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歌子》最經典的七句古詩詞,美的不止桃花流水!

2020-12-23 國學修學堂

《漁歌子》,詞牌名,又名《漁父》《漁父樂》《漁夫辭》,原唐教坊曲名,後來人們根據它填詞,又成為詞牌名。此調最早見於唐朝詩人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後來李珣、孫光憲等詞人用過此調。

一、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

這首詞是李煜題《春江釣叟圖》畫之詞。這首詞題畫抒懷,借景寓意,雖然情趣不高,但悠然散淡之意境卻清麗不俗,也可視為題畫詩詞中的精品。

二、幾多情,無處說,落花飛絮清明節。少年郎,容易別,一去音書斷絕。

出自唐代魏承班的《漁歌子·柳如眉》。這首詞寫少婦閨情。「幾多情」三句追敘「落花飛絮清明節」時與少年郎分別時依戀的情狀。「落花飛絮」一句,情景交融,盪氣迴腸。後三句寫少婦之怨。

三、柳垂絲,花滿樹,鶯啼楚岸春天暮。棹輕舟,出深浦,緩唱漁郎歸去。

楊柳低垂著細長如絲的枝條,樹上開滿了鮮花,楚江兩岸黃鶯啼嗚,春山籠罩在暮色中。划起一葉輕舟,駛出深深的水浦,緩緩唱著漁歌悠悠去。

四、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出自唐代張志和的《漁歌子》。張志和這首詞描繪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鄉的可愛。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遊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豔而飽滿。

五、釣得鯿魚環賣錢,瓷甌引滿看青天。芳樹下,夕陽邊,睡覺蘆花雪滿船。

出自明代劉基的《漁歌子·釣得鯿魚環賣錢》。得魚舉酒看天,漁翁疏放兀傲之態可掬,這也是詩人自己心態的寫照。此詞,劉基把他高遠的情思化為清空的意境,藉以表達脫俗淡雅的意趣,從而形成獨標一格的清拔高蹈的風格。

六、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盈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此詞題畫抒懷,借景寓意,雖然情趣不高,但悠然散淡之意境卻清麗不俗,也可視為題畫詩詞中的精品。

七、信浮沉,無管束,釣回乘月歸灣曲。酒盈尊,雲滿屋,不見人間榮辱。

《漁歌子·楚山青》是五代十國時期詞人李珣創作的一首詞。任隨船兒在水面上漂浮。不知夜幕早已降臨,乘月歸來,有酒盈樽,滿屋是雲霧蒸騰如登仙界。此情此景哪還有世間的榮辱覬爭。

相關焦點

  • 品讀《漁歌子》,眼饞那風景,更饞那肥美的鱖魚
    長大了,吃魚的時候總會想起有關魚的詩詞,而張志和的《漁歌子》,無疑是最常出現在我這樣的吃貨的腦海中的一首。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漁歌子》全文遠處的西塞山在煙雨朦朧中若隱若現,近處的白鷺發出叫聲,從眼前掠過,岸邊的桃花隨風飄落,旋轉著落入江水之中,水中那肥美的鱖魚歡暢的遊著,不時地跳出水面。
  •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詩詞欣賞《漁歌子》
    0微博Qzone微信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詩詞欣賞《漁歌子》作文領航 2018-04-15 07:59:46漁歌子唐 張志和西塞山②前白鷺③飛,桃花流水鱖魚肥④。嘗於顏真卿席間與眾客唱和漁夫詞,張志和首唱:「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顏真卿、陸羽、徐士衡、李成矩 等共和二十五首。志和復剪素寫景,須臾五本。隨句賦象、人物、舟船、鳥獸,煙波、風月,皆依文章,曲盡其妙。真卿與諸客傳玩,嘆服不已。唐朱景玄撰《唐朝名畫錄》,定逸品三人,張志和居其一。明董其昌《畫旨》云:「昔人以逸品置神品至上, 歷代唯張志和可無愧色。」
  • 古詩詞鑑賞-《漁歌子》唐.張志和
    【注釋】漁歌子:詞牌名。西塞山:浙江湖州。白鷺:一種白色的水鳥。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鱖(guì)魚:淡水魚,江南又稱桂魚,肉質鮮美。【譯文】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開,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遊來遊去。漁翁頭戴青色鬥笠,身披綠色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連下了雨都不回家。【詩人簡介】張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龜齡,號玄真子。
  • 古詩詞《漁歌子》創新教案設計和解析
    設計解析:古詩詞教學歷來是閱讀教學的一大難點,其難有二:由於古詩詞內容的時空跨度太大,加上學生的閱歷背景又太淺,他們很難與詩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由於古詩詞的話語風格離學生的現有語感相去其遠,有限的課堂時間往往嬰用於詩義的琉通和詩句的積累,至於詩的文化底蘊則往往無暇顧及。
  • 李珣的《漁歌子》,魏承班的《漁歌子》,都不如他的漁歌子
    漁歌子,詞牌名,又名「漁父」「漁父樂」「漁父詞」「秋日田父辭」等。1、《漁歌子·荻花秋》五代:李珣荻花秋,瀟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畫。碧煙中,明月下,小艇垂綸初罷。2、《漁歌子·柳如眉》唐代:魏承班柳如眉,雲似發,鮫綃霧縠籠香雪。夢魂驚,鐘漏歇,窗外曉鶯殘月。幾多情,無處說,落花飛絮清明節。少年郎,容易別,一去音書斷絕。這首詞寫少婦閨情。上片寫天曉時少婦的容貌。
  • 桃花流水鱖魚肥
    比如這句膾炙人口的「桃花流水鱖魚肥」,不同的人看到的可是不一樣的風景。齊白石作品《桃花鱖魚》對於食神而言,關注的點自然是肥美的鱖魚。的確,農曆三月正是鱖魚適口的時節。鱖魚,又名鰲花魚,是四大淡水名魚(另外三種為黃河鯉魚、松江四鰓鱸魚、興凱湖大白魚)之一。韌嫩的蒜瓣肉,刺少好料理。
  • 十首經典《漁歌子》,桃花流水美人歸
    《漁歌子》,又名《漁父》《漁父樂》《漁夫辭》,原唐教坊曲名,後來人們根據它填詞,又成為詞牌名。原為單調廿七字,四平韻。中間三言兩句,例用對偶。後來此調多用為雙調。「子」即「曲」,《漁歌子》即《漁歌曲》。
  • 詩詞朗讀: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細細品味文字間的那一份感觸用你最深情的朗讀來喚醒你那最真摯的情緣期待,期待,期待你的朗讀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開,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遊來遊去。漁翁頭戴青色鬥笠,身披綠色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連下了雨都不回家。
  • 2018鄭州小學語文必備古詩詳解及練習題:漁歌子
    2018鄭州小學語文必備古詩詳解及練習題:漁歌子   《漁歌子》 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1、直譯:西塞山下,白鷺掠過,桃花盛開,春水初漲,鱖魚更是肥美。
  • 千年詩人夢,一首漁父歌:《漁歌子》
    換句話說,張志和版本的《漁歌子》與敦煌版本確有不同,屬單調。共有五首作品流傳。其中第一首還被引入語文課本,也是迄今為止《漁歌子》詞牌格律的正體範本。《漁歌子》 (唐·張志和)(單調二十七字)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據《詞林紀事》轉引的記載說,張志和曾謁見湖州剌史顏真卿,因為船破舊了,請顏幫助更換,並作《漁歌子》。
  • 【小馬學詩詞】漁歌子
    【小馬學詩詞】第二節 漁歌子【簡介】始於唐代的詞體之一,也稱「漁父」、「漁父樂」,原為唐教坊曲名,後人據此填詞,成為詞牌名,是文字最少的詞牌之一。詞譜】平仄平平仄仄平(韻腳)平平平仄仄平平(韻腳)平仄仄仄仄平(韻腳)平平仄仄仄平平(韻腳)【詞例】1、唐代詩人張志和《漁歌子
  • 【古詩微課】統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9首《漁歌子》
    [唐] 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漁歌子:詞牌名。此調原為唐教坊名曲。分單調、雙調二體。單調二十七字,平韻,以張氏此調最為著名。雙調,五十字,仄韻。《漁歌子》又名《漁父》或《漁父樂》,大概是民間的漁歌。據《詞林紀事》轉引的記載說,張志和曾謁見湖州刺史顏真卿,因為船破舊了,請顏真卿幫助更換,並作《漁歌子》。詞牌《漁歌子》即始於張志和寫的《漁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簡稱。
  • 滄州小記者帶你學古詩|漁歌子
    漁歌子 (唐)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譯文: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遊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豔而飽滿。江岸一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披著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他被美麗的春景迷住了,連下了雨都不回家。
  • 經典古詩詞中最易讀錯的字,讀對十個算你厲害!
    古詩詞是我國的文化瑰寶,源遠流長,其意蘊豐富。讀古詩詞能陶冶情操,培養人的審美情趣。但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在閱讀和朗讀古詩詞有些字容易讀錯。剗(chǎn)剗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鱖(guì)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什麼魚肥呢?正解:guì魚。鱖魚俗名花鯽魚。諳(ān)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 張志和《漁歌子》詩賞,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這一隱居就是十年(湖州隱居五年,會稽東郭隱居五年),《漁歌子》就是在湖州城西漁隱時候寫下的。詩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漁歌子,是一個詞牌名)箬笠(ruò lì): 用竹葉、竹篾編的寬邊帽子,常作雨具。
  • 張志和《漁歌子》考
    》考文|李全修 張志和的《漁歌子》詞中所寫西塞山在哪裡?(范文瀾著《中國通史》第四冊第440頁,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1版)五首《漁歌》以第一首最為人稱道。南宋中期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說:「玄真子《漁歌子》,世止傳誦其『西塞山前』一章而已。」後世選本也都只選這一首,宋代著名詩人蘇軾、黃庭堅、徐俯都曾對這一首加以隱括,(見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六《水光山色漁家風範》)以致許多讀者只知有一,不知有五。
  • 你還在讀古詩《漁歌子》嗎?
    女兒每天都有背誦唐詩的任務,今天打卡的內容是張志和的《漁歌子》。島主於是糾正「這《漁歌子》可不是唐詩,它是唐代流行的教坊名曲!」女兒有些疑惑,在她看來這就是一首古代人寫的詩。《漁歌子》 唐 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乍看全文的確會誤以為這是一首詩,那麼我們怎麼知道這是一首唐代的教坊名曲呢?要看《漁歌子》裡的「子」字,這裡的「子」就是曲子的意思。
  • 中國文化的底蘊: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上篇)
    比如說錦鯉,本來不過是比較美的一種觀賞性魚類,但是現在在網絡上,成了好運的象徵。於是錦鯉就成了一種意象。說了這麼多,下面可以終於可以進入正題了。古詩詞中最常見的意象有哪些?它們都有怎樣的含義?有哪些代表性的詩詞講到了這些意象呢?下面小仙給大家一一道來。月亮春花秋月、風花雪月都是古詩詞最常見的題材,這兩個詞都包含一個「月」字,由此可見月亮在古詩詞中的地位。
  • 「桃花流水鱖魚肥」,這時候的鱖魚最肥美,簡單一蒸,全家搶著吃
    「桃花流水鱖魚肥」,說的就是農曆三月是鱖魚最鮮美的時候。雖然鱖魚啥時候都有,但是這時候的鱖魚味道才是最好的。鱖魚肉嫩而且沒有亂刺,而且在所有沒刺的魚類中,鱖魚是最鮮嫩的。所以鱖魚最好的做法就是清蒸了,能最大程度的保留鱖魚的鮮嫩肥美的味道和口感。
  • 描寫雨水節氣的唯美古詩詞
    #詩詞#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這個時候,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量逐漸增多,所以取名為雨水,雨水是春天的眼淚,二月時節,杏花為引,煙雨江南,如詩如畫,一起來品讀與雨水節氣有關的唯美古詩詞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首詩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一首七言絕句詩,詩人用「小雨」和「小草」為我們呈現春天清新和亮麗的景色。意思是,京城大街上細雨綿綿,像酥油一般滋潤著萬物。遠遠看去,草色連成一片,走近一看,卻顯得稀少零落。這才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遠比綠柳滿城的春末更讓人留戀。