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2020-12-23 作家薈原創文學

文/郭懷福

[作者簡介]郭懷福,北京密雲人,愛好攝影、寫作、旅遊,從事政法工作。

鄉下老家小住。一大早兒,還在睡眼惺忪間,便聞村裡的高音喇叭在喊:「開庫了,吃水庫魚啦,有買魚的,趕緊出來呦……"忽高忽低的吆喝聲,使本來寂靜的山村漸漸的熱鬧起來了。我絲毫沒有心生煩意,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循著魚販的叫賣聲,急猴猴地撞門而去。

老家是燕山餘脈的一個村落,三面環山。村東北不遠處,有一座水庫,鑲嵌在群山懷抱裡。有山的地方,就有了秀氣;有水的地方則有靈氣。老家是個秀美的山村,有山有水的,這就生趣洋溢了。賣魚的小販,也是鄉裡鄉親的,我認識。閒聊中,他告訴我,水庫每年從9月底至次年3月底,只有半年的捕魚期。開庫當日,還舉辦一個「魚王美食節",組織者對開庫首日捕獲的第一條「魚王」進行拍賣。我曾見識過拍賣現場,被拍賣的「魚王"繫著紅帶,安靜地枕著冰塊躺在「水晶箱」裡。拍賣主持人連連喊出令人咋舌的高價,而這條「魚王」卻再也聽不到自己的身價如何翻倍地漲了。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仲秋,開庫季節,水美魚肥。城裡人吃住在農家小院,就是衝著吃水庫魚來的,什麼垮燉魚,油浸魚,紅燒魚……城裡人變著花樣吃,吃得是那麼舒心、甜美、愜意……有朋自遠方來,更使農家院歡樂、祥和,喜慶洋溢,增添了幾分甜滋滋的味道。

開庫的日子,朋友特意囑咐我去水庫邊買幾條野生的水庫魚回來。我絲毫不敢怠慢,一大早起床,摸黑來到了水庫岸邊,靜候漁船靠岸。晨曦微露,水霧朦朧,岸邊芳草萋萋,群峰疊翠倒映水中;有鳥兒掠過水麵,泛起層層漣漪,唯美而浪漫……清晨的水庫,是靜靜的,暖暖的。

「過來了,過來了……"不知是誰喊了一聲,早已等候多時的魚販們開始躁動起來了。放眼望去,只見寬闊的水面上,漁船點點,漸行漸近。「咯吱,咯吱"的搖櫓聲好像古老的歌謠,在水面蕩漾著,吟唱著……漁船慢慢地靠近岸邊了,魚販們呼啦地蜂擁了過去。呵,辛苦了一夜的打魚人,船艙裡裝滿了胖頭魚,鯉魚,鯽魚,白鰱,花鰱……個個鮮靈、肥美,惹人喜愛。

不知怎的,我憶起了小時候吃魚、捕魚的情景了。那個年代,糧食緊缺,肉類更是稀少,不逢年過節的,平時極少能吃上肉。父親是個鄉下郵遞員,他平生最大的嗜好,喜歡垂釣和下網捕魚。這讓我們一家老小總能吃上鮮活、肥美的水庫魚了。每當吃飯的時候,鄰居也好像聞到從我家飄出的香味了,總是羨慕地說,你家又吃魚了。上學的時候,我也不敢貼近同學聊天,生怕同學說我身上有魚腥的味道。

受父親的影響,我也漸漸的喜歡下網捕魚了。但因我水性不好,還不敢去水庫捕魚。村南毗鄰水庫調節池,調節池盡端有一南閘門。那是一片開闊地,長滿了繁茂的水草。水庫一旦放水,這片開闊地則溢滿了齊腰深的水,那些水草也剛好露個頭兒。這個時候,我會放下書包,拿上漁網,在有水草的地方撒網捕魚了。我捕獲的魚,都是一些小伏青子,用柴禾鍋幹煎,味道很鮮美。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家鄉的山水養育了一方人,並將永遠承載著人們的期盼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相關焦點

  •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詩詞欣賞《漁歌子》
    0微博Qzone微信西塞山前白鷺飛>西塞山②前白鷺③飛,桃花流水鱖魚肥④。嘗於顏真卿席間與眾客唱和漁夫詞,張志和首唱:「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顏真卿、陸羽、徐士衡、李成矩 等共和二十五首。志和復剪素寫景,須臾五本。隨句賦象、人物、舟船、鳥獸,煙波、風月,皆依文章,曲盡其妙。真卿與諸客傳玩,嘆服不已。唐朱景玄撰《唐朝名畫錄》,定逸品三人,張志和居其一。明董其昌《畫旨》云:「昔人以逸品置神品至上, 歷代唯張志和可無愧色。」
  •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鯚魚,即鱖魚,也叫鯚花魚,南方人多稱其為鱖魚,取蟾宮折桂之意。據說早在乾隆年間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蘇州就有「松鼠魚」了,當時是用鯉魚做的,這位饞嘴的皇帝曾在松鶴樓品嘗過,後來逐漸發展成用鱖魚製作的「松鼠鱖魚」。
  • 詩詞朗讀: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點上方綠標收聽唐詩宋詞朗讀者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開,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遊來遊去。漁翁頭戴青色鬥笠,身披綠色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連下了雨都不回家。
  • 桃花流水鱖魚肥
    比如這句膾炙人口的「桃花流水鱖魚肥」,不同的人看到的可是不一樣的風景。齊白石作品《桃花鱖魚》對於食神而言,關注的點自然是肥美的鱖魚。的確,農曆三月正是鱖魚適口的時節。鱖魚,又名鰲花魚,是四大淡水名魚(另外三種為黃河鯉魚、松江四鰓鱸魚、興凱湖大白魚)之一。韌嫩的蒜瓣肉,刺少好料理。
  • 桃花流水鱖魚肥!這道「清蒸鱖魚」真的是太適合廚房新手了|我又...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自古以來,鱖魚就是當之無愧的「春令時鮮」。松花江鱖魚是我國四大名貴淡水魚之一。春天的鱖魚之所以最肥美,是因為作為變溫動物,魚兒們冬季會把體溫降至低溫,慢慢地將體內儲存的能量消耗殆盡。等到春暖花開,水中食物開始變得豐盛起來,蟄伏了一個冬天的鱖魚也終於有了「豐盛大餐」的招待,肉質變得細嫩豐滿,所以此時的鱖魚堪稱春季淡水魚之上品。鱖魚的做法很多,可蒸、煮、燴、燒、烤、炸。
  • 「桃花流水鱖魚肥」一句古詩,成為了多少畫家筆下的素材!
    一句古詩「桃花流水鱖魚肥」成為了多少畫家筆下的素材,從而出現了眾多版本的桃花流水鱖魚肥。桃花盛開在春天,桃花開的時候,是朵朵競相的開,滿樹都是,是爭先恐後的開,百花齊放。大師們畫的桃花流水鱖魚肥,也都有各自的特點,欣賞一下作品!這幅作品是吳青霞所畫,看著讓人很清新淡雅,養眼!二條鱖魚,一大一小,一前一後,錯落有致。上面的柳樹枝條靈動自然!微風吹過的感覺!水面把整體畫面連動上,水紋飄過,幾朵荷葉浮在水面上,和柳樹有呼應關係!美妙!
  • 品讀《漁歌子》,眼饞那風景,更饞那肥美的鱖魚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漁歌子》全文遠處的西塞山在煙雨朦朧中若隱若現,近處的白鷺發出叫聲,從眼前掠過,岸邊的桃花隨風飄落,旋轉著落入江水之中,水中那肥美的鱖魚歡暢的遊著,不時地跳出水面。
  • 戶外桃花片片飛,廚內清蒸鱖魚肥,誘得全家垂涎水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這是唐代詩人張志和的詞句。陽春三月即是江南桃花開放之際,也是春江水暖鱖魚肥美之時。鱖魚歷來都屬於吃貨們喜愛的江鮮魚種之一,烹製方式也是多種多樣,常見的做法有清蒸、紅燒、乾鍋、水煮和醃製等。但是想要品嘗到鱖魚肉最原始的本味鮮嫩清甜,非清蒸莫屬。
  • 玉上白鷺 | 貴而不奢,幽而不僻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翱翔,江上黃綠色的魚兒歡快地遊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豔。戴著鬥笠,披著蓑衣的漁翁,凝望著西塞山前自由飛翔的白鷺,久久不願回家。
  • 《漁歌子》最經典的七句古詩詞,美的不止桃花流水!
    此調最早見於唐朝詩人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後來李珣、孫光憲等詞人用過此調。一、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這首詞是李煜題《春江釣叟圖》畫之詞。這首詞題畫抒懷,借景寓意,雖然情趣不高,但悠然散淡之意境卻清麗不俗,也可視為題畫詩詞中的精品。
  • 「桃花流水鱖魚肥」,這時候的鱖魚最肥美,簡單一蒸,全家搶著吃
    「桃花流水鱖魚肥」,說的就是農曆三月是鱖魚最鮮美的時候。雖然鱖魚啥時候都有,但是這時候的鱖魚味道才是最好的。鱖魚肉嫩而且沒有亂刺,而且在所有沒刺的魚類中,鱖魚是最鮮嫩的。所以鱖魚最好的做法就是清蒸了,能最大程度的保留鱖魚的鮮嫩肥美的味道和口感。
  • 十首描寫白鷺的古詩詞,平湖白鷺飛,唐宋詩詞美
    漁歌子 唐代: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賞析:從漁翁頭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風細雨裡欣賞春天水面的景物,讀者便可以體會到漁夫在捕魚時的愉快心情。湖上 宋代:徐元傑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風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簫鼓幾船歸。賞析:開頭兩句著力寫出了西湖上的風光,亂鶯紅樹,白鷺青草,相映成趣,生意盎然。在風和日麗的豔陽天裡,人們欣賞湖上風光,心情該是多麼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