂味道變差又濃稠黏滯。翻炒速度很快,因此能保留色素和營養素。
另一種以小火烹調的技巧有時也稱為「慢炒」(wc圖hme,義大利文Sofi,加泰隆尼亞文S0megi,意思都是「低溫油炒」):蔬菜切丁在低溫油鍋裡慢慢烹調,這種方法能產生一種基底風味,用來陪襯其他主要食材。當廚師不希望菜餚變得焦褐,或儘可能減少這種現象,便可用低溫和油脂來軟化蔬菜、帶出並提高風味濃度,還能把不同鳳味混在一起。另有種蔬菜烹調手法稱為「油封」,把蔬菜浸入油中慢慢烹調。讓食材軟化,並吸取油脂的濃鬱風味。
燒烤
燒烤和炙烤都以強烈的紅外線來加熱,熱源可為紅炭、火焰成發熱電力元件。這種輻射能迅速引發乾燥、揭變、燒焦這一連串過程,因此燒烤要訣在於調節熱源和食品的距離,才能確保食材在表面燒焦之前熟透。燒烤法就如烘烤法,要先為食材塗上油脂,可以加速調並增進風味。把食物封起來可對食材表面產生保護作用(新鮮玉米保留苞葉,大蕉保留蕉皮,馬鈴薯則以鋁箔紙包裹);食物封住後,基本上便是由食材本身的水分蒸熟,同時還吸收了熱源與包封材料受煙燒所產生的煙燻香氣。
事實上,有些食物燒焦了還更可口。大型甜椒和辣椒都有強韌的蠟膜,這層表皮很不容易剝除,不過其成分含有可燃的蠟質,燒烤時內部的肉還沒軟化,外皮會先焦脆,而一旦外皮燒焦,就可以輕鬆刮除或用水衝掉。茄子也是如此,整顆茄子烤到肉軟化,外皮也已經燒乾、硬化,這肉便冒出蒸騰煙霧及香氣,也很容易從外皮刮下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