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司法部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司法行政改革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統一的司法行政執行體制,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各領域各群體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的司法行政隊伍和法律服務隊伍。未來幾年,公共法律服務的普惠性、公益性、多元化將進一步增強,以滿足更多不同法律服務需求。
「截至目前,共制定出臺司法行政改革文件108項,已落實72項,正在持續推進落實36項。」在8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司法部副部長熊選國介紹說,黨的十八大以來,司法部以及地方各級司法行政機關積極推動各項改革措施的落實。
司法部新出臺的改革意見明確了加快推進司法行政改革的時間表和任務圖,內容涉及五個方面共85項改革舉措。在建設完備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方面,改革意見涉及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專業領域法律服務,深化律師制度改革,推進公證制度改革,完善法律援助制度,規範和發展基層法律服務,創新人民調解制度機制,加強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建設等內容。
其中,改革意見明確,推動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公共服務規劃,積極推行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提供法治宣傳教育、人民調解、基層法律服務、法律援助、社區矯正、安置幫教以及律師、公證、鑑定等公益性司法行政服務。
「建設完備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是司法行政改革的總抓手。」熊選國說,司法部已出臺《關於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關於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的意見》和《關於建立司法行政(法律服務)案例庫的方案》,大力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實體、熱線、網絡平臺日臻完善。
據介紹,目前,13個省(區、市)已經率先實現了村居法律顧問全覆蓋,全國已有19個省(區、市)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納入本地「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逐步建立。
近幾年,專業領域法律服務進一步拓展加強。司法部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公證機構年辦證量近1400萬件,公證文書發往180多個國家和地區使用。2017年度全國司法鑑定機構共完成鑑定檢案量226萬餘件,全國889家行政體制公證處已全部轉為事業體制,合作制公證機構試點工作穩步推進。
此外,法律援助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法律援助質量有所提升。2013年以來,全國法律援助機構共組織辦理法律援助案件500萬餘件,受援人數超過557萬人次,提供法律諮詢超過2800萬人次,2017年共辦理130萬餘件,有力維護了弱勢群體合法權益。
(責編:徐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