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懷福
[作者簡介]郭懷福,北京密雲人,愛好攝影、寫作、旅遊,從事政法工作。
鄉下老家小住。一大早兒,還在睡眼惺忪間,便聞村裡的高音喇叭在喊:「開庫了,吃水庫魚啦,有買魚的,趕緊出來呦……"忽高忽低的吆喝聲,使本來寂靜的山村漸漸的熱鬧起來了。我絲毫沒有心生煩意,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循著魚販的叫賣聲,急猴猴地撞門而去。
老家是燕山餘脈的一個村落,三面環山。村東北不遠處,有一座水庫,鑲嵌在群山懷抱裡。有山的地方,就有了秀氣;有水的地方則有靈氣。老家是個秀美的山村,有山有水的,這就生趣洋溢了。賣魚的小販,也是鄉裡鄉親的,我認識。閒聊中,他告訴我,水庫每年從9月底至次年3月底,只有半年的捕魚期。開庫當日,還舉辦一個「魚王美食節",組織者對開庫首日捕獲的第一條「魚王」進行拍賣。我曾見識過拍賣現場,被拍賣的「魚王"繫著紅帶,安靜地枕著冰塊躺在「水晶箱」裡。拍賣主持人連連喊出令人咋舌的高價,而這條「魚王」卻再也聽不到自己的身價如何翻倍地漲了。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仲秋,開庫季節,水美魚肥。城裡人吃住在農家小院,就是衝著吃水庫魚來的,什麼垮燉魚,油浸魚,紅燒魚……城裡人變著花樣吃,吃得是那麼舒心、甜美、愜意……有朋自遠方來,更使農家院歡樂、祥和,喜慶洋溢,增添了幾分甜滋滋的味道。
開庫的日子,朋友特意囑咐我去水庫邊買幾條野生的水庫魚回來。我絲毫不敢怠慢,一大早起床,摸黑來到了水庫岸邊,靜候漁船靠岸。晨曦微露,水霧朦朧,岸邊芳草萋萋,群峰疊翠倒映水中;有鳥兒掠過水麵,泛起層層漣漪,唯美而浪漫……清晨的水庫,是靜靜的,暖暖的。
「過來了,過來了……"不知是誰喊了一聲,早已等候多時的魚販們開始躁動起來了。放眼望去,只見寬闊的水面上,漁船點點,漸行漸近。「咯吱,咯吱"的搖櫓聲好像古老的歌謠,在水面蕩漾著,吟唱著……漁船慢慢地靠近岸邊了,魚販們呼啦地蜂擁了過去。呵,辛苦了一夜的打魚人,船艙裡裝滿了胖頭魚,鯉魚,鯽魚,白鰱,花鰱……個個鮮靈、肥美,惹人喜愛。
不知怎的,我憶起了小時候吃魚、捕魚的情景了。那個年代,糧食緊缺,肉類更是稀少,不逢年過節的,平時極少能吃上肉。父親是個鄉下郵遞員,他平生最大的嗜好,喜歡垂釣和下網捕魚。這讓我們一家老小總能吃上鮮活、肥美的水庫魚了。每當吃飯的時候,鄰居也好像聞到從我家飄出的香味了,總是羨慕地說,你家又吃魚了。上學的時候,我也不敢貼近同學聊天,生怕同學說我身上有魚腥的味道。
受父親的影響,我也漸漸的喜歡下網捕魚了。但因我水性不好,還不敢去水庫捕魚。村南毗鄰水庫調節池,調節池盡端有一南閘門。那是一片開闊地,長滿了繁茂的水草。水庫一旦放水,這片開闊地則溢滿了齊腰深的水,那些水草也剛好露個頭兒。這個時候,我會放下書包,拿上漁網,在有水草的地方撒網捕魚了。我捕獲的魚,都是一些小伏青子,用柴禾鍋幹煎,味道很鮮美。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家鄉的山水養育了一方人,並將永遠承載著人們的期盼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